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63)
2023(10091)
2022(8280)
2021(7579)
2020(6614)
2019(14531)
2018(14502)
2017(27669)
2016(15050)
2015(16979)
2014(16928)
2013(16860)
2012(15075)
2011(13070)
2010(13444)
2009(13148)
2008(13767)
2007(12818)
2006(11595)
2005(10992)
作者
(41574)
(34684)
(34670)
(32845)
(22454)
(16221)
(15697)
(13219)
(12978)
(12722)
(11916)
(11661)
(11467)
(11066)
(10918)
(10389)
(10339)
(10175)
(10083)
(9897)
(8607)
(8542)
(8348)
(8027)
(7994)
(7991)
(7707)
(7591)
(6847)
(6696)
学科
(86200)
(82491)
企业(82491)
管理(78683)
(62789)
经济(62666)
(30926)
业经(27274)
方法(25513)
(24335)
财务(24301)
财务管理(24268)
企业财务(23106)
(22037)
(21380)
数学(17110)
数学方法(17015)
技术(16256)
农业(15981)
(15478)
(15463)
(15272)
体制(13870)
中国(13490)
经营(13305)
理论(13266)
(13022)
企业经济(12715)
(11760)
银行(11755)
机构
学院(218882)
大学(212928)
管理(95476)
(92822)
经济(90895)
理学(79613)
理学院(78952)
管理学(78278)
管理学院(77827)
研究(62077)
中国(56330)
(51916)
(44395)
财经(38793)
(36215)
(35013)
科学(32865)
(32844)
中心(30257)
(30073)
财经大学(28408)
(28294)
商学(27993)
商学院(27734)
北京(27692)
业大(27551)
经济学(26677)
研究所(25871)
农业(25399)
经济管理(24456)
基金
项目(131127)
科学(106017)
研究(100439)
基金(97210)
(81358)
国家(80552)
科学基金(72865)
社会(65632)
社会科(62233)
社会科学(62217)
(52109)
基金项目(51564)
自然(46483)
教育(45580)
自然科(45451)
自然科学(45442)
自然科学基金(44733)
(41399)
编号(40586)
资助(38982)
(32856)
成果(32524)
(32090)
(30983)
(29720)
重点(28302)
创新(27969)
课题(27383)
(26745)
国家社会(26660)
期刊
(116533)
经济(116533)
研究(66269)
(49015)
中国(48803)
管理(45240)
(31785)
科学(26203)
(25725)
金融(25725)
学报(24080)
技术(21616)
农业(21287)
业经(20918)
财经(20661)
大学(20411)
学学(19442)
教育(18064)
(17778)
经济研究(16609)
财会(15890)
(15061)
会计(14271)
问题(13953)
技术经济(13182)
现代(12605)
商业(11266)
经济管理(11019)
世界(10861)
通讯(10853)
共检索到349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郑培培  陈少华  
上市公司高额持有现金的现象一直都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但已有关于企业现金持有的研究基本都立足于传统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忽略了管理者非理性特征的影响,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在此背景下,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从管理者非理性视角,系统分析并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机理以及内部控制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考察企业特征的情景效应、管理者过度自信与超额现金使用方式、现金持有价值与现金持有动态调整的关系。以2010年至2016年中国沪深股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以管理者是否主动增持股票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指标,运用Stata软件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验证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因素的前提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现金持有水平显著正相关,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在二者关系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在融资约束高的企业、成长性高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对超额现金使用方式的检验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持有超额现金主要用于后续的研发投入。此外,股票市场投资者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所持有的现金给予了更高的估值,在内部控制质量高的企业中更明显;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向上调整现金持有水平的速度明显快于向下调整现金持有水平的速度。结合行为金融与传统公司财务,实现了跨学科之间的交融,丰富和拓展了管理者过度自信经济后果和现金持有影响因素领域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研究结果还有利于管理者进一步理解其非理性特征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对他们在实际中如何制定企业现金持有策略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洪金明  桑倩兰  
企业“短贷长投”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现有研究大多立足于传统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而忽略了管理者的非理性特征。文章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实证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管理者越过度自信,企业“短贷长投”现象越严重,内部控制能缓解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补充性证据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加倾向于选择短期债务融资,并增加长期投资,而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防止企业过度的短期债务融资和长期投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洪金明  桑倩兰  
企业"短贷长投"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但现有研究大多立足于传统理性经济人的假设,而忽略了管理者的非理性特征。文章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实证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管理者越过度自信,企业"短贷长投"现象越严重,内部控制能缓解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补充性证据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加倾向于选择短期债务融资,并增加长期投资,而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防止企业过度的短期债务融资和长期投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夏国祥  董苏  
基于2014—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1 146家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通过OLS回归分析了内部控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企业的内部控制已逐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水平,但这些企业中普遍存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现象,极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通过内部控制建设可有效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间接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高,管理者过度自信在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该结果对强化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路媛媛  
基于心理学理论,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角度考察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越低,且在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大规模企业中尤为突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内部控制五要素信息披露质量,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与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要素信息披露质量显著负相关,与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要素信息披露质量无显著相关性。该结论对完善经理人制度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子怡  聂晓  
以我国沪深两市2008-2013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现金持有及其价值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结果发现,管理者低程度的自信会促使企业持有更多现金并提高现金持有价值,但随着自信程度的提高,现金持有水平会下降且会降低现金持有价值,这一研究结论与理性经济人假设下的自由现金流理论相悖。研究还发现,投资效率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现金持有价值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并通过投资不足路径影响现金持有价值。因此,公司现金持有决策应考虑管理者心理特征,提升企业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翠红  
本文选取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非理性行为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及内部控制在管理者过度自信和盈余管理中的调节作用,并进行了异质性情况下的考察。非理性行为即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内部控制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内部控制可以抑制由于管理者过度自信而引起的盈余管理行为,产权性质会影响内部控制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但公司规模对上述调节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玉杰  
本文以2011-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内部审计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研发投入成正相关,内部审计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会受到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玉杰  
本文以2011-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内部审计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研发投入成正相关,内部审计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会受到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柏  琚涛  
基于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一外生冲击事件,研究管理者理性行为、非理性偏差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现金流—成长机会"框架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管理者理性的代理问题与非理性的过度自信均与企业投资正相关;金融危机会同时抑制管理者理性和非理性导致的企业投资增加,但对管理者理性行为的冲击作用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于企业投资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恢复常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胡国柳  周德建  
文章以2006~201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股权制衡、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过度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进而探讨了股权制衡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导致企业投资过度的治理效应。结果表明,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引发企业投资过度,而股权制衡度越高可以有效降低因管理者过度自信而导致的企业投资过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卫华  刘一霖  
本文以2010—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背景下管理者能力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能力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呈现倒U型特征,即当管理者能力处于较低水平时,管理者能力会显著提升内部控制质量;管理者能力处于高水平时,管理者能力反而会显著抑制内部控制质量。为解决这一悖论,本文引入企业数字化这一调节变量,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不仅对内部控制质量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且能显著调节高管理者能力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抑制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花俊国  姜泽臻  郎一峰  
企业成本加成率是以成本为基础衡量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以2012—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管理者能力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能力能够显著提高企业成本加成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者能力主要通过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这一作用机制提高了企业成本加成率。研究结论不仅为新时期充分发挥我国企业管理者能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而且有助于推动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娜  孙文刚  
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作为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管理者非理性决策行为的研究,突破了"理性人"传统假设的前提。文章把管理者过度自信作为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以2011—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内部控制效果的诸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综合分析其会削弱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邢维全  宋常  
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行为特征,使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激进的会计政策,降低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进而加重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应对经营风险、实现有序经营的重要手段,对缓解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将起到积极作用。文章以2007-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的企业,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水平更低,而会计稳健性水平较高;反之,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企业,其管理者的过度自信水平较高,而会计稳健性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