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2)
- 2023(13756)
- 2022(12001)
- 2021(11097)
- 2020(9476)
- 2019(21536)
- 2018(21208)
- 2017(40596)
- 2016(22450)
- 2015(24877)
- 2014(24556)
- 2013(24255)
- 2012(22271)
- 2011(20093)
- 2010(19774)
- 2009(17892)
- 2008(17734)
- 2007(15182)
- 2006(13097)
- 2005(11007)
- 学科
- 济(84369)
- 经济(84271)
- 管理(65100)
- 业(61889)
- 企(51541)
- 企业(51541)
- 方法(41537)
- 数学(36174)
- 数学方法(35752)
- 财(23544)
- 农(22631)
- 学(21591)
- 中国(20524)
- 业经(18845)
- 贸(16361)
- 贸易(16355)
- 务(15932)
- 地方(15916)
- 财务(15870)
- 易(15861)
- 财务管理(15844)
- 农业(15407)
- 企业财务(15056)
- 制(14524)
- 技术(13987)
- 环境(13962)
- 理论(13894)
- 和(13385)
- 划(12477)
- 银(12325)
- 机构
- 大学(322068)
- 学院(318813)
- 管理(125029)
- 济(119856)
- 经济(117307)
- 理学(110163)
- 理学院(108870)
- 研究(108413)
- 管理学(106714)
- 管理学院(106182)
- 中国(76892)
- 科学(73671)
- 京(68392)
- 农(64299)
- 业大(56976)
- 所(56633)
- 财(53612)
- 研究所(52718)
- 农业(51526)
- 中心(48214)
- 江(44690)
- 财经(44266)
- 北京(42340)
- 范(40995)
- 经(40404)
- 师范(40403)
- 院(38863)
- 州(36310)
- 经济学(35656)
- 农业大学(34541)
- 基金
- 项目(231738)
- 科学(180216)
- 基金(168630)
- 研究(159030)
- 家(151747)
- 国家(150547)
- 科学基金(127079)
- 社会(98930)
- 社会科(93737)
- 社会科学(93712)
- 省(91158)
- 基金项目(90868)
- 自然(87425)
- 自然科(85414)
- 自然科学(85386)
- 自然科学基金(83845)
- 划(78100)
- 教育(72487)
- 资助(69024)
- 编号(62599)
- 重点(52577)
- 部(50141)
- 成果(49353)
- 发(48514)
- 创(48337)
- 计划(46185)
- 科研(45599)
- 创新(45170)
- 课题(43068)
- 大学(42053)
- 期刊
- 济(122049)
- 经济(122049)
- 研究(86061)
- 学报(64433)
- 农(57291)
- 科学(54850)
- 中国(53820)
- 大学(46386)
- 学学(44314)
- 管理(42858)
- 农业(39855)
- 财(39817)
- 教育(29800)
- 技术(24167)
- 融(22564)
- 金融(22564)
- 业(20891)
- 财经(20749)
- 业经(20595)
- 经济研究(20003)
- 业大(18159)
- 版(17624)
- 经(17570)
- 科技(17419)
- 问题(16237)
- 图书(15518)
- 理论(14955)
- 农业大学(14755)
- 技术经济(14470)
- 资源(14234)
共检索到439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宋晓 岳艳军 查菲娜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和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氮肥施用水平,研究籽粒灌浆过程对小麦磨粉品质的影响以及氮肥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各施氮处理中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籽粒干质量积累均可用三次曲线进行拟合,但模型参数因氮肥用量而不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均以N3(270kg/hm2)处理的灌浆特征参数值较高,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以N2(180kg/hm2)处理的灌浆持续期最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最晚,最大灌浆速率最高以及有效灌浆持续期最长,理论最大粒重以N0(0kg/hm2)和N5(450kg/hm2)处理的较高。灌浆特征参数与磨粉...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灌浆 特征参数 磨粉品质 氮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钊 王重阳 崔静
【目的】为了解氮肥对滴灌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新冬22号(奎屯农科所选育)和新冬43号(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为供试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对N0(0 kg/hm~2)、N1(150 kg/hm~2)、N2(300 kg/hm~2)、N3(450 kg/hm~2)、N4(600 kg/hm~2)5种氮肥处理下的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探究不同施氮量下籽粒灌浆规律并分析千粒重与灌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滴灌条件下,适宜的施氮量有利于籽粒千粒重、灌浆持续时间和快增期持续时间的增加,新冬22号表现为N3处理(450 kg/hm~2)下以上三者均最大,新冬43号则表现为N2处理(300 kg/hm~2)下以上三者均最大;由变异系数分析得知2个小麦品种最大灌浆速率和籽粒灌浆天数更易受施氮量影响,而渐增期灌浆参数相比较而言不易受氮肥施用量的影响;2个小麦品种千粒重均与渐增期灌浆速率(R_1)、快增期持续时间(T_2)、缓增期粒干重积累量(K_3)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建议在生产上滴灌条件下新冬22号和新冬43号分别推荐N3(450 kg/hm~2)和N2(300 kg/hm~2)处理为2个小麦品种的最佳施氮量;在籽粒增重机理上建议从提高渐增期灌浆速率,延长快增期持续时间入手来增加滴灌冬小麦产量。
关键词:
氮肥 滴灌 冬小麦 灌浆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磊 索全义 王金莲 刘景秀 李树凤
为了解氮肥调控下春小麦非叶器官光合特性及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在不同施氮量下,对小麦开花后非叶器官(包括旗叶鞘、穗下节间、芒及穗)叶绿素含量、光合面积及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春小麦拔节期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各非叶器官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面积,并能有效延缓各非叶器官叶绿素含量的降解,但不同施氮量之间对各非叶器官光合特性的影响有差异。从非叶器官光合特性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看,适量氮肥的施用,提高了非叶器官叶绿素含量、光合面积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宫香伟 韩浩坤 张大众 李境 王孟 薛志和 高小丽 杨璞 冯佰利
为研究旱地条件下氮肥对糜子灌浆期农田小气候、植株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在陕西榆林小杂粮示范基地设置4个氮肥处理,分析糜子灌浆期农田小气侯指标、光合生理指标及产量构成要素。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氮肥处理显著降低糜子株间光照度和株间气温,减少漏光损失的同时又增加株间相对湿度;整个籽粒灌浆期,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糜子不同节位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净光合速率(Pn)均呈增加趋势。其中,以N4处理(纯氮195kg/hm2)对糜子籽粒灌浆期农田小气候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永强 方辉 陈传信 陈兴武 赛力汗·赛 薛丽华 雷钧杰
为探明遮阴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冬小麦拔节至成熟期遮阴50%(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和自然光2种光照条件下各设置5个种植密度:450(M1)、525(M2)、600(M3)、675(M4)和750万株/hm~2(M5),测定不同处理冬小麦灌浆特性及籽粒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遮阴较自然光条件明显降低籽粒灌浆速率,但最大灌浆速率(V_m)出现的时间(t_m)有所提前,灌浆快增期持续的时间(Δt)缩短1.8~3.6 d;籽粒容重和出粉率的降幅分别为4.98%~6.69%和2.70%~6.39%;但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值和沉降值明显高于对照各处理,各指标升高幅度依次为:1.60%~12.50%、2.65%~19.03%、2.58%~7.91%和0.16%~11.44%。遮阴下冬小麦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延伸度、拉伸阻力及最大拉伸阻力均显著高于自然光照下,但面团吸水率、弱化度及拉伸比明显低于自然光照条件。遮光和自然光最高产量分别为M2处理5 250.26 kg/hm~2和M3处理9 190.07 kg/hm~2,与自然光相比,遮阴导致各密度平均产量降低45.43%,平均生物量降低28.45%,平均收获指数提高23.68%。综合考虑各项品质指标和籽粒产量,在50%遮阴条件下,密度为525万株/hm~2可供新疆南疆地区核桃小麦间作生产参考。
关键词:
遮阴 密度 冬小麦 灌浆特性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冬梅 王慧 刘大同 高德荣 吕国锋 王君婵 高致富 陆成彬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为培育灌浆快、脱水快的少(免)晾晒小麦品种提供选择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以长江中下游地区7个主推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Logistic方程拟合、多重比较及相关分析等方法,测定灌浆与脱水指标,生理成熟期及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等。【结果】籽粒灌浆呈"S"型"慢-快-慢"的增长趋势,但不同品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及灌浆持续时间差异显著,扬麦11、扬麦158、扬麦16最大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较大,花后30 d籽粒干重均达35 g以上,灌浆持续期较短;扬麦15灌浆速率仅次于上述3个品种,但灌浆持续期最长;宁麦13、扬麦20、扬麦22灌浆速率较小。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以及渐增期、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均与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3个灌浆时期灌浆速率R2>R1>R3,花后30 d灌浆基本完成。籽粒灌浆完成后进入脱水阶段,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品种间差异显著,扬麦11、扬麦158、扬麦16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较高,扬麦15最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籽粒平均脱水速率、生理成熟后2 d籽粒脱水速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扬麦11、扬麦158、扬麦16灌浆速率大,灌浆完成早,籽粒脱水快。花后30 d粒重>35 g可作为育种材料灌浆快慢的选择指标,生理成熟期后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可作为衡量小麦品种脱水快慢的选择指标。
关键词:
小麦 扬麦 籽粒灌浆 籽粒脱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红松 朱家辉 艾比布拉 宋羽 崔新菊 曹连莆
用Richards方程对新春8号等6个春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新春6号、新春9号和Geleng为典型的强、弱势粒异步灌浆型品种;新春8号、宁春30号和新陇麦15为典型的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品种。异步灌浆型品种强、弱势粒起始势之间差异较大,强势粒进入灌浆盛期较弱势粒早;同步灌浆型品种强、弱势粒起始势之间差异不大。灌浆过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对总灌浆物质的贡献分别约占26%,45%, 29%,但所需的时间在强、弱势粒和品种间有较大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天琪 李雅菲 师江澜 宁鹏 田霄鸿
【目的】叶面喷锌(Zn)是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进而解决人体缺锌问题的有效农艺措施。探明不同施氮(N)量下叶面喷锌后小麦全粒及面粉中的富锌效果及对蛋白组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基于长期定位试验,于2018—2020年连续进行了两年裂区田间试验。以基施不同用量氮肥(N_0、N_(120)、N_(240),施N量分别为0、120、240 kg·hm~(-2))为主区,副区为灌浆前期喷施锌肥处理(Zn_0、Zn_1,分别为喷H_2O、喷0.4%ZnSO_4·7H_2O),测定了灌浆前期和成熟期各部位锌含量、叶片等营养器官中锌向籽粒的转移量及分配、籽粒和面粉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结果】与N_0相比,N_(120)和N_(240)处理籽粒产量显著提高,增幅达88%—114%,但N_(120)和N_(240)处理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叶面喷锌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和面粉锌含量且籽粒达富锌标准,而不受施氮量的影响,其中,N_(120)、N_(240)处理小麦籽粒锌含量分别比N_0处理提高0.95和1.12倍。与N_0相比,施用氮肥均提高了小麦灌浆前期叶片等营养器官中氮、锌向籽粒的转移量,但降低了二者的转移比例,其中氮转移比例由60.2%下降至48.6%,锌由55.4%下降至42.3%。无论喷锌与否,氮、锌向籽粒的转移量及成熟期籽粒中氮、锌含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且喷锌时氮、锌协同效应更为显著。与灌浆前期相比,成熟期小麦籽粒和面粉中储藏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约占蛋白含量的80%—84%。施氮对籽粒和面粉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提升幅度高于清蛋白和球蛋白,且以谷蛋白最大,而喷锌不影响籽粒和面粉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但在Zn_1条件下,施氮对籽粒和面粉中谷蛋白含量的提高幅度高于Zn_0条件下,分别提升37.5%和38.1%。【结论】叶面喷锌能够实现籽粒富锌,但不影响籽粒和面粉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表明籽粒和面粉中存在足够的用于锌储存的蛋白质库。因此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通过合理施用氮肥结合小麦灌浆前期叶面喷锌,能在保证小麦高产稳产的同时提高籽粒氮、锌营养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郝天佳 徐学欣 徐宇凡 刘帅 贾靖 朱紫鑫 孟繁港 赵长星
为有效提高冬小麦千粒质量,探究不同滴灌施肥频次对黄淮海麦区中强筋小麦籽粒灌浆和成熟籽粒形态的影响,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选用不同中强筋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施氮总量(尿素形式)210 kg/hm~2和灌溉总量120 mm下不同滴灌施肥频次(2,3,4次,分别以DF2、DF3、DF4表示)和传统灌溉施肥(CK)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籽粒形态(除长度、圆度外)、籽粒灌浆关键参数(V_(mean)、V_(max)、V_2、M_2)、千粒质量两两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滴灌提高了V_(mean)(平均灌浆速率)、V_(max)(最大灌浆速率)、V_2(快增期灌浆速率)和M_2(快增期籽粒积累量);与2次追水肥(DF2)相比,3次追水肥后(DF3),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_(max)、V_(mean)、 V_(max)、V_2、M_2和籽粒面积均有所提高;4次追水肥后(DF4),T_(max)、T_2和M_2有所提高。与DF2相比,增加施肥频次(DF3和DF4)籽粒的长度、宽度、厚度、圆度和籽粒面积均有提高,DF3的籽粒宽度和籽粒面积提高达到显著水平,DF4的籽粒厚度提高达到显著水平,其纵横比降低,2.2~2.5 mm筛分等值显著降低,>2.8 mm筛分等值增加,籽粒更加饱满。与畦灌相比,DF3和DF4的籽粒同样更加饱满。综上,在小麦生产中,通过滴灌适当增加施肥频次对优化穗粒发育、提高籽粒质量非常重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金鹏 王志敏 张琪 徐学欣 王云奇 刘洋 周顺利 张英华
为明确多次微喷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以主栽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了微喷4次(S4,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3个追施氮肥处理(N1、N2和N3分别为纯氮45,90,135kg/hm2),氮肥随灌水等量分次施入,以漫灌作为对照(Ck,拔节期750 m3/hm2+开花期750 m3/hm2,拔节期追施纯氮90 kg/hm2),考察了籽粒产量、灌浆期上三叶叶绿素含量和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不同时期植株氮素积累、分配与运转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多次微喷灌提高了籽粒产量,尤以S4N2增加显著(P<0.05),相比Ck提高10.5%~24.5%。微喷产量的增加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袁慧 马尚宇 王艳艳 黄正来 张文静 樊永惠 侯君佑 盖盼盼 单雅敬
为明确花后渍水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以皖垦麦076和皖麦52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小麦开花后设置了0(W0),3(W3),6(W6),9 d(W9)4个渍水处理,研究花后渍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4 d,两品种W3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同,皖垦麦076的W9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皖麦52的W3和W6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W0但高于W9处理。渍水6,9 d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灌浆的平均速率,不同小麦品种在渍水条件下对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花后各渍水处理对小麦穗数无显著差异,皖垦麦076 W3处理的穗粒数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皖麦52的穗粒数表现为W3、W6和W9处理均显著低于W0,以W9处理最低,两品种千粒质量和产量均表现为W0>W3>W6>W9,渍水9 d时,两品种产量降幅分别为34.99%,40.44%。本试验条件下,开花期渍水降低了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影响了籽粒灌浆进程,降低了平均灌浆速率,导致千粒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产量。
关键词:
小麦 渍水 光合特性 籽粒灌浆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明全 徐向阳
以黄淮南片主产麦区广泛种植和新近育成推广的12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对籽粒灌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籽粒平均灌浆速度及最大灌浆速度均与百粒重、籽粒体积和籽粒最大体积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籽粒灌浆持续期仅与饱满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百粒重无显著相关.供试品种的籽粒平均灌浆速度和最大灌浆速度,均以郑州853、陕农7859为最快,灌浆持续期最短,属晚花基因型品种;冀麦5418和徐州21的灌浆持续期最长,属早花基因型品种.还探讨了黄淮麦区南片小麦籽粒灌浆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丽娜 张雅雯 朱娅林 赵凌霄
为了给区域性小麦高产栽培及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选择河南省6个主栽小麦品种,用三次多项式方程对籽粒灌浆特性进行拟合,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籽粒灌浆特征参数与粒质量的关系,并探究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显示:籽粒干物质最终积累量以郑麦0943最高,千粒质量达50.64 g,许科316千粒质量最低,仅为45.02 g;各个品种之间灌浆速率存在差异。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但模型参数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千粒质量与最大灌浆速率(Vmax)、理论最大粒质量(W)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平均灌浆速率(V)、有效灌浆持续期(Se)、有效灌浆持续期平均灌浆速率(Vs)间的相关系数亦较高,这表明优化Vmax、W、V、Se、Vs等灌浆特征参数值有利于提高小麦籽粒质量。籽粒产量以豫麦49-198最高,显著高于其他5个小麦品种。提高籽粒产量除有效增加籽粒质量外,还应与穗数、穗粒数相互协调,以实现小麦高产高效。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籽粒灌浆特性 粒质量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天财 宋晓 马冬云 岳艳军 查菲娜
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籽粒灌浆及淀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灌浆期间籽粒干物质积累及灌浆速率均随灌浆进程推进呈增加的趋势。氮素营养水平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及淀粉特性影响效应不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以N3处理(270 kg/hm2)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灌浆速率最大,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则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有下降的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随施氮量的增加,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淀粉粘度参数均呈增加的趋势,且以N3处理的值最大,并且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的糊化参数也随施...
关键词:
氮营养 干重 灌浆速率 淀粉糊化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竹青 朱旭彤
以湖北省种植的11个大、中、小粒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拟合;用t测验分析了3组不同粒重品种灌浆参数差异;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灌浆各阶段,不同品种类型的部分灌浆参数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灌浆持续期T、平均灌浆速率R、快增期灌浆速率R2和时间T2、缓增期灌浆速率R3和时间T3对粒重作用显著。除此之外,各阶段灌浆速率和时间之间有极显著负相关。可通过选育高平均灌浆速率、高快增期灌浆速率的品种;通过栽培措施协调灌浆速率与持续时间的矛盾,增加缓增期灌浆速率和延长缓增期时间而提高粒重。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灌浆 粒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