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14)
- 2023(3745)
- 2022(3199)
- 2021(3133)
- 2020(2731)
- 2019(6393)
- 2018(6224)
- 2017(11991)
- 2016(6579)
- 2015(7699)
- 2014(7533)
- 2013(7634)
- 2012(6611)
- 2011(5592)
- 2010(5766)
- 2009(5682)
- 2008(6161)
- 2007(5920)
- 2006(5354)
- 2005(4986)
- 学科
- 管理(39198)
- 业(33899)
- 企(33709)
- 企业(33709)
- 济(22392)
- 经济(22347)
- 财(17160)
- 务(14694)
- 财务(14670)
- 财务管理(14642)
- 企业财务(14140)
- 方法(13516)
- 数学(10907)
- 数学方法(10803)
- 制(8555)
- 人事(6700)
- 人事管理(6699)
- 划(6217)
- 业经(6103)
- 策(5747)
- 经营(5716)
- 体(5506)
- 公司(5210)
- 银(5161)
- 银行(5161)
- 理论(5075)
- 决策(5024)
- 计划(4946)
- 体制(4922)
- 行(4637)
- 机构
- 大学(92533)
- 学院(91286)
- 管理(44709)
- 理学(37144)
- 理学院(36821)
- 管理学(36467)
- 管理学院(36251)
- 济(35550)
- 经济(34636)
- 中国(23615)
- 财(22973)
- 研究(22962)
- 京(19410)
- 财经(16973)
- 经(15510)
- 江(14714)
- 财经大学(12920)
- 商学(12895)
- 中心(12889)
- 商学院(12788)
- 北京(12130)
- 科学(11917)
- 州(11763)
- 公司(10939)
- 所(10713)
- 业大(10556)
- 经济管理(10445)
- 农(10428)
- 经济学(9330)
- 工商(9220)
- 基金
- 项目(54274)
- 科学(44156)
- 基金(42278)
- 研究(39068)
- 家(35890)
- 国家(35605)
- 科学基金(32716)
- 社会(25476)
- 社会科(24137)
- 社会科学(24130)
- 自然(22889)
- 基金项目(22723)
- 自然科(22438)
- 自然科学(22434)
- 自然科学基金(22085)
- 省(19295)
- 教育(18625)
- 资助(17866)
- 划(16505)
- 编号(15471)
- 部(12966)
- 成果(12617)
- 教育部(11736)
- 人文(11680)
- 重点(11383)
- 创(11073)
- 科研(10805)
- 大学(10638)
- 制(10574)
- 项目编号(10574)
共检索到147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秀良 徐世莹 刘佳宁
管理层作为公司决策的参与者和信息知情人,其非正常离职行为通常会为公司治理状况的解读提供重要信息。文章以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管理层非正常离职对公司违规行为的信号作用,研究发现:与不存在管理层非正常离职现象的公司相比,存在管理层非正常离职现象的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更高,通过多种方式的稳健性检验以及内在逻辑分析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管理层非正常离职现象仅对公司违规倾向具有信号作用,而对违规稽查的信号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上市公司不同的股权结构会使管理层非正常离职行为呈现出差异化的信号特征,在股权制衡度较低和非国有控股的股权结构下,管理层非正常离职行为对公司违规具有更好的信号作用;投资者能够识别管理层非正常离职事件传递出的风险信号,但其也会在短期内淡忘风险。文章为解读上市公司治理状况提供新的视角,为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预判上市公司的违规风险提供了独特的解读信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海峰 白宗航 王爱萍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违规现象频发,扰乱了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以2004—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管理层过度自信会提高公司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这种影响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区分违规类型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将引起信息披露违规和经营违规行为的发生。在影响机制上,管理层过度自信促使企业选择进攻型战略、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导致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审计力度和股权制衡度的提高,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提高,将有效缓解因管理层过度自信而导致的公司违规行为。研究探讨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股东和监管部门提供了新的监管视角与经验证据,也对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世农 陈韫妍 王建勇
基于201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上市公司所处地区营商环境优化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抑制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和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减轻企业经营压力(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纳税负担)、改善企业内部控制以及强化企业外部监督(吸引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关注),降低了其违规行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研究显示,营商环境优化可以显著弱化公司违规倾向,但并不会提高公司违规被稽查的概率;优化营商环境对不同类型的公司违规行为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先玲 赵一林
基于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高管违规公告,检验高管权利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2,2]窗口内,公司股价平均降低-1.8%,市值平均缩水28.08万元,最高缩水4.60亿元;高管的政府背景越深厚、公司一把手违规及高管接受过股权激励,均造成股价显著下跌;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高管,是公司治理缺乏独立性的表现,与股价显著正相关。建议根据高管的权利结构,制定匹配的绩效评估、薪酬契约、股权激励和外部监督机制,促进高管发挥积极价值。
关键词:
高管违规 权利结构 事件研究法 企业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先玲 赵一林
基于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高管违规公告,检验高管权利结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2,2]窗口内,公司股价平均降低-1.8%,市值平均缩水28.08万元,最高缩水4.60亿元;高管的政府背景越深厚、公司一把手违规及高管接受过股权激励,均造成股价显著下跌;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高管,是公司治理缺乏独立性的表现,与股价显著正相关。建议根据高管的权利结构,制定匹配的绩效评估、薪酬契约、股权激励和外部监督机制,促进高管发挥积极价值。
关键词:
高管违规 权利结构 事件研究法 企业价值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孟庆斌 李昕宇 蔡欣园
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因素一直是理论与实务两界的关注焦点。本文着眼于战略维度,探究了公司战略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相比防御型公司,进攻型公司的违规倾向更高、违规次数更多。其次,本文考察了公司战略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机制,发现良好的信息环境、完善的内部控制、聘任稳健型的高管能够约束进攻型公司的违规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被稽查的概率与其战略类型无关,排除了稽查概率对结论的干扰;进攻型公司的盈利能力好于防御型公司,否定了进攻型公司通过违规行为改善业绩的猜想;区分违规类型后,发现公司战略的影响在经营违规和领导人违规中更为明显,而在信息披露违规中较弱。本文将战略理论与公司违规相结合,丰富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同时为发现与约束公司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线索与依据。
关键词:
公司战略 公司违规 影响机制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魏芳 耿修林
高管团队垂直薪酬差距在激励高管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可能影响高管的自利动机和风险敏感性,进而导致企业违规等组织不当行为。基于代理理论和锦标赛理论,本文利用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混合样本和配对样本,运用计数模型实证考察了高管团队垂直薪酬差距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垂直薪酬差距与企业违规行为显著正相关,环境动态性削弱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相比于国有企业,这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华 王壮
针对近年来公司违规行为的组织化和团体化趋势,文章以2013—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模型,从违规行为的倾向和被发现的概率两个角度,研究高管团队断裂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以及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所处环境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团队断裂带显著增加了公司违规行为的倾向,降低了公司违规行为被发现的概率;具有企业家精神以及注重数字化转型的公司能够很好地抑制高管团队断裂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显著影响;高管团队断裂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只在市场化程度和收入不平等程度较低的地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团队断裂带的消极作用在信息披露违规、股票交易违规的倾向及证券交易所负责稽查的违规中更显著;区分断裂带类型后,表层断裂带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更显著。文章丰富了高管团队断裂带与公司违规的研究,为我国上市公司构建高管团队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永妍 牛煜皓 李昕宇 卢闯
文章以2003-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公司的资产质量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良好的资产质量能够减少公司的违规行为,这种影响在控制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显著。此外,文章还发现,资产质量对信息披露违规的影响较大,而在非信息披露违规中不显著;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显著影响资产质量的治理效果。文章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公司违规行为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献,为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必要性提供了证据支持。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袁平 李巧平
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力量,在一定时期甚至是主导力量,其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合规,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非常明显,而对其自身的发展更是至关重要。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证券公司的违规行为越来越少,而因违规经营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却是越来越严重,有的证券公司甚至因此遭灭顶之灾,从此退出证券市场。因此,证券公司杜绝违规行为,风险管理过程中加强对违规风险的防范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姚玲洁 董永琦 丘彦强
选取2013~2018年间深交所上市公司接待基金公司实地调研的活动数据,对基金公司实地调研与被调研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基金公司对上市公司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降低其违规倾向、违规次数及违规强度,且调研次数越多,违规行为越少。该结论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披露程度较低、法制环境较差的公司中,实地调研对违规行为的治理作用更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华玉 吴晓晖
以1992-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发现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水平较差、公司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这表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可能同时通过"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影响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肖奇 吴文锋
公司违规问题威胁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本文以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投资者关注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通过发挥信息效应与监督效应抑制公司违规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和投资者监督动机更强的企业中,投资者关注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此外,投资者关注有助于缩短违规行为被稽查的时间。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投资者的公司治理功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研究公司违规行为与投资者关注的文献提供了有益补充。
关键词:
投资者关注 公司违规 公司治理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薛有志 周杰
中国股票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是否进行了有效治理,上市公司投资者是否对上市公司发生的违规行为给予了惩罚。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并未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进行惩罚,通过股票市场产生的外部治理机制失效。因此.除了以更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等事前契约来规范主体行为外,客观上还必须要有更具指导性的行为准则——公司治理的伦理道德体系。
关键词:
违规行为 治理效应 股票市场 伦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海燕 陈华
以我国证券市场1999至2008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考察违规监管对管理层薪酬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外部监管在解决第一类委托代理问题过程中的公司治理功能,发现国有企业更为注重其外部声誉和社会形象;当公司发生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处罚后,公司会对主要责任人进行现金薪酬处罚,从而约束管理层的市场行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部违规监管会显著影响管理层薪酬,对管理层进行薪酬处罚能有效约束管理层行为,从而减少公司的违法违规事件。因此,外部违规监管在缓解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中发挥了显著的公司治理功能。另外,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对国有企业的违规监管处罚能更好的发挥监管的公司治理作用。
关键词:
违规监管 管理层薪酬 处罚公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