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3)
- 2023(12608)
- 2022(10056)
- 2021(9306)
- 2020(7724)
- 2019(17289)
- 2018(16954)
- 2017(32597)
- 2016(18136)
- 2015(19951)
- 2014(19836)
- 2013(19353)
- 2012(17159)
- 2011(15170)
- 2010(15003)
- 2009(14050)
- 2008(14561)
- 2007(13169)
- 2006(11503)
- 2005(10706)
- 学科
- 管理(67946)
- 济(67242)
- 经济(67145)
- 业(64927)
- 企(57454)
- 企业(57454)
- 方法(32471)
- 数学(27601)
- 财(27506)
- 数学方法(27399)
- 务(21108)
- 财务(21069)
- 财务管理(21035)
- 企业财务(20279)
- 农(18292)
- 中国(17674)
- 业经(17417)
- 制(17204)
- 学(13884)
- 银(12669)
- 银行(12623)
- 农业(12512)
- 体(12262)
- 划(11872)
- 行(11741)
- 贸(11737)
- 贸易(11732)
- 易(11449)
- 技术(11352)
- 策(11116)
- 机构
- 大学(256478)
- 学院(254280)
- 管理(102884)
- 济(100827)
- 经济(98742)
- 理学(88177)
- 理学院(87250)
- 管理学(85931)
- 管理学院(85442)
- 研究(80968)
- 中国(64734)
- 京(53051)
- 财(51898)
- 科学(50578)
- 农(47886)
- 所(41450)
- 财经(41090)
- 业大(40691)
- 江(38148)
- 中心(37927)
- 农业(37880)
- 经(37644)
- 研究所(37526)
- 北京(32594)
- 财经大学(31040)
- 州(30551)
- 经济学(30463)
- 范(29592)
- 商学(29283)
- 师范(29121)
- 基金
- 项目(170709)
- 科学(134960)
- 基金(128096)
- 研究(116466)
- 家(114313)
- 国家(113376)
- 科学基金(97631)
- 社会(76729)
- 社会科(72950)
- 社会科学(72930)
- 基金项目(68371)
- 自然(66287)
- 省(64913)
- 自然科(64900)
- 自然科学(64880)
- 自然科学基金(63834)
- 划(55493)
- 教育(53754)
- 资助(51689)
- 编号(44543)
- 重点(38188)
- 部(38029)
- 创(35537)
- 成果(35377)
- 发(33864)
- 科研(33783)
- 创新(33297)
- 教育部(32655)
- 国家社会(32538)
- 计划(32087)
- 期刊
- 济(109266)
- 经济(109266)
- 研究(69082)
- 中国(49453)
- 学报(46473)
- 财(45617)
- 农(42581)
- 管理(41346)
- 科学(40986)
- 大学(34719)
- 学学(33268)
- 农业(27915)
- 融(27551)
- 金融(27551)
- 财经(21388)
- 教育(20701)
- 技术(18692)
- 经(18186)
- 业经(17962)
- 经济研究(17522)
- 业(17276)
- 问题(14292)
- 版(14129)
- 财会(14090)
- 会计(12912)
- 业大(11837)
- 商业(11822)
- 技术经济(11778)
- 现代(11707)
- 科技(11373)
共检索到375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傲琼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分别用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研究多元化公司中管理者攫取私利行为对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利益驱动的多元化公司中,管理者攫取私利水平越高,能够获得的股权激励水平越高,会促进公司多元化水平的上升,降低公司价值。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并通过稳定性检验。总体而言,管理者利益驱动多元化公司的股权激励失效,股东利益驱动多元化公司的股权激励同样是低效率的,而专业化公司的股权激励起到了促进公司价值增加的作用。
关键词:
管理者利益驱动 股权激励 多元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傲琼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分别用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研究多元化公司中管理者攫取私利行为对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利益驱动的多元化公司中,管理者攫取私利水平越高,能够获得的股权激励水平越高,会促进公司多元化水平的上升,降低公司价值。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并通过稳定性检验。总体而言,管理者利益驱动多元化公司的股权激励失效,股东利益驱动多元化公司的股权激励同样是低效率的,而专业化公司的股权激励起到了促进公司价值增加的作用。
关键词:
管理者利益驱动 股权激励 多元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傲琼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分别用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研究多元化公司中管理者攫取私利行为对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利益驱动的多元化公司中,管理者攫取私利水平越高,能够获得的股权激励水平越高,会促进公司多元化水平的上升,降低公司价值。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并通过稳定性检验。总体而言,管理者利益驱动多元化公司的股权激励失效,股东利益驱动多元化公司的股权激励同样是低效率的,而专业化公司的股权激励起到了促进公司价值增加的作用。
关键词:
管理者利益驱动 股权激励 多元化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秉祥 张涛涛 孙悦
文章探讨了不同类型的经理人对股权激励与控制权私利之间关系所起的作用,并以2008~2018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发现:独立型经理人对股权激励抑制控制权私利的行为起着正向调节作用,依附型经理人并未发挥有效的监督效应;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环境中,股权激励对控制权私利的抑制效应更显著,发挥的替代效果更佳。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对经理人公司治理角色的认识,拓宽了对控制权私利的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英凯 周静 杨安华
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是中国上市公司中最主要的两种管理层激励方式,而能否为股东创创造价值则是判断管理层激励是否有效的一般标准。文章以2006年沪、深两市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后的托宾Q值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着重考察了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结果发现:前者对提升企业价值能够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后者则无益于公司市场价值的增加。这意味着中国上市公司当前的管理层激励主要依靠提高管理层的薪酬而得以实现,而管理层持股需要继续得到监管政策的支持。
关键词:
薪酬激励 股权激励 企业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星 宋彤彤 陈名芹
文章以2006-2013年间发布(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公告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持股管理者寻租的视角探究中国制度背景下的上市公司中股权激励和股利平稳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与股利平稳性之间呈显著负向关系,高管更可能将股权激励作为掩饰其寻租行为的面具,从而导致公司股利平稳性降低。特别地,股权激励与股利平稳性的负向关系在代理冲突较为严重的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公司、国有性质公司中尤为明显。整体而言,研究结果支持股权激励与股利平稳性在缓解代理冲突中存在着的"替代关系假说"。
关键词:
股权激励 代理冲突 股利平稳性 股利政策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谢获宝 丁宇璇
本文以上海家化股权激励合约为例,重点研究了股权激励合约中股票期权的行权条件和行权价格,发现行权条件的选择侧重于引导经营者的短期决策,行权价格的选择侧重于引导经营者的长期决策,这两个要素分别反映了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在短期和长期目标上达成的一致,二者的利益由此得到统一,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股权激励合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廖水生 梁淑红
本文利用2005~2012年年末仍未行权的股权激励样本,以股价变动1%所引起的各授予对象的股权期权和限制性股票的价值变动额占其总收入的比重来衡量股权激励程度,分别从董事会、高管层、CEO和CFO四个角度研究了其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一、引言2005年以来,中国证监会陆续发布有关股权激励相关制度规定以规范证券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行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慧辉 赵媛 潘飞
经理人的自利机会主义行为会使利益相容的股权激励失效已在西方引起广泛关注,国内对股权激励成为高管利益输送渠道和福利安排的质疑不断。本文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后截止2010年末已由董事会授予股票或期权的9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在控制影响盈余管理动机和程度的其他因素后,研究股权激励披露日、行权日和出售日前股权激励水平、激励方式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发现披露日以及行权日之前经理人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出售日前则进行了向上的盈余管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方式与盈余管理发生的概率和程度正相关,激励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亚伟 郑宝红 吴伟荣
本文运用高层梯队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从管理者任期的角度,对晋升如何影响多元化决策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晋升对多元化决策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既有任期的增加,管理者对晋升激励的敏感性以及晋升激励对多元化决策的抑制作用都会增强;但管理者对晋升激励的敏感性以及晋升激励对多元化决策的抑制作用并不受其预期任期的影响。进一步区分产权性质发现,上述现象在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既有任期 预期任期 晋升激励 多元化决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晓京
股权激励在解决产权分离下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后,也进入了股权激励方案出台的黄金时期,大批公司开始出台股权激励政策,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其中的一员。本文对青岛海尔公司的数期股权激励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该公司正确选择了激励对象、拥有较长的行权期限、制定了略嫌严苛的行权条件,从而提高了股权激励有效性,其在制定激励方案、挑选恰当时机、建立有效监管机制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
股权激励 青岛海尔 公司价值 有效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俞鸿琳
本文从制度背景出发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FE模型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发现:对于全部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价值正相关,但并不显著;而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价值负相关,并在0.10的水平下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认为,由于政府对国有上市公司的控制,股权结构高度集中,董事会机制不完善,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机制可能并没有发挥设想的激励效应。
关键词:
政府控制 股权激励机制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秉祥 邓向梅
本文以沪深两市2011~2013年已披露股权激励方案的239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综合控制权配置特征,研究了控制权配置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实施的有效性较高;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股权激励有效性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与股权激励有效性负相关。
关键词:
控制权配置 上市公司 股权激励 有效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会起
目前我国企业正在进行经营者激励机制改革,并把股权激励作为今后改革的方向。我国上市公司中目前实施的股权激励模式大致分为三类:业绩股票或业绩单位、虚拟股票与股票增值权、延期支付方式。延期支付方式作为一种终极评分的股权激励模式,在遏制高管人员的自利性盈余管理行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方面相对有效,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建议按以下思路进行改进:支付期限宜采用分期行权制;薪酬折算采用递增的动态折价方式;设置限制性的奖励条件及相应的惩罚机制;将经济增加值与现金含量的收益质量指标共同作为业绩评价的考核标准。
关键词:
高管人员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延期支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霆 周嘉南
基于行为金融的视角,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角度解释了我国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效果不佳的困惑。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会在高管过度自信的条件下对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提高了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水平;股权激励与高管过度自信的相互作用使得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显著升高。这意味着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角度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更好地解释股权激励的价值效应。
关键词:
股权激励 过度自信 权益资本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