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14)
2023(12672)
2022(10608)
2021(9837)
2020(7891)
2019(17693)
2018(17449)
2017(30628)
2016(17883)
2015(20397)
2014(19898)
2013(18574)
2012(17261)
2011(15887)
2010(16285)
2009(14263)
2008(13687)
2007(12288)
2006(11021)
2005(10042)
作者
(49837)
(41480)
(41303)
(39012)
(26183)
(19963)
(18804)
(16012)
(15828)
(14899)
(13967)
(13832)
(13234)
(12978)
(12931)
(12863)
(12817)
(12333)
(12097)
(11642)
(10543)
(10481)
(9946)
(9596)
(9474)
(9332)
(9327)
(9067)
(8458)
(8395)
学科
(61473)
经济(61415)
管理(37286)
(36219)
(26423)
企业(26423)
中国(26080)
教育(22344)
(20894)
地方(20066)
方法(18955)
(16655)
数学(15945)
业经(15715)
数学方法(15646)
理论(15101)
教学(14520)
农业(14292)
(13485)
(12299)
(11138)
(11127)
贸易(11124)
银行(11093)
技术(11063)
(11034)
金融(11032)
环境(10985)
地方经济(10973)
(10855)
机构
学院(236773)
大学(233274)
研究(88949)
(82344)
经济(80169)
管理(76164)
理学(64541)
理学院(63528)
管理学(61905)
管理学院(61460)
中国(61114)
科学(57460)
(52096)
(46271)
(45158)
师范(44697)
(44078)
研究所(42133)
中心(39728)
(39590)
教育(39443)
(38050)
师范大学(35994)
业大(35953)
农业(34528)
技术(34466)
北京(33756)
(32012)
(31412)
财经(29073)
基金
项目(154427)
科学(121515)
研究(119525)
基金(104460)
(91800)
国家(90801)
科学基金(76040)
社会(70270)
社会科(66233)
社会科学(66221)
(66009)
教育(63423)
(56579)
基金项目(54701)
编号(52339)
自然(47665)
自然科(46506)
自然科学(46498)
自然科学基金(45642)
成果(44535)
课题(41195)
资助(40939)
(40015)
重点(37440)
(34648)
(33566)
(32925)
发展(31579)
规划(31252)
(31035)
期刊
(99468)
经济(99468)
研究(79669)
教育(68292)
中国(65079)
(41642)
学报(39000)
科学(35203)
大学(29809)
农业(28884)
管理(28541)
(28090)
学学(26461)
技术(26263)
(20713)
金融(20713)
职业(19333)
业经(18970)
经济研究(15879)
(15214)
财经(13643)
(13116)
论坛(13116)
技术教育(12666)
职业技术(12666)
职业技术教育(12666)
问题(12094)
(12069)
(11927)
图书(11525)
共检索到377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邵志明  
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确立是结合当前国家战略需要做出的重要研判,也是职教改革和发展的逻辑起点,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形态的革新与重塑。在类型教育视野下,教学场域向多维空间性转变、教学主体向双元融合性转变、教学内容向整合重构性转变、教学方式向灵活运用性转变,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面向多元化生源、开发校企合作教材、耦合运用教学技术等教学要素表征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优化职业教育教学形态的发展支持需从行政与研究机构管理、社会化新技术衔接、院校行企间生态化融合等多维度考量,促进教学形态的整体培育塑形,从而为探寻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学理基础和教学发展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翠娟  
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凸显了职业教育教师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教师的典型特征,挖掘职业教育教师的独特属性,探析其生涯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对其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职业教育教师生涯发展的阶段表征是“迷茫—歧变—困顿—蜕变”;逻辑理路是以破解“内外之困”为逻辑起点,以成为“双师型”为逻辑主线,以成就“工匠之师”的“大先生”为最终指向;实践路向是产教研培、四双多能、器道相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景韵  
课堂教学敏感是职业院校师生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时机,创设心理互动情境,生成有效教学的自我意识。它是动态生成的,情境的场域性、语言的思想性及声音的感染性是该教学敏感的表征维度,而场景性敏感、反思性敏感和人际性敏感则是该教学敏感的表征形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胜   刘晓  
类型教育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开发中存在的对普通学科知识的移植现象,反映的问题实质是职业教育从学徒制形式发展到学校化时期,职业知识生产机制对学术知识生产机制的“依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独立形态的职业知识生产机制,推动课程建设走向深水区。基于类型教育的比较分析框架,从知识对象、生产主体以及社会建制三方面结构要素来把握职业知识生产机制的内涵:由职业知识产品、职业知识生产者、职业知识生产实体以及联结这些要素的各种制度与观念体系构成的系统,该系统的运行目的与动力都是职业知识生产。实践层面的职业知识生产机制建设路径是:“挖掘”“培训”以及“培养”职业知识生产者队伍、打造系列专门化的职业知识生产社会建制、建设促进职业知识生产活动长期稳定运行的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林山  
职业教育应然视为一种与普通教育同等的教育类型,但仍面临类型特色认同危机,特别是对其意蕴外延、表征以及转变路径缺乏深入的研究。匠心育人为魂、服务为核和协调为要属于类型特色意蕴外延,文章通过审视其开放性、适应性、社会性、全民性表征,提出走构建独立、完善的理论和自组织结构体系,深化招生制度改革,转型升级形成品牌,让受教育者得到尊重和切实提高待遇,以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色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门超  周旺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质是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多维链接而实现深度融合,以知识势差机理、资源集成机理为基础,提出了技术研发合作模式、实体共建合作模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三种产教融合表征形式。基于此,文章从战略导向、路径选择、结构链接、保障条件等方面阐述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的症结,从而提出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推进策略,包括以育人为核心,立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区域性产业发展;以稳固为原则,拓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以链接为抓手,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内在要素对接;以机制为突破,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菊霞  
宁波的实业教育发端于清末,研究以宁波实业教育发端的背景开始,阐述其在近代的主要发展嬗变,经历新生期、发展期、困境及恢复期等3个阶段,并梳理出各阶段职业学校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近代宁波职业教育具有办学门类多样并以商科为主,专业设置特色鲜明、私人参与职业学校办学积极和注重实践教学等主要特征。最后,简要评述近代宁波职业教育发展对现代宁波职业教育的启示,即吸收近代宁波职业教育围绕工商业发展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推进宁波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继承近代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传统,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借鉴近代实践教学的做法,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安冬平  徐小容  陈甜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引入系统科学,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组织系统、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情境系统、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环境系统、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系统五个维度对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进行整体透视,是全面剖析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现状新视野的尝试,并为深入学习和借鉴其成功经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德山  申作兰  
有效教学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与焦点课题。高职教育面向市场,其有效教学表征有别于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基于表征的个体认识论和社会认识论分析,高职教育有效教学整体性表征分为效用、效果、效率和效能四个维度,阐释了"效用"为高职有效教学的外在重要表征;社会认识论下的高职教育有效教学过程性表征包括教学效用与学生发展的有机耦合、社会评价与教学诊断的互动统一、教学条件创设与教学过程正当的关联行为一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景韵  朱德全  
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敏感是职业院校教师对教学因素、学生因素和教师因素等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直觉认知以及对整个课堂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的把控能力。它具有一个三重表征的机制,置于其中的分别是生物学层次的教学敏感、心理学层次的教学敏感以及社会学层次的教学敏感,这是一个由低向高发展的、相互影响的、开放的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光洁  林克松  朱德全  
我国职业教育及其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差异性是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应然属性。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应当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诸多向度上表现出差异性特征及诉求,从而构筑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差异识别系统。职业教育英语差异性教学的有效实施有赖于分层的课程模块设计、动态"双分"的教学模式实施、以及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多元立体式教学评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光  黎新华  
智能技术为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全新的可能性。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变革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现状,聚焦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赋能什么?何以赋能?如何赋能?”三个关键问题。首先,探讨智能化教学平台、智能化教学工具、智能化评价系统、智能化课堂监管、智能化学习系统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然后,从教学模式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学习环境优化、教学质量提升和教育公平性提高五个方面探讨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在机理;最后,提出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升级课堂教学样态、变革课堂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教学活动、重构课堂教学评价等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范宇竹  
终身教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现代教育中,终身教育视野下的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有利于终身教育理念的贯彻和实施。根据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现状,对终身教育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了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相互融合的意义,提出了职业教育对社区教育发展的影响,对职业教育嵌入社区教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全全  王茜雯  闫智勇  姜大源  
当前,我国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招生数量下滑、生师比尚不达标、毕业率的变化率不稳定、经济贡献度不高等问题。其原因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下降,导致招生规模萎缩;教师缺口较大,导致生师比不达标;质量生成机制不健全,导致毕业率的变化率不稳定;专业建设的契合度低,导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薄弱。对此,可通过提升社会吸引力、拓展教师队伍来源、完善质量生成机制,以及改革专业建设模式等措施,促进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突破发展困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杨鸿  
通过对重庆市职业教育的调查分析发现,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着公平性缺失引发的职业教育机会的区域性失衡,支撑性不足引发的核心教育资源的匹配性失衡,协调性孱弱引发的职业教育结构的局部性失衡,水平性阻滞引发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效力性失衡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症结在于职业教育城乡二元化困境及相应的教育体制障碍。实现职业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彻底打破城乡分割、高职中职分裂、学校脱离行业的体制,重点在于为办学管理体制、投入配置机制、人事管理体制等提供统筹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