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44)
- 2023(7111)
- 2022(5803)
- 2021(5737)
- 2020(4324)
- 2019(9828)
- 2018(9657)
- 2017(15852)
- 2016(9789)
- 2015(10817)
- 2014(10225)
- 2013(8744)
- 2012(7588)
- 2011(6961)
- 2010(7297)
- 2009(6302)
- 2008(5653)
- 2007(4934)
- 2006(4320)
- 2005(3898)
- 学科
- 教育(20622)
- 济(18520)
- 经济(18485)
- 管理(18044)
- 业(15690)
- 中国(13859)
- 企(11684)
- 企业(11684)
- 理论(10071)
- 农(9711)
- 教学(9649)
- 学(6724)
- 农业(6579)
- 财(5916)
- 业经(5852)
- 发(5715)
- 方法(5651)
- 学法(5522)
- 教学法(5522)
- 发展(5119)
- 展(4996)
- 贸(4906)
- 贸易(4899)
- 易(4787)
- 学理(4745)
- 学理论(4745)
- 技术(4624)
- 制(4385)
- 数学(4384)
- 研究(4347)
- 机构
- 学院(108542)
- 大学(107491)
- 研究(37714)
- 管理(32087)
- 教育(30782)
- 济(30314)
- 经济(29178)
- 理学(27253)
- 范(27034)
- 师范(26889)
- 理学院(26834)
- 管理学(26041)
- 管理学院(25811)
- 京(23726)
- 中国(22189)
- 师范大学(21845)
- 科学(21780)
- 职业(21165)
- 技术(19700)
- 江(18535)
- 所(17556)
- 中心(16813)
- 研究所(15847)
- 北京(15729)
- 财(15308)
- 州(15062)
- 职业技术(14614)
- 院(14017)
- 技术学院(13406)
- 农(12943)
- 基金
- 项目(69813)
- 研究(63639)
- 科学(55920)
- 基金(44203)
- 教育(39468)
- 家(36751)
- 国家(36184)
- 社会(35935)
- 社会科(33572)
- 社会科学(33568)
- 编号(31298)
- 省(30605)
- 科学基金(30584)
- 成果(27928)
- 划(27093)
- 课题(25460)
- 年(23233)
- 基金项目(21824)
- 规划(18715)
- 项目编号(18354)
- 重点(17556)
- 性(17246)
- 资助(16816)
- 发(16723)
- 度(16648)
- 部(16423)
- 自然(16288)
- 自然科(15873)
- 自然科学(15871)
- 自然科学基金(15546)
共检索到173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盛立强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立足类型属性审视职业教育实践的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原始人技能代际传递的萌芽期、传统学徒制的雏形期、学校职业教育的成型期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赋新期。我国在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中,面临着行政机制疏离产业部门、企业主体缺位教育活动、专业设置囿于学科中心、教学标准脱离职业标准的多重困境,折射出职业教育实践对类型属性的偏离。从国家、育人主体、专业及教学等层面,处理和把握好“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学习与工作”四组关系,是职业教育回归类型属性、纾解困境的关键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白金香 史成明
教育理论对师生关系的观点经历了"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双主体说",这些观点都没有很好的诠释师生之间的关系,相反让研究者们陷入了混淆的境地。机体哲学视角下的"师生机体"突破了以上观点的缺陷,在指导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师生机体 哲学 实践教学构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瑞
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本应契合乡村振兴的要求,进而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但是,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思维观念滞后、投入主体单一和供给结构失衡等诸多内源性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因此,亟需突破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困境,从根本上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殷文杰
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民生、助力全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教育类型。在技能型社会背景下,接受优质公平的职业教育是满足个人生存权、发展权的基本需要。目前职业教育的项目化治理,一方面,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树立了一批标杆院校;另一方面,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扩大了职业院校的两极分化趋势,不利于职业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而以公平公正为基础的时代精神和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为优化职业教育项目化治理提供了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项目化治理 实践困境 优化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文勇 孙婵婵
乡村工匠是乡村技艺的传承者,是美丽乡村的助力者,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职业教育作为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类型教育,承担着技术教育与技能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培育乡村工匠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存在培育对象离农意识强和培训意愿低、培育内容和方式不合理、资源保障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影响着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数量和质量。为此,可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工作:唤醒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感,提升其对乡村文化和传统的认同感,激发其参与乡村工匠培育的意愿;对培育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培育方式进行充分的调整,确保培训课程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紧密贴合乡村工匠的实际需求,使培养更富有成效;完善资源保障和管理制度,确保培育乡村工匠所需的师资、设施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建立起严密有效的管理体系,以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乡村工匠 现实困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布俊峰
农村职业教育自身属性决定了其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乡村振兴时代背景赋予了农村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内涵。当今社会,“跳农门”观念导致教育生源萎缩,“普教化”发展倾向明显,这一系列因素造成了农村职业教育出现办学定位偏移、功能单一及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消除社会偏见,调整农村职业教育学校的办学定位,彰显自身“涉农性”教育特色,还要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农村职业教育从“生源驱动”向“服务三农”的顺利转型。
关键词:
农村职业教育 新型职业农民 困境与破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戴琨 李兴海
产业资源是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来源。在分析职业教育产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多重逻辑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产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实践路向:健全顶层设计,破解失序难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破解跨界难题;保障企业权益,破解被动难题。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业资源 教学资源 产教融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廖海 沈阳 曹哲
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强国建设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主要表现在: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优化教育结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利于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强国建设面临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不完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职业教育发展潜力挖掘不够等问题。对此,要切实加强职业教育顶层设计,构建优质公平的职业教育体系新格局;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深化职业教育纵深改革,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育强国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国辉
文章阐述了现代学徒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了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职业教育运行困境,如校企沟通机制亟待完善、工学结合顶层设计亟待加强、师资培养机制亟待优化,进而从完善校企沟通机制、加强工学结合顶层设计、优化师资培养机制三方面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视角下职业教育运行出路,以期保障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职业教育 困境与出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智勇 吴全全
近几年,职业教育师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依然不能满足经济新常态改革的需要。师资规模基本稳定,但区域间的发展极不均衡;师资结构逐步优化,但专业素质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师资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但仍不能满足专业化发展需求;师资保障机制更加健全,但尚不能与国际接轨。因此,必须深化师资基本问题研究,强化师资法律制度供给,完善师资评价标准体系,构建师资专业素质积累机制,深化师资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师资培养和培训绩效,服务供给侧改革方略和国际化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剑锋 畅立丹 许倩婷 念潮旭
职教师资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逻辑起点,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双师型”队伍的根本基础;但是,职教师资培养存在特征不明、主体不强、总量不足、保障不力的困境。应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指引,结合职普融通、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强化技术师范院校建设、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参与培养、采用项目制或委托制针对性培养等方式提升职教师资培养的量和质,实现学历培养产教双能、岗位培训全程贯通、服务地方常态练兵,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国际交流,改革职教师资招生制度、资格技能认证制度、标准建设制度等,系统推进职教师资培养水平,服务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江民鑫
当前,职业教育选择性课程改革难以推进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参与选择的自由度不高、选择的项目不够,学生选择课程的能力不足三个方面。职业教育应赋予学生"专业+课程+生涯发展"多元选择权,为学生提供"目标+过程+环境"的自主选择空间,培育"责任+心智+方法"的学生核心素养,以打造适应学生的最好的教育。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选择性 课程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真平 王志华
文章阐述了乡村产业融合的内涵和融合主体的形成动因,分析了乡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并针对乡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存在的顶层设计缺失、分类培育失焦、外生动力溢出、内生动力不足的实践困境,提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分类精准培育、有序引导转化、激发内生动力四个职业教育支持策略,积极促进乡村产业融合主体培育工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文凤 徐小容 赵福奎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产业是重点。针对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职业教育社会"引力不足"、职教办学"疏农去农"、职教主体"单一碎片"、职业教育"前后割裂"等问题,以机制设计理论、协同理论为支撑,立足"跨场域+亲农"理念,抓住"职教联姻+校企合作"两个关键,设计"双培一带"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模式,通过"政策驱动""人才促动""专业带动""产业推动"以及"村民主动",激活乡村振兴人力资本与产业发展要素,形成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协同共进、良性发展格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红梅 肖泽平 杨素丹
增强涉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对于全面推进“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涉农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浅嵌”与“脱嵌”的适应性偏差困境,表现为教育前“冷农”、教育中“去农”和教育后“离农”。由于人的适应性是主客互作共同发展的过程,故涉农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在于以技术为基础、以“人—业—地”为载体而实现自身与乡村的协同发展,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达至与乡村共兴。基于此,结合“要素—结构—功能”系统分析框架构建涉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软硬相兼、融通嵌合的适应性增强机制。为实现构建这一机制,涉农职业教育需立足适应性而超越适应性,采取“修技+立德”“在地+去地”“二元+多元”的服务路径,在锻造技能人才中厚植“三农”情怀,在适应“三农”中引领乡村发展,在深耕村教关系中开拓外部要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