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7)
- 2023(11542)
- 2022(9782)
- 2021(9349)
- 2020(8066)
- 2019(18494)
- 2018(18048)
- 2017(35233)
- 2016(18693)
- 2015(20542)
- 2014(20313)
- 2013(19831)
- 2012(17614)
- 2011(15238)
- 2010(14818)
- 2009(13328)
- 2008(13224)
- 2007(11354)
- 2006(9406)
- 2005(8113)
- 学科
- 管理(69694)
- 济(67686)
- 经济(67600)
- 业(64142)
- 企(58203)
- 企业(58203)
- 方法(38243)
- 数学(33269)
- 数学方法(32869)
- 财(27490)
- 务(20832)
- 财务(20785)
- 财务管理(20742)
- 企业财务(19899)
- 制(16836)
- 业经(15830)
- 农(15641)
- 中国(15203)
- 银(13618)
- 银行(13606)
- 行(12736)
- 划(11963)
- 理论(11960)
- 学(11884)
- 融(11860)
- 金融(11859)
- 技术(11693)
- 体(11524)
- 贸(11514)
- 贸易(11508)
- 机构
- 大学(248084)
- 学院(246819)
- 管理(108274)
- 济(99934)
- 经济(97950)
- 理学(93674)
- 理学院(92797)
- 管理学(91456)
- 管理学院(90946)
- 研究(69711)
- 中国(57896)
- 财(51130)
- 京(49356)
- 财经(40957)
- 科学(40715)
- 经(37750)
- 中心(35533)
- 江(35067)
- 业大(34183)
- 农(33972)
- 所(32073)
- 财经大学(31404)
- 经济学(30488)
- 商学(29803)
- 北京(29649)
- 商学院(29538)
- 研究所(29003)
- 范(28078)
- 州(28041)
- 师范(27751)
- 基金
- 项目(173461)
- 科学(139856)
- 基金(131597)
- 研究(124937)
- 家(113900)
- 国家(112968)
- 科学基金(100494)
- 社会(82122)
- 社会科(78121)
- 社会科学(78102)
- 基金项目(70616)
- 自然(67281)
- 自然科(65879)
- 自然科学(65863)
- 省(65698)
- 自然科学基金(64747)
- 教育(58784)
- 划(55587)
- 资助(53044)
- 编号(48858)
- 部(39982)
- 重点(38193)
- 成果(37857)
- 创(37079)
- 教育部(35450)
- 人文(34771)
- 国家社会(34638)
- 创新(34604)
- 发(34380)
- 科研(34368)
- 期刊
- 济(100659)
- 经济(100659)
- 研究(65000)
- 财(45100)
- 管理(43214)
- 中国(42831)
- 学报(34958)
- 科学(33827)
- 大学(28134)
- 农(28004)
- 学学(26883)
- 融(25399)
- 金融(25399)
- 技术(21690)
- 财经(20685)
- 教育(20016)
- 农业(18777)
- 经(17639)
- 业经(16287)
- 经济研究(15978)
- 财会(14973)
- 会计(12994)
- 问题(12617)
- 业(12256)
- 理论(11776)
- 技术经济(11726)
- 版(11585)
- 现代(11156)
- 商业(11153)
- 实践(10639)
共检索到348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俊 郭旭
高管作为上市公司的行为主体,对公司舞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基于高阶管理理论和行为一致性理论,探究高管在公司间变更时,由管理者个人特质所导致的行为惯性是否会导致前任公司的舞弊经历对后任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通过对2000—2017年间的高管离职去向进行追踪,本文发现,同一位变更高管前后任职公司的舞弊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较长的任职间隔期和良好的公司治理水平能够有效抑制管理者行为惯性对公司舞弊的影响;进一步测试表明,上述结果主要存在于前任公司的舞弊在高管任职前未被揭露时。本文的结论为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理解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上市公司聘任高管决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高管变更 行为惯性 公司舞弊 经理人市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文芳
及时更换不称职的管理者是公司治理制度有效的重要标志。文章以2006-200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公司治理参与主体的心理因素,管理者信心对其职位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自信程度与因公司业绩欠佳导致的离职显著负相关,但在国有上市公司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当公司所在地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时,自信程度愈高的管理者愈可规避因业绩欠佳带来的离职风险。
关键词:
管理者信心 离职 产权性质 外部治理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王泽霞
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特殊证券市场环境和资本结构,借鉴舞弊三角理论剖析管理舞弊的行为,探究在我国"转型经济"和"新兴证券市场"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舞弊的压力、动机、借口及规律特征。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上官鸣 刘瑞娇
财务报告是向企业管理当局及投资者反映企业运行状况的重要信息资料,其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前景。本文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屡禁不止的现状,从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角度,即非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考虑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产生。本文结合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管理者"有限理性"的基本前提下,分析不同风险偏好的管理者是否会对财务报告舞弊行为的发生产生影响,同时对财务报告舞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管理者风险偏好与财务报告舞弊正相关;(2)公司控股股东为国有性质时,管理者风险偏好与财务报告舞弊的正相关性显著低于控股股东为非国有时的相关性。
关键词:
财务报告舞弊 风险偏好 行为经济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学龙
管理舞弊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对错误而言,管理舞弊具有预谋性、隐蔽性和危害性等特征。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管理舞弊的概念、种类及特征;分析了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成因;综述了美国、中国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关于管理舞弊的审计制度;最后,基于管理舞弊的治理及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的需要,构建了管理舞弊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以期为注册会计师发现和揭示管理舞弊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管理舞弊 审计准则 成因 治理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卢馨 李慧敏 陈烁辉
结合舞弊动因理论和高层阶梯理论,选取2001—2013年间因财务舞弊而受到证监会处罚的108家上市公司及108家对比企业作为样本,对高管人员的背景特征与财务舞弊行为的关系、高管人员的背景特征与舞弊行为严重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小、男性比例高、平均学历以及平均任期短的上市公司发生舞弊的可能性更大,同时高管团队的平均学历越低,则越容易发生严重的舞弊行为。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从识别舞弊行为、优化高管团队和提高公司治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晓翠
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4年间发生财务舞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管团队特征同质性、异质性与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关系。研究表明:高管团队女性比例与财务舞弊显著负相关;具有财经类专业背景的高管团队更具备进行财务舞弊的能力基础;高管团队任职期限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学历背景与财务舞弊行为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
高管团队特征 同质性 异质性 财务舞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继军 张旺峰
本文对2005-2010年因管理舞弊而受到中国证监会、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财政部以及其他单位公开处罚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与管理人员的舞弊概率显著负相关;其次,通过在模型中引入相关公司治理变量,本文还发现合理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能够直接降低管理人员舞弊行为的概率,而且作为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抑制管理人员舞弊行为的作用。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管理舞弊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翁维玲
本文以60家因会计违法违规受到处罚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这60家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的一些基本特征,如任期、选派方式、激励形式等与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重组与公司会计舞弊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对完善我国管理层机制、促进上市公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管理层特征 会计舞弊 任期 重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孟乾坤
本文探讨了国企股权激励、组织惯性及企业研发效率的理论框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证实国有企业高管股权激励有利于提升企业研发效率,但是国有企业组织惯性制约着国企研发效率提升。国企股权激励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组织惯性,进而提升研发效率。现阶段,提升研发效率,应着力完善激励机制及降低国企组织惯性。
关键词:
国企股权激励 组织惯性 研发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孟乾坤
本文探讨了国企股权激励、组织惯性及企业研发效率的理论框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证实国有企业高管股权激励有利于提升企业研发效率,但是国有企业组织惯性制约着国企研发效率提升。国企股权激励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组织惯性,进而提升研发效率。现阶段,提升研发效率,应着力完善激励机制及降低国企组织惯性。
关键词:
国企股权激励 组织惯性 研发效率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许宗保
通过对舞弊三角理论的阐述,从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三方面分析管理层舞弊的动因与手段,并从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阐述内部审计防范管理层舞弊的现状,提出我国上市公司防范管理层舞弊的内部审计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忠祥
一、引言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财务报表使用者越来越多的怀疑。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不仅使股权投资者和债权者的利益受到损害,而且会影响两者间相互信任的程度,从而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社会成本,影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稳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财务报告就成为企业内部向外部传递信息的唯一媒介,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英明 徐晨
文章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社会责任视角分析了高管团队特征对财务舞弊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社会责任的调节下,高管团队特征对财务舞弊风险的影响呈现门槛效应。随着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升,高管同姓关系、专业背景对财务舞弊风险的影响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加剧效应转变为抑制效应;当社会责任意识低于最低门槛值时,高管团队男性占比、学历水平越高越会助长财务舞弊风险,但随着社会责任越过第一道门槛阈值,这种助长效应不复存在;高管年龄和任期均会加剧财务舞弊风险,但随着社会责任意识水平的提高,加剧财务舞弊风险的边际效应依次递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秀乐 赵青
文章以2005—2009年间被中国证监会认定为会计舞弊的77家A股上市公司及按年、行业、规模选择配对的77家没有被证监会认定为会计舞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舞弊的关系。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与会计舞弊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股权激励 会计舞弊 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