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7)
- 2023(10067)
- 2022(8097)
- 2021(7529)
- 2020(6574)
- 2019(14486)
- 2018(14231)
- 2017(27657)
- 2016(14965)
- 2015(16433)
- 2014(16481)
- 2013(16542)
- 2012(14769)
- 2011(12808)
- 2010(13041)
- 2009(12466)
- 2008(13187)
- 2007(12107)
- 2006(10607)
- 2005(10081)
- 学科
- 业(85547)
- 企(80074)
- 企业(80074)
- 管理(70500)
- 济(62449)
- 经济(62366)
- 方法(29539)
- 财(27643)
- 业经(26149)
- 务(22911)
- 财务(22887)
- 财务管理(22854)
- 企业财务(21768)
- 数学(21233)
- 数学方法(21095)
- 农(20885)
- 制(17551)
- 技术(16503)
- 农业(15638)
- 策(14927)
- 中国(14595)
- 划(13993)
- 理论(13591)
- 经营(13180)
- 银(12567)
- 银行(12561)
- 企业经济(12515)
- 和(12442)
- 体(12316)
- 行(11792)
- 机构
- 学院(215638)
- 大学(209603)
- 管理(94488)
- 济(90705)
- 经济(88880)
- 理学(78942)
- 理学院(78250)
- 管理学(77440)
- 管理学院(76992)
- 研究(60741)
- 中国(56524)
- 财(49108)
- 京(43237)
- 财经(37538)
- 农(35003)
- 江(34619)
- 科学(34506)
- 经(34136)
- 所(30093)
- 中心(29966)
- 业大(28785)
- 财经大学(27851)
- 商学(27847)
- 州(27602)
- 商学院(27598)
- 农业(27393)
- 北京(26952)
- 研究所(26478)
- 经济学(26329)
- 经济管理(24234)
- 基金
- 项目(133469)
- 科学(107483)
- 基金(99859)
- 研究(97817)
- 家(85068)
- 国家(84225)
- 科学基金(75665)
- 社会(64228)
- 社会科(60935)
- 社会科学(60916)
- 省(52773)
- 基金项目(52691)
- 自然(49990)
- 自然科(48934)
- 自然科学(48924)
- 自然科学基金(48172)
- 教育(44034)
- 划(42406)
- 资助(41117)
- 编号(38183)
- 业(33921)
- 创(31195)
- 部(29916)
- 成果(29409)
- 重点(28766)
- 创新(28174)
- 制(27095)
- 性(27035)
- 发(26865)
- 国家社会(26381)
- 期刊
- 济(108101)
- 经济(108101)
- 研究(63667)
- 财(45009)
- 中国(43692)
- 管理(43082)
- 农(32604)
- 融(28095)
- 金融(28095)
- 科学(27935)
- 学报(26940)
- 农业(21945)
- 大学(21582)
- 学学(20844)
- 技术(20455)
- 财经(19638)
- 业经(19295)
- 经(16823)
- 业(16011)
- 经济研究(15848)
- 财会(14924)
- 教育(14799)
- 技术经济(13442)
- 会计(12880)
- 问题(12729)
- 现代(12089)
- 商业(11185)
- 经济管理(10294)
- 通讯(10164)
- 会通(10127)
共检索到335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文栋 刘巍 何威风
基于管理者异质性,运用高层梯队理论,构建管理者—公司配对数据库,从管理者效应、管理者影响企业风险承担路径以及管理者背景特征等多方面研究管理者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风险承担中存在管理者效应,即管理者会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管理者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途径结果显示,管理者过多的投资、并购、较高的财务杠杆、多元化经营、较多的研究开发、广告费以及管理费用等将会使企业风险承担上升,而较好的利息覆盖率、现金持有、股息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经营现金净流量则会使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下降。此外,公司管理者团队年龄大,则其风险承担较小;管理者团队男性比例高、教育程度高以及规模大则使企业风险承担较大。
关键词:
管理者特征 管理者效应 企业风险承担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香花 高博 李世辉
依托资源依赖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前景理论,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政策性负担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政策性负担能够发挥资源支持作用,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且管理者过度自信可以增强政策性负担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承担政策性负担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在市场化进程快的地区政策性负担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风险承担水平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评估政府补贴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因果效应。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倍差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并未在总体上明显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不同额度的政府补贴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即只有适度的补贴提高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而高额度政府补贴则倾向于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最后,我们还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对此进行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寻补贴"投资和研发激励的弱化是高额度补贴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重要影响渠道。本文为深入理解中国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变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事后...
关键词:
政府补贴 企业风险承担 倾向得分匹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何威风 刘巍 黄凯莉
本文基于管理者异质性视角,研究了管理者能力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依据管理学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本文提出管理者能力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存在风险偏好假说和风险回避假说。采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度量管理者能力,发现管理者能力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负相关,风险回避假说获得验证。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控制和管理者薪酬激励能够改善管理者厌恶风险的行为;管理者权力则加强了管理者能力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负向关系。本文不仅丰富了管理者能力和企业风险承担的研究内容,而且对于引导管理者积极承担风险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邢文杰 张景涛
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和检验管理者能力、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结合高阶梯队理论,借鉴关于U型关系调节作用的分析方法,研究发现:管理者能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影响企业风险承担,而是呈复杂的U型关系,随着管理者能力的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先下降后提升;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能够使管理者能力与企业风险承担的U型曲线越发陡峭,且拐点向右移动;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购买能够使管理者能力与企业风险承担的U型曲线更加平缓,且拐点向左移动。研究结果丰富了相关文献,为政府发布经济政策、企业遴选管理者和购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明桂 李文贵 潘红波
本文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是否影响企业的风险承担,以及风险承担的经济后果。我们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1~2010年的数据作为样本,研究结果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正相关。对风险承担经济后果的检验发现,更高的风险承担水平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和企业价值。以上研究结论意味着,管理者过度自信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同时,我们也为风险承担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本文丰富和拓展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风险承担的相关研究,对企业的管理者聘任决策以及对企业应重视风险性项目的投资都有一定的现实启示意义。
关键词:
管理者过度自信 风险承担 资本配置效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孙玥璠 陈爽 张永冀
本研究融合了高管团队异质性与群体断裂带理论,以2011-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高管团队异质性、群体断裂带对企业风险承担影响的异同及CEO权力和薪酬激励对"群体断裂带-风险承担"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教育程度异质性、职能背景异质性、社会资本异质性分别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的负相关;而高管团队群体断裂带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正相关;群体断裂带的作用机理较团队异质性更具解释力; CEO权力和薪酬激励对"群体断裂带-风险承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相对于货币薪酬激励,股权激励的调节作用更好。即企业需合理地安排高管团队人员结构并匹配相符的CEO权力大小及薪酬激励制度来应对不同的风险承担需求。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彦龙
本文选用了2010-2014年上市民营企业相关数据,运用回归模型检验方法分析了管理者持股、市场化程度与民营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者持股比例越高,则民营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二者为正相关关系,也就是通过股权激励可以提高民营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市场化程度与民营企业风险承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市场化程度较高时,行政干预较少,民营企业在有充分自主经营权条件下,其风险承担水平会提高;管理者持股与市场化程度的交互效应与民营企业风险承担负相关,即在提高民营企业风险承担方面,管理者持股与市场化程度间存在替代关系。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傅俊辉 杨佳伟 夏宇佳 莫嫣玲
能力更杰出的管理者在面对战略风险承担决策时,会不惧风险而迎难向前还是畏惧风险而选择退缩?本文采用2010—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样本,研究了管理者能力对战略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能力越突出的管理者越有可能降低公司的战略风险承担,这支持了风险规避假说。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结果显示该抑制效应依旧成立。中介机制研究表明,管理者能力通过降低战略激进度来减少企业战略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的讨论表明,更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更高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可以缓解管理者能力对企业战略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此外,对于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违约风险较低、财务约束较强的上市公司,这种抑制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琍
本文利用2007-2018年我国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倍差法实证检验企业出口对其风险承担水平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出口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考虑出口规模和面临的竞争环境差异后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当出口规模较小时,出口能够显著提升企业风险水平,随着出口规模的扩大,出口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促进作用减弱,当出口规模过大时反而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出口能够显著提升那些面临市场竞争较小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而对那些面临市场竞争较激烈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厘清出口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关系,有助于政府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从而激励更多企业参与到全球竞争中。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芳 何剑
数字金融作为科技赋能的创新产物,在微观层面上,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具有一定影响。以2011—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19976个观测值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提升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在微观机理上,数字金融发展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改善流动性限制等机制,实现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促进;企业金融化在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之间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在非国有、小规模企业中,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以上结论对深化数字金融发展、强化实体企业风险管理以及加强金融创新监管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媛媛 郭宁宁
本文以我国2008—2017年的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别从产权异质性和金融生态环境双重视角分析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制造业企业资本结构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存在基于金融生态环境的双重门槛效应,呈现一种"斜S形"关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存在基于金融生态环境的双门槛效应,但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受金融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更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军 赵姝
本文将服务企业特性和风险承担因素引入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中,考察了发展中国家不同风险承担的服务企业在国内与国外二元市场结构上的演变机制及效应。结果表明:风险承担较高的服务企业呈现出由国内转向国外的二元市场结构演变效应,而风险承担较低的服务企业呈现出相反效应;演变机制是生产环节资本性支出的增加和营销环节贸易成本及风险的有效克服;与制造业企业的比较显示,由于外资型加工贸易企业和小型外贸企业的存在,使得不同风险承担的制造业企业在二元市场结构上的演变效应与服务企业截然相反,但演变机制与服务企业是一致的。本文研究为发展中国家促进服务业发展和扩大服务出口提供了企业风险承担视角下的政策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姚洪心 陈慧敏
本文基于2011—2020年337个地级市数字金融指数和中国上市公司的匹配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第一,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虽然作用效果无法避免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约束,但在长期内保持了强劲态势。从结构上看,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而数字化程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作用尚未显现。第二,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金融通过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提高企业信贷资金比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等路径,最终达成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功效。第三,从调节效应来看,行业竞争的加剧会强化数字金融对企业风险承担的积极效应。第四,基于企业内外部特征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成长期企业中,以及在经济政策稳定性强的情境下,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提升带来更为突出的驱动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大力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多渠道赋能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升的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课题组 白鹤祥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不同银行的风险承担与小微企业融资供给之间的关系形式和主要特征。从中可以得到以下研究结论:一是资本充足性对银行风险承担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之间关系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影响特征上表现为门槛效应。二是商业银行过度透支风险承担以扩大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现象,不利于激发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主观意愿。三是在运用最优金融结构理论改进和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时,要更加重视商业银行服务功能的转型、拓展和升级,以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质效。四是商业银行在推动风险承担与小微企业信贷有效匹配时,要更加重视员工本地化建设,提升资金运用本地化水平,注重银行风险定价能力培育,夯实负债资金来源稳定性,加快推进公司治理完善和经营模式转型。五是优化地方政府性存款分配、强化政策性风险分担支持、健全金融监管政策市场化约束机制,有助于激发商业银行增加风险承担、扩大小微企业信贷供给的主观意愿。上述研究结论带来的政策启示:一是要坚持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促进银行风险承担与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合理匹配;二是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三是要加快推进银行经营和服务模式转型,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服务质量和效率;四是要强化市场化发展与政策支持有机结合,形成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有效合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