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92)
- 2023(3638)
- 2022(2906)
- 2021(3078)
- 2020(2459)
- 2019(5875)
- 2018(6043)
- 2017(9155)
- 2016(6591)
- 2015(7678)
- 2014(7954)
- 2013(7199)
- 2012(6560)
- 2011(6106)
- 2010(6585)
- 2009(6050)
- 2008(6349)
- 2007(6239)
- 2006(5895)
- 2005(5605)
- 学科
- 管理(23974)
- 教育(19168)
- 企(16918)
- 企业(16918)
- 业(16887)
- 济(12254)
- 经济(12240)
- 中国(10745)
- 理论(9295)
- 财(8520)
- 教学(6530)
- 学(6217)
- 务(6057)
- 财务(6032)
- 财务管理(6015)
- 企业财务(5678)
- 制(5209)
- 策(4827)
- 方法(4655)
- 学校(4205)
- 发(3970)
- 划(3964)
- 业经(3933)
- 经营(3825)
- 银(3801)
- 银行(3801)
- 研究(3735)
- 和(3719)
- 发展(3567)
- 人事(3551)
- 机构
- 大学(88450)
- 学院(82182)
- 研究(28940)
- 教育(27576)
- 管理(26663)
- 范(22721)
- 师范(22667)
- 京(21605)
- 济(21336)
- 经济(20283)
- 理学(19757)
- 理学院(19386)
- 管理学(19042)
- 中国(18848)
- 管理学院(18799)
- 师范大学(18619)
- 江(16642)
- 科学(16103)
- 财(15816)
- 北京(14961)
- 所(14664)
- 职业(13903)
- 州(13289)
- 技术(13079)
- 研究所(12845)
- 中心(12517)
- 教育学(10737)
- 财经(10695)
- 院(9912)
- 职业技术(9504)
- 基金
- 项目(39605)
- 研究(38668)
- 科学(31823)
- 教育(27206)
- 基金(23651)
- 社会(20168)
- 成果(20097)
- 编号(19420)
- 家(18746)
- 社会科(18673)
- 社会科学(18666)
- 国家(18373)
- 课题(17344)
- 省(16829)
- 划(16365)
- 年(15236)
- 科学基金(15038)
- 规划(12196)
- 项目编号(11975)
- 基金项目(11278)
- 性(11271)
- 研究成果(11012)
- 度(10967)
- 部(10625)
- 阶(10397)
- 段(10364)
- 阶段(10344)
- 重点(10334)
- 教育部(9983)
- 资助(9655)
共检索到156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德聪
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一种知识体系,一种复杂的探索领域,一种涉及广泛的社会职能,一种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综合体。管理,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有宏观、中观、微观的,有高级、中级、初级的,有战略、战术、战役的;按门类来说,有诸如经济、军事、科技、行政、教育、人事、信息的,按管理方法手段来说,有会计、统计、计划、财务、计算机应用以及作为总体的、综合的、系统工程、管理工程、管理科学等等。这就构成了一个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新平 刘建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司晓宏撰写的《教育管理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不仅拓展了教育管理学的研究领域,深化和丰富了教育管理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并为一线教育管理工作者提供了颇具适切性和可操作性的现实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情感教育论纲》评介●梅仲荪“离开情感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教育科学内的一场库恩所说的‘范式革命’必须进行。”这是朱小蔓在《情感教育论纲》(以下简称《论纲》)中,对情感价值进行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教育理论作了深刻反思之后,所得出的一个发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杨树兵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核心在于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目前,我们的教育中有诸多与知识经济的创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因素,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庞学光
本文在分析研究教育的终极目的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的基础上 ,界定了教育的终极目的的概念 ,确认和阐释了教育的终极目的的具体所指——培养真善美统一的完满人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邵泽斌
过度关注诸如获奖、等级、"帽子"等数字和符号的教育现代化实践方式,建构了教育的"数字现代化"和"景观现代化"状态。教育数字现代化的实质是一种浅层主义的教育发展、表层主义的教育实践、工具主义的教育评价和虚假主义的教育繁荣。我们需要一种超越数字和符号的、整体的、体验的、温暖的教育生态现代化。教育生态现代化是教育的传统气质在现代体制下的回归与超越,是教育向传统与现代的双向敞开,是积淀着传统气质、洋溢着现代精神、"最现代"和"最传统"的教育形态。推进教育生态现代化的转型发展,需要深化三个方面的反思性实践。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景观教育 教育转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欧阳康
大学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物。大学文化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是一个自发的和自然的过程,而是一个主体性探索与实践过程,是对于大学的本质和价值及其实现途径等的科学认识、自觉设计与自主创造过程。因此,研究大学文化,离不开对于大学文化的有效形成和发展机制的探讨。而大学管理则是形成、传承、构建、更新、发展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在机制。通过对于大学文化构建的管理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春晖 许译文
传统管理会计系统在知识经济里备受诟病,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管理会计秉持的理念或思想是"物"性的。这在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工业经济中是相适宜的,但是在以知识和智慧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里,就陷入了困境。文章提出构建人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构想,并在人本管理会计理论结构论证的基础上,阐释了人本管理会计理论概念的框架、人本管理会计规则的框架、人本管理会计工艺的分析范式等人本管理会计主要理论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钟柏昌 李艺
教育绩效管理是现代绩效管理理论引入教育领域所形成的新生事物,具有丰富的研究内涵,它在管理内容上追求行为绩效与结果绩效的融合,在管理功能上追求甄别与发展的并行,在管理主体上追求多元与有限的互动,在管理过程上追求规范与改进的协同。由此反观传统的教育评价,存在诸多的局限,有必要从教育评价跃迁到教育绩效评价,但是,教育绩效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还不能全面包容绩效设定、绩效评定、绩效改进等内容,因而,从教育绩效评价转向教育绩效管理同样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教育绩效管理 教育评价 教育绩效评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于泽元
教育研究创新须进行教育理论的本土建构。"本土"是指出于当时、当地情境下的世界视角和传统视角的交融,这一概念最终将"本土构建"与"本土化"区分开来。在方法论的理路上,需要依据教育理论本土构建的目的和教育本土实践的本性来进行本土构建,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教育理论本土构建的"一二三":一个自我反省的监督,两个重要解释与理解的背景框架,三个理论构建的核心路径。诠释学视野下的研究方法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建构主义的要求,在上述理路观照下,三种诠释学传统下的具体方法论路径被选择出来:符号互动论、常人方法学和扎根理论,它们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本土 本土构建 方法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崔岐恩 张晓霞
符号教育学是以符号学为工具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教育流派。符号教育学者在教育符号域(教育情境和教育活动)中观察和解释符号及其意义,探究教育符号行为的心理动机、意义及其各种指号关系中的认知和释义过程,并通过对符号的研究来认知教育现象和思考教育问题,从符号学视角描述、解释、预测、改进教育。符号教育学体系的纵向结构含原理层、规范层、实践层。符号教育学的研究重点有符号中的教育、教育中的符号、符号与教育的关系。符号教育化和教育符号化是符号教育学的两大走向。
关键词:
符号学 教育学 符号教育 符号教育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别敦荣 邵剑耀
蒋南翔高等教育思想是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和思想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是中国高等教育理论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重大影响。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涵盖三个层次、九个领域,包括以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道路思想、数量与质量相统一思想、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等为代表的宏观层面的思想;以“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办学思想、重点大学建设思想、高等工程教育思想等为代表的中观层面的思想;以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思想、教职工队伍建设思想、课程与教学改革思想等为代表的微观层面的思想。
关键词:
蒋南翔 高等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永智 马陆亭 姜朝晖 万作芳 郭元婕 王晓燕 金紫薇 王利利 储朝晖
构建中国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论需要。中国教育学的三大支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和国教育实践和数字技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教育学文化品格以中国魂;共和国教育实践特别是新时代的教育实践赋予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以实践脉;数字技术发展赋能中国教育学同步发展以动力源。构建中国教育学,亟须明确其总体定位、核心概念、重大命题和基本范畴,重点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微观逻辑主线,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为宏观逻辑主线,形成微观教育学和宏观教育学的基本雏形。在方法论上,需要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继承与理论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学科立场与跨学科借鉴等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