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3)
- 2023(10419)
- 2022(8737)
- 2021(8188)
- 2020(6867)
- 2019(15158)
- 2018(14925)
- 2017(27738)
- 2016(14901)
- 2015(16191)
- 2014(15129)
- 2013(14789)
- 2012(13182)
- 2011(11689)
- 2010(11703)
- 2009(11014)
- 2008(11092)
- 2007(10234)
- 2006(9028)
- 2005(7644)
- 学科
- 管理(60099)
- 业(54456)
- 济(50347)
- 经济(50174)
- 企(49877)
- 企业(49877)
- 方法(23655)
- 财(18870)
- 数学(17863)
- 数学方法(17739)
- 技术(16193)
- 业经(15531)
- 中国(14718)
- 农(14347)
- 务(13130)
- 财务(13103)
- 财务管理(13080)
- 企业财务(12493)
- 技术管理(12268)
- 制(12229)
- 理论(11486)
- 划(10778)
- 学(10411)
- 银(10126)
- 银行(10091)
- 和(10040)
- 人事(9858)
- 贸(9858)
- 人事管理(9857)
- 贸易(9852)
- 机构
- 大学(200566)
- 学院(199881)
- 管理(86441)
- 济(79631)
- 经济(77965)
- 理学(73997)
- 理学院(73230)
- 管理学(72286)
- 管理学院(71883)
- 研究(61486)
- 中国(49380)
- 京(41128)
- 财(38813)
- 科学(37928)
- 农(34853)
- 业大(31275)
- 江(30753)
- 财经(30198)
- 所(29874)
- 中心(29781)
- 经(27514)
- 农业(27402)
- 研究所(27109)
- 北京(25168)
- 州(24097)
- 商学(23920)
- 商学院(23691)
- 范(23472)
- 师范(23112)
- 经济学(23062)
- 基金
- 项目(136972)
- 科学(109620)
- 基金(101579)
- 研究(96787)
- 家(89827)
- 国家(89010)
- 科学基金(77793)
- 社会(65391)
- 社会科(61041)
- 社会科学(61018)
- 基金项目(54951)
- 省(54224)
- 自然(51700)
- 自然科(50653)
- 自然科学(50638)
- 自然科学基金(49859)
- 划(45289)
- 教育(44439)
- 资助(38809)
- 编号(37162)
- 创(34825)
- 创新(31483)
- 重点(30047)
- 部(29770)
- 成果(28643)
- 发(27611)
- 业(27452)
- 国家社会(26839)
- 科研(26445)
- 教育部(25885)
共检索到298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效广 马宇鸥
基于多焦点社会交换理论,分析员工传统性以及不同焦点的心理契约在管理者亲社会违规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中的作用,并通过259份员工问卷统计验证上述作用。研究发现:①管理者亲社会违规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直接正向影响;②管理者亲社会违规通过上级—下属心理契约履行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③管理者亲社会违规通过组织—员工心理契约违背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④员工传统性越高,管理者亲社会违规对上级—下属心理契约履行的正向影响越强,且对组织—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正向影响越弱;⑤员工传统性越高,组织—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间接效应越弱,但对上级—下属心理契约履行的间接效应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燕珍 张瑞
亲社会性违规行为着实让管理者左右为难。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性需要得到高度的保护的同时,制度的铁律更是不能被破坏,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确实需要领导者的管理"智慧"。本研究着眼于中国企业情境,对267名服务类员工展开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授权型领导对亲社会性违规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在授权型领导与员工亲社会性违规行为间起到中介作用;风险偏好调节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对员工亲社会性违规行为的影响。基于此结论,文章认为,管理者授权的前提必须是清晰界定规章制度的"雷区",属于"道德底线"或管理铁律的部分绝对不可"越轨",制度和流程的优化无时不在,加大授权力度,允许员工尝试,寻找更高效的工作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琴清 何斌 张韫 方慧
亲社会违规行为是近年来提出的概念,有关其形成的机理和实证研究还比较匮乏。以新生代员工为研究对象,探究服务型领导对新生代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影响机理,构建了服务型领导、心理安全与亲社会违规行为之间的理论模型。通过对广东、云南和海南等地283名80后和90后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服务型领导正向影响新生代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服务型领导正向影响心理安全;心理安全正向影响新生代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心理安全在服务型领导和新生代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立英 张喆 窦志信
文章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了道德领导对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道德领导可以有效抑制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员工自我效能感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同理心水平正向调节了自我效能感与亲社会违规之间的关系,同理心水平越高,自我效能感与亲社会违规行为之间的负向关系越弱。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理解道德领导与员工亲社会违规行为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对企业管理实践具有潜在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道德领导 自我效能感 同理心 亲社会违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冠峰 杨高峰
基于社会交换和内在动机理论,以高新技术企业的262名员工为对象,探讨变革型领导对亲社会性违规行为的影响并厘清心理授权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对收集到的262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效率导向、同事导向、顾客导向的亲社会性违规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的心理授权在变革型领导对亲社会性违规行为和效率导向的亲社会性违规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对同事导向和效率导向的亲社会性违规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关键词:
变革型领导 心理授权 亲社会性违规行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金强 徐世勇
最近,反生产力工作行为和亲社会违规行为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现有研究主要分别探究这两种行为的前因和结果变量,而对两种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不足。本文通过对335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了反生产力工作行为与亲社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员工感知的反生产力工作行为规范正向影响员工的反生产力工作行为;反生产力工作行为促进了员工的亲社会违规行为;反生产力工作行为在感知的反生产力工作行为规范与亲社会违规行为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并且,相对主义道德意识调节了该中介模型。最后,本文讨论了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明霞 陈宇哲
企业社会责任能否持续起到减少企业违规行为的作用?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结合道德一致与道德许可理论视角,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增加,企业违规行为会先减少,随后增加,但增加程度小于减少程度,即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存在非对称的U型关系。进一步考虑企业所有权性质和业绩期望差距的影响,发现国有企业性质和业绩期望落差对此U型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而业绩期望顺差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海峰 白宗航 王爱萍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违规现象频发,扰乱了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以2004—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会提高公司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这种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区分违规类型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将引起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行为的发生。在影响机制上,管理层过度自信促使企业选择进攻型战略、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导致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审计力度和股权制衡度的提高,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将有效缓解因管理层过度自信而导致的公司违规行为。研究探讨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股东和监管部门提供了新的监管视角与经验证据,也对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凌云 黄永春 叶子
以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管理者权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并剖析异质机构投资者在两者间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所有权和专家权对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所有权更有利于市场创新,专家权更有利于技术创新;组织权和声誉权对创新行为具有负效应,组织权会抑制技术创新,声誉权对市场创新的负向影响更强;不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在非国有企业,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能够发挥监督管理作用,通过缓解管理者短期绩效压力鼓励其产生创新行为,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倾向于与管理者结盟,较难发挥独立监督作用,无助于创新行为产生。基于研究结论,给出如下政策启示:限制管理者两职合一,强化公司内外部治理;重视股权激励作用,调整股权条件和有效期;优化管理者选聘机制,延长管理者任期;构建科学评价机制,组建专项决策小组等。
关键词:
管理者权力 创新行为 机构投资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颜芳
笔者运用问卷调查,以335名科层企业管理者为被试,考察了管理角色动机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以及晋升机会认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管理角色动机对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管理角色动机的四个维度中,决策和学习意愿对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晋升机会认知的一个维度——积极认知,在管理角色动机和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管理角色动机 晋升机会认知 创新行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建锋 谢鹏 杨文艳 乔小涛
为进一步探究不合规任务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构建以工作意义感和消极情绪为中介变量,积极归因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不合规任务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负向作用;工作意义感和消极情绪在不合规任务与员工创新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积极归因不仅正向调节不合规任务和工作意义感的关系,而且负向调节不合规任务和消极情绪的关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陆蓉 常维
近年来,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群发,本文利用2000-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违规事件样本,从"同群效应"的角度探究违规行为的群体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存在显著的地区同群效应("近墨者黑"),同地区其他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显著增加了该地区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且信息披露型违规的同群效应更加明显。机制研究表明,企业违规决策的地区同群效应主要源于交流式学习和观察式学习的两种模仿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同一地区内,相同产权性质公司间的同群效应更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十八大之后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地区同群效应显著减弱。本文研究揭示了违规行为的地源性特征,也从抑制违规传染视角实证支持了近年来的系列整治活动。
关键词:
违规行为 同群效应 学习模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华
以2008~2012年的违规企业为样本,检验了审计师声誉对抑制企业违规行为与影响投资者评价的作用。研究发现,高声誉的审计师不仅能帮助企业减少违规行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劝说客户修改财务报表以避免重大错报的发生;违规程度与累积超额收益显著为负,表明违规程度越高越容易引起负面的市场反应;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后才对高声誉审计师审计的客户违规产生负面反应,但他们并不关注高声誉审计师客户的违规程度。结论表明,我国大力推行的事务所品牌建设的策略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审计师声誉 违规行为 投资者评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尚洪涛 孙岩
首先,以2002~2013年间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并依据上市公司违规原因将研究样本进一步分为财务违规组和非财务违规组,研究财务违规立案公告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违规立案公告对投资者的交投活跃程度和出入市的愿望具有显著影响。而且,财务违规立案公告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显著强于非财务违规公告。其次,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立案公告对投资者行为影响的程度远远高于处罚公告。
关键词:
财务违规 立案公告 投资者行为
[期刊] 预测
[作者]
甄杰 谢宗晓 董坤祥
员工信息安全违规行为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安全的主要内部威胁。本文基于中和技术理论和道德推脱理论,探讨了员工信息安全违规意愿的影响机制。以国内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的员工为调研对象,收集了318份有效问卷,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否认责任和否认伤害均对信息安全违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道德推脱在否认责任、否认伤害与信息安全违规意愿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信息安全意识不但负向调节道德推脱与信息安全违规意愿之间的关系,而且降低了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存在被调节的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