- 年份
- 2024(4812)
- 2023(6761)
- 2022(5573)
- 2021(5329)
- 2020(4243)
- 2019(9326)
- 2018(9408)
- 2017(16780)
- 2016(9668)
- 2015(10910)
- 2014(11087)
- 2013(10339)
- 2012(9837)
- 2011(8883)
- 2010(8974)
- 2009(8365)
- 2008(8331)
- 2007(7915)
- 2006(6957)
- 2005(6198)
- 学科
- 济(30621)
- 经济(30565)
- 管理(26968)
- 业(21507)
- 企(17703)
- 企业(17703)
- 农(11079)
- 学(10530)
- 方法(10474)
- 中国(10048)
- 制(9486)
- 财(8416)
- 业经(8168)
- 数学(8093)
- 数学方法(7869)
- 理论(7837)
- 体(7662)
- 农业(7108)
- 银(6627)
- 银行(6594)
- 融(6539)
- 金融(6532)
- 地方(6495)
- 行(6348)
- 教育(6336)
- 和(5297)
- 法(5155)
- 贸(5145)
- 贸易(5139)
- 易(4954)
- 机构
- 学院(136266)
- 大学(135137)
- 研究(49686)
- 管理(44724)
- 济(43705)
- 经济(42370)
- 理学(37702)
- 中国(37457)
- 理学院(37181)
- 管理学(36057)
- 管理学院(35819)
- 科学(34237)
- 农(30896)
- 京(30174)
- 所(27031)
- 研究所(24562)
- 农业(24490)
- 业大(24300)
- 中心(22826)
- 江(22721)
- 财(22386)
- 范(19477)
- 师范(19158)
- 北京(18864)
- 技术(18768)
- 院(18387)
- 省(18045)
- 州(18003)
- 财经(17064)
- 农业大学(15804)
- 基金
- 项目(90550)
- 科学(68682)
- 研究(63897)
- 基金(62274)
- 家(56708)
- 国家(56181)
- 科学基金(45826)
- 社会(37032)
- 省(36976)
- 社会科(34668)
- 社会科学(34659)
- 基金项目(32244)
- 划(31510)
- 自然(30813)
- 教育(30280)
- 自然科(30109)
- 自然科学(30096)
- 自然科学基金(29518)
- 编号(27106)
- 资助(25586)
- 成果(23663)
- 重点(20987)
- 课题(20100)
- 发(19303)
- 部(18679)
- 创(18236)
- 计划(18098)
- 科研(17284)
- 创新(17051)
- 年(16654)
共检索到214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睿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受到边界振动的粒径呈幂律分布的颗粒气体中的颗粒分离行为特性.研究发现当系统受到振动时,模拟区域出现温度梯度,系统出现颗粒分离现象,所有的颗粒都会朝着温度低的区域移动,且大颗粒比小颗粒更趋向于聚集在低温区域;系统大颗粒和小颗粒间的粒径差越大,系统的颗粒分离行为越显著.同时,系统的子区域中的局域粒径分布函数仍然为幂律分布.
关键词:
颗粒气体 粒径幂律分布 颗粒分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敏 李毅
【目的】采用定量方法全面判断土壤颗粒分布(PSD)的内在结构,以提高利用土壤PSD函数估测土壤水动力参数的精度。【方法】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红胶土、土娄土、黑垆土和砂黄土4种黄土体积PSD,计算得出土壤颗粒数量PSD,然后基于分形理论研究了粒度的幂定律适用范围及相应的分形维数;在符合幂定律的粒度范围内进行多重分形计算,获得了土壤数量PSD的多重分形参数。【结果】分形分析结果表明,红胶土、土娄土、黑垆土和砂黄土4种土壤符合幂定律的颗粒半径的下限均接近0.5μm,而上限依不同土壤差别很大,相应的分形维数为2.17~3.43;多重分形分析表明,红胶土广义分形维数Dq值在整个q区间上变化最明显,显示出比...
关键词:
土壤颗粒数量分布 多重分形 黄土 幂定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吉泽坤 刘晃 崔铭超 张成林 秦康
养殖工船是拓展深远海养殖空间的新途径之一,在船载舱养过程中,如果未消化的饲料残渣和排泄物等颗粒物不能及时排出,则会对鱼类健康及其生长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采用FLOW-3D软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研究了静止状态下30万t级养殖工船养殖舱出水口数目对舱内流场特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粒径与密度的颗粒物在舱内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总进出水流量与出水口总面积恒定时,出水口数目从1增加到4,V_(99%)从0.244 m/s降低至0.232 m/s,V_(95%)从0.215 m/s降低至0.203 m/s,随着出水口数目的增加,养殖舱内流速减小;以占总量95%的颗粒物排出养殖舱所需时间为评价标准,当颗粒物密度为1 050 kg/m~3时,粒径为1 mm的颗粒物排出需要约24 min,粒径为0.5 mm的颗粒物排出需要约45 min,粒径为0.1 mm的颗粒物排出需要约78 min,当颗粒物密度相同时,随着粒径增大,其在养殖舱内的停留时间减少;颗粒物粒径为1 mm时,密度为1 100 kg/m~3的颗粒物排出需要约15 min,密度为1 150 kg/m~3的颗粒物排出需要约11.6 min,当颗粒物粒径相同时,颗粒物密度越大,其在养殖舱流场内的停留时间越短。该研究形成了CFD数值仿真计算与数理统计有机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为之后具有不同横摇周期和较大横摇幅值的复杂工况提供研究手段及理论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海天 杨山 陈健 王彬 刘美华 沈剑 郑国良
城市中园林植物可作为天然过滤器来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其中红叶石楠(Photinia fraseri)的运用尤为广泛.分析红叶石楠对不同粒径颗粒物滞留能力及其光合响应,可为城市滞尘树种的选择及后期管理提供重要参考.本文通过比较滞尘前后叶片的光响应曲线及特征参数,分析了红叶石楠叶表面及蜡质层对不同颗粒物的滞留量,滞尘叶片光合响应,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红叶石楠吸附sPM100(粒径10~100μm的叶表面颗粒物)质量最大且显著高于wPM100(粒径10~100μm的蜡质层颗粒物).sPM10(粒径2.5~10μm的叶表面颗粒物)与wPM10(粒径2.5~10μm的蜡质层颗粒物)之间、sPM_(2.5)(粒径0.2~2.5μm的叶表面颗粒物)与wPM_(2.5)(粒径0.2~2.5μm的蜡质层颗粒物)之间的质量无显著差异.(2)红叶石楠光合响应特征参数: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净光合效率(Pnmax)、光饱和点(LSP)在滞尘后均显著降低.(3)粗、细颗粒物(粒径0.2~10μm)相较于大颗粒物(粒径10~100μm)对红叶石楠光合响应影响更大,特别是sPM10、sPM_(2.5)以及wPM_(2.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江 何青 王元叶 刘红 夏小明
2003年6月利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100)在不扰动的情况下,获取了长江口徐六泾处悬浮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的现场粒径系列资料,应用谱分析方法研究了絮凝体粒径在大小潮、表底层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长江口徐六泾处细颗粒泥沙絮凝体粒径存在着明显的变化周期:大潮表层存在7.86h,3.93h和2.95h的变化周期;小潮表层存在8.38h和3.14h的变化周期;大潮底层存在3.33h和1.19h的变化周期。研究认为长江口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对徐六泾的絮凝体粒径有影响。涨落潮的周期性变化导致流速的周期性变化,流速的周期性变化引起水流紊动剪切力的周期性变化,周期性变化的水流紊动剪切力作用于絮凝体,从而导...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敏 张继红 吴文广 刘毅 王巍 蔺凡 马莎 杨艳云
根据2015年秋季(10月)和2016年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7月)4个航次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獐子岛养殖海域表、底层水体中总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和颗粒有机物比例(PCOM,%)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POM与叶绿素a(Chl-a)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探讨了悬浮颗粒物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底播养殖之间的潜在联系。结果显示,獐子岛海域TPM和POM的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6.7697.54、2.2017.20 mg/L,年平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华丽 王佳 冯仲科 李晓磊 刘程程 练一宁
选取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紧邻五环道路的人工林作为实验样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取林分的点云数据,分别通过体元模拟法和鱼眼图像的方法精确提取样地内树木的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采集获取样地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数据以及气象因子等数据,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角度来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留能力.结果表明,对于大粒径颗粒物(2.5100μm),不同季节时期的林分对其浓度影响为:夏季>春季>冬季.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随季节的变化与大气颗粒物在林分中扩散的浓度变化量存在很大相关性.当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率大时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苏海龙 杨劲松 骆宗安 王国栋
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的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针对通过搅拌摩擦添加B4C颗粒到Al6061-T6表面实现表面复合的工艺,建立全过程热力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在常规搅拌摩擦工艺参数下B4C颗粒的分布规律,根据颗粒分布的模拟结果确立了添加单种颗粒和混杂颗粒多道次加工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多道次换向加工可以改善颗粒在复合材料中分布的均匀性,弥补复合材料中的孔洞缺陷;颗粒沿搅拌头的中心呈对称分布;混杂颗粒的加入有助于进一步改善颗粒分布的均匀性。
关键词:
搅拌摩擦 表面复合 颗粒分布 混杂颗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婧涵 董玲
为了解磁性纳米颗粒在DNA分离纯化中的应用,采用文献综述和归纳总结的方法,阐述了1997—2021年以铁氧化物为核心的磁性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比较了材料结构和表面相关活性官能团的修饰对DNA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应用磁性纳米颗粒的固相萃取有着安全无毒、操作简单、可重复使用、能够实现自动化与高通量操作等多种优势,提取DNA效率相比于商业化试剂盒也有优势。2)目前磁性纳米材料已有比较全面的研究。磁性纳米颗粒的尺寸、孔径大小、磁化强度及引入的活性官能团不同等性质均对DNA的提取效率有影响,改变这些性质研发新型且高效的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或改变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所提取DNA的形态性质、溶液的pH或盐浓度等试验条件,以提高DNA与材料的解吸率,不断优化磁性分离过程,提高DNA分离效率和质量。3)发展高通量商业化的核酸提取程序,是磁性固相萃取可观的发展前景。4)磁性纳米颗粒除了在核酸提取中的应用,在其他生物医学应用中也有着广泛的研究。以上结果均表明磁性纳米材料有着极强的研究发展前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罡 安海龙 史军娜 刘超 田菊 郭惠红 夏新莉 尹伟伦
为揭示植物叶片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纳效应,本研究首次采用氧化锌(ZnO)纳米颗粒物模拟PM_(2.5)等颗粒物在欧美杨DN-2叶片表面的沉降、附着和滞留过程,利用水洗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别测定叶片表面和组织内的ZnO含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叶表形貌进行观察和附着颗粒物数量统计,定量研究欧美杨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和吸收能力及其光合生理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粒径约为30 nm(NPs)、100 nm(BPs)和1μm(MPs)的3种ZnO气溶胶处理16 d后,欧美杨叶片表面对MPs的吸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海梅 党宁 禹靓倩 张涵丹 陈光才
[目的 ]研究园林树种叶片滞尘能力与叶表结构及颗粒物特征的关系,为筛选优良园林绿化树种、提高植被的滞尘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杭州市富阳区5个常见园林绿化树种(红花檵木、海桐、红叶石楠、桂花和香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工业区、交通区和清洁区进行采样,采用质量差值法测定植物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留能力,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观测植物叶表面结构、颗粒物形貌特征及所含元素,分析叶片表面结构、颗粒物形态、粒径大小与植株滞尘能力的相互关系。[结果 ]在工业区中绿化树种对总颗粒物的滞留量大小为:红花檵木(7.36 g·m-2)>桂花(6.53 g·m-2)>海桐(6.44 g·m-2)>红叶石楠(4.28 g·m-2)>香樟(2.59 g·m-2),交通区和清洁区也呈现同样的规律。不同功能区绿化树种对PM10的总滞留量达11.34 g·m-2,不同树种的滞留能力依次为红花檵木、海桐、红叶石楠、桂花和香樟。不同功能区内绿化树种对颗粒物的滞留量呈现工业区>交通区>清洁区的趋势;植物叶片滞留的颗粒物形态可分为规则和不规则两类,常见球形、椭圆形、蓬松状聚合体、链状聚合体、不规则块状、不规则片状等。[结论 ]各功能区内,均以红花檵木的滞尘量最大,香樟的滞尘量最小;叶片滞留颗粒物中粗颗粒物占比大于细颗粒物;叶片滞留的颗粒物多为烟尘集合体和矿物颗粒。
关键词:
粒径 颗粒物 叶表面 形貌特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庆 徐晓莹 郭赛 许巧情 罗凯 郜卫华 田娟 陈效儒
为探究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免疫的影响,本实验采用两种粒径饲料(2 mm和3 mm),进行4种不同组合,分别为FS1组(3 mm粒径饲料投喂60 d)、FS2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1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50 d)、FS3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2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40 d)和FS4组(2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30 d),对克氏原螯虾幼虾(7.73±0.05) g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各组间存活率、肝体比、肥满度和腹部含肉率均无显著差异。克氏原螯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大值。FS2组和FS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各组间肝胰腺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胰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且在FS2组达到最高水平。不同粒径硬颗粒饲料投饲策略对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以及丙二醛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与单一粒径组(FS1组)相比,FS3组克氏原螯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FS2组和FS4组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单一粒径饲料(3 mm)投喂无法满足克氏原螯虾幼虾生长需求,适宜饲料粒径组合投喂提高了克氏原螯虾的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促进了生长,降低了饲料系数,其中以2 mm粒径饲料投喂10 d和3 mm粒径饲料投喂50 d的组合投饲策略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振江 曹崇文 王德成
在研制的射流冲击试验台上 ,采用图像对比的方法 ,对玉米颗粒在气体射流冲击作用下产生流态化运动时所需的喷嘴出口气流速度与冲击室宽度、喷嘴直径、喷嘴间距和喷嘴高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引入流化程度因子概念 ,采用正交试验得到了不同结构参数下物料流化所需的喷嘴出口气流速度
关键词:
气体射流 颗粒物料 流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殷俊 陈曦 谢高地 张建辉 张昌顺 史宇 王帅
为全面掌握中国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现状水平及空间分布格局,本文运用统计学、空气质量评价规范、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74个城市2013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PM2.5污染程度整体较重,74个城市中仅有拉萨、海口和舟山3个城市达到年均值二级标准,邢台、邯郸和石家庄3个城市PM2.5的超标天数比例超过70%;2PM2.5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大体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重度及以上污染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3从浓度水平来看,沿海城市总体优于中部内陆地区,污染最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地区;4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气候、地形等多因素影响,全国PM2.5污染状况区域特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耀 方建光 孙慧玲 宋云利 匡世焕
根据 1993年 11月至 1994年 10月间 9个航次的调查结果 ,讨论了桑沟湾养殖海域POC的分布与特征。结果表明 ,受海水养殖生产及风搅动等因素的影响 ,该湾的POC有显著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但其POC的垂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该湾的POC与Chl 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与其它海域的估算结果相符 ,POC与POCB比值的较高值出现在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的季节 ,反之 ,因温度降低或营养物质缺乏使浮游植物生长受限时 ,该比值降至最低点。该湾单位水柱下真光层中POC的τ值为 2 9d。
关键词:
悬浮颗粒态有机碳 分布与特征 桑沟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