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01)
- 2023(17547)
- 2022(15292)
- 2021(14420)
- 2020(12389)
- 2019(28710)
- 2018(28699)
- 2017(54857)
- 2016(30189)
- 2015(34388)
- 2014(33977)
- 2013(33595)
- 2012(30719)
- 2011(27611)
- 2010(27685)
- 2009(25499)
- 2008(25491)
- 2007(22851)
- 2006(19596)
- 2005(17002)
- 学科
- 济(116380)
- 经济(116260)
- 管理(95786)
- 业(89727)
- 企(76552)
- 企业(76552)
- 方法(57689)
- 数学(49710)
- 数学方法(49036)
- 财(33354)
- 农(31350)
- 中国(29355)
- 业经(26448)
- 学(26327)
- 地方(23012)
- 技术(22485)
- 制(21994)
- 务(21977)
- 财务(21886)
- 财务管理(21836)
- 农业(21147)
- 理论(20957)
- 贸(20909)
- 贸易(20899)
- 企业财务(20600)
- 易(20259)
- 和(19434)
- 银(18400)
- 银行(18336)
- 划(17735)
- 机构
- 大学(423754)
- 学院(422856)
- 管理(171514)
- 济(163601)
- 经济(159806)
- 理学(147497)
- 理学院(145866)
- 管理学(143201)
- 管理学院(142418)
- 研究(135004)
- 中国(102331)
- 京(90142)
- 科学(86759)
- 财(76294)
- 农(70096)
- 所(68061)
- 业大(65448)
- 中心(63314)
- 江(63025)
- 研究所(62116)
- 财经(60624)
- 北京(56675)
- 农业(55097)
- 经(54986)
- 范(54754)
- 师范(54206)
- 州(51227)
- 院(49062)
- 经济学(48163)
- 技术(46022)
- 基金
- 项目(288901)
- 科学(225823)
- 研究(208344)
- 基金(207866)
- 家(181317)
- 国家(179802)
- 科学基金(154586)
- 社会(128893)
- 社会科(122059)
- 社会科学(122023)
- 省(114845)
- 基金项目(111143)
- 自然(102765)
- 自然科(100368)
- 自然科学(100340)
- 自然科学基金(98517)
- 教育(96823)
- 划(95964)
- 资助(85845)
- 编号(85521)
- 成果(68667)
- 重点(64351)
- 部(62825)
- 创(62207)
- 发(60525)
- 课题(58666)
- 创新(57621)
- 科研(55674)
- 大学(54019)
- 教育部(53609)
- 期刊
- 济(176320)
- 经济(176320)
- 研究(117806)
- 中国(80743)
- 学报(68945)
- 管理(64114)
- 科学(62550)
- 农(62240)
- 财(61443)
- 大学(51992)
- 学学(48870)
- 教育(46824)
- 农业(42752)
- 技术(39329)
- 融(34216)
- 金融(34216)
- 业经(29680)
- 财经(29156)
- 经济研究(27276)
- 经(24852)
- 业(24747)
- 图书(23092)
- 问题(22680)
- 技术经济(21927)
- 科技(21517)
- 版(20643)
- 理论(20240)
- 商业(19188)
- 统计(19180)
- 资源(18819)
共检索到612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良谋 胡国栋
鞍钢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本土诞生并对后福特制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具有世界性意义的管理思想。本文借鉴遗传、变异、选择机制的演化分析方法,建构了管理移植的动态演化模型,考察了鞍钢宪法对20世纪管理思想移植路径的影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鞍钢宪法作为本土化的管理思想的价值,以及在管理学范式转换与重建中承载的世界意义。
关键词:
鞍钢宪法 管理移植 管理创新 演化分析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国栋 韵江
鞍钢宪法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念之一,它并没有随着特定时期政治经济体制的终结而消亡,而是以多种形式在国内外企业治理中渐进扩散,并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后现代管理思潮高度契合。批判资本主义及其现代性逻辑造成的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与压迫,追求管理过程中人的自由与解放是鞍钢宪法与后现代管理共同的理论聚焦点。鞍钢宪法同时蕴含参与管理与"去中心化"、制度创新与"重新想像"、团队协作与整体性思维等后现代管理思想。
关键词:
鞍钢宪法 科学管理 后现代管理 管理范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探索和成果挖掘中,"鞍钢宪法"可谓一项舶来经济思想中国化与中国经济实践理论化的双重典型案例。文章以经济思想史的视角,考察了"鞍钢宪法"的成因、机理以及现实与理论价值,凭借参与式管理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区别了其与"马钢宪法"控制式管理思想的差异,并分解出该法中信息共享、知识培训、权力共享以及思想政治激励的四大参与式管理维度,指出,其中的思想政治激励既是符合当时中国时代背景的特征,也是其难以持续维系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文章还根据"鞍钢宪法"针对如何进一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给出了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继国 魏鑫珂
在现代股份制的公司体制中,盛行的是"一股一票"的资本民主,公司治理只是股东及其代理人的权利,而员工被排除在公司治理结构之外。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激励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从而增加公司治理成本。同时,外部监督机制在缺少健全的内部监督时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而职工监督是内部监督机制的重要内容。"鞍钢宪法"中的"民主管理"理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难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尤其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人,企业的民主管理不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手段,还是劳动者应有权利的体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牛艺琳 高发雷
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隐喻,以"鞍钢宪法"、华为基本法和华侨城宪章为代表的内部控制"宪法化",体现出的人本经济思想与"限政"思想,为提高企业的反脆弱能力贡献了一个重要思路与方法。通过把哈耶克的社会理论思想引入企业内部控制"宪法化"隐喻理论架构,解构企业整体秩序的组成部分即组织秩序和自发秩序,并应用良性自发秩序形成的知识论基础与法理学基础,重点分析作为企业一般性规则的内部控制"宪法化"对企业自发秩序应对"无知"状态和企业经营混沌状态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高良谋 郭英 胡国栋
鞍钢宪法是新中国对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的一种探索,其核心内涵是两参一改三结合。鞍钢宪法在以下方面对马钢宪法提出了批判:技术表演竞赛是一种混杂了泰罗主义、后泰罗主义以及自我泰罗化的管理制度;一条龙协作赛具备自组织管理的雏形;技术研究小组具备团队生产的萌芽形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则是代议制民主在企业管理中的一种体现。鞍钢宪法的解放意蕴包括:技术表演赛和三结合小组通过个人与团体的持续创新,打破了僵化的理性主义的束缚;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工人、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则打破了管理的三大主体之间对立情绪和紧张关系的束缚;一条龙协作赛则打破了部门边界的束缚;职工代表大会则增加了工人决策自主权以及决策的执行力...
关键词:
鞍钢宪法 马钢宪法 后福特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成刚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海尔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中国企业管理理念和方式引起了全球管理学界广泛关注与研讨。而回顾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这段历史,"鞍钢宪法"创新性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则具有一定的全球影响力。一、"鞍钢宪法"的内涵"一五"(1953-1957年)时期,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在我国实施,苏联专家在我国企业推行的管理模式多为集权化管理,搞物质刺激,依靠少数专家和烦琐的规章制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晓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完成了从纯粹的工厂到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转换。虽然我们的经济发展经历过挫折,企业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但国人对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的探索从未止歇。从“鞍钢宪法”到“华为基本法”,再到“华侨城宪章”,在中国企业管理的走势中,留下了多个脉冲式的节点,令人对探索者们的勇气充满敬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利平
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社会管理创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于树立宪法有效实施理念、完善法治保障、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善治状态。社会管理创新与宪法有效实施的良性互动不仅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直接方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路径。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与宪法有效实施之间的良性互动,必须深化管理创新认识、升华依宪治国理念,完善社会管理创新与宪法有效实施互动的体制机制,突出社会管理创新重点,依靠"群众路线"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宪法 实施 法治 互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晓波 付亚男
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创新管理国际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性的回顾,弥补了现有文献对管理学科视角创新综述研究的不足。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来源于Web of Science创新管理领域(1962—2019年)的43 828篇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创新管理领域的权威期刊对理论、方法、政策、应用等方面各有侧重;中国和中国机构的发文量位居榜首,中国学者发文量较高,但国际学术影响力有待提高;近十年的研究热点从组织二元性、商业模式创新转向平台、生态创新、数字创新等,吸收能力仍是创新管理国际领域的研究热点;创新管理可细分为九大主流研究领域,分别是开放式创新、知识观、能力、项目管理、二元性、商业模式创新、生态系统、主导设计和竞合。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同昭 崔山磊
"苏南模式"的制度创新所带来的绩效有极强的示范作用。鉴于西部地区在发展中走赶超式之路,制度移植对西部地区成为可供选择的制度安排。制度移植并不是照搬而是制度主体之间的相互学习。"苏南模式"及其形成过程对西部发展的可借鉴之处使其制度移植存在可行性,但需要西部地区制度移植后的再次制度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如国 张应青 罗会军
基于空间公共品博弈模型,通过考虑投入水平、前期收益水平、企业地位和逐利行为等因素,构建一个产业集群合作创新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情景仿真实验表明:投入与收益的反馈机制能够有效地避免集群合作创新演化过程中"搭便车"的行为发生,但过度的逐利行为会影响集群合作创新的合作涌现和绩效水平;将企业地位因素纳入到集群合作创新的决策过程中,能够让不同地位的企业在进行合作创新时的责任得到规制,以及在收益分配中的权利得到保障;并且,创新产出能力的提高,提升了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平均收益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合作的涌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如国 张应青 罗会军
基于空间公共品博弈模型,通过考虑投入水平、前期收益水平、企业地位和逐利行为等因素,构建一个产业集群合作创新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情景仿真实验表明:投入与收益的反馈机制能够有效地避免集群合作创新演化过程中"搭便车"的行为发生,但过度的逐利行为会影响集群合作创新的合作涌现和绩效水平;将企业地位因素纳入到集群合作创新的决策过程中,能够让不同地位的企业在进行合作创新时的责任得到规制,以及在收益分配中的权利得到保障;并且,创新产出能力的提高,提升了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平均收益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合作的涌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宗蕴璋 方文辉
本文在分析企业知识学习价值意义的基础上,结合SECI模型,根据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过程构建了一个通用的技术系统投入产出图,结合该图提出了技术能力成长过程的一般模型。本文认为,技术能力的进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且提出企业技术能力实现阶段跃迁的条件和特点。
关键词:
知识 学习 技术能力 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