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46)
2023(7882)
2022(7061)
2021(6466)
2020(5639)
2019(12657)
2018(12707)
2017(24061)
2016(13502)
2015(15215)
2014(14979)
2013(14713)
2012(13607)
2011(12274)
2010(12491)
2009(11911)
2008(11710)
2007(10676)
2006(8922)
2005(7859)
作者
(40375)
(34284)
(33852)
(32357)
(21510)
(16509)
(15587)
(13331)
(12666)
(12252)
(11490)
(11315)
(11028)
(10726)
(10683)
(10607)
(10588)
(10099)
(10034)
(9808)
(8658)
(8360)
(8195)
(7918)
(7819)
(7639)
(7582)
(7558)
(7037)
(7026)
学科
(51632)
经济(51585)
管理(34052)
(33027)
(25895)
企业(25895)
方法(25501)
数学(22576)
数学方法(22345)
(16120)
(13264)
中国(12862)
(12292)
(11227)
贸易(11224)
(10882)
业经(10614)
农业(10505)
地方(10345)
(9177)
(8331)
财务(8308)
财务管理(8283)
(8251)
理论(8090)
企业财务(7730)
环境(7642)
(7558)
银行(7520)
(7169)
机构
学院(192095)
大学(189485)
(72973)
经济(71314)
管理(68708)
研究(65577)
理学(59225)
理学院(58533)
管理学(57299)
管理学院(56960)
中国(47259)
科学(44252)
(42168)
(39831)
(35592)
农业(34316)
业大(34031)
(32867)
研究所(32658)
中心(30450)
(29703)
财经(26388)
(25225)
师范(24893)
北京(24286)
(23760)
(23546)
技术(22939)
(22729)
农业大学(22334)
基金
项目(128780)
科学(98655)
研究(90799)
基金(90598)
(80766)
国家(80109)
科学基金(66355)
社会(54604)
(53192)
社会科(51593)
社会科学(51573)
基金项目(48114)
(44433)
自然(44322)
自然科(43273)
自然科学(43256)
教育(42463)
自然科学基金(42437)
编号(38428)
资助(37140)
成果(30875)
重点(29656)
(28449)
(27611)
(26837)
课题(26437)
计划(25785)
科研(25462)
创新(25136)
大学(23552)
期刊
(79781)
经济(79781)
研究(50154)
(39768)
学报(37185)
中国(34766)
科学(30629)
农业(27516)
(26334)
大学(25999)
学学(24798)
管理(22105)
教育(19495)
技术(15967)
业经(14932)
(14833)
(14693)
金融(14693)
经济研究(13264)
财经(12532)
(11175)
(10753)
问题(10674)
业大(10136)
商业(9584)
技术经济(9184)
图书(9026)
(8984)
理论(8858)
科技(8769)
共检索到273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炎炎  孙一丁  李潘明  许明辉  
对转Ac基因成恢448与转Ds基因成恢448杂交获得的11个组合F2群体进行了田间Basta抗性鉴定和Ac/Ds基因的PCR检测。分蘖期对362个F2植株喷施0.25%的Basta溶液,叶片保持绿色的抗Basta植株有175株,占48.34%,叶片变黄敏感植株有187株,占51.66%;不同组合抗感植株比例并不相同,只有N7符合孟德尔性状分离定律理论值的3∶1,其他的组合都不符合这个比例。Basta敏感植株PCR检测表明均含Ac而不含Ds;,抗Basta植株PCR检测表明所有植株均携带Ds,其中137株含Ac和Ds,37株不含Ac仅含Ds。表明利用抗Basta基因的特性可排除不含Ds植株,而D...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仕贵  谭向红  王玉平  刘世贵  黎汉云  周开达  
中籼迟熟水稻品种8987 含未知的迟熟生育期基因, 在杂交水稻育种中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本研究应用该品系与4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水稻品种杂交, 对其F1 和F2 群体进行生育期调查和遗传分析, 确认8987 的迟熟生育期受一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蓉  潘根  江玲  程遐年  刘裕强  万建民  
[目的]本研究旨在发掘水稻抗褐飞虱基因,为抗褐飞虱品种培育提供有用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印尼抗褐飞虱籼稻品种‘BP360e’与感虫品种‘02428’分别构建F2∶3和BC2F2∶3分离群体,采用苗期集团法进行抗褐飞虱表型鉴定。利用151对均匀分布在水稻12条染色体的多态性标记,选取F2∶3群体中的极端个体进行初连锁分析,构建具有连锁迹象的染色体连锁图谱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检测。再利用BC2F2∶3群体验证F2∶3群体检测到QTL的可靠性。[结果]在第4染色体标记RM16382与INDEL4-5之间,约15.3 c M的区间内检测到1个抗褐飞虱主效QTL,LOD值为14.4,贡献率为56%,将其命名为QBph4。用BC2F2∶3群体重复检测到该QTL。该区间包含已克隆的抗褐飞虱基因Bph3。序列分析表明,QBph4可能为Bph3的一种新的等位基因。[结论]‘BP360e’高抗褐飞虱,其抗性受1对主效QTL控制,该抗性基因的发掘为水稻抗褐飞虱分子机制阐明及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志谦  严宗卜  刘建昌  陈锋  
用籼稻矮秆品种广丛和小粒特特普,通过互交和与矮仔粘(sd-1)、雪禾矮早(sd-s(t))、80-7010(dg(t))等具不同矮生基因的品种测交。结果表明,广丛和小粒特特普的矮生基因与sd-1、sd-s(t)、dg(t)基因均不等位,彼此也不等位,是2个新矮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施爱农  章琦  王春莲  白建法  杨文才  
分析和研究了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5个籼稻品种二九丰、三黄占2号、川植5号、扬稻1号和83007对3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HB84-17、PXO16和T7174的抗性遗传,对这5个抗病品种分别与感病品种沈农1033或金刚30杂交的F_1、F_2和B_1F_1群体植株对供试3个菌系的抗性反应和分离世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例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籼稻抗病品种对菌系HB84-17和PXO61的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均由二对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控制,其中一对能控制对这3个菌系的抗性,另一对只控制对菌系T7174的抗性而对菌系HB84-17和PXO61表现为感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素君  戴良英  刘雄伦  吴俊  宁约瑟  高佳  胡亚军  刘金灵  王国梁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导入籼稻品种1701中,得到了大量的T1代和T2代转基因植株.对T2代植株进行遗传分析和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外源基因Pi9已转入到受体基因组中,并在T2代植株中得到表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春萍  谢树章  蒋晓英  吴红  周幼昆  林清  雷开荣  
本研究以籼稻科恢675成熟种子为材料进行了农杆菌介导的ThIPK2基因遗传转化。结果显示:持续高温光照培养使得愈伤诱导和继代只需10~14 d,有效缩短了愈伤获得周期,且愈伤诱导率可达95.6%。抗性愈伤率为10.6%,持续高温光照培养使得抗性愈伤继代5~7 d就可大量繁殖,且抗性愈伤分化率达48.8%。经第一次继代后的愈伤转化效率显著高于未经继代的愈伤的转化效率。因此,此转化系统有效缩短了水稻转化周期,优化了籼稻遗传转化,同时为抗逆基因转入籼稻提供了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长国  罗军  杨公社  郑新民  
从 2 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4个具有多型性片段的引物 ,分析了陕西省境内 5个山羊品种 (陕南白山羊、莎能奶山羊、关中奶山羊、安哥拉山羊、波尔山羊 )的遗传变异及遗传关系 ,共产生 1 6个稳定的 RAPD标记。结果表明 ,陕南白山羊、关中奶山羊、波尔山羊的遗传变异较高 ,遗传纯度低 ,而莎能奶山羊与安哥拉山羊遗传纯度更高 ;同时也表明山羊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分布于品种之间 ,品种内所占比例很少。 2种遗传距离计算法 (Nei氏遗传距离指数 ,“clust”软件包 )所得结果均表明 ,莎能羊品种较远 ;根据这 2种遗传距离所作的 3种聚类图 (NJ、UPGMA聚类图及“clust”聚类图 )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运峰  武秋颖  张淑红  高凤菊  范永山  韩靖玲  刘海英  
【目的】明确草莓杂交品种及其亲本遗传背景。【方法】试验筛选出10条可用于草莓杂交品种及其亲本遗传背景分析的ISSR引物,利用该组引物对12份遗传背景复杂的草莓试验材料进行遗传背景分析。【结果】亲本之间、亲本与子代之间及亲本与组培变异株之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3258、0.2607和0.1981,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6551、0.7478和0.7672,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均表明遗传背景比较狭窄,并证明本试验中的10条ISSR引物可成为草莓遗传背景分析的有力工具。【结论】草莓遗传背景分析将为其种质创新奠定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生元  李闯  景德道  林添资  余波  钱华飞  孙立亭  姚维成  杜灿灿  盛生兰  周义文  龚红兵  
【目的】本文分析了江淮稻区常规粳稻超级稻的遗传背景与产量结构。【方法】利用41对SSR标记和4个重要产量性状的基因内标记对江苏历年选育的常规粳型超级稻品种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测定主要产量性状。【结果】武运粳7号(及其衍生系)是江苏粳稻高产(超高产)育种的骨干亲本,江苏高产品种间的遗传背景较为狭窄;产量构成方面:穗数是制约江苏常规粳稻单产的首要因素,半矮秆(株高在100105 cm左右)、直立或半直立穗(含dep1基因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较高(大于310万穗/hm2)、中等单穗籽粒数(120140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才  章琦  王春莲  
分析了6个籼稻抗病品种(Cuba2301、Cuba2196、Cuba4010、双抗12、双抗18、三江)对14个水稻白叶枯病菌系的抗性表现和对P1、HB-17和江陵691三个菌系的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表明,这6个抗病品种均在全育期抗除菲律宾菌系P_2和P_3外的其余12个菌系。这6个抗病品种对3个菌系的全生育期抗性均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受细胞核影响。与已知基因的等位性测定表明,这6个品种携有的一对显性基因与IR20或IRBB4中的Xa-4基因等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明  王玉博  曹志  肖应辉  
利用弱休眠水稻品系‘996’和强休眠性品系‘4628’杂交,构建包含286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inbred lines,RIL)群体,连续2年(2011、2012年)以当年收获的该群体种子的发芽率为指标,进行种子休眠性检测,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早籼稻休眠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2011年试验中,‘996’ב462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休眠性符合4对主基因(其中3对基因加性效应相等)–多基因加性上位性模型;在2012年试验中符合4对主基因(其中2对基因加性效应相等)–多基因加性上位性模型。2年试验结果均表明,该群体种子休眠性遗传符合4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月  姜树坤  钟鸣  马慧  郭志富  陈丽静  李浩戈  徐正进  
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90个SNPs位点,对97个水稻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90个SNPs位点中有92个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48.42%。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在0.34~1.00之间,平均GS为0.87。贝叶斯聚类和UPGMA法聚类的结果相似,均将供试材料分成籼、粳2个亚种,且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通过SNPs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亚种内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部分供试品种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葆棠  彭仲明  徐运启  
用kiycsawa的累积分布曲线法对水稻杂交组合(矮梅早3号×华矮837)的F_3种子的糊化温度的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矮837的高糊化温度由2个位点的显性基因共同控制。且此2个基因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矮梅早3号的低糊化温度由2个隐性基因所控制。杂种后代中出现的中等糊化温度类型由2个显性基因中的一个单独决定,并受到修饰因子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传光  张桂权  周汉钦  冯道基  郑海波  
【目的】研究矮化育种以来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性状的改良及其关系,为进一步提高品种产量潜力探索新的突破方向。【方法】以华南地区自矮化育种以来育成推广的65个主要栽培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在相同生态和栽培条件下的栽培试验,研究不同年份育成品种产量和株型性状的演变,将植株形态性状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将几个主要产量性状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从矮化育种开始,华南地区常规籼稻品种产量水平不断提高,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最高水平,随后产量水平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00年又开始形成上升趋势。品种株高随育成年份缓慢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在叶形性状中,上三叶长和上三叶宽未有明显变化,但上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