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64)
2023(15383)
2022(13350)
2021(12479)
2020(10436)
2019(24074)
2018(23847)
2017(46541)
2016(25049)
2015(28338)
2014(28101)
2013(27544)
2012(25026)
2011(22299)
2010(22076)
2009(20176)
2008(19382)
2007(16749)
2006(14500)
2005(12630)
作者
(70067)
(58279)
(57866)
(55212)
(37011)
(27896)
(26333)
(22883)
(22176)
(20613)
(19872)
(19487)
(18441)
(18168)
(17955)
(17688)
(17371)
(17334)
(16715)
(16517)
(14207)
(14165)
(13964)
(13285)
(12932)
(12903)
(12869)
(12780)
(11656)
(11499)
学科
(96526)
经济(96336)
管理(77977)
(71843)
(61048)
企业(61048)
方法(46157)
数学(40169)
数学方法(39615)
(28131)
(26179)
中国(24680)
业经(22506)
(21351)
(19616)
地方(18363)
(17752)
财务(17659)
财务管理(17615)
农业(17165)
(16852)
贸易(16845)
企业财务(16697)
理论(16403)
(16371)
技术(15986)
环境(15589)
(15539)
(14925)
(14734)
机构
大学(350332)
学院(348187)
管理(141719)
(137648)
经济(134640)
理学(123802)
理学院(122471)
管理学(120293)
管理学院(119644)
研究(110742)
中国(81504)
(73119)
科学(67948)
(65688)
(53510)
(52975)
财经(52558)
业大(52012)
中心(50956)
(49689)
研究所(48674)
(47855)
北京(45438)
(44993)
师范(44555)
经济学(41432)
农业(41363)
(40849)
(40108)
财经大学(39392)
基金
项目(245294)
科学(193996)
研究(180365)
基金(179345)
(155274)
国家(153993)
科学基金(133812)
社会(114028)
社会科(108039)
社会科学(108013)
基金项目(95618)
(95605)
自然(87334)
自然科(85304)
自然科学(85284)
自然科学基金(83732)
教育(83356)
(80033)
编号(73562)
资助(73144)
成果(59075)
(54498)
重点(54417)
(51425)
(51153)
课题(49862)
创新(47960)
(47876)
教育部(47306)
科研(47040)
期刊
(146459)
经济(146459)
研究(100297)
中国(64611)
学报(53839)
管理(52563)
(51287)
科学(49406)
(48020)
大学(42003)
学学(39551)
教育(38570)
农业(33194)
技术(30950)
(27631)
金融(27631)
财经(25428)
业经(24507)
经济研究(22750)
(21614)
问题(19033)
图书(17102)
理论(17032)
科技(16799)
(16436)
(16189)
技术经济(16113)
实践(15627)
(15627)
现代(15301)
共检索到496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燚  秦银燕  周浩  李路  
粉丝热忱是互联网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营销现象,许多新兴的互联网企业通过激发粉丝热忱,实现了品牌快速成长。究竟粉丝热忱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才能建立持续的粉丝热忱?回答这些问题是建构粉丝热忱理论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美妆品牌"御泥坊"的案例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促进品牌成长的粉丝热忱由粉丝热忱形成机制和粉丝热忱保障机制来实现;粉丝热忱形成机制由文化符号价值和粉丝感性程度驱动,文化符号价值由粉丝品牌认知和粉丝品牌认同构成,粉丝感性程度由粉丝品牌刺激和粉丝共有特征构成;粉丝热忱保障机制由内部支撑机制和外部协调机制驱动,内部支撑机制由本质特性和辅助特性构成,外部协调机制由自我营销和协同营销构成。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粉丝热忱促进品牌成长的形成与保障机制模型。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鑫亮  孟蕊  徐建中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模式的变迁,电子商务呈现出新型业态,对品牌新媒体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消费者的品牌消费已经从传统的功能性需求转移到更多的价值需求,营销领域的"粉丝效应"应运而生。本文即研究新媒体环境中粉丝效应的形成机理。结合新媒体环境,文中描述了粉丝效应的概念及内涵,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中新型电商的业态及价值产出模式的变革,提出了粉丝效应的实现过程并实证分析了粉丝效应的形成机理。文中提出粉丝效应实现的三种影响因素,包括品牌体验、品牌认同、品牌形象。研究结果表明,品牌体验对品牌认同有正向影响;品牌认同分为个人品牌认同及社会品牌认同,个人品牌认同对社会品牌认同有正向影响;品牌认同对品牌形象有正向影响;品牌认同和品牌形象均对品牌粉丝效应有正向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靳代平  王新新  姚鹏  
品牌粉丝的狂热消费行为是近年来值得关注的现象。本文以哈雷、苹果、小米和耐克4个品牌的粉丝在线发的帖子作为数据收集来源,采用扎根理论构建出了品牌粉丝的作用机制模型。研究表明,粉丝是通过和信息、产品、事件以及粉丝之间的互动行为创造了价值(功能价值、享乐价值和心灵价值),进而,他们通过功能价值和享乐价值的创造来获取自我认同,通过心灵价值的创造获得了超自我认同,从而对品牌产生了心灵上的归属感。本研究重新界定了粉丝和品牌关系的内涵,提出了粉丝品牌关系的新概念——品牌皈依,并且归纳出品牌皈依的4个维度:超常规的购买行为、排外的品牌忠诚、非理性的品牌信念和成为企业内部人员的意愿。最后,论文讨论了本研究所构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晞  
在网络时代,伟大品牌与平庸品牌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拥有强大的品牌粉丝群。数量巨大的粉丝完善和推动着品牌的持续成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元  刘泓辰  
网红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网红们强大的粉丝基础。本文构建了网红经济下的粉丝消费意愿的概念模型,用粉丝热忱作为中介变量,解释粉丝消费意愿的形成,同时用文化符号价值和粉丝感性程度解释了粉丝热忱的形成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文化符号价值越强的网红,就越容易形成粉丝热忱;感性程度越强的粉丝,就越容易形成粉丝热忱;文化符号价值与粉丝感性程度正向影响消费意愿;粉丝热忱在文化符号价值与粉丝消费意愿之间,以及在粉丝感性程度与粉丝消费意愿之间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最后提出了网红应该构建与粉丝情感交流互动的营销平台,提供具有文化符号价值的产品和打造粉丝普遍认同的内容等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兴元  刘泓辰  
网红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网红们强大的粉丝基础。本文构建了网红经济下的粉丝消费意愿的概念模型,用粉丝热忱作为中介变量,解释粉丝消费意愿的形成,同时用文化符号价值和粉丝感性程度解释了粉丝热忱的形成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文化符号价值越强的网红,就越容易形成粉丝热忱;感性程度越强的粉丝,就越容易形成粉丝热忱;文化符号价值与粉丝感性程度正向影响消费意愿;粉丝热忱在文化符号价值与粉丝消费意愿之间,以及在粉丝感性程度与粉丝消费意愿之间的关系中起着中介作用。最后提出了网红应该构建与粉丝情感交流互动的营销平台,提供具有文化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学成  兰冰  孙飞  
微博为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了对话式沟通的机会,是品牌维系客户关系、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渠道。然而,当前的实践活动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企业对于如何利用品牌微博吸引粉丝互动尚缺乏深入理解。本文基于CMC理论,通过对417条品牌微博的内容分析,实证检验了互动性、生动性、内容有用性和有趣性以及名人效应在吸引粉丝互动方面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名人效应和内容的生动性对于品牌微博的互动效果影响最为显著,内容有用性亦会有效吸引粉丝互动,而内容的互动性、有趣性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果为品牌微博沟通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聂烜   沈鹏熠   许基南  
微博、B站和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新型名人——网红,聘请网红作为品牌代言人以吸引粉丝流量,成为企业的重要品牌营销策略。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有关网红代言如何提升品牌价值的研究仍有薄弱之处。基于社会影响理论和关系强度理论,通过三项实验在新媒体环境下深入探究网红代言对品牌价值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边界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名人代言相比,网红代言能显著提升品牌价值;网红代言能强化粉丝参与,并使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当品牌与代言人关系强度较强时,相比传统名人代言,网红代言提升品牌价值的积极效应更加显著;当品牌在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代言广告含有多位代言人时,相比传统名人代言,网红代言对粉丝参与的积极影响以及粉丝参与的中介作用会受到削弱。这些结论进一步丰富了网红代言效应和粉丝参与的相关研究,对企业在开展品牌营销时实施网红代言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马进军  张鹏  
品牌关系是指将品牌虚拟成人,研究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将关系营销范式移植到品牌营销理论之后出现的前沿研究领域,品牌关系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由于品牌关系源自西方,理论界对于品牌关系的研究主要建立在西方个人主义的行为模式上。而在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背景下的中国,这些建立在个人主义行为模式上的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种中国文化背景下品牌关系影响及作用机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振中  李晓丹  程钧谟  
品牌忠诚一直是品牌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也是企业追求的目标。随着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品牌体验和品牌认同日益重视。同时,对品牌形成长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已成为品牌忠诚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品牌至爱的视角,探讨了品牌体验和品牌认同对品牌忠诚的影响机制,并构造了以品牌至爱三个维度为中介的品牌忠诚形成机制理论模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飞  沙振权  
基于类社会互动和偶像崇拜的视角,对企业家微博的信息质量与粉丝品牌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微博信息的准确性、适当性和可读性均对粉丝与企业家之间的类社会互动有直接正向影响,而它们对粉丝品牌态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信息的准确性、适当性对粉丝品牌态度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而信息的可读性对粉丝的品牌态度有直接正向影响;偶像崇拜在微博信息的可读性与类社会互动以及可读性与品牌态度之间均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余可发  吴海平  金明星  陈颖康  
打造品牌生态圈对于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学术界对此认识和研究并不深入。本文基于资源行动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江西婺源篁岭旅游目的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市场压力和领导者驱动双重关键要素作用下的资源配置行为及行动特征,并最终归纳出资源行动视角下旅游目的地品牌生态圈形成机制模型。研究发现:(1)旅游目的地品牌生态圈的形成会经历核心圈构建、产业圈完善、生态圈形成三个阶段;(2)旅游目的地品牌生态圈的形成过程中,资源行动会经历由资源拼凑到资源编排再到资源协奏的演变历程,资源利用能力也会经历由重构能力到整合能力再到协同能力的跃迁;(3)旅游目的地品牌生态圈打造的目的是突破产业及组织边界,达到多元主体赋能和价值共创,最终形成系统性竞争优势。本研究结论拓展了品牌成长和品牌生态理论,为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管理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依绍华  
长期以来,流通企业自主品牌建设发展缓慢,随着消费升级时代到来,居民对品质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大,而品牌对提升消费质量具有明显效果。本文在分析流通业对促进品质消费发展作用基础上,提出强化流通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保障商品质量和品质、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商品定价、丰富商品种类,进而指出自主品牌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尹世民  牛永革  李蔚  
微信是中国现阶段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媒体,识别微信公众平台中品牌"粉丝"的特征,对于增进品牌互动和改善品牌运营具有显著意义。借助与品牌互动相关的自我表现品牌(内在自我和社会自我)、品牌忠诚、品牌热爱和品牌口碑等变量,品牌"粉丝"群体可聚类为"忠实型"、"认可型"、"参与型"和"疏离型"等四种类型。研究结论为品牌运营商识别关注者类型和特征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支持,并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品牌忠诚、品牌热爱与品牌口碑出现不一致的现象。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长征  周学春  
营销者对品牌象征意义形成机制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品牌象征定位的执行效果。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解释产品象征意义形成机制的综合分析框架,并把品牌象征意义的形成概括为三个关键的过程(即文化意义转移、个体意义汲取/注入及社会互动),最后讨论了它的营销管理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