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66)
2023(12595)
2022(10755)
2021(10138)
2020(8775)
2019(20041)
2018(19863)
2017(38039)
2016(20421)
2015(22856)
2014(22302)
2013(21935)
2012(19698)
2011(17392)
2010(17467)
2009(16131)
2008(15875)
2007(14149)
2006(12522)
2005(11432)
作者
(53965)
(45128)
(44806)
(43100)
(28826)
(21283)
(20447)
(17478)
(17326)
(16119)
(15321)
(15238)
(14387)
(14280)
(13999)
(13976)
(13338)
(13103)
(13101)
(13011)
(11120)
(10793)
(10720)
(10415)
(10124)
(10044)
(10027)
(9901)
(9060)
(8701)
学科
(78689)
经济(78564)
管理(72528)
(63234)
(55013)
企业(55013)
方法(36302)
数学(31400)
数学方法(30922)
(27312)
(21319)
中国(21306)
(20966)
业经(17988)
(17711)
财务(17641)
财务管理(17595)
企业财务(16699)
(14814)
银行(14793)
(13957)
(13915)
农业(13644)
(13449)
理论(13439)
(13149)
(13056)
贸易(13045)
地方(12947)
(12861)
机构
大学(274625)
学院(271515)
(114306)
管理(111921)
经济(111889)
理学(94534)
理学院(93618)
管理学(92128)
管理学院(91549)
研究(84693)
中国(69509)
(59742)
(57076)
科学(47086)
财经(45619)
(43417)
中心(42092)
(41445)
(39871)
(38231)
业大(36332)
经济学(35530)
研究所(35364)
北京(35358)
财经大学(34074)
(33428)
(33136)
师范(32802)
经济学院(31907)
(31098)
基金
项目(180058)
科学(144153)
研究(134295)
基金(133878)
(114800)
国家(113871)
科学基金(100299)
社会(87701)
社会科(83296)
社会科学(83278)
基金项目(70323)
(69016)
自然(64108)
教育(63425)
自然科(62703)
自然科学(62687)
自然科学基金(61558)
(57945)
资助(54507)
编号(53770)
成果(43992)
(41317)
重点(40040)
(38821)
(38156)
国家社会(36945)
(36771)
教育部(36660)
课题(36630)
创新(35752)
期刊
(127226)
经济(127226)
研究(82441)
中国(60609)
(51464)
管理(47431)
学报(37098)
科学(35845)
(34056)
大学(30590)
教育(30168)
(29783)
金融(29783)
学学(28351)
技术(26409)
财经(23692)
农业(21932)
(20347)
业经(19314)
经济研究(19124)
问题(16328)
财会(14183)
理论(13965)
会计(13783)
图书(13507)
技术经济(13365)
(13189)
(12659)
实践(12543)
(12543)
共检索到423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鑫  雷鸣  刘梦君  
本文回归马克思的经济史传统,考察了近代中国工业中被广泛采用的劳动控制模式——工头制和包工制的运作方式以及它们剥削工人劳动的实现形式。研究发现,工头制的实施强度与剥削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劳动管理模式的核心仍是榨取剩余价值,而非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所强调的提供制度有效性。通过开滦煤矿的案例,直接计算出包工制下的剥削率,发现它对总剥削率的贡献在30%~40%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渐取代了私有制后,这类剥削制度才退出历史舞台。该历史进程清晰地显示出,消灭剥削的任务是无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改良来实现的,而只能通过对生产关系的重构来获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鑫  雷鸣  刘梦君  
本文回归马克思的经济史传统,考察了近代中国工业中被广泛采用的劳动控制模式——工头制和包工制的运作方式以及它们剥削工人劳动的实现形式。研究发现,工头制的实施强度与剥削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劳动管理模式的核心仍是榨取剩余价值,而非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中所强调的提供制度有效性。通过开滦煤矿的案例,直接计算出包工制下的剥削率,发现它对总剥削率的贡献在30%40%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渐取代了私有制后,这类剥削制度才退出历史舞台。该历史进程清晰地显示出,消灭剥削的任务是无法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章莉  
资本剥削劳动的实质在于资本家利用资本所有权侵犯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权利的适当界定是当前判断资本剥削劳动问题的基础。当前我国存在劳动过程中、产品分配过程中、以及劳动过程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消除剥削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三方协商机制确定公平工资,同时发挥政府立法、监督法律执行的功能切实保护劳动者免受资本剥削。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江伟  沈艺峰  
本文考察了控制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对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在负债没有发挥控制作用的情况下,控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出于剥削的动机,会利用上市公司下属的子公司进行更多的负债融资,从而控制更多的公司资源,对外部投资者进行更多的剥削;而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审计质量和公司类别都会对大股东利用上市公司下属的子公司进行更多负债融资的行为产生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杜曙光  朱宝清  
《在自由中丧失》作为约翰·罗默的代表作,其核心思想围绕剥削和阶级展开,从道德的角度谴责资本主义对于生产资料(作为财产或财产权)初始分配的不均。罗默并没有"修正"马克思主义,更多的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相悖:罗默思想的核心是基于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分配不公的道德谴责,而剥削和阶级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来阐述其"不平等"思想;相对于阶级,非劳动剥削论是罗默研究的重点,而马克思所研究的是"剥削的资本主义现实",二者的研究对象并不同;在罗默进行剥削分析的起点即生产资料分配不平等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自我所有制",这其中涉及新古典概念的范畴,进一步说明政治经济学甚至经济学中的心理学基础应受到重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蒋水全  孙芳城  王雷  
劳动是重要的要素资源,以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1~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自然实验、两阶段回归等方法,从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最低工资标准、地区工会化率及职工集体协商覆盖率等四个维度实证考察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对公司持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化劳动保护能通过压缩利润空间、增加经营风险、挤出外部融资等多种路径影响公司的持现需求,且该效应在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中表现得更突出。上述结论不仅有助于透彻理解《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工会制度、职工集体协商制度等劳动保护制度的政策传导机理以及企业面临制度变革的主观能动性,为评价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微观证据,而且对于我国劳动力市场改革和企业应对制度变革的策略选择也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英华  
数字资本主义是数字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和表征。在这一阶段,数字技术与资本的内嵌共谋形成了数字资本这一最新资本样态。在数字资本的统摄下,"非物质劳动""受众劳动""数字劳动""产消者劳动"等新劳动形式的出场使劳动内涵、劳动类型和劳资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数字资本的新结构和新特征使其在一系列数字化变革中以一种更隐匿、更深刻、更全面的逻辑渗透到劳动力的再生产和价值创造过程之中,并全面影响剩余价值的占有模式和分配方式。尽管数字资本显现出活化性和适变性等诸多新属性和新特征,但从全球化的范围和结构来看,数字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价值追求的本质、价值积累的结构和价值剥削的后果,其全球结构和内在矛盾本质也没有改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峰  陈诚  
本文从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三维剥削"视角出发,探讨了金融化时代的金融利润来源问题,将其来源归因于金融资本联合职能资本对全球无产阶级开展"超时间""超空间"和"超界限"的剥削。三个剥削维度是相互联系、互有重叠的有机结合关系。我们以美国数据为基础的经验研究表明,金融资本联合职能资本在金融化时代中对工人阶级开展得愈演愈烈的"超时间"维度的剥削、"超空间"维度的剥削和"超界限"维度的剥削,是这一时期金融利润不断增长的本质原因。但是,当前以"三维剥削"为显著特征的剥削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其发展的结果必然是金融泡沫破裂和更大危机爆发。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福垣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李铁映同志的《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予以双重探讨。《改革》编辑部在检索该文已显现的社会效应、党的重要文献、胡锦涛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当前理论热点后,洞悉其核心思想和观点至今依然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本刊于2010年第8~12期开辟"劳动价值论研究——李铁映同志论著思想探讨及其引申"专栏,分别就"生产要素市场与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规律"、"分配方式与公平正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平等竞争"等五个主题或组织笔谈,或展开研讨,或发表署名文章。本期推出"马克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振  
不管行政性还是市场化去产能政策,对企业家预期和企业生产决策都产生实质性影响。本文从产能控制权视角出发,研究了产能调控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家预期。研究发现,我国产能调控衍生出了市场体系中并不需要人为界定的产能控制权,如产能审批权、过剩和落后产能界定权、淘汰指标分配权以及依附于环境污染权的企业生产经营权。监管机构如何行使这些权利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权,而这是改变企业家预期的关键变量。当去产能和污染防治双重硬约束叠加,稳定企业家预期是当务之急,清晰厘定环境污染权和企业生产经营权之间的权利关系是关键,还应明确和限制监管机构及地方政府的自由裁量权。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贤彬   陈禾  
在全球数字经济的大浪潮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成本费用产生了深刻影响。利用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从而降低了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衰退期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东中部地区企业更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降低劳动力成本粘性具有长期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用工粘性而非薪酬粘性,且主要影响普通员工而非高管;企业数字化转型还能够更好地提高劳动力成本经济效率。本研究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成本性态的影响机理,为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现实指导。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卫公  
有人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仍存在剥削的论点。这种论点违背了马克思关于剥削起源的科学论断,扭曲了剥削起源真实的、根本的原因,混淆了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原则界限,对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极为不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永年  
剥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必然要出现的现象,它是在原始社会末期才出现,迄今为止先后存在过三种主要类型的剥削,即与奴隶制相联系的剥削、与封建制相联系的剥削、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的剥削。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中将会随着新的物质和文化条件的具备而最终消除剥削,因此,剥削是一种历史现象。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之中所以会存在剥削,归根到底是与人的劳动生产率相关的,是劳动生产率相对不发展的必然结果。恩格斯对此作出了精辟的说明:“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昉  王美艳  
本文借鉴反设事实法的分析框架,重新考察了以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判断为逻辑起点的一系列有关"三农"的问题。通过细致的数据解析,本文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农村已经不存在大规模和高比例的剩余劳动力。在澄清了这一事实之后,本文质疑了关于农业技术变迁方向、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传统认识,提出了对于这些问题进行重新研究的必要性,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以便为相关内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新起点。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志远  张铭洪  
本文首先利用Welch指数计算年轻劳动力和老年劳动力之间的职业替代性。结果表明,这两部分群体之间的职业替代性较差。进一步地,通过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发现,总体上老龄劳动力就业比重增加有助于促进年轻劳动力的就业率,且该促进作用主要是来源于高学历老龄劳动力的增加,低学历老龄劳动力的增加对年轻劳动力的就业率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