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9)
- 2023(12172)
- 2022(10444)
- 2021(9882)
- 2020(8761)
- 2019(20496)
- 2018(20362)
- 2017(39453)
- 2016(21154)
- 2015(24240)
- 2014(24376)
- 2013(24190)
- 2012(21813)
- 2011(19317)
- 2010(19262)
- 2009(17914)
- 2008(17930)
- 2007(16168)
- 2006(13648)
- 2005(11999)
- 学科
- 济(86895)
- 经济(86807)
- 管理(77119)
- 业(72102)
- 企(63827)
- 企业(63827)
- 方法(46065)
- 数学(40302)
- 数学方法(39862)
- 财(30055)
- 务(21833)
- 财务(21776)
- 财务管理(21727)
- 农(21467)
- 企业财务(20722)
- 中国(18841)
- 业经(18719)
- 制(17810)
- 贸(15391)
- 贸易(15385)
- 易(14911)
- 学(14493)
- 农业(14380)
- 地方(14007)
- 划(13882)
- 和(13824)
- 理论(13734)
- 技术(13585)
- 银(13136)
- 银行(13111)
- 机构
- 学院(298803)
- 大学(298547)
- 管理(127295)
- 济(122729)
- 经济(120163)
- 理学(109616)
- 理学院(108593)
- 管理学(107009)
- 管理学院(106420)
- 研究(87287)
- 中国(69833)
- 京(60476)
- 财(59205)
- 科学(51797)
- 财经(47076)
- 农(44191)
- 江(43880)
- 中心(43607)
- 经(42792)
- 业大(42170)
- 所(42144)
- 研究所(38052)
- 北京(37100)
- 经济学(36456)
- 范(35542)
- 财经大学(35236)
- 师范(35178)
- 州(35129)
- 农业(34684)
- 商学(34315)
- 基金
- 项目(199725)
- 科学(159034)
- 基金(147663)
- 研究(145413)
- 家(126907)
- 国家(125851)
- 科学基金(110793)
- 社会(93054)
- 社会科(88328)
- 社会科学(88301)
- 基金项目(79131)
- 省(77916)
- 自然(73471)
- 自然科(71829)
- 自然科学(71811)
- 自然科学基金(70553)
- 教育(68661)
- 划(65076)
- 资助(60592)
- 编号(59361)
- 成果(46741)
- 部(45549)
- 重点(44190)
- 创(42165)
- 发(40694)
- 教育部(39892)
- 创新(39314)
- 科研(39307)
- 课题(39173)
- 人文(39140)
- 期刊
- 济(130969)
- 经济(130969)
- 研究(79176)
- 中国(53069)
- 财(51380)
- 管理(48586)
- 学报(41063)
- 科学(39372)
- 农(37849)
- 大学(32104)
- 学学(30335)
- 技术(27703)
- 融(26827)
- 金融(26827)
- 教育(26200)
- 农业(25314)
- 财经(23328)
- 业经(22139)
- 经济研究(20409)
- 经(19910)
- 财会(16897)
- 问题(16581)
- 业(15872)
- 技术经济(15478)
- 商业(15113)
- 统计(14642)
- 会计(14364)
- 理论(14095)
- 策(13769)
- 版(13686)
共检索到428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根福 赵珏航
在我国公司管理者的薪酬激励体系中,年薪、股权激励和在职消费是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研究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公司绩效影响,对于建立有效的管理者薪酬激励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合作博弈的角度出发,在非对称Nash讨价还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内生化的讨价还价力,构建了一个内生化的Nash讨价还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系统地分析了管理者年薪、股权激励与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本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在给定年薪的情况下,管理者持股比例与在职消费之间存在替代关系。本文运用2005—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上述分析结果以及管理者年薪、股权激励、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进行...
关键词:
管理者薪酬 在职消费 股权激励 公司绩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江伟
针对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逐渐增长的现象,本文从行业薪酬基准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在制定管理者薪酬契约时采用了行业薪酬基准,并由此导致了管理者薪酬的逐渐增长;进一步地研究发现,管理者人力资本理论可以对上市公司采用行业薪酬基准提供解释,但是管理者权力理论不能解释上市公司对行业薪酬基准的使用。本文的研究意义不仅在于丰富和拓展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而且为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薪酬逐渐增长的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傅颀 汪祥耀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完成以及全流通时代大量薪酬管理新规的出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结构悄然发生着一系列变化。本文依托中国新兴的转型市场背景,选取2007—2011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不同所有制结构下货币薪酬与在职消费两种薪酬激励契约选择的替代与变化。研究发现伴随薪酬契约的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更倾向于采用货币薪酬替代在职消费,其间中央国有企业的薪酬契约替代意愿更为强烈,显性薪酬在当前确实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激励形式。同时本文从管理层权力视角剖析了其对薪酬契约选择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的增大抑制和削弱了薪酬契约的有效性,表现为货币薪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春香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民营上市公司,发现管理者权力越大,越会通过盈余管理操纵薪酬,使得薪酬与真实业绩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当公司业绩较好时,管理层薪酬业绩敏感性越强,当公司业绩较弱时,管理层的薪酬业绩敏感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关键词:
管理者权力 盈余管理 薪酬业绩敏感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虹雁 奚婧
文章选取2014—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行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高管薪酬激励、在职消费与企业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过度投资呈负相关关系,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且市场环境对高管薪酬激励、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关系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昊民 何奇学
以往关于薪酬激励的研究忽略了激励制度对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传统代理理论,从薪酬认知观出发,将管理者过度自信引入薪酬激励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利用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水平与组织绩效不相关,但高管薪酬差距与组织绩效显著正相关;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差距与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组织绩效显著负相关;管理者过度自信在高管薪酬水平与组织绩效之间的间接效应不显著,而在高管薪酬差距与组织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且具体表现为"遮掩效应"。本文从管理者的心理因素出发,深化了薪酬与绩效的相关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了理论证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昊民 何奇学
以往关于薪酬激励的研究忽略了激励制度对个体心理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基于传统代理理论,从薪酬认知观出发,将管理者过度自信引入薪酬激励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中,利用2010-2014年上证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水平与组织绩效不相关,但高管薪酬差距与组织绩效显著正相关;高管薪酬水平和薪酬差距与管理者过度自信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组织绩效显著负相关;管理者过度自信在高管薪酬水平与组织绩效之间的间接效应不显著,而在高管薪酬差距与组织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且具体表现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相敏
企业为实现有效的集团管控,常以外派中高层管理者的方式实现业务单元在新地区的迅速生根发芽。如何做好外派中高层管理者的薪酬管理,持续保证薪酬管理的公平性、竞争性和激励性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新课题,为此本文根据管理实践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外派中高层管理者的薪酬与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专项工程,既要在总体框架内,又要根据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在管理实践中,首先要进行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文芳 汤四新
行为是制度与绩效的中介,由于忽视了薪酬对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传统代理理论框架下薪酬合约的激励效果是不明确的。文章实证检验了薪酬激励对管理者自信程度的作用。研究发现,薪酬(无论薪酬水平还是薪酬差距)是管理者自信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薪酬激励对管理者自信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公司所在地市场化进程较高时,薪酬激励对管理者自信程度也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丁 李玉彤 张顺
薪酬差距不仅可影响管理者预期收益,还可令管理者在差异比较中产生相对心理感知并调整工作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绩效。通过构建同时体现相对剥夺和相对满意的管理者相对心理感知指数化模型,探讨了薪酬差距、管理者相对心理感知与企业绩效的内在联系。理论模型分析表明,管理者相对剥夺和相对满意敏感度对其心理感知与薪酬差距之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即相同薪酬差距对不同相对心理感知类型的管理者具有互异的激励效果,进而会对企业绩效产生非线性影响。在此基础上,选取2016年1906家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间存在着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倒U型关系),且在绩效较高的企业中两者之间的关联更紧密。这意味着,企业在决定最优薪酬差距时必须考虑管理者相对心理感知类型,即"相对剥夺敏感型"管理者所在企业应采取扁平化薪酬结构,"相对满意敏感型"管理者所在企业应采取陡峭型薪酬结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红 胡耀丹 纳超洪
以中国2007—2015年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能否抑制由管理者权力导致的高管-员工薪酬差距扩大化。结果显示,管理者权力越大,薪酬差距越大,且结构权力、所有制权力及专家权力均会导致薪酬差距扩大化;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对此具有抑制作用,且其通过与董事会、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参与公司治理时的抑制作用最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对管理者权力导致薪酬差距扩大化的调节作用具有"十八大"效应,并能在分配时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丽平 杨兴全
外部薪酬差距因引导管理层行为而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管理者权力又是影响薪酬激励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2006—2010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管理者权力,研究了外部薪酬差距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从在职消费的视角探讨了管理层行为在外部薪酬差距影响公司业绩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外部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外部薪酬差距具有正面的价值激励效应,但是管理者权力抑制了外部薪酬差距的激励效应。进一步拓展检验发现,外部薪酬差距能够抑制管理层的在职消费,但管理者权力弱化了外部薪酬差距对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管理者权力 外部薪酬差距 公司业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丽平 杨兴全 陈旭东
内容提本文针对2006~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管理者权力、内部薪酬差距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的管理者与员工薪酬差距与公司价值正相关,内部薪酬差距具有正面的价值激励效应,支持锦标赛理论,但是管理者权力的存在抑制了内部薪酬差距激励效应的发挥。结合股权性质的研究发现,国有股权性质不仅抑制了内部薪酬差距的正面价值激励效应,并且强化了管理者权力对内部薪酬差距价值激励效应的抑制作用。此外,对管理者权力与内部薪酬差距影响公司价值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内部薪酬差距能够提高管理者的薪酬一业绩敏感性,但管理者权力抑制了内部薪酬差距对薪酬一业绩敏感性的提高。本文的结...
关键词:
管理者权力 薪酬差距 公司价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盛宇华 王新光
基于管理者特质视角,探究了管理者能力与战略变革之间的关系,并分别检验了连锁股东与高管薪酬粘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管理者能力显著促进了战略变革,连锁股东与高管薪酬粘性均加强了管理者能力对战略变革的促进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石雪 郭少华 赵飞
上市公司总经理超额薪酬现象一经曝光便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差序格局的视角对超额薪酬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以1632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总经理超额薪酬进行度量。随后以有无总经理超额薪酬为依据,将样本中的上市公司分为两组进行绩效差异研究。在此基础之上,将1632家上市公司按产业划分,对一、二、三产业的上市公司分组并进行公司绩效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现有市场情境下,上市公司总经理的超额薪酬对公司绩效产生了正向影响,并且该影响在第三产业最为显著。
关键词:
超额薪酬 公司绩效 差序格局 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