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6)
2023(10038)
2022(9096)
2021(8701)
2020(7396)
2019(17213)
2018(17300)
2017(33386)
2016(18393)
2015(20764)
2014(20780)
2013(20617)
2012(18595)
2011(16608)
2010(16560)
2009(15211)
2008(14425)
2007(12292)
2006(10610)
2005(9094)
作者
(54007)
(44764)
(44658)
(42347)
(28760)
(21619)
(20199)
(17763)
(17213)
(16103)
(15516)
(15004)
(14279)
(14202)
(13910)
(13768)
(13380)
(13364)
(12859)
(12693)
(11270)
(10980)
(10934)
(10208)
(10052)
(10008)
(9894)
(9840)
(9085)
(8930)
学科
(72664)
经济(72594)
管理(52388)
(48673)
(41576)
企业(41576)
方法(38856)
数学(34161)
数学方法(33607)
(17495)
(17077)
中国(16885)
(16193)
业经(15019)
地方(14127)
理论(13217)
(11969)
农业(11726)
(11601)
贸易(11594)
环境(11587)
技术(11560)
(11134)
(10772)
(10740)
财务(10700)
财务管理(10683)
(10132)
企业财务(10121)
教育(9477)
机构
大学(259532)
学院(257286)
管理(106023)
(95124)
理学(93302)
经济(92921)
理学院(92283)
管理学(90212)
管理学院(89767)
研究(83773)
中国(59459)
科学(56152)
(55751)
(44229)
业大(43100)
(42739)
(41117)
研究所(39551)
中心(37779)
(35941)
农业(35252)
北京(34848)
财经(34083)
(33589)
师范(33239)
(31019)
(30261)
(29760)
技术(28309)
经济学(27024)
基金
项目(186238)
科学(145350)
基金(134699)
研究(131634)
(118679)
国家(117739)
科学基金(100840)
社会(80098)
社会科(75866)
社会科学(75846)
(73825)
基金项目(72033)
自然(69033)
自然科(67459)
自然科学(67448)
自然科学基金(66179)
(62419)
教育(61102)
资助(56905)
编号(53671)
成果(42467)
重点(41592)
(40183)
(38622)
(38511)
课题(36745)
科研(36078)
创新(35809)
计划(35281)
大学(34301)
期刊
(97432)
经济(97432)
研究(69949)
学报(45574)
中国(44241)
科学(40009)
(39604)
管理(38011)
大学(33541)
学学(31614)
(29241)
农业(28711)
教育(28207)
技术(23918)
(16753)
金融(16753)
业经(15986)
财经(15324)
经济研究(15177)
图书(15149)
(14620)
科技(13620)
理论(13144)
技术经济(13019)
(12841)
业大(12813)
问题(12585)
实践(12402)
(12402)
(12257)
共检索到356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峰  许明  王晓锋  郑金贵  
以籼型谷秆两用稻 2 0 1 (稻草粗蛋白含量比一般品种高 1倍左右 ,稻谷产量、品质与一般推广品种相当的新型水稻 )的幼胚作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基本培养基、琼脂质量浓度、激素、继代次数、培养基有机成分的处理方法等对其愈伤组织分化频率的影响 ,探索了谷秆两用稻高频再生体系 .此外还比较了 2 0 1与其它籼稻品种相同发育时期的幼胚在相同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差异 .结果表明 ,NB是较合适的基本培养基 ,NB+0 .0 5 mg· L- 1 NAA +2 mg· L- 1 6-BA是较合适的分化培养基 ;适当提高分化培养基琼脂质量浓度 ,减少继代培养次数 ,对培养基有机成分进行超过滤处理等均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志  吴凡  唐益文  李乾安  赵德明  黄湘  
绵9S是绵阳市农科所杂交选育的新资源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它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23℃以下)、光敏温度范围较宽(27℃以下)、不育期长 (在四川绵阳为55天以上)、配组组合优势强等特点。经西南农业大学人工气候箱鉴定,23℃/14.5小时的低温日和28℃的高温短日处理,花粉败育度和套袋自交不育率均达100% ;在绵阳、峨嵋山的万年寺、宜宾、内江等地分期播种, 7月中下旬始穗基本处于无花粉型, 9月20日左右开始转可育; 在海南省陵水县短光照下, 9月下旬至次年3月均可育, 结实率60% 左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学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戎  杨正林  左永树  余金洪  
在泸州春季自然光温条件下研究每窝栽插本数、施用“920”及盛花期赶粉3种技术措施对提高1103S春繁产量的效果。结果表明,增产效果以每窝栽插本数>施用“920”>盛花期赶粉。这些技术措施间还存在显著互作,本试验中以每窝插3本,始穗时喷施30g/ha“920”,盛花期赶粉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其增产机理是缩小了穗间结实率差异,增加了群体中高结实穗的比例,从而提高了群体的平均结实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协和  鹿占黔  孙延璋  肖乾一  陈祖国  苏天锡  陈运华  赵高凤  王梅  
紫标S系是杂交育成的具紫叶隐性遗传标记的、不育起点温度低的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在日长14小时/天,日均温24℃左右(19~27℃变温)人控条件下,以及在贵州贵定(北纬26°35’,海拔1006米)自然光温条件下,不育期的花粉不育度99.9%以上。套袋自实率为零。不育度达99.5%以上的不育株率为100%。不育期41天以上。育性转换明显。可育期自实率为21.4%~54.1%。农艺、异交性状优良。具有制种安全、易繁殖、易除杂等实用价值。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陆志敏  王显家  何晨光  
乌芽竹适应性广,山地、平原、水湿地、房前屋后均能生长,且发鞭发笋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笋产量15744kg/hm ̄2,留养竹9690株/hm ̄2,平均胸径3.5cm,净收入31960.32元/hm ̄2·a ̄(-1)。新造竹林成林快,投产早,2~3a即可成林,3~4a可产笋出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秋成  王权  刘建丰  李春庚  
选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龙S以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Y58S和广占63S作母本,与农艺性状优良的4个恢复系配制12个杂交组合,研究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龙S的杂种一代单株产量显著超过对照威优46,比对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的增加,比Y58S杂种一代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较高,比广占63S杂种一代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株穗数较多.2)龙S在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生物产量上的一般配合力值高于Y58S和广占63S,杂种一代表现有效穗多、每穗粒数较多和产量较高.3)龙S杂种一代在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充实度、千粒重和生物产量上表现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海,刘茂长  
自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对此进行多方面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文章分析了各国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的原因,说明了两用技术和两用技术转换的含义,对两用技术转换类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比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晓建  李仁端  周开达  李平  黄国寿  
本文系统介绍了我所1990年以来开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生态育种的基本思路,育种程序,技术关键与要点,以及取得的成效。技术关键是在强大的长日低温(约23℃)选择压力下选完全不育株,再在再生和/或短日条件下选可育株。育种成效主要是首次发现可达生产应用程度的核不育系再生复育特性,成功培育出蜀光612S和570S等有实用价值的核不育系。本文还提出了利用再生复育特性来培育育性表达完全或几乎不受浊、光环境因子影响的新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构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圣  傅廷栋  马朝芝  杨小牛  
甘蓝型油菜生态雄性不育两用系AB1及其杂种F1(AB1×1141B)在武昌、昆明、西宁和湖北秭归高山上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育性表现。武昌秋冬季和西宁夏季分期播种表明,播期对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没有多大影响,AB1及其杂种F1每朵花的育性与该朵花分化时期的温度有关。不同的温度处理对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逐渐降低。光照长度可能对AB1及其杂种F1的育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东阳  林勇  陈立云  
简要回顾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研究经历的探索阶段、生产初试阶段和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历程,分析了当前育种和应用中存在着种质创新不够、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缺乏、种子生产决策不科学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紧密结合创新不育系种质资源、加快优质多抗不育系育种步伐、科学决策种子生产基地与时段以确保两系杂交稻健康持续发展的策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书化  温圣贤  李泽炳  万经猛  田亚雯  刘灿辉  
选用 6个不同来源的籼型核不育系与 7个优良恢复系按 6× 7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 4 2个组合 ,估算了单株产量等 1 2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①籼型两系杂交稻组合的产量和其他性状 ,同时受恢复系、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的作用 ;②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比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国生  杨书化  李泽炳  万经猛  梅明华  
采用红光—远红光逆转效应、光温控制及等位性测验等方法,探讨了N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s,W7415s,33001s和31111s的光敏及温敏特性。结果表明,光敏色素参与了N58s,31111s和33001s育性诱导过程,红光间断长暗期诱导可条件下,其育度显著降低,远红光能部分逆转红光的诱导效应。W7415s育性受光敏色素的调节,W6154s育性基本不受光敏色素调控。W6154s育性在较高温度(>27.12℃)下表现不育,在较低温度下表现可育,诱导完全不育的临界温度在27.12℃以上。W7415s,33001s,31111s和N58s育性主要受光周期调控,温度也存在一定的互作互...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文邦  陈立云  肖应辉  刘国华  邓化冰  
用安献零S作母本,培矮64S作父本杂交,通过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低温对育性的增压选择,经过5年10代的定向培育,于2002年育成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理想株型、优质、广亲和、高异率、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C815S,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选配出C两优396、C两优87、C两优343、C两优755、C两优1102等一批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通过湖南省审定或在国家和省区试中表现突出.该不育系的育成,是优质超级稻选育的重大突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宗洪  向关伦  葛必庆  陈文强  刘远坤  倪克鱼  安金钟  
通过对贵阳温光条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提出起点温度低的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在贵阳育性表达和转化的时间范围,证明了贵阳温光条件对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鉴选的作用和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