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4)
- 2023(10801)
- 2022(9105)
- 2021(8574)
- 2020(7472)
- 2019(17181)
- 2018(16709)
- 2017(32028)
- 2016(17146)
- 2015(18968)
- 2014(18583)
- 2013(18178)
- 2012(16215)
- 2011(14033)
- 2010(13583)
- 2009(12441)
- 2008(12520)
- 2007(10793)
- 2006(8963)
- 2005(7686)
- 学科
- 济(63774)
- 经济(63708)
- 管理(63258)
- 业(59021)
- 企(49852)
- 企业(49852)
- 方法(36351)
- 数学(32277)
- 数学方法(31861)
- 财(25420)
- 务(18572)
- 财务(18519)
- 财务管理(18476)
- 企业财务(17573)
- 中国(17115)
- 农(15627)
- 制(14702)
- 业经(13837)
- 银(13295)
- 银行(13290)
- 行(12274)
- 险(11057)
- 划(11021)
- 保险(10965)
- 贸(10899)
- 贸易(10890)
- 融(10868)
- 金融(10867)
- 理论(10750)
- 易(10646)
- 机构
- 大学(225897)
- 学院(224898)
- 管理(98737)
- 济(93390)
- 经济(91479)
- 理学(84436)
- 理学院(83649)
- 管理学(82296)
- 管理学院(81827)
- 研究(62425)
- 中国(55703)
- 财(49781)
- 京(45163)
- 财经(39031)
- 经(35731)
- 科学(35560)
- 中心(33507)
- 江(33246)
- 业大(30430)
- 农(29884)
- 财经大学(29762)
- 经济学(29378)
- 所(28127)
- 北京(27300)
- 经济学院(26845)
- 商学(26839)
- 商学院(26593)
- 州(26002)
- 研究所(25208)
- 经济管理(25045)
- 基金
- 项目(156961)
- 科学(126294)
- 基金(118790)
- 研究(113638)
- 家(102283)
- 国家(101461)
- 科学基金(90497)
- 社会(75405)
- 社会科(71762)
- 社会科学(71742)
- 基金项目(63295)
- 省(59691)
- 自然(59667)
- 自然科(58421)
- 自然科学(58409)
- 自然科学基金(57375)
- 教育(53422)
- 划(50160)
- 资助(48844)
- 编号(44346)
- 部(36183)
- 重点(34466)
- 成果(33912)
- 创(33274)
- 国家社会(32302)
- 教育部(32168)
- 人文(31555)
- 科研(31237)
- 创新(31158)
- 发(30948)
共检索到326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柯遵妍
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选择与盈余管理均为公司印象管理行为,管理层作为公司决策的主体,其个人特征不仅会影响公司发展,还会影响公司印象管理程度。以2016~2020年沪深A股披露了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偏好特征为切入点,从公司风险资产投资程度与管理层个人偏向层面出发,探究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控缺陷认定标准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管理层风险偏好程度越高,越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同时,为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曝光,管理层在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选择上会更倾向于宽松。在两职合一的公司中,管理层风险偏好对内控缺陷认定标准选择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由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中,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冬伟 喻子秦
本文以2013~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管理层权力、产品市场竞争与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其他情况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权力越大,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质量越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高,越能提高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质量;产品市场竞争在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之间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即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高,越能抑制管理层权力对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披露高质量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能够显著提升公司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本文的研究表明,适当制约管理层权力、加强产品市场竞争外部治理环境建设,对于提高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庆玲 沈烈
以2014~2016年上市公司所披露内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为样本,实证考察董事会制定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方向(严格或宽松)对内控缺陷治理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不同董事会类型下治理作用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宽严程度与内控缺陷披露与否以及缺陷披露数量显著负相关,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董事会制定标准越严格,内控缺陷披露概率越小,对外披露的缺陷数量越少,内控质量明显改善。进一步研究董事会类型的调节作用发现,当董事会类型为外部董事主导型时,公司董事会制定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越严格,内控缺陷披露概率越小,对外披露的缺陷数量越少,且相比非国有企业,这种治理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效果更显著一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云 董延安
利用2007—2016年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A股数据,研究管理层能力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在两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能力越强,股价崩盘风险越小;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在管理层能力与股价崩盘风险关系中表现的中介效应更显著。
关键词:
管理层能力 股价崩盘 盈余管理方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尹律
盈余管理是影响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的因素之一。学界已证明内部控制对于盈余管理发生作用,却没有深入研究盈余管理对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乃至缺陷认定标准披露的反作用。本文以沪深证券市场2013至2014年纳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范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盈余管理对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越不透明。该结论为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经验证据,为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完善和优化提供理论引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内控缺陷 认定标准 信息披露 盈余管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俊 吴溪
管理层变更的一个重要预期效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股东利益;但新任管理层也可能存在卸责动机,即在刚上任时尽量降低自身的考核标准,以便随后更容易实现考核目标。我们考察了管理层变更后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变化特征,以检验上述两个竞争性假说。基于手工搜集的2011-2014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及其变更数据,结果显示,在新任管理层的首个完整任职年份,内控缺陷标准更可能向宽松方向调整。这意味着给定同样的内控缺陷后果,管理层更不需要将有关缺陷披露为重大或重要缺陷。我们的证据支持新任管理层的卸责假说,而非股东利益最大化假说。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俊 吴溪
管理层变更的一个重要预期效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股东利益;但新任管理层也可能存在卸责动机,即在刚上任时尽量降低自身的考核标准,以便随后更容易实现考核目标。我们考察了管理层变更后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变化特征,以检验上述两个竞争性假说。基于手工搜集的2011-2014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及其变更数据,结果显示,在新任管理层的首个完整任职年份,内控缺陷标准更可能向宽松方向调整。这意味着给定同样的内控缺陷后果,管理层更不需要将有关缺陷披露为重大或重要缺陷。我们的证据支持新任管理层的卸责假说,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海元 杜莹
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使企业信用评级受到质疑,作为企业决策主体,管理层的风险偏好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信用评级值得探讨。以2013~2017年有企业信用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Ologit和OLS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管理层风险偏好、盈余管理与企业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风险偏好与企业信用评级呈显著正向变动关系,表明管理层风险偏好会影响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整体信用风险的评估;管理层风险偏好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部分是通过盈余管理活动来实现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施赟 胡为民 陈颖 舒伟
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是评价和衡量内部控制质量的核心依据。通过手工搜集的2014-2018年A股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数据,本文探讨了CEO防御对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制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CEO防御程度越高,企业越倾向于制定宽松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更偏好采用以资产负债表项目为基准的认定标准。进一步研究发现,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或是由内部董事主导的董事会会增强CEO防御对内控缺陷认定标准选择的影响,而审计师行业专长和行业市场竞争则会削弱二者的关系。在CEO防御影响内控重大或重要缺陷的认定过程中,认定标准具有部分中介效应。本文基于CEO防御视角研究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对认识CEO在企业内部控制行为中的作用及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CEO防御 内控缺陷认定标准 内部控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景理 赵敏 彭妍
选择有代表性的管理层特征,实证研究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整改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表明:管理层被媒体报道的违规行为数量、兼职数量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效果显著正相关;年度内管理层会议次数、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效果呈负相关关系;管理层平均薪酬水平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效果没有影响。可见,管理层要重视会议实质效果,提高自身综合性和专业性知识水平;企业要建立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和多元化的薪酬激励制度,充分接受企业内外各方的监督。
关键词:
管理层特征 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薪酬激励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丁友刚 段然
内控缺陷认定在本质上既是一个科学判断问题,也是一个或有事项确认问题。本文从科学判断基本要求与或有事项确认专业性要求出发,采用扎根理论连续比较法和热词分析法对2011年至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制定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在逻辑上不符合科学判断基本要求,在内容上不具备可能性与重要性等或有事项确认的基本要素。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建立内控报告概念框架,重视内控缺陷认定标准规范与指引以及规范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披露与审计等改进意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晓苏 高敬忠
本文利用2004年1季度-2007年4季度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检验了在面临财务风险时,管理层对不同性质的盈余消息预告披露的选择及态度倾向。检验结果发现:随着面临财务风险的增大,管理层将会选择精确程度较低的预告形式、预告的偏差更大,而且,坏消息相对于好消息,其预告形式的不精确程度更高,预告偏差更大。建议投资者在利用盈余预告消息进行投资决策,以及监管机构制定盈余预告的相关规定时,应该对管理层面临财务风险时的机会主义披露选择加以考虑。
关键词:
财务风险 消息性质 盈余预告 披露选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芳 冯丽丽
结合委托代理理论,以2007~2010年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深入分析了管理层权力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的企业,越容易进行盈余管理;国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更青睐费用方面的真实盈余管理,而非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倾向于应计盈余管理;两种盈余管理存在相互补充的关系。这一研究结果对管理层进行盈余操纵提供了新的证据,应引起投资者、债权人、国资委及证券监管部门的注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建波 田悦
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盈余影响有"利益趋同"和"壕沟防御"两种效应。本文采用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0年样本,基于盈余持续性的视角,研究了管理层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能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作用强于监事会。本文不仅丰富了管理层持股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研究,而且获得了管理层持股"利益趋同"作用的支持性验证,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内部人控制"不再是制约管理层持股的制度障碍。本文研究支持上市公司和监管层积极看待管理层持股,并建议上市公司区别制定有效股权激励计划,通过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管理层持股的积极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路军伟 韩菲 石昕
薪酬激励是缓解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但可能引发高管的盈余管理行为。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各有特点,在薪酬激励下高管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可能存在偏好,管理层持股可能会影响高管在薪酬激励下的盈余管理偏好。研究发现:(1)薪酬激励强度越大,高管越偏好采用操控性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但薪酬激励会显著抑制高管利用非经常性损益实施盈余管理的行为;(2)管理层持股增强了薪酬激励下高管采用操控性应计盈余管理的偏好,弱化了高管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的偏好,但管理层持股不会改变薪酬激励下高管抑制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偏好。
关键词:
薪酬激励 管理层持股 盈余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