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0)
- 2023(10422)
- 2022(8536)
- 2021(7911)
- 2020(6806)
- 2019(15240)
- 2018(15417)
- 2017(28893)
- 2016(16013)
- 2015(17779)
- 2014(17787)
- 2013(17487)
- 2012(15571)
- 2011(13621)
- 2010(14196)
- 2009(13880)
- 2008(14589)
- 2007(13375)
- 2006(12293)
- 2005(11720)
- 学科
- 业(84811)
- 企(81020)
- 企业(81020)
- 管理(77998)
- 济(64308)
- 经济(64186)
- 财(31117)
- 业经(27529)
- 方法(24649)
- 制(23837)
- 务(23227)
- 财务(23194)
- 财务管理(23156)
- 农(22764)
- 企业财务(21983)
- 体(17427)
- 技术(16555)
- 数学(16363)
- 数学方法(16246)
- 农业(16234)
- 策(15953)
- 划(15732)
- 体制(15601)
- 中国(15124)
- 理论(14131)
- 经营(13452)
- 和(13314)
- 银(13012)
- 银行(13001)
- 企业经济(12804)
- 机构
- 学院(226543)
- 大学(221179)
- 济(96229)
- 管理(95698)
- 经济(94231)
- 理学(79258)
- 理学院(78569)
- 管理学(77870)
- 管理学院(77396)
- 研究(68227)
- 中国(60434)
- 财(54599)
- 京(46816)
- 财经(40059)
- 江(38390)
- 科学(36463)
- 经(36157)
- 农(34892)
- 所(33531)
- 中心(32487)
- 州(29598)
- 北京(29551)
- 财经大学(29269)
- 研究所(28937)
- 业大(28854)
- 经济学(28025)
- 商学(27508)
- 商学院(27240)
- 农业(26859)
- 经济学院(25023)
- 基金
- 项目(134195)
- 科学(107812)
- 研究(103900)
- 基金(98099)
- 家(82439)
- 国家(81611)
- 科学基金(73085)
- 社会(67141)
- 社会科(63614)
- 社会科学(63599)
- 省(53660)
- 基金项目(51600)
- 教育(47703)
- 自然(45704)
- 自然科(44659)
- 自然科学(44649)
- 自然科学基金(43955)
- 划(42876)
- 编号(42169)
- 资助(39255)
- 成果(34757)
- 业(33173)
- 制(32802)
- 创(31723)
- 部(30438)
- 重点(29460)
- 课题(29293)
- 创新(28709)
- 性(28083)
- 发(27902)
- 期刊
- 济(122319)
- 经济(122319)
- 研究(72537)
- 中国(52954)
- 财(51068)
- 管理(45858)
- 农(33855)
- 融(27851)
- 金融(27851)
- 科学(27391)
- 学报(25811)
- 教育(23726)
- 技术(22967)
- 农业(22455)
- 大学(21778)
- 财经(21551)
- 业经(21375)
- 学学(20465)
- 经(18597)
- 经济研究(17553)
- 业(15632)
- 财会(15578)
- 问题(14833)
- 会计(14334)
- 技术经济(13289)
- 现代(12842)
- 经济管理(11502)
- 世界(11410)
- 务(11039)
- 贸(11032)
共检索到370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汝银
一、理论背景与现实问题在放松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的直接控制方面,随着国有企业享受“三资”企业的政策待遇等改革措施的出台,中国国有企业部门的改革正在逐步向前推进。然而,如果可配套的更深层次的改革措施不能迅速出台,那么,国有企业的改革或者会行之不远,或者虽能普遍展开,但却无法取得成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黎自成 王明华
在企业内部实行股权期权制是目前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被认为是解决国企经营者长期激励的一个重要策略。然而 ,要有效地发挥它的激励作用 ,除了完善的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和法律保障等外部条件外 ,行业特征、企业特征以及经营者和员工的组织承诺等因素也会影响其激励作用的发挥。因此 ,合理的股权结构设计 ,既是一种激励策略 ,也是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体现
关键词:
股权制 激励机制 国企改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金雪军 余津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曹冬梅 辜胜阻 郑超
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管理体系不科学、国有资本布局不合理、混合所有制发展困难、用人机制和薪酬制度难以激发员工活力等问题。为此,要以"管资本"为原则重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要对国有资本优化布局,国有资本要向关键领域集中;要推动股权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实行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
国有资产 管资本 混合所有制 分类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庄子银 邹薇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委托—代理模型出发,认为激励问题和信息问题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改革的思路在于把国有企业构造成为一种高效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关键词:
国有企业改革,激励性制度安排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温艳 刘子先 陆为民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也直接影响了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实施。文章通过运用自组织理论剖析现代国有企业自组织系统的构成要素、运行环境及演化机制,来解释国有企业自组织能力大小和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效果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强调指出 :“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 ,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为此 ,必须“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实行经营管理者收入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 1 992年以来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为契机 ,在一些地区和一部分企业中进行了经营管理者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尝试 ,并在确立激励方式和完善激励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不仅在企业中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而且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现将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精心撰写的《建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童卫华
本文在国有企业高管人员是自利的(self-interested)假设前提下,从理论上分析了其为什么乐意接受明显偏低的显性报酬(包括年薪、股权收入等)而不选择“另谋高就”的经济原因。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高管人员可以通过控制权收益来获得其人力资本的价值。同时,国有企业这种控制权收益激励模式不仅不能达到有效激励高管人员的目的,而且会导致高管人员利用其实际控制权损害股东利益、增加企业的交易费用、阻碍经理人市场的建立。
关键词:
高管人员 报酬 控制权收益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对滞后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瓶颈”。我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般都具有技术较为先进、资金较为雄厚和人力资源丰富的诸般优势。但他们为何目前都缺乏活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创新。一般意义上的制度就是标准化准则。人类的所有行为都需要一定的有利于社会活动的标准化准则。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是确定个人、企业、家庭和其他决策单位作出行动路线选择的选择集的规则和行为准则。企业实际上是建立在规则和行为准则上的规制结构。制度对个人和集团行为的统一协调作用代表了人际交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同义
谈谈股份制与国有企业改革○王同义(一)国有企业从80年代中期实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用现在的眼光看弊多利少,诸如行为短期化,缺乏内部约束机制,企业结构难以调整,政企不能分开等问题。群众为承包制,特别是那些亏损企业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叫做“肥了方丈穷了庙”...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涛
产权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冯涛改革开放18年来,一直把国有企业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来抓,政府、企业及理论界也为之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形成了诸多理论观点和改革方案。但时至今日,国有企业的改革难的问题仍然困绕着人们。为什么国有企业改革难?为什么国有企业改不动?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志刚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与企业制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逻辑地推演出,企业制度必须具备化解风险(主要是财产约束)、自我发展、激励兼容三大功能。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现行股份制均不完全具备上述三大功能,这正是国有企业改革难以顺利推进的症结之所在。构造新的企业制度的必要性是显见的,但必须考虑在特定历史阶段构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的可塑空间。"混合"股份制企业制度既具备上述三大功能,又符合我国国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可选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