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242)
- 2023(23417)
- 2022(19744)
- 2021(18535)
- 2020(15715)
- 2019(36076)
- 2018(35456)
- 2017(67581)
- 2016(36807)
- 2015(41228)
- 2014(40643)
- 2013(40264)
- 2012(36897)
- 2011(33024)
- 2010(33293)
- 2009(31349)
- 2008(30785)
- 2007(27466)
- 2006(24365)
- 2005(22041)
- 学科
- 济(147869)
- 经济(147701)
- 业(121435)
- 管理(119009)
- 企(106529)
- 企业(106529)
- 方法(68672)
- 数学(57569)
- 数学方法(56739)
- 财(45561)
- 农(42658)
- 中国(42614)
- 业经(39667)
- 制(32942)
- 银(31571)
- 银行(31506)
- 务(31480)
- 融(31454)
- 金融(31451)
- 财务(31381)
- 财务管理(31323)
- 行(30139)
- 企业财务(29790)
- 农业(29142)
- 贸(28608)
- 贸易(28587)
- 易(27833)
- 学(27828)
- 地方(27553)
- 理论(26813)
- 机构
- 学院(519200)
- 大学(517894)
- 济(212024)
- 经济(207567)
- 管理(206138)
- 理学(176358)
- 理学院(174484)
- 研究(171700)
- 管理学(171341)
- 管理学院(170389)
- 中国(139252)
- 京(110874)
- 科学(104552)
- 财(101990)
- 农(88116)
- 所(86343)
- 财经(80466)
- 中心(80259)
- 研究所(78126)
- 江(77827)
- 业大(77265)
- 经(73352)
- 北京(70269)
- 农业(69167)
- 范(64169)
- 经济学(63876)
- 师范(63469)
- 州(62737)
- 院(62030)
- 财经大学(59831)
- 基金
- 项目(344293)
- 科学(270673)
- 基金(250813)
- 研究(248700)
- 家(219550)
- 国家(217700)
- 科学基金(187367)
- 社会(157367)
- 社会科(149368)
- 社会科学(149327)
- 省(133110)
- 基金项目(131232)
- 自然(123050)
- 自然科(120292)
- 自然科学(120261)
- 自然科学基金(118127)
- 教育(114697)
- 划(112305)
- 资助(105211)
- 编号(100684)
- 成果(81335)
- 重点(77138)
- 部(75815)
- 发(72550)
- 创(72200)
- 课题(69256)
- 创新(67139)
- 科研(66053)
- 国家社会(65128)
- 教育部(65092)
- 期刊
- 济(233933)
- 经济(233933)
- 研究(152698)
- 中国(102766)
- 财(82357)
- 学报(82157)
- 管理(81645)
- 农(79957)
- 科学(74976)
- 大学(62904)
- 学学(59521)
- 融(59225)
- 金融(59225)
- 农业(54019)
- 教育(52961)
- 技术(46537)
- 财经(40203)
- 业经(38411)
- 经济研究(37755)
- 经(34591)
- 业(31970)
- 问题(29571)
- 技术经济(26445)
- 统计(25384)
- 贸(24919)
- 版(24724)
- 图书(24115)
- 现代(23778)
- 理论(23679)
- 科技(23656)
共检索到784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葛永波 赵国庆 宋山
近年来,国外学者将管理者风格因素纳入企业投融资等决策范畴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对其影响过程、影响模式的研究并不多见:管理者将自身具备的独特风格主导性地施予企业,对企业决策形成管理者"烙印"与影响(称之为"管理者主导模式"),还是企业(董事会)主动选择可识别的管理者风格、形成有别于其他企业的决策特征(称之为"企业主导模式")?文章从管理者外生性变更的角度,以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决策为研究对象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果并未支持"管理者主导模式"。
关键词:
管理者风格 外生性变更 投融资决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葛永波 陈磊 刘立安
利用上市公司1999-2013年的相关数据,本文就管理者异质风格对公司投融资决策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对管理者风格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管理者风格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存在管理者风格效应。(2)年龄、性别、专业背景、任职年限、职业经历等管理者背景特征以及企业区位等要素是影响管理者风格的重要原因。(3)管理者不能随性地将自身独特的风格施予企业,而企业可以主动识别和选择管理者风格;国有控股企业由于受到一些非市场化因素的影响,在管理者风格的选择方面与非国有控股企业存在差别;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与管理者风格的选择效果具有一定的关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马红 侯贵生 王元月
本文基于我国产融结合的现状,结合期限匹配理论的基本原理,实证检验产融结合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短贷长投的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且更可能是一种替代性的融资方式,而非企业的主动选择,也因此短贷长投虽然暂时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并没有改善企业业绩,反而对企业业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另一方面,产业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即参股金融机构,促进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直接缓解企业对短贷长投这一替代性融资方式的依赖,而且可以通过抑制投融资期限错配对公司业绩的负面影响发挥间接作用。进一步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融资约束的缓解是产融结合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重要渠道。最后,本文还考虑了企业自身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产融结合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规模较小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综上所述,本研究首先证明了我国企业的短贷长投是金融抑制背景下的一种替代性融资行为,其次说明了产融结合等完善金融市场制度缺陷的措施是改善我国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现象的有效途径。另外,本文还通过影响机制和调节效应研究,揭示了产融结合影响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作用机理,并拓宽了产融结合功能发挥在企业内部约束条件方面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产融结合 投融资期限错配 上市公司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夙 吴俊杰
将关注视角从客体因素转向主体行为因素,综合考虑企业经营的投资和融资风险,并分析董事会结构的调节效应是本研究的关键点。以2008-2012年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控制情境变量后,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显著增加公司投融资风险,而良好的董事会结构却能降低公司投融资风险。特别地,董事会独立性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企业投资和融资风险均存在负向调节作用,董事会规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影响企业融资风险存在负向调节,但对投资风险调节效应并不显著。
关键词:
过度自信 董事会结构 投融资风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明
本文以2008年至201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管理者特征对融资决策影响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国有公司的董事长背景特征对其过度自信程度影响更强,而非国有公司董事长的学历、性别对其融资决策影响不显著;此外,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公司,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重并不影响公司的融资决策。
关键词:
管理者特征 过度自信 融资决策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程 刘怡 代彬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在负债融资与投资决策相互作用的机制下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的变化规律。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投资支出会促进信贷违约风险,负债融资会对其产生抑制;在负债融资导致的过度投资情形下,企业投资对信贷违约风险的促进作用将更明显,而过度投资会抑制企业最优负债融资水平,从而带来更低的最优信贷违约风险;短期负债融资会促进企业信贷违约风险的增加。文章为信贷违约风险控制探寻了一种从企业微观财务决策角度进行分析的全新视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雪涛 卢二坡 吕介民
从我国1991年至2012年上市公司微观面板数据出发,实证检验了我国企业波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以及融资约束对这一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波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随着企业融资约束的变化具有非线性,当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低于临界值时,企业波动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由负转为正,并且这一结论对于不同所有制和不同规模的企业是稳健的。还进一步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为例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说明: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遭受了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有很多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高于临界值,使得企业波动对企业成长存在负向影响,但也有很多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低于临界值,这些企业仍然存在"机会成本效应",使得企业波动对...
关键词:
企业波动 企业成长 融资约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安琪 武晓芬
文章以2013—2017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管理者能力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结合管理防御理论,研究发现,管理者能力与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呈"U"型关系。即当管理者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时,出于研发失败和短期业绩考虑,管理者会抑制企业创新,而在能力较强时才会加大企业创新力度。同时,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对管理者行为有约束作用,企业外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企业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激励均对管理者能力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
管理者能力 企业创新 治理环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广印 西爱琴 丁建勋
负债比例和债务期限是企业融资决策的重要内容。运用行为公司金融的理论和最新成果,对企业管理者广泛存在的非理性特征和行为方式是否对企业融资决策产生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以过度自信为代表的管理者非理性认知和行为偏差的确影响了企业的负债比例决策和债务期限结构决策,过度自信的管理者通常选择更高的资本负债比例,而且更倾向于采用短期负债进行融资。该结果可以更好地解释资本市场不完善和经济体制转轨阶段中国企业的融资决策行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海英 郝睿 梁雅琳
负债融资作为企业重要融资方式之一,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起着重要作用。从传统理论角度来说,负债融资一方面能引起股东—债权人冲突,从而导致公司整体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行为,另一方面也可缓解股东—经理人冲突所引发的过度投资的行为;从行为经济学角度,负债融资同样对企业投资有这两方面影响。将传统理论与行为经济学理论相结合,采用三个模型分别从负债融资水平、负债融资期限结构以及来源结构三个方面对26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讨论其与企业投资行为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负债融资水平与企业投资支出呈倒U形关系;短期负债增量和长期负债增量均与投资支出正相关,并且长期负债增量作用大于短期负债增量作用。商业信用增量对投资规模的影响略大于银行借款增量对投资规模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颂东 李葳
采用公司"预报净利润变动幅度"指标,并与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做差,得到管理者自信程度量化指标。在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基础上,验证企业管理者自信程度与投融资决策的关系。同时考虑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经济运行中承担决策的不同,在全样本基础上对异质性企业管理者自信程度与投融资决策的关系做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民营企业管理者自信程度与企业投资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而国有企业管理者自信程度与企业投资存在显著负向关系,这造成整体上管理者自信程度并不显著影响企业投资决策;此外,国有企业管理者自信程度与企业融资决策不存在显著关系,而民营企业管理者自信程度与企业留存收益存在显著正向关系,与未分配利润存在负向关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谢振莲 黄华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主板披露第三季度盈余报告且报告类型为预增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描述性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是在我国特有制度和股权体制下,上市公司存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现象,且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债务融资。但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资产负债率呈下降态势,且董事会规模越大其意见越难以统一,监督作用呈弱化趋势,资产负债率上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诗田 邱伟年
激励企业提高创新投入强度和效率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乃至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视角,以披露了创新投入的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强度和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过度自信管理者所在企业的创新投入强度更高,而创新投入效率却更低。研究结论有助于在政策层面考虑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特征分别对企业创新投入强度及效率的积极与消极意义。有关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企业管理者对自主创新活动过度自信的正面作用,同时抑制其负面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栋旭 张先锋
本文利用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管理者异质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的海外背景和工作绩效激励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教育背景和财经类专业背景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存在显著负向影响,而政治背景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并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在控制核心解释变量的内生性、重新界定管理者以及替换控制变量后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样本研究发现,管理者异质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倾向的具体效应,会随企业的所有制、所处行业、融资能力等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元林 徐军 潘华
本文基于投融资关系的视角,探讨了过度投资、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以2007年至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为样本,运用Richardson(2006)残差度量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过度投资导致企业价值下降;负债率的提高恶化了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并使企业价值显著下降。本文指出导致公司过度投资和债务治理机制失效的重要原因在于公司治理制度缺陷和债务的软约束,并从宏微观两方面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过度投资 资本结构 企业价值 上市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融资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
管理者心理特征与企业创业绩效——基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管理层自信影响企业营运资金融资策略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影响——基于2009-2016年我国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检验
新能源企业融资生态与融资约束——基于中国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融资约束下终极控制股东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企业融资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
融资来源对公司R&D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数据
融资方式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