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3)
2023(1547)
2022(1391)
2021(1244)
2020(1166)
2019(2620)
2018(2552)
2017(4733)
2016(2853)
2015(3119)
2014(3137)
2013(3196)
2012(2921)
2011(2735)
2010(2659)
2009(2506)
2008(2522)
2007(2300)
2006(1951)
2005(1620)
作者
(10836)
(9204)
(9108)
(8688)
(5650)
(4520)
(3971)
(3907)
(3417)
(3286)
(3286)
(3128)
(3102)
(3046)
(2984)
(2872)
(2716)
(2674)
(2649)
(2616)
(2477)
(2381)
(2354)
(2160)
(2051)
(2034)
(1987)
(1978)
(1942)
(1932)
学科
(11032)
经济(11022)
管理(7588)
(6719)
方法(6037)
(5907)
企业(5907)
数学(5394)
数学方法(5334)
(5017)
(2798)
森林(2798)
(2797)
环境(2575)
(2371)
地方(2287)
(2222)
中国(2184)
(2030)
业经(1989)
生态(1975)
(1890)
(1873)
玉米(1869)
(1796)
贸易(1796)
(1714)
玉蜀黍(1709)
(1709)
蜀黍(1709)
机构
大学(42926)
学院(41812)
研究(18015)
科学(14569)
管理(14000)
(13958)
(13917)
经济(13665)
理学(12385)
中国(12199)
理学院(12174)
业大(11791)
管理学(11791)
管理学院(11744)
(11109)
农业(10849)
研究所(10564)
(9854)
(7742)
(7482)
林业(7198)
农业大学(7160)
中心(7085)
(7070)
实验(6854)
北京(6643)
实验室(6480)
(6427)
(6380)
研究院(6197)
基金
项目(32381)
科学(23535)
(22933)
国家(22775)
基金(22420)
研究(18177)
科学基金(17112)
自然(13255)
(13096)
自然科(12912)
自然科学(12908)
自然科学基金(12686)
基金项目(11995)
(11845)
社会(10249)
资助(9677)
社会科(9648)
社会科学(9643)
科技(8795)
计划(8690)
重点(7990)
教育(7951)
科研(7113)
(6969)
专项(6673)
(6438)
(6229)
(6146)
创新(6078)
(5882)
期刊
(14749)
经济(14749)
学报(14576)
科学(11565)
(11236)
大学(10000)
学学(9839)
研究(9116)
中国(7630)
林业(7474)
农业(7195)
管理(4717)
业大(4593)
(4099)
(3885)
科技(3523)
业经(3517)
农业大学(3057)
(3027)
科技大(2627)
科技大学(2627)
教育(2539)
技术(2494)
问题(2397)
自然(2370)
中国农业(2332)
(2283)
财经(2216)
资源(2146)
经济研究(2068)
共检索到59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文福  
利用广西大青山林区79块林龄为20~25 a的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米老排人工林生长与海拔、土壤种类、坡位、坡形、坡向和立地类型等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南亚热带地区,米老排造林地应选择海拔300~500 m的高丘和中低山地带;(2)花岗岩、流纹岩等岩浆岩类母岩母质发育的红壤是米老排人工林生长最合适的土壤种类;(3)米老排造林立地应选择山坡的中下部,凹形坡和平坡的坡地较好。按以上条件选择造林立地,米老排林分优势树高年均生长量可达1.1~1.3 m,胸径年生长量达1.3~1.5 cm,种植后20 a可达到培育大径材的目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文福  蔡道雄  贾宏炎  李运兴  卢志芳  
应用广西大青山2~26年生米老排人工林试验样地数据和树干解析木资料,研究其幼林生长节律及与气候的关系,以及成熟林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米老排幼林生长的季节变化呈双峰曲线,5月和9月生长量最大,月生长量与月均气温相关性显著;(2)早期速生特性明显,胸径、树高连年生长和年均生长高峰均在3~4年生时出现,且高速生长期持续较长;(3)材积生长伴随树高和胸径的快速生长后,于6年生时出现第1次生长高峰,连年生长量达0.023 4 m3;6~15年生材积年生长量最大,15~17年生平均生长量达最高峰,并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相交,因此确定此林龄为材积生长的数量成熟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善庆  罗建举  
为了解人工林米老排木材解剖性质,并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为建立米老排“培育—材性—加工利用”一体化的模式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该文借助电子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从微观的角度,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米老排木材解剖性质及其沿径向的变异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米老排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2 014.2μm、26.19μm、11.07μm、78.68、0.79、0.57;由髓心向外除腔径比呈递减趋势外其余纤维形态指标呈递增趋势.②导管分子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1 666.0μm5、3.83μ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志海  尹光天  杨锦昌  覃国铭  
[目的]探究不同造林密度对米老排枝条发育的影响规律,为米老排修枝培育无节良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8年生米老排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一级枝条的数量、基径、长度、分枝角、分枝高和方位角等观测数据,分析5种造林密度对米老排林分9 m以下枝条发育以及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米老排枯枝层的高度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枝条总量和枯枝数量受密度影响不显著,林分枯枝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活枝量与密度呈负相关;米老排树干9 m以下枝条基径、枝长和分枝角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水平方向上,同一密度,不同方位的枝条基径、枝长、分枝角和数量均随方位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方位区间(0~90°或316~360°)内达到最大值;垂直方向上,枝条基径、长度、数量随相对位置的升高先逐渐增大,之后无显著变化。[结论]造林密度对米老排枝条大小的影响显著,高密度(2 500株·hm~(-2))可以抑制枝条的生长;建议根据培育目的选择合适的造林密度,并采用目标材种培育技术,在幼龄期对优势木及亚优势木进行人工修枝,提高木材质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何韦均  杨锦昌  郝建  董明亮  余纽  覃国铭  李荣生  
【目的】探明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节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色规律,为培育米老排无节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凭祥市热带林业实验研究中心11年生米老排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20株米老排样木,利用节子解析的方法,对获得的1 101个完整节子进行研究。【结果】从节子发育年龄上,米老排的枝条主要从第1~2年开始生长,第2~4年是其死亡高峰期(91.9%),这些枝条(87.2%)死亡后在第5~8年内完全愈合并形成节子,其中大部分节子(76.7%)的愈合时间为3~6 a;在第2~4年米老排枝条死亡数量较多,该时段是控制节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节子垂直分布上,节子的数量呈现随树高的增加先上升后急剧下降的趋势,且主要集中在高度为0~8.0 m的树干上。节子变色长度与节子的直径和愈合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与分枝角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通过逐步回归,得出节子直径、死节长度、节子出现年龄以及愈合时间是影响米老排节子变色长度的关键因子,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白灵海  唐继新  明安刚  蔡道雄  
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 Lecomte)又名壳菜果、三角枫,为金缕梅科常绿乔木树种,天然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和云南省区以及越南和老挝等地,具有速生、干形通直圆满、材质优良,兼具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等优点,是建筑、家具、造纸和人造板的优质原料。鉴于该树种的优良特性及广泛用途,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育种、栽培、木材材性及利用开发等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曾冀  李忠国  庞圣江  郝建  赵总  
基于南亚热带米老排人工林落种后皆伐迹地的天然更新调查资料,对其皆伐迹地天然更新幼树的树种、起源、数量、空间格局、分布频度和树高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皆伐迹地上绝大多数的天然更新树种为米老排树种;(2)在010 m空间尺度内,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分布为聚集分布(P<0.01);(3)米老排种子更新幼树的数量和频度,可达到森林天然更新的良级标准,亦符合采伐迹地人工更新成林的验收标准;(4)种子天然更新幼树树高的分布近似正偏山状的weibull密度函数;(5)在米老排人工林皆伐作业后1.5年左右,对采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余再鹏  黄志群  王民煌  胡振宏  万晓华  刘瑞强  郑璐嘉  
研究我国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营造的19年生米老排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米老排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均值为2.95μmolCO2·m-2s-1,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的2.37μmolCO2·m-2s-1;米老排人工林土壤呼吸的Q10值为1.83,显著低于杉木人工林的1.99;2种林分土壤呼吸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动态,主要受土壤温度的驱动,土壤温度能分别解释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77.0%和81.6%;回归分析显示,2种林分土壤呼吸速率与凋落物量、细根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轻组有机碳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显著相关;逐步线性回归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新  雷渊才  曾冀  李忠国  李武志  农良书  赵总  
为探索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皆伐迹地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及密度效应,基于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米老排皆伐迹地不同密度种子天然更新幼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在间苗作业后1.0~3.5 a,未间苗抚育林分(ck)与间苗抚育林分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总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上差异显著;但各林分优势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差异不显著。间苗处理提高林分平均生长水平和减小林分径阶分化程度的作用明显。(2)间苗抚育林分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与密度呈负相关;未间苗抚育林分平均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峰值出现在第2年,间苗抚育林分出现在第2~4年。前5 a为种子更新林径向生长的旺盛期,间苗抚育保留合理密度对林分的径向生长极为重要。(3)未间苗抚育林分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2~3年相交,而间苗处理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第5年仍未相交;林分优势木前5 a的高生长处于旺盛期。(4)未间苗抚育和间苗抚育的林分径阶分布类型不同,前者呈倒J型分布,后者近似正态分布,间苗处理改变林分径阶分布的类型、峰值和分化程度作用明显。(5)在间苗抚育后第3.5年,密度较低林分的平均生长量优于密度较高处理林分。(6)充分利用米老排种子成熟期、落种期和天然更新特性,通过科学的采伐期、采伐方式、迹地剩余物清理方式和迹地更新林的间苗抚育措施,可有效实现采伐迹地天然更新和促进其更新林的生长。图2表3参18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鹏  韦小丽  彭凌帅  
为了解棕榈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和产量状况,开展不同立地条件下棕榈人工林生长与产量的调查研究,旨在为棕榈人工林培育选择适宜立地条件提供依据.以棕榈栽培面积较大的云南省红河县石头寨乡和阿扎河乡棕榈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立地条件的典型样地,对棕榈生长指标和棕片、棕柄产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立地因子对棕榈树高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茎干单节长,对胸径、冠幅的影响均不显著;不同立地因子对棕片长度、棕柄重、棕片重及单株总产量的影响较大,而对棕片宽度的影响较小.总体上,棕榈高生长、产量指标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阳坡的生长优于阴坡,坡下部优于坡中、上部,山谷优于山脊;海拔较低的山脊阳坡下坡位和山谷阴坡棕榈高生长、棕片长、棕柄重、棕片重及单株总产量均较大.土壤矿质养分中钾元素尤其是全钾含量对棕榈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比氮、磷元素大.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唐诚  
西南桦(Betula alnoides)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一个乡土珍贵用材树种,其生长迅速、材质优良,具有多种利用价值。近十余年来,我国西南桦种植业发展迅猛,其人工林面积已超过15万hm2。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对西南桦人工林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质量评价的系统研究,营林实践中未能贯彻适地适树原则,从而出现林木生长不良、林分生产力低下的现象。本研究以广西大青山林区(栽培早)和云南主要栽培区(中幼林面积大)的西南桦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大规模样地调查获取生长以及地形、土壤特性等立地因子信息,从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李武志  雷相东  曾冀  雷渊才  
【目的】以带状皆伐后米老排人工林为对象,研究其保留带和皆伐迹地种子雨及沉水种子的时空动态,旨在为米老排人工林更新采伐设计及促进天然更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米老排人工林带状皆伐后,分别在保留带和皆伐迹地内各布设3个固定样地,连续2年观测种子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样地的种子雨组成进行分析。采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及其对数转化函数模型,建立皆伐迹地内种子雨及沉水种子密度随离开林缘距离变化的分布预测模型。【结果】种子雨散落的起始期在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高峰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中旬、消退期在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上旬;在保留带内,种子雨密度及沉水种子密度的空间异质性不明显,年际差异也不显著;在皆伐迹地内,部分离林缘等距离样点间的种子雨密度与沉水种子密度的空间异质明显(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继新  贾宏炎  曾冀  蔡道雄  韦叶桥  农良书  雷渊才  
【目的】伐桩萌条保留密度是萌生林培育经营的关键技术。本研究旨在探索密度对米老排萌生林生长及直径分布的影响,进而确定米老排萌生林的合理经营密度。【方法】以米老排人工林皆伐迹地伐桩萌条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计了3种留萌处理(TCA:保留1株/桩,TCB:保留2株/桩,TCC:保留3株/桩),3次重复,共9块固定样地;基于固定样地5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对3种不同密度米老排萌生幼林的生长及直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1)除萌后1~3.5年,密度对萌生林平均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对萌生林优势木树高生长量影响不显著,对萌生林优势木单株材积的总生长量影响显著(P<0.05),对萌生林优势木胸径总生长量与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影响极显著(P<0.01)。(2)萌生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优势木平均胸径和优势木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峰值均出现在第2年;林分平均胸径的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在3~4年之间,而林分平均树高的平均生长量曲线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时间则在2~5年间。(3)第2年后,萌生林优势高和平均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呈明显递减趋势。(4)萌生林直径分布遵从单峰正偏山状分布,处于竞争的自然稀疏后期,使用Weibull分布函数对萌生林的直径分布拟合效果良好。【结论】前5年为萌生林径向生长和高生长的旺盛期,合理保留密度及幼林抚育对萌生林的径向生长极为重要。每伐桩保留1~2株萌条的除萌措施,对提高萌生林优势木比例作用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光耀  范少辉  何宗明  杨旭静  应金花  卢善土  
为研究不同立地管理方式对多代经营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在 1代杉木采伐迹地上用5种林地处理方式进行 2代杉木人工林营造 ,试验表明 :( 1) BL3 BM0 (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填加采伐剩余物 )处理方式对 3年生 2代杉木林的生长最为有利 ,其次为 BL0 BM0 (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 )处理 ;( 2 ) BL1BM0 (清走树木的所有地上部分 )处理生长最慢 ;( 3 ) BL2 BM1(商业性收获加炼山 )处理的杉木生长比 BL2 BM0 (商业性收获 )的略好 ,但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 ;( 4 )除了 BL3 BM0 处理与BL1BM0 处理间的杉木单株总生物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盛全  江泽慧  鲍甫成  
本文以生长在 3种长江滩地类型 (江滩、洲滩、湖滩 )、3种栽植密度 ( 3m×4m ,4m× 5m ,5m× 6m)下的3个品系速生人工林杨树木材 [欧美杨无性系 72杨 (Populus×euramericacv.I -72 58) ,美洲黑杨无性系 63杨(P .deltiodescv.I-63 51 )和 69杨 (P .deltoidescv.I-69 55) ,以下简称 72杨 ,63杨 ,69杨 ]为对象 ,深入地分析了人工林杨树木材材性与生长培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品系对滩地杨树木材材性有较大的影响。安徽新洲洲滩和湖北黄洲江滩上生长的 63杨 ,湖南沅江湖滩上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