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12)
- 2023(4034)
- 2022(3548)
- 2021(3346)
- 2020(2927)
- 2019(6299)
- 2018(6295)
- 2017(10871)
- 2016(6789)
- 2015(7733)
- 2014(7676)
- 2013(7681)
- 2012(7498)
- 2011(6683)
- 2010(6892)
- 2009(6410)
- 2008(6655)
- 2007(6094)
- 2006(5309)
- 2005(4781)
- 学科
- 济(21865)
- 经济(21839)
- 管理(14659)
- 业(13678)
- 方法(11296)
- 企(10589)
- 企业(10589)
- 数学(9838)
- 数学方法(9628)
- 学(8431)
- 农(7032)
- 教育(6913)
- 中国(5650)
- 制(5634)
- 研究(5186)
- 理论(4775)
- 财(4527)
- 农业(4479)
- 业经(4382)
- 生(4294)
- 贸(4161)
- 贸易(4158)
- 易(4035)
- 度(3679)
- 制度(3672)
- 研究生(3573)
- 地方(3461)
- 环境(3327)
- 教学(3308)
- 技术(3292)
- 机构
- 大学(104203)
- 学院(100876)
- 研究(42717)
- 农(33375)
- 济(31804)
- 科学(31438)
- 管理(31205)
- 经济(30725)
- 农业(27316)
- 中国(27293)
- 理学(26740)
- 理学院(26304)
- 管理学(25363)
- 管理学院(25206)
- 所(24897)
- 业大(24602)
- 京(23775)
- 研究所(23101)
- 中心(18093)
- 农业大学(17980)
- 省(17484)
- 江(17403)
- 室(15173)
- 业(14891)
- 院(14840)
- 技术(14535)
- 北京(14436)
- 范(14187)
- 科学院(13979)
- 师范(13898)
- 基金
- 项目(70756)
- 科学(51758)
- 基金(48591)
- 家(47114)
- 国家(46719)
- 研究(43295)
- 科学基金(36348)
- 省(30126)
- 自然(26683)
- 自然科(26064)
- 自然科学(26048)
- 划(25780)
- 基金项目(25611)
- 自然科学基金(25587)
- 社会(24109)
- 社会科(22705)
- 社会科学(22696)
- 教育(21299)
- 资助(20574)
- 计划(17469)
- 重点(16991)
- 科技(16892)
- 编号(16363)
- 发(14953)
- 部(14563)
- 农(14437)
- 创(14394)
- 科研(14306)
- 成果(14067)
- 业(13608)
共检索到154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碧光 范永立 刘美顺
为优化农杆菌介导转化体系,研究了两种常用抑菌剂头孢霉素(cef)和羧苄青霉素(cb)的抑菌效果和对籼稻品种93-11成熟胚培养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选择剂潮霉素(hyg)对愈伤诱导、分化和种子萌发生根的影响,确定其作为选择剂的有效浓度.对cb和cef共设置12种质量浓度处理,各处理都能完全抑制农杆菌的生长,同时对愈伤的诱导和生长没有不良影响,但是有些处理使愈伤的分化率下降.150、250 mg.L-1cb的单独作用,400、500 mg.L-1cef的单独作用,以及cb为100mg.L-1时,300、400、500 mg.L-1cef的3种互作处理都不影响愈伤的分化率;但cef高达600 mg....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 陈晓阳 李云 李伟 丁霞
该文探讨了卡那霉素、G418、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4种抗生素对银白杨不同培养阶段外植体生长、分化或生根的影响,确立了由农杆菌介导的银白杨遗传转化研究中抗生素种类和转化体的筛选浓度.结果表明:在叶片转化筛选阶段,卡那霉素和G418的适宜浓度分别为15和10mgL,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的适宜浓度为200~600mgL和200~400mgL;在抗性芽生根培养时,卡那霉素和G418浓度分别为20~25mgL和15~20mgL,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浓度为200~800mgL和200~600mgL.头孢霉素或羧苄青霉素的抑菌效果因农杆菌菌株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羧苄青霉素对农杆菌LBA4404抑制效果好,头孢...
关键词:
银白杨 抗生素 遗传转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予卿 吕志仁
采用5×5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Du-7型分光光度计多组份分析程序,单粒分析了5个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含1个糯稻)的F_1直链淀粉含量及其基因剂量效应,以及7个正反交F_2,B_1F_1,B_2F_1分离世代直链淀粉含量的遗传。结果表明:正反交F_1直链淀粉含量基本处于双亲之间,直链淀粉含量随基因剂量效应增加而增加。F_1主要表现为第一,第三剂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基因剂量效应还明显存在于F_2,B_1F_1,B_2F_1各分离世代,且直链淀粉高含量对低含量或对糯性均表现为单一不完全显性基因遗传,还可能受一些微效基因或修饰因子影响。直链淀粉极低含量对低含量可能受单一不完全显性...
关键词:
直链淀粉含量 剂量效应 胚乳 水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奚亚军 范学科 侯文胜 张启发 路明
研究了潮霉素不同质量浓度对西农 1376和京花 1号小麦愈伤组织及种子的筛选效果。结果表明 ,潮霉素对小麦愈伤组织的适宜筛选质量浓度为 110 mg/L,对转基因小麦后代种子筛选以 14 0 mg/L 较为适宜 ;不同基因型材料对潮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
小麦 遗传转化 潮霉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志谦 严宗卜 刘建昌 陈锋
用籼稻矮秆品种广丛和小粒特特普,通过互交和与矮仔粘(sd-1)、雪禾矮早(sd-s(t))、80-7010(dg(t))等具不同矮生基因的品种测交。结果表明,广丛和小粒特特普的矮生基因与sd-1、sd-s(t)、dg(t)基因均不等位,彼此也不等位,是2个新矮源
关键词:
矮生基因,等位性测定,籼稻品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才 章琦 王春莲
分析了6个籼稻抗病品种(Cuba2301、Cuba2196、Cuba4010、双抗12、双抗18、三江)对14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的抗性表现和对P1、HB-17和江陵691三个菌系的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表明,这6个抗病品种均在全育期抗除菲律宾菌系P_2和P_3外的其余12个菌系。这6个抗病品种对3个菌系的全生育期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受细胞核影响。与已知基因的等位性测定表明,这6个品种携有的一对显性基因与IR20或IRBB4中的Xa-4基因等位。
关键词:
籼稻,抗性,抗病性遗传,白叶枯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蓉 潘根 江玲 程遐年 刘裕强 万建民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掘水稻抗褐飞虱基因,为抗褐飞虱品种培育提供有用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印尼抗褐飞虱籼稻品种‘BP360e’与感虫品种‘02428’分别构建F2∶3和BC2F2∶3分离群体,采用苗期集团法进行抗褐飞虱表型鉴定。利用151对均匀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的多态性标记,选取F2∶3群体中的极端个体进行初连锁分析,构建具有连锁迹象的染色体连锁图谱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检测。再利用BC2F2∶3群体验证F2∶3群体检测到QTL的可靠性。[结果]在第4染色体标记RM16382与INDEL4-5之间,约15.3 c M的区间内检测到1个抗褐飞虱主效QTL,LOD值为14.4,贡献率为56%,将其命名为QBph4。用BC2F2∶3群体重复检测到该QTL。该区间包含已克隆的抗褐飞虱基因Bph3。序列分析表明,QBph4可能为Bph3的一种新的等位基因。[结论]‘BP360e’高抗褐飞虱,其抗性受1对主效QTL控制,该抗性基因的发掘为水稻抗褐飞虱分子机制阐明及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抗性 数量性状基因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爱农 章琦 王春莲 白建法 杨文才
分析和研究了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5个籼稻品种二九丰、三黄占2号、川植5号、扬稻1号和83007对3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HB84-17、PXO16和T7174的抗性遗传,对这5个抗病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或金刚30杂交的F_1、F_2和B_1F_1群体植株对供试3个菌系的抗性反应和分离世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例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籼稻抗病品种对菌系HB84-17和PXO61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均由二对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其中一对能控制对这3个菌系的抗性,另一对只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而对菌系HB84-17和PXO61表现为感病。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 抗病性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明华 许志刚 粟寒 游泳 周毓珍
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表现高抗的两个籼稻品种IR36 和BJ1 与感病品种南农籼2 号、金刚30 和明恢63 等杂交并分别与双亲回交, 获得F1、F2、BC1、BC2 等世代。用条斑病菌株Rs105 接种不同世代群体, 根据其抗感反应推断: BJ1 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IR36 的抗性则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抗病性 遗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艳 黄亚萍 周遥 吴亚先 周兰英 姜孝成
Kasalath是目前用于水稻转基因研究的籼稻模式材料。运用组织培养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对水稻Kasalath愈伤组织诱导和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Kasalash的幼嫩种子或新鲜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效果优于贮藏1年的种子;用0.5、1、1.5、2、2.5、3、10、20、30 mg/L的2,4–D诱导愈伤组织,以2.5 mg/L的2,4–D诱导效果最佳;用菌液OD600 nm为0.05、0.1、0.15、0.2、0.3、0.4的农杆菌Ag10和EHA105与愈伤组织共培养介导遗传转化,皆以OD600 nm为0.15的农杆菌溶液效果最好,且EHA105的介导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菲 韩宇杰 房义 向海 谷月 常潇 钟荣珍
【目的】探究在“农作物秸秆饲养-基质发酵-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抗生素(莫能菌素)对氮转化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种养结合综合利用体系及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吉林省辽源县一处肉牛养殖场的30头肉牛,随机均分为2组,饲喂60 d,其中一组饲料中加入抗生素莫能菌素(RA),一组不添加(RN),收集2组肉牛粪便,分别与水稻秸秆混合后发酵35 d,发酵产物作为基质栽培双孢菇。发酵过程中测定NH3和N2O的排放情况;在发酵和栽培过程中,测定基质总氮量,同时测定基质含水量、温度、C/N、p H以及脲酶、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利用16S r RNA和ITS测序来表征发酵基质中的细菌和真菌种群组成;测定双孢菇子实体产量和总氮含量,探究基质发酵和双孢菇栽培过程中抗生素对氮素转移及氮回收的影响。【结果】在发酵阶段,基质中残留的抗生素未改变基质温度、含水量、C/N的变化趋势,但高温期平均温度下降了1.1℃,NH3和N2O排放量降低,更多的氮留在了基质中(RN处理的氮保留率为39.58%,RA处理为43.23%),抗生素抑制了氮素的转移。相比RN处理,RA处理发酵后基质理化性质不利于双孢菇菌丝生长。残留的抗生素使RA处理初始脲酶、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高于RN处理(P<0.05),发酵开始后RA处理基质中的脲酶和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低于RN处理,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仍高于RN处理;栽培结束后,RA处理的脲酶活性高于RN处理,硝酸盐还原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仍低于RN处理。在双孢菇栽培阶段,基质中残留的抗生素影响了双孢菇菌丝的生长,提高了基质的含水量和p H,在开始出菇前基质的C/N降低,最终双孢菇产量降低,氮回收率从0.17%(RN处理)下降至0.11%(RA处理)。发酵结束后,残留的抗生素使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细菌及海杆菌属细菌、Mycothermus属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及假小蜜环菌属真菌的相对丰度升高。【结论】基质中残留的抗生素抑制了氮素的转化,更多的氮保留在基质中,影响了双孢菇生长,降低了氮转化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琳 马晓磊 朱葆华 于文功 杨官品 潘克厚
为了筛选到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的筛选标记,研究了微拟球藻对新霉素(Neomycin)、链霉素(Streptomycin)、潮霉素(Hygromycin)、壮观霉素(Spectinomycin)和博来霉素(Zeocin)的敏感性。每种抗生素都设置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实验并且浓度梯度相同。新霉素和链霉素的浓度梯度为:0、100、200、400、600、800μg/ml。潮霉素的浓度梯度为0、25、50、100、125、150μg/ml。壮观霉素浓度梯度为0、40、80、100、150、200μg/ml。博来霉素浓度梯度则为0、0.1、0.2、0.4、0.5、1μg/...
关键词:
微拟球藻 遗传转化 筛选试剂 博来霉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婷 秦玉昌 吴宁鹏 彭丽 孙丹丹 谷旭
【目的】玉米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副产物酒糟蛋白饲料(DDGS)常作为蛋白质替代饲料广泛用于动物生产中。随着DDGS产业链的扩大,其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抗生素的残留问题应该得到重视,但目前关于DDGS中抗生素的残留研究报道较少。对全国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玉米DDGS进行抽样调查,对70种抗生素的残留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以了解目前中国饲料用DDGS中抗生素的残留情况。【方法】首先利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QTOF)建立了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喹恶啉类、β-内酰胺类、林可胺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等共70种抗生素药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凯琴 王玲仙 曾黎琼 程在全 黄兴奇
研究了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钠、头孢唑林钠、头孢拉定4种头孢霉素类抗生素对农杆菌LBA4404的抑制作用和对非洲菊愈伤组织的诱导及丛生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头孢类抗生素在作为抑菌剂用于非洲菊遗传转化试验时,头孢曲松钠的抑菌效果最好,浓度以200 mg/L为宜,同时该抗生素在低浓度下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丛生芽诱导率,在高浓度下则抑制愈伤组织和芽的形成,有类似植物激素的活性。
关键词:
抗生素 农杆菌 非洲菊 基因转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春萍 谢树章 蒋晓英 吴红 周幼昆 林清 雷开荣
本研究以籼稻科恢675成熟种子为材料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ThIPK2基因遗传转化。结果显示:持续高温光照培养使得愈伤诱导和继代只需10~14 d,有效缩短了愈伤获得周期,且愈伤诱导率可达95.6%。抗性愈伤率为10.6%,持续高温光照培养使得抗性愈伤继代5~7 d就可大量繁殖,且抗性愈伤分化率达48.8%。经第一次继代后的愈伤转化效率显著高于未经继代的愈伤的转化效率。因此,此转化系统有效缩短了水稻转化周期,优化了籼稻遗传转化,同时为抗逆基因转入籼稻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