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83)
- 2023(8066)
- 2022(6689)
- 2021(6586)
- 2020(5081)
- 2019(11664)
- 2018(11806)
- 2017(19882)
- 2016(12140)
- 2015(13435)
- 2014(13379)
- 2013(11590)
- 2012(9902)
- 2011(9105)
- 2010(9414)
- 2009(8568)
- 2008(7930)
- 2007(6960)
- 2006(6361)
- 2005(5674)
- 学科
- 济(30584)
- 经济(30544)
- 管理(24929)
- 教育(21766)
- 业(19941)
- 企(17219)
- 企业(17219)
- 中国(15951)
- 农(11132)
- 理论(10707)
- 教学(10446)
- 方法(10185)
- 制(9613)
- 业经(9152)
- 财(8684)
- 数学(8618)
- 数学方法(8304)
- 学(8183)
- 体(7296)
- 发(7135)
- 农业(7051)
- 地方(6999)
- 发展(6050)
- 体制(5940)
- 展(5924)
- 技术(5899)
- 学法(5625)
- 教学法(5625)
- 银(5588)
- 银行(5585)
- 机构
- 学院(142267)
- 大学(142144)
- 研究(51829)
- 管理(45669)
- 济(44511)
- 经济(43087)
- 理学(38673)
- 理学院(38064)
- 管理学(37011)
- 管理学院(36710)
- 教育(33936)
- 中国(32480)
- 京(32055)
- 范(32024)
- 师范(31870)
- 科学(31058)
- 师范大学(25792)
- 所(25189)
- 江(23881)
- 财(23164)
- 研究所(22790)
- 中心(22311)
- 技术(21783)
- 职业(21494)
- 北京(21274)
- 院(19452)
- 农(18943)
- 州(18894)
- 业大(17909)
- 财经(17035)
- 基金
- 项目(91469)
- 研究(79174)
- 科学(72739)
- 基金(58494)
- 家(49230)
- 国家(48563)
- 教育(45724)
- 社会(45612)
- 社会科(42679)
- 社会科学(42666)
- 科学基金(40843)
- 省(40126)
- 编号(37280)
- 划(35066)
- 成果(33335)
- 课题(30253)
- 基金项目(29401)
- 年(26535)
- 自然(22813)
- 资助(22704)
- 重点(22596)
- 规划(22392)
- 项目编号(22254)
- 自然科(22217)
- 自然科学(22211)
- 发(21844)
- 自然科学基金(21707)
- 性(21017)
- 部(20799)
- 创(19896)
共检索到229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山立 韩玺
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是中职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基本逻辑起点,规定着中职学生学业评价具有基础衔接、融通发展、特色鲜明等独特的类型意蕴。但是,我国中职学生学业评价目前还面临类型特色认同危机。新时代的中职学生学业评价必须紧扣类型化改革的工作主线,通过突出类型价值、彰显类型特色、落实类型保障三大方面的革新发展,服务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推动我国教育评价改革与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协同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冉 高联学
类型定位不仅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还助力职业教育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不仅能培养兼具“硬技能”与“软实力”的人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还能激活国内外双循环新动能。在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中国式现代化在供给端、需求端与保障端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诉求,要求其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转变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路径;以扩大内需为准绳,提升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质量;以职教圈层为系统,增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共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职业教育类型发展新篇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林山
职业教育应然视为一种与普通教育同等的教育类型,但仍面临类型特色认同危机,特别是对其意蕴外延、表征以及转变路径缺乏深入的研究。匠心育人为魂、服务为核和协调为要属于类型特色意蕴外延,文章通过审视其开放性、适应性、社会性、全民性表征,提出走构建独立、完善的理论和自组织结构体系,深化招生制度改革,转型升级形成品牌,让受教育者得到尊重和切实提高待遇,以凸显职业教育的类型教育特色之路。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类型特色 意蕴 表征 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剑锋 畅立丹 许倩婷 念潮旭
职教师资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逻辑起点,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双师型”队伍的根本基础;但是,职教师资培养存在特征不明、主体不强、总量不足、保障不力的困境。应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指引,结合职普融通、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强化技术师范院校建设、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参与培养、采用项目制或委托制针对性培养等方式提升职教师资培养的量和质,实现学历培养产教双能、岗位培训全程贯通、服务地方常态练兵,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国际交流,改革职教师资招生制度、资格技能认证制度、标准建设制度等,系统推进职教师资培养水平,服务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慧婷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岗位是重要的专业性岗位,其能力高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以360度反馈法和麦克利兰胜任力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专家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搭建出中职班主任能力模型,并创建中职班主任能力测评工具。为顺利践行中职班主任能力评价,提出了以制度建设为基石,完善评价机制和保障;以提质增优为目标激发主体能动性,实施过程性监控评价;以多元、过程性评价为手段,实现教—学—评的一体化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
中职学校 班主任 能力评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旭辉
1996年以来,政策层面多次对高职教育的类型定位进行宣示。把高职教育定位为一种高等教育类型的政策意图不是鼓励高职院校升本,而是推动高职彰显特色,增强不可替代性。类型定位,更多的是特色之谓,而非层次之谓。应区别对待高职教育升本和高职院校升本。在禁止高职院校盲目升本的同时,应推动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现高职教育向本科层次延伸。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升本 类型定位 政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胡娜
跨境民族教育由于地理及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发展相对滞后,大力发展跨境民族教育既是实现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一带一路"为跨境民族教育的改革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跨境民族教育不仅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而且对于多极政治安全、多样经济发展、新型社会治理、多元文化融通、和谐生态共建等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因此,跨境民族教育需要在重建价值定位、增进跨文化理解、探索区域联盟、激活要素市场等方面做出新的抉择,以促进跨境民族教育的创新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磊
新时代教育评价类型化改革的目的是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轨并行,有条件融合”的现代化教育评价体系。首先,以类型评价导向完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进程;其次,纠偏社会大众对技术技能的固有偏见,加速迈进技能型社会;最后,尊重不同类型知识的习得规律,助推不同禀赋学生健康成长。然而,在教育评价类型化改革进程中却存在如下困境:一是教育评价体系改革难度与社会影响力过载的“结构性”困境;二是高考文化惯性与精英主义双重评价桎梏的文化再生产困境;三是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导致评价筛选功能过强的资源分布困境。为保障新时代教育评价类型化改革的效果,应该走差异化发展路径:第一,学校教育贯彻差异化教育理念,树立类型化评价观;第二,考试改革坚持培养差异化人才,建立类型化评价机制;第三,多主体落实差异化用人评价,营造类型化评价社会文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淼
文章通过分析城乡二元结构下基础教育政策定位的偏差,探讨城乡政策性基础教育不公平的深层次原因,借鉴国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经验,从五个方面探索了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基础教育公平的政策性革新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启敏
在教育民主化过程中,学生评价民主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民主意蕴被各种权威观念所遮蔽,导致学生评价因利益关系而异化的风险日益增加,使以评价促进学生自由、平等、全面发展的本真追求难以满足。从评价标准、评价权力和评价程序等方面阐明学生评价的民主意蕴,对解决学生评价民主缺失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学生评价 评价标准 评价权力 评价程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曾天山
职业素养是成人之本、立业之基,堪称无用之大用的“软技能”,是职场成功的第一力量,既是影响职校生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员工胜任力的职业标准,决定职场发展和人生高度,成为企业超越知识与技术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升级,在对劳动者体能、知识、技能要求有所降低的同时,对其职业素养要求却不断提升,技能转型推动劳动者终身学习,从传统社会注重“做事先做人”到现代社会强调“职业素养影响一生成就”,与职校“重技能轻素养”现状不相匹配。为此,职业教育要由重“一技之长”转变为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把职业素养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体系上中专本整体构建;内容上伴随职业生涯与时俱进;途径上渗入行规企业文化,有效沟通学校生活和工作世界;方法上职业素养与技能学习融合,学思践悟技能文明,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让职校生化茧成蝶,成为高素质技能人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学军
学校选择包含了诸多性质各异的实践类型。面对丰富的学校选择图景,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模式,主要有库克森的连续谱、希尔的制度框架和威特的选择范式。要想深入地理解学校选择,需要建立完整的评价框架,建构相应的评价指标。结合学校选择的共同特点,我们可以从区域、部门、家庭和选拔四个维度,对主要的实践类型进行比较与排序,并依据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诸多不同的学校选择中,受控的选择、有限的教育券和特许学校蕴含平等价值,而且在实践中体现出平等化功能。
关键词:
公立学校 学校选择 教育平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妍璐
跨文化性是儿童哲学的本质属性,乃在于儿童哲学时常要求我们在儿童与成人之间进行视域的叠加而非视阈的消融。对不可协调的差别进行保持是跨文化哲学的基本主张,理解跨文化性是成人与儿童之间达成意义共创的必要条件。儿童哲学对童年与文明的冲突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有力的行动,旨在以文化间的视角构建儿童与成人持续共享的可能性框架,协助教育者跨出对成人文化的固执与盲信,跨入对儿童文化的包容与尊重,最终使得一个互相成全、彼此关照的教育世界得以复归。
关键词:
儿童哲学 跨文化 儿童文化 成人文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庞兴军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生命教育的内涵及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于大学生了解生命教育、提高生命价值、拓展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教育 学生管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洪秀敏 王靖渊 朱文婷
加快推动托育机构高质量建设是实现幼有所育内涵的重要保障。第四代评价理论倡导对多元价值的尊重与回应,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中影响深远的主流评价理论之一。在第四代评价理论视域下,文章基于托育机构质量评价中应遵循的尊重与回应多元价值诉求、协商与共识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论、多样性和真实性的评价手段三大价值意蕴的分析,并结合代表性国家在托育机构质量评价建设上的有益经验,最终从协调多元价值主体参与、探索多样化评价范式、促进婴幼儿持续健康发展和创新评价结果利用方式等方面,为我国构建托育机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相应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