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0)
2023(8412)
2022(6903)
2021(6114)
2020(4903)
2019(10703)
2018(10507)
2017(18955)
2016(10625)
2015(11402)
2014(11256)
2013(10631)
2012(9642)
2011(8590)
2010(8379)
2009(7680)
2008(7351)
2007(6455)
2006(5497)
2005(4672)
作者
(34198)
(28633)
(28427)
(26649)
(17710)
(13759)
(12726)
(11403)
(10888)
(9841)
(9726)
(9323)
(9166)
(8971)
(8953)
(8738)
(8595)
(8512)
(8127)
(8020)
(7384)
(6963)
(6800)
(6533)
(6526)
(6293)
(6148)
(6113)
(5925)
(5854)
学科
(36828)
经济(36776)
管理(31449)
(27016)
(20948)
企业(20948)
方法(15647)
数学(13874)
数学方法(13734)
(11875)
(10674)
中国(10667)
(10618)
环境(10004)
(8565)
业经(8501)
(7901)
贸易(7901)
农业(7798)
(7690)
(7592)
(7251)
地方(6933)
(6933)
银行(6886)
技术(6835)
(6759)
金融(6752)
(6569)
(6277)
机构
学院(148565)
大学(147531)
(56565)
经济(55414)
管理(53955)
研究(53880)
理学(47389)
理学院(46821)
管理学(45834)
管理学院(45605)
(39174)
中国(38398)
科学(37498)
农业(31438)
(31072)
业大(30908)
(28882)
研究所(26978)
(24678)
中心(24298)
(21896)
农业大学(20905)
财经(20020)
(19487)
(18825)
北京(18766)
(18342)
技术(17990)
(17696)
师范(17301)
基金
项目(110435)
科学(85239)
基金(79920)
(74452)
国家(73830)
研究(72391)
科学基金(61150)
社会(46398)
(44955)
社会科(43965)
社会科学(43949)
基金项目(42801)
自然(42003)
自然科(41043)
自然科学(41025)
自然科学基金(40286)
(38116)
教育(32349)
资助(31129)
编号(26855)
重点(25395)
计划(23988)
(23864)
(23677)
(22865)
创新(22268)
科研(22035)
科技(21804)
(21202)
成果(20225)
期刊
(57516)
经济(57516)
研究(36870)
学报(36086)
(35018)
中国(29634)
科学(28547)
大学(25268)
学学(24498)
农业(23228)
(18487)
管理(17977)
教育(13280)
(12675)
(11245)
金融(11245)
技术(10877)
业大(10865)
业经(10701)
经济研究(10235)
(9679)
财经(9368)
农业大学(9366)
科技(8816)
(8030)
问题(7716)
林业(7029)
商业(6928)
中国农业(6877)
统计(6631)
共检索到208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全战  张边江  周峰  华春  
研究了扬麦158、硬簇麦以及小麦-簇毛麦异染色体系DA1V、DS2V、DA3V、DA4V、DS4V、DA5V、DS6V、DA6V、DA7V等11个材料的苗期耐盐性和扬花期的光合生理特性,为进一步挖掘簇毛麦优质资源,服务小麦育种提供理论依据。11个材料在四叶期分别用浓度为100,150,200,250mmol/L的NaCl溶液处理,进行了相对电导率的测试。在扬花期进行了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的测定。结果表明:高浓度盐胁迫(250mmol/LNaCl)下,簇毛麦2V、3V和7V染色体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小麦的危害;簇毛麦3V染色体对不同浓度盐胁迫均表现耐盐性,3V染色体上可能携有耐盐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洪敬欣  彭永康  
利用105条S系列和100条Operon随机引物,对小麦-簇毛麦代换系(6V/6A)、两个易位系(6VS/6AL,6VS/6DL)及亲本簇毛麦(VV)、硬粒小麦(AABB)、栽培小麦(AABBDD)的多态性进行了筛选分析。80.95%的S系列引物扩增出了结果,且条带较清晰;在100条OP系列引物中均扩增出结果,条带清晰可见。从205个随机引物中发现,只有1个引物OPW03在含有簇毛麦V染色体的4个材料中均扩增出1条约570 bp的谱带,而在栽培小麦和硬粒小麦中没有发现。因此,可以推测这个分子标记(OPW03-570)是位于簇毛麦V染色体短臂上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淑梅  徐川梅  周波  陈佩度  
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具有抗多种病害、耐旱、耐寒等优良性状,是可供小麦改良利用的优良遗传资源。本研究综合利用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Giemsa C-分带、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in situhybridization,GISH)及分子标记等技术,从普通小麦-簇毛麦2V(2D)异代换系与含有Ph抑制基因的中国春高配对材料(pairing homoeologous inhibitor,PhI)C04-13的杂交后代中选出分别含有簇毛麦2V长臂和短臂的普通小麦-簇毛麦2V端体异附加系。含有簇毛麦2V短臂的附加系在护颖颖脊上有刚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亚萍  张明义  范绍强  张风琴  周元成  张姝敏  
簇毛麦是小麦的一个野生近缘种,小麦-簇毛麦1V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的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均高,将簇毛麦1V染色体的优质基因导入普通小麦,进一步创造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易位系是小麦品质改良的有效途径。以小麦-簇毛麦1V异染色体系材料为基础,用普通小麦连续回交,结合原位杂交和PCR标记鉴定方法,分析1V染色体以及1V结构变异体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行为。结果表明,簇毛麦1V染色体以及1V结构变异体在BC1,BC2,BC3的平均传递率均低于理论值,且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传递率逐渐增大;至BC3,两种易位染色体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均符合1∶1分离规律,而端体系和整条1V染色体传递率仍低于理论值50%;不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全战  曹爱忠  亓增军  张伟  陈佩度  
【目的】簇毛麦是普通小麦的一个近缘物种,它具有许多抗病基因,在小麦育种中起重要作用。抗白粉病基因Pm21已被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所成功地转移到小麦背景中,并被广泛地用于小麦育种实践。为了进一步转移和利用定位于簇毛麦2V染色体上的有用基因,如抗眼斑病基因、抗条锈基因和护颖颖脊刚毛基因,为小麦育种创造新种质。【方法】通过普通小麦农林26-离果山羊草3C二体异附加系与小麦-簇毛麦2V(2D)二体代换系杂交,综合运用染色体C-分带、基因组原位杂交、染色体构型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从杂种F2和F3中鉴定出涉及簇毛麦2V结构变异的异染色体系7份,包括纯合缺失系1份(Del2VS·2VL-),易位系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瑞奇  冯祎高  侯富  陈树林  别同德  陈佩度  
【目的】分析普通小麦-簇毛麦T5VS·5DL易位染色体对主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白粉病抗性的遗传效应,了解T5VS·5DL易位染色体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情况,筛选便于育种利用的共显性分子标记,进一步明确T5VS·5DL易位系的高代回交品系在育种改良中的利用价值。【方法】分别以扬麦13、扬麦15为轮回亲本的高代T5VS·5DL易位系回交品系(BC4F4)及其分离群体(BC5F2)为材料,利用GISH及5VS特异分子标记对这些材料进行了鉴定;在大棚及大田2种环境下调查了这些材料的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并对这些材料的水溶剂保持力、碳酸钠溶剂保持力、蔗糖溶剂保持力、乳酸溶剂保...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金凤  白志英  李存东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磷处理条件下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旗叶的荧光参数,研究低磷胁迫对荧光参数的影响,并对控制荧光参数的相关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导致小麦代换系及其亲本的最大荧光(Fm)、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在测定的各生育时期中明显低于对照,初始荧光(Fo)明显高于对照;Synthetic 6x的3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低磷胁迫下调控Fo的有利基因;3B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调控Fm的有利基因;3B、7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调控Fv/Fm的有利基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瑞琪  若兰德冯波士麦  扬德弗雅克  乔治费达克  爱普林德-纳尔孙  松村擀夫  
推荐一个用于小麦族的核基因组(染色体组)的符号体系,它主要是基于通行的符号。与之相同,这个体系首先用个别大写字母作为符号:当小麦族中基本核基因组数目超过拉丁字母单字时,一些基本染色体组选用一个大写字母跟随一个小写字母,例如,Ns作为Psathyrostachys的染色体组符号;上标小写字母用于基本染色体组的变型,例如,Hp作为Hordeumpusilum的染色体组符号;未知的或未鉴定清楚的染色体组都用X跟随一个小写字母,例如,Xu用于Hordeummurinum;下划线于相应的染色体组符号用来指明细胞质的来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小军  徐鑫  张自阳  刘明久  茹振钢  
为开发用于小麦育种的新SSR分子标记,利用普通小麦中国春2B染色体25 Mb的DNA序列进行了SSR筛选,在检测到的2 852个SSR中80.40%是二核苷酸重复。二、三、四、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分别有6,30,17,1种类型。二核苷酸中GA/CT、AG/TC、AT/TA数量最多,分别占SSR总数的20.44%,19.00%,17.15%;三核苷酸中CTT/GAA的数量最多,占SSR总数的2.56%;四、五核苷酸重复出现的频率都较低。进一步分析SSR的重复次数,发现二核苷酸重复次数总体较高,重复次数≥10的SSR数量有327个,占所有二核苷酸序列的14.26%,其中,AG/TC、AT/TA的重复次数≥10的SSR数量分别有98,97个。三核苷酸的重复次数总体偏低,重复次数≥8的SSR数量仅有62个,占所有三核苷酸序列的11.55%,其中TTC/AAG的重复次数≥8的SSR数量最多,有12个。四核苷酸中只有ACAT/TGTA、TAGA/ATCT的重复次数分别达到了16,14次,其他重复基元的重复次数主要为5~7次。根据筛选到的SSR位点共设计合成了135对SSR引物,发现有101对(74.81%)引物在小麦品系Cf5019-21和Cf5240-41扩增出清晰的DNA条带,17对引物在二者间表现出差异扩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登才  罗明诚  杨俊良  颜济  兰秀锦  杨武云  
“开县罗汉麦”是来源于四川的普通小麦地方品种。这个品种的自然群体中含有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因子。通过染色体单体分析发现,这种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促进作用是由位于“开县罗汉麦”6A染色体上的基因造成的。它不同于以前所报道的促进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人工突变体,是一个地方品种自然群体中天然分布的新的配对促进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小娟  蓝岚  李雁鸣  肖凯  
在旗叶一生中,各供试双端体材料叶绿素含量均于叶片全展前后达到最大值,以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研究表明,染色体臂1BL,2BL,6BL,7BL,2BS和7BS对叶绿素含量有正效应;1BS,3BS,4BS和5BS对其有负效应。光合能量转换参数Hill反应和光合磷酸化活力也随叶片衰老进程逐渐降低,总的来看,染色体臂1BL,7BL,1BS,4BS,5BS和6BS对上述参数有负效应;2BL,6BL,2BS和3BS对其有正效应。各供试材料光合能量转换参数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叶片老化后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志英  李存东  孙红春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小麦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旗叶相对含水量(RWC)、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1A,2D和3D代换系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及其干旱/对照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国春,3A,3B,4B,5B,6B,1D,2D和4D代换系叶片离体失水速率及其干旱/对照值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中国春。由此表明,Synthetic 6x的1A,2D和3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干旱胁迫下调控相对含水量的基因,Synthetic 6x的3A,3B,4B,5B,6B,1D,2D和4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干旱胁迫下调控离体失水速率的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长有  王亚娟  张宏  刘新伦  蔡东明  吉万全  
明确来源于野生二粒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PmAS846所在的染色体臂。采用端体和SSR标记对普通小麦种质N9134携带的PmAS846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CS5BL双端体系与N9134杂交F1高抗白粉病,CS/N9134的F2和CS5BL双端体系/N9134//CS BC1F1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比例分别符合期望比例3∶1和1∶1。CS 5BL双端体系/N9134//CS BC1F1 64个植株的根尖染色体核型和白粉病抗性鉴定发现,12个植株在5B染色体着丝点和抗性基因间发生了交换。PmAS846的SSR标记Xgwm67在CS第五部分同源群的缺体-四体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新望  赖菁茹  宋希云  孙辉  李保云  刘广田  
小麦育种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利用其近缘野生种的外源有益基因,但由于普通小麦5B染色体长臂上存在抑制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Ph1)基因,使得在普通小麦的远缘杂交中外源有益基因不能通过易位方式直接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若使Ph1基因发生突变或缺失,这种直接遗传转移外源有益基因即可成为现实。通过对Ph1基因的性质、作用机理及其突变体ph1b基因的利用进行综述,最后提出了Ph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双成  王世华  施江  孔祥生  史国安  
为了加快小麦基因组的测序,以Langdon库中的一个BAC克隆(BAC790O10)为材料,利用HydroShear DNA剪切仪将其打断,产生许多大小不同的DNA随机片段,回收其中3~5 kb的片段,并将这些片段随机克隆入TOPO载体,构建了适合于鸟枪法测序的亚克隆文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