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56)
- 2023(4106)
- 2022(3427)
- 2021(3208)
- 2020(2859)
- 2019(6178)
- 2018(6210)
- 2017(11705)
- 2016(6961)
- 2015(7433)
- 2014(7616)
- 2013(7478)
- 2012(7084)
- 2011(6254)
- 2010(6358)
- 2009(5692)
- 2008(5779)
- 2007(5319)
- 2006(4510)
- 2005(4017)
- 学科
- 济(22659)
- 经济(22619)
- 业(17273)
- 管理(17080)
- 企(13723)
- 企业(13723)
- 方法(10794)
- 数学(9183)
- 数学方法(9049)
- 财(7209)
- 学(7109)
- 中国(6600)
- 农(6163)
- 制(5485)
- 银(5381)
- 银行(5362)
- 融(5332)
- 金融(5331)
- 行(5120)
- 务(4675)
- 财务(4660)
- 理论(4657)
- 财务管理(4650)
- 业经(4611)
- 企业财务(4468)
- 技术(4383)
- 贸(4265)
- 贸易(4264)
- 易(4162)
- 地方(4047)
- 机构
- 大学(95342)
- 学院(94665)
- 研究(35966)
- 济(35163)
- 经济(34319)
- 管理(32427)
- 理学(27773)
- 理学院(27385)
- 管理学(26767)
- 管理学院(26587)
- 中国(25699)
- 科学(23962)
- 农(22209)
- 京(20933)
- 所(19921)
- 研究所(18357)
- 农业(18151)
- 财(17893)
- 业大(17574)
- 中心(16159)
- 江(14955)
- 财经(14207)
- 北京(12964)
- 经(12916)
- 院(12736)
- 范(12302)
- 师范(12098)
- 省(12059)
- 技术(11867)
- 州(11811)
- 基金
- 项目(65910)
- 科学(50388)
- 基金(46674)
- 研究(44842)
- 家(43199)
- 国家(42846)
- 科学基金(34794)
- 社会(27213)
- 省(26453)
- 社会科(25753)
- 社会科学(25748)
- 基金项目(24285)
- 自然(23521)
- 自然科(23008)
- 自然科学(22998)
- 划(22832)
- 自然科学基金(22606)
- 教育(21194)
- 资助(19840)
- 编号(17045)
- 重点(15501)
- 成果(14681)
- 部(14579)
- 发(13973)
- 计划(13829)
- 创(13711)
- 性(13346)
- 课题(13184)
- 科研(12952)
- 创新(12885)
共检索到139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保钦 陆作楣
以强休眠籼稻保持系Ⅱ112B、恢复系IR112-12和无休眠籼稻保持系Ⅱ-32B以及2个杂交组合Ⅱ-32B/IR112-12、Ⅱ-32B/Ⅱ112B的六世代群体P1、P2、F1、F2、B1、B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Ⅱ112B及其双亲种子休眠性的形成时间和解除时间以及颖壳与种胚对种子休眠性的影响,分析了种子休眠性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Ⅱ-32B抽穗后20d时休眠指数为25.22%,随着种子成熟过程的推进,休眠指数逐渐下降,到成熟时降为0;Ⅱ112B、IR112-12抽穗后20d时休眠指数分别为88.89%和100%,随着种子成熟过程的推进,休眠指数一直保持在很高水平。Ⅱ112B、IR112-12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明 王玉博 曹志 肖应辉
利用弱休眠水稻品系‘996’和强休眠性品系‘4628’杂交,构建包含286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inbred lines,RIL)群体,连续2年(2011、2012年)以当年收获的该群体种子的发芽率为指标,进行种子休眠性检测,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早籼稻休眠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2011年试验中,‘996’ב462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休眠性符合4对主基因(其中3对基因加性效应相等)–多基因加性上位性模型;在2012年试验中符合4对主基因(其中2对基因加性效应相等)–多基因加性上位性模型。2年试验结果均表明,该群体种子休眠性遗传符合4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
关键词:
早籼稻 休眠 遗传模型 重组自交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乃辉 张文忠 圣忠华 胡培松
【目的】休眠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适当的休眠可以抑制水稻的穗发芽现象,是确保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然而,水稻休眠调控的基因及其调控网络仍需进一步研究。已知基因MODD编码未知功能的蛋白,负向调控水稻脱落酸信号和抗旱性,但其调控水稻休眠的功能未知。研究MODD在调控水稻休眠中的功能,有助于完善水稻休眠调控网络,同时为抗穗发芽遗传育种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种质资源。【方法】根据RGAP数据库公布的基因序列,构建MODD的CRISPR-Cas9敲除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转化中花11(ZH11)愈伤组织,从而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利用PCR扩增、测序技术及qRT-PCR技术筛选并鉴定MODD敲除纯合系;根据2个突变系(KO-1和KO-2)的CDS得到突变系的氨基酸序列,然后,用DNAMAN对比ZH11和2个突变系(KO-1和KO-2)的蛋白序列;利用Linux系统筛选出MODD在水稻中的同源基因;取开花后35 d的种子,调查ZH11和敲除系的发芽率;利用酵母单杂和LUC试验验证MODD的上游基因。【结果】查找到水稻中有6个MODD的同源基因,分别为LOC_Os07g41160、LOC_Os03g30570、LOC_Os03g53630、LOC_Os04g35430、LOC_Os03g17050和LOC_Os06g01170;成功构建了敲除载体,并转入ZH11中,获得2个纯合突变系(KO-1和KO-2);qRT-PCR结果表明,2个突变系(KO-1和KO-2)的MODD表达量显著降低;蛋白序列分析表明,KO-1和KO-2的移码突变造成了蛋白翻译的提前终止;发芽率结果显示,2个突变系(KO-1和KO-2)的发芽率在吸水第3天比ZH11分别显著降低了15%和15%;之后差异逐渐扩大,在第6天差异达到最大,比ZH11分别显著降低35%和35%;2个突变系(KO-1和KO-2)的穗发芽现象显著低于ZH11;酵母单杂试验结果表明,在酵母中,ABI5可以结合MODD的启动子区域,并且进一步把结合范围缩小至300 bp以内;LUC结果显示,加入ABI5的荧光值是单独加NONE空载荧光值的2.6倍,说明ABI5可以激活MODD的表达。【结论】敲除MODD可以增加种子的休眠,MODD可能通过ABA信号途径调控种子休眠。
关键词:
水稻 休眠 ABI5 MODD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贝贝 杨春艳 吴涛 刘喜 冯志明 江玲 万建民
籼稻品种‘N22’具有极强的种子休眠性。本研究利用‘N22’和无休眠的粳稻品种‘南粳35’构建近等基因系及高代回交群体,检测到了稳定表达的QTL qSd-1,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9.0%,增强休眠性的等位基因来自强休眠亲本‘N22’。进一步遗传解析可将其分解为qSd-1-1、qSd-1-2两个相邻的位点,其中,qSd-1-1位于标记RM10719和RM10694之间,LOD值为2.8,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2.3%;qSd-1-2位于标记RM11162和RM11133之间,LOD值为2.5,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5.6%。这2个位点对休眠性具有累加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雅君 江玲 罗林广 翟虎渠 志村英二 杨世湖 万建民
以 13个水稻主栽品种及 11个F1代抽穗后 35d的种子为材料 ,进行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 ,30℃下 ,种子未去颖壳时 ,南京 11、桂朝 2号等品种的发芽率均高于 80 % ,无休眠性 ;IR36的发芽率仅为 19% ,具有较强的休眠性 ;越光、N2 2的发芽率分别为 2 %和 0 % ,具有极强的休眠性 ;F2 代种子的发芽率均不超过亲本 (越光除外 )。除去种子颖壳后 ,大多数供试材料的发芽率均显著提高 ,休眠性丧失 ,尤其是F2 代种子 ,但N2 2仍保持极强的休眠性。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酶活性与种子休眠性呈负相关。内源激素的分析表明 ,在吸水之前 ,不同休眠性品种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丹 孙传清 屠乃美
种子休眠是内在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种子结构、淀粉酶活性、内源激素等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内在原因;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外源 GA3,ABA 及可溶性糖分均具有在不同程度上打破休眠和促进发芽的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影响休眠的遗传位点进行定位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种子 休眠特性 进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玉兰
对不同温度(5℃、10℃、20℃)、不同储藏时期魔芋块茎的发芽率、呼吸强度、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休眠生理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魔芋的休眠属于生理型休眠,解除过程较长,收藏后经历4个月的时间才能彻底结束休眠过程。休眠生理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休眠初期(后熟期):从采收至11月下旬,历经1个月。呼吸作用较强,淀粉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强。块茎开始进入休眠期。2、深休眠期:从11月下旬—12月下旬或1月上旬,历时1个月,呼吸作用很弱,过氧化氢酶、淀粉酶活性低。块茎处于深休眠阶段。3、休眠解除期:从12月下旬~2月下旬,历时2个月。呼吸作用仍很弱,过氧化氢酶逐渐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
关键词:
魔芋,块茎,休眠,生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江玲 张文伟 翟虎渠 万建民
水稻种子休眠性是关系到稻米品质和稻种质量的重要农艺性状,与穗发芽抗性直接相关。DNA 标记和水稻连锁图谱的发展,为定位种子休眠性的基因位点、研究单个基因的“剂量效应”和剖析各基因位点对环境的敏感性等方面提供了可能性。迄今,利用分子标记,对不同的遗传群体,已初步定位了多个与水稻种子休眠性有关的QTL。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种子休眠性传统遗传学研究概况,重点对已报道的种子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进行比较分析,探查稳定表达的种子休眠性QTL,讨论了水稻种子休眠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途径。
关键词:
水稻 种子休眠性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水春 储霞玲 班庭辉 茅沈丽 林炎权 陈振国 李修岩 方春海
为确定3种龙虾: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波纹龙虾(Panulirus homarus)和杂色龙虾(Panulirus versicolor)的休眠温度及其低温休眠运输的可行性,对该3种龙虾的低温休眠温度和模拟低温休眠运输后的存活率进行了研究。在分析龙虾低温休眠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冰块梯度降温的方法,设置14℃、13℃、12℃、10℃4个温度,将从斯里兰卡收购的3种龙虾分别在4组不同温度下进行试验,观察龙虾的应激反应和休眠状态,以确定龙虾的低温休眠温度。并进行室内模拟试验,设置4个包装温度组(25℃、20℃、15℃、12℃),将不同温度组龙虾包扎装箱密封后静置于22℃的恒温室中,26 h后复苏并统计存活率,以检验低温休眠运输的可行性。结果发现,龙虾的休眠温度为12℃,处理时间应不超过10 min;室内模拟试验发现,包装温度为12℃情况下,26 h后平均龙虾存活率达98.3%,其中锦绣龙虾的存活率最高达到1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君亮 肖层林 王伟平 向世鹏 陈詹
为提供种子检验和休眠特性调控的依据,同时找到解除休眠的有效途径,对在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培矮64S种子定期连续进行发芽率测定,并采用多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休眠种子.结果表明培矮64S种子具有深度休眠特性,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种子,休眠期(发芽率99%)分别约77d和105d.培两优288和培两优500种子的休眠期与培矮64S种子无明显差异.种子的休眠与吸水速率无关.休眠种子的-淀粉酶、+淀粉酶活性均低于解除休眠状态种子相对应的酶活性.高温(40,50℃),GA3,H2O2和强氯精处理种子,均有解除休眠的作用,其中以强氯精250倍液处理24...
关键词:
培矮64S 种子 休眠 强氯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司会军
制度休眠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率,而且会波及企业的精神文化层面,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恐怕没有谁会去挑战制度的重要性。一个企业的振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制度的振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杰 艾辛 何长征 杨亚 李志刚
为打破大蒜蒜种休眠,以提前播种,及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采用低温和常温下清水或赤霉素溶液浸泡蒜种,研究打破大蒜蒜种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赤霉素加低温处理打破休眠的效果最好,经低温处理的蒜种在田间都表现出分蘖现象;赤霉素以150mg/L效果较好,用清水浸种虽然对打破休眠有一定作用,但是烂种严重;单一因素处理打破休眠的效果不如两因素结合处理.赤霉素加过氧化氢(H2O2)处理对迟熟品种能增强打破休眠的效果,对早熟品种则减弱打破休眠的效果.
关键词:
大蒜 打破休眠 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婷 刘鹏 徐根娣
【目的】通过从种皮及内源抑制物两个方面探索栝楼(Trichosathes kirilowii Maxim)种子休眠原因,找出其萌发难的症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种子萌发率的可行措施。【方法】对照完整种皮,设置了刀割种皮和去除种皮的处理,以探究种皮对栝楼种子萌发率的影响;同时分种皮和种仁两部分分别用水、甲醇、乙醚提取其中萌发抑制物,并以白菜种子作为生物鉴定材料,测定其在各种提取物作为萌发基质下的萌发率、淀粉酶活性、苗高、根长及鲜重,以求确定抑制物的分布、极性并初步推测抑制物类型。另外,用GA3处理栝楼种子,并设置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比试验,以求探索栝楼促萌措施。【结果】去种皮处理组与对照...
关键词:
栝楼 萌发 种皮 内源抑制物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新如 刘建汀 裘波音 李永平 朱海生 温庆放
【目的】探讨影响冬瓜种子休眠的原因,确定种子休眠特性,为探明冬瓜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冬瓜种子为材料,对其进行外观观察及形态指标和质量测定,分析数量性状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采用恒温烘干法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TTC)法检测种子含水量和生活力;采用去皮法和吸水法处理种子,计算其发芽率和吸水率;以蒸馏水为对照(CK),分析0.02,0.04,0.06,0.08,0.10 g/m L冬瓜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0.02,0.04,0.06,0.08,0.10 g/m L种皮、种胚甲醇浸提液对白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探讨冬瓜种子的休眠机理。【结果】冬瓜种子的种皮坚硬且厚,种子长、宽、厚平均值分别为1.155,0.694和0.226 cm,千粒质量平均值为52.820 g,含水量为75.800%。种子长、宽、厚在4~5级分布频率均较高,种子胚根长在9级分布频率最高,种皮质量和种胚质量均在6级分布频率最高,种子千粒质量和含水量主要分布在4~6级。种子厚与种子长、宽,胚根长与种子长,种皮质量与种子长、种子厚、胚根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同等条件下培养5 d后,完整冬瓜种子无萌发,而去皮冬瓜种子发芽率达到54.67%。冬瓜种子的种皮透水性良好,吸水处理21 h后,冬瓜完整种子和破壳种子的吸水率仅相差5.80%。冬瓜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幼苗根长的抑制效应大于苗高;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大,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抑制效应总体增强;种皮和种胚甲醇浸提液的抑制效应大于水浸提液,种胚浸提液的抑制效应大于种皮浸提液。冬瓜种子种皮和种胚甲醇浸提液总体能抑制白菜幼苗的SOD、CAT、POD活性。【结论】种子中的内源抑制物和种皮机械束缚可能是冬瓜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而种子各部位浸提物可能通过抑制保护酶活性而影响幼苗生长。
关键词:
冬瓜 种子萌发 休眠特性 抑制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学 王海南 范晶 那守海
研究了紫椴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条件,主要对其解除休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设计包括3种处理:不同时间的浓H2SO4处理(10、30、60min),4种不同的层积方式(无处理,0~5℃、30d,15~20℃、30d,15~20℃、10d→0~5℃、20d),不同浓度的GA3处理(0、100、300mg/L)。每种处理设置4个重复。经上述处理的种子最终萌发率与平均萌发时间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同时,15~20℃、10d→0~5℃、20d的变温层积比其他恒温层积更加有效;层积处理效果比浓H2SO4、GA3的处理效果更好。对紫椴种子处理的最佳组合是以浓H2SO4浸泡种子30min,然后施以100mg/L的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