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17)
- 2023(11999)
- 2022(10638)
- 2021(10057)
- 2020(8587)
- 2019(19834)
- 2018(19870)
- 2017(38055)
- 2016(21229)
- 2015(23634)
- 2014(23736)
- 2013(23327)
- 2012(21376)
- 2011(19028)
- 2010(18855)
- 2009(17082)
- 2008(16453)
- 2007(14214)
- 2006(12108)
- 2005(10349)
- 学科
- 济(79846)
- 经济(79759)
- 管理(59278)
- 业(55821)
- 企(47301)
- 企业(47301)
- 方法(42012)
- 数学(36930)
- 数学方法(36360)
- 学(20483)
- 财(19600)
- 农(19589)
- 中国(19501)
- 业经(16702)
- 地方(15096)
- 理论(14850)
- 制(13252)
- 务(13233)
- 技术(13163)
- 财务(13159)
- 财务管理(13138)
- 农业(13109)
- 和(13037)
- 贸(12859)
- 贸易(12853)
- 企业财务(12510)
- 易(12479)
- 环境(12222)
- 银(11866)
- 银行(11812)
- 机构
- 大学(294344)
- 学院(292973)
- 管理(116399)
- 济(107994)
- 经济(105513)
- 理学(102187)
- 理学院(100982)
- 管理学(98768)
- 管理学院(98249)
- 研究(97234)
- 中国(69514)
- 科学(65818)
- 京(62548)
- 农(52950)
- 所(49880)
- 业大(49032)
- 财(48674)
- 研究所(46257)
- 中心(43887)
- 农业(42141)
- 江(41125)
- 财经(39991)
- 北京(38979)
- 范(38320)
- 师范(37846)
- 经(36413)
- 院(35499)
- 州(33900)
- 技术(33585)
- 经济学(31469)
- 基金
- 项目(211116)
- 科学(165160)
- 基金(152941)
- 研究(148506)
- 家(135376)
- 国家(134289)
- 科学基金(114716)
- 社会(90446)
- 社会科(85651)
- 社会科学(85629)
- 省(84265)
- 基金项目(81489)
- 自然(78612)
- 自然科(76832)
- 自然科学(76813)
- 自然科学基金(75378)
- 划(71242)
- 教育(69135)
- 资助(63971)
- 编号(59682)
- 成果(47925)
- 重点(47372)
- 部(45482)
- 创(44065)
- 发(43823)
- 课题(41824)
- 科研(41300)
- 创新(41040)
- 计划(40794)
- 大学(38851)
- 期刊
- 济(109836)
- 经济(109836)
- 研究(79906)
- 学报(54070)
- 中国(52065)
- 农(47422)
- 科学(47200)
- 管理(41423)
- 大学(39163)
- 学学(37132)
- 财(35771)
- 教育(33221)
- 农业(33125)
- 技术(25689)
- 融(21134)
- 金融(21134)
- 财经(18416)
- 业经(18085)
- 经济研究(17802)
- 业(17489)
- 经(15545)
- 科技(15541)
- 图书(15367)
- 业大(14516)
- 版(14514)
- 问题(14236)
- 理论(14092)
- 技术经济(13920)
- 统计(13919)
- 实践(13170)
共检索到406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梅明华 李泽炳
1990~1991年分析了农垦58S及其转育的光(温)敏核不育系相互杂交的F_1、F_2、F_3等植株在武汉自然长光照或遮光短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1514S、31111S和33001S的光敏不育基因均来源于农垦58S,相互间还存在着微效修饰基因的差异,但籼型核不育系W6154S和W7415S的不育基因座位可能不相同,W7415S的光敏不育基因来源于农垦58S,W6154S温敏感特性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
关键词:
光敏不育基因 转育 等位性测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晓建 李仁端 周开达 杨仁崔
对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及其衍生的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双列杂交组合F1和部分F2在长日高温和长日中温两种生态条件下的育性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敏不育系农垦58S、8902S和2877S、以及温敏不育系培矮64S、8801S和2558S等6个不育系的不育主基因等位,温敏不育系W6154S和9202S的不育主基因等位,而前6个与后2个不育系的不育基因则非等位。不育主基因等位的W6154S和9202S杂交F2群体中不育株率100%,而8902S、2877S、培矮64S和2558S间杂交F2群体中有少量可育株出现。不育主基因等位的不育系间杂交F2群体中,可育株与不育株比例为225∶3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戎 何光华 邓锡洪 吴丽君 左永树 杨正林
泸光2S是在四川生态条件下,利用育性转换特性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籼型光敏核不育系8902S与8906S杂交,经7个世代选育稳定的。败育临界温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圣贤 杨书化 李泽炳 万经猛 田亚雯
以3204S、HN5S、8906S、安湘S、1103S和9451S等6 个籼型核不育系为材料,对其异交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 个核不育系的颖花开花率均高于对照珍汕97A;柱头外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1103S、珍汕97A(CK) 、3204S、安湘S、8906S、HN5S、9451S;8906S、安湘S、9451S午前花率比对照珍汕97A高,6 个核不育系的平均张颖时间均比对照珍汕97A 短;(2) 柱头活力从大到小的顺序是:HN5S、1103S、安湘S、3204S、8906S、9451S;(3) 异交结实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是:1103S、8906S、HN5S、安湘S、9451S、32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亚辉 唐亮 刘郁 阙补超 夏明 王莹 郑英杰 李振宇 陈广红 徐正进
用20℃的低温对GB028S分别处理1,3,5,7d,研究不同低温时长对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使各处理抽穗期滞后2~8d。1d和3d的低温处理下,GB028S花粉不育度大于99.5%,育性没有转换;5d和7d的低温处理下,GB028S的花粉不育度为98.33%和94.33%,自交结实率为2.64%和5.04%,育性恢复。GB028S的临界温度接近20℃,其低温敏感时期的辨别标准为剑叶叶枕距-3~1cm。
关键词:
水稻 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低温 育性转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伍箴勇 李春海 牟同敏
对5个新育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和培矮64S(CK)的开花习性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华885S单穗和单株开花历期最短,与对照培矮64S相近,而华893S和华328S的单穗和单株开花历期相对较长。华884S、华885S、华886S和华893S抽穗后开花较对照培矮64S早。华884S、华886S、华893S和华328S的花时分布较为集中,而华885和培矮64S花时分布较分散。颖间距和张颖角度最大者是华893S,培矮64S最小。张颖时间最长者为华886S,其次是华893S、华885S、培矮64S和华884S,华328S最短。华893S柱头外露率最高,达91.20%,华886S、华885S和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牟同敏 李春海
以温敏核不育水稻安农S 1为母本 ,以常规高产早籼稻品系 92 15 3为父本进行杂交 ,通过低温选择和人工气候箱鉴定 ,育成了育性转换临界温度 2 3~ 2 4℃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M 10 3S。光周期长于 12 .5h ,日平均温度高于 2 4℃ ,可以用于制种 ,日平均温度低于 2 3℃ ,可以用于繁殖。光周期长于 13.5h ,日平均温度高于 2 3℃ ,可以用于制种。自然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为日均温 2 3~ 2 4℃ ,耐低温期为 3~ 4d。敏感期为抽穗前的 7~ 14d。播始历期为 5 3~ 79d ,主茎叶片数 10 .0~ 12 .6片。从播种到始穗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振国 彭海峰 陈雄辉 万邦惠
【目的】籼S是由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株选育而成的新型无花粉温敏核不育水稻,对籼S的不育特性遗传进行初步分析,为该品种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将籼S与多个常规稻进行杂交,调查杂交后代F1、正反交F1、F2、BCF1育性,并分析F2不育株禾蔸的不育特性。【结果】籼S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5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稳定不育期,不育期较培矮64S长近2个月;籼S的温敏核不育性可以被不同类型常规稻品种恢复,且恢复度较高,说明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隐性遗传;各正、反交花粉可育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与细胞质无关;绝大多数F2代群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永相 郭建夫 张建中 何觉民 陈志强
以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GD1S、N9S和海3S)为供试材料,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再生稻与头季稻的育性差异及其与光温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头季稻相比,光温敏核不育系再生稻的不育期明显缩短,育性大幅度提高,各不育系间的再生稻育性恢复程度存在差异;在同一不育系中,创伤性(割蔸、拔穗)再生稻与生理性再生稻的育性变化差异不明显;再生稻的可育花粉率与光温因子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其光温敏感性较头季稻增强;再生稻育性比头季稻提高的原因与其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提高有关,4个不育系再生稻的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比头季稻平均高2.8℃。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再生稻 育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华丽 陈晓阳 黄建中 鄂志国 龚俊义 舒庆尧
【目的】鉴定中国生产上应用的两系不育系所携带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揭示两系杂交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演变过程。【方法】收集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水稻材料共90份,包括农垦58S、安农S-1和株1S等衍生系。采用改良CTAB法从水稻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光敏不育基因所含突变设计1个功能性CAPS标记,用引物NK-F(5′-ATCCCACAAATCCTTTAGCA-3′)和NK-R(5′-CCGTTATAGATAGACCCGAGA-3′)扩增包含该突变位点的片段,用内切酶RsaⅠ酶切并检测,可清晰区分纯合光敏不育系(lnc Rm)(329 bp)、纯合野生型(lnc Rwt)材料(414 bp)和杂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开荣
在籼型水稻渝83-1A-4/IR8F3中发现光(温)敏核不育新材料—CQPGMS,经连续定向选择,选育出101S、3001S、7646S三个核不育两用系。它们的不育临界起点温度低(<24℃),在重庆气候条件下有40天以上的稳定的全不育期,制种安全可靠。3001S、101S有较好的光敏性,9月初转为可育,在9月上、中旬不出现连续阴雨的条件下,三个不育系均易于繁殖。
关键词:
籼稻,核不育两用系,光(温)敏,育性转换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宗华 合国东 王卫强 谭昌华 石有明 张继君
光温敏核不育大麦选育初报张宗华,合国东,王卫强,谭昌华,石有明,张继君BREEDINGOFANEWPHOTO-THERMOSENSITIVEGMSLINEC54SINBARLEY¥ZhangZhonghua;YuGuodong;WangWeiqian...
关键词:
大麦,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爱斌 肖层林 谢树新 邱茂健 吴升高
为了探索光温敏核不育系139S应用基础,利用自然生态条件下3年分期播种试验和人工气候室(箱)、冷水池鉴定,对温敏核不育系139S的温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为22.6~23.0 ℃.育性敏感期在幼穗分化第Ⅳ至Ⅵ期,其中以第Ⅴ至Ⅵ期最为敏感.在育性敏感期内,人工气候室以(20.0±2.0) ℃处理1 d,在自然条件下1 d日均温22.0~23.0 ℃,不育性不波动.在人工气候室以日均温23.5 ℃处理11 d,有10%的单株出现不育性波动,染色花粉率0.15%,自交结实率为零.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敏感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建 卢义宣
水稻育种从矮化育种到杂交优势的研究利用,技术创新使水稻育种水平有了质和量的飞跃。针对当前消费者对稻米品质需求,品质育种成为水稻育种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简要归纳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及历程,并结合云南丰富的稻种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优势,运用光温互换+生态压力淘汰法选育优质软米核不育系的技术路线,对云南选育软米核不育系成效进行总结,并对有效选育优质软米核不育系的技术基础及软米杂种优势的利用进行论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圣贤 杨书化 李泽炳
以3204S、HN5S、8906S、安湘S、113S和9451S等6个籼型核不育系为材料,在武昌自然条件下,对其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除9451S外,其余5个不育系在7~8月不育性是比较稳定的;6个核不育系,9月份都有一个时段出现了一定比率的深染色花粉,育性转换明显;平均自交结实率均低于30%。
关键词:
水稻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转换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