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34)
2023(2918)
2022(2532)
2021(2434)
2020(2122)
2019(4956)
2018(4824)
2017(8956)
2016(4931)
2015(5644)
2014(5629)
2013(5748)
2012(5089)
2011(4230)
2010(4405)
2009(4259)
2008(4549)
2007(4343)
2006(3942)
2005(3725)
作者
(13700)
(11641)
(11367)
(10763)
(7453)
(5334)
(5109)
(4468)
(4299)
(4181)
(3870)
(3804)
(3750)
(3687)
(3562)
(3418)
(3418)
(3415)
(3397)
(3352)
(2828)
(2807)
(2766)
(2703)
(2702)
(2640)
(2490)
(2414)
(2364)
(2245)
学科
管理(28848)
(21585)
(20799)
企业(20799)
(13922)
经济(13894)
(9849)
(7698)
财务(7676)
财务管理(7659)
方法(7422)
企业财务(7300)
(5681)
(5371)
数学(5331)
数学方法(5259)
人事(5205)
人事管理(5205)
(4546)
业经(4351)
(4306)
银行(4305)
经营(4284)
理论(4146)
(4003)
(3873)
决策(3849)
计划(3821)
(3793)
税收(3649)
机构
大学(66683)
学院(65798)
管理(32420)
理学(26079)
理学院(25818)
管理学(25542)
管理学院(25370)
(24612)
经济(23846)
中国(18270)
研究(17929)
(15786)
(14629)
(11724)
财经(11055)
中心(10141)
科学(10101)
(10025)
(9282)
(9265)
北京(9184)
(8673)
业大(8539)
财经大学(8296)
商学(8266)
商学院(8185)
(7938)
公司(7927)
研究所(7502)
经济管理(7445)
基金
项目(39516)
科学(31703)
基金(29923)
研究(28827)
(25842)
国家(25619)
科学基金(23019)
社会(18092)
社会科(17089)
社会科学(17082)
基金项目(15996)
自然(15936)
自然科(15614)
自然科学(15612)
自然科学基金(15363)
(14438)
教育(13473)
(12279)
资助(12246)
编号(11882)
成果(9687)
(8986)
重点(8252)
(7978)
教育部(7951)
人文(7871)
项目编号(7834)
(7754)
科研(7716)
大学(7569)
期刊
(31064)
经济(31064)
研究(18859)
中国(17052)
(16296)
管理(15741)
科学(9152)
(8790)
金融(8790)
学报(8575)
(7407)
大学(7050)
学学(6511)
技术(6303)
教育(6182)
财经(5945)
会计(5795)
财会(5612)
(5093)
农业(4584)
(4517)
业经(4342)
(4266)
图书(4205)
通讯(3956)
会通(3933)
经济研究(3724)
现代(3689)
技术经济(3528)
(3459)
共检索到111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和平  石鑫燕  
文章以我国深沪A股上市公司2014—2018年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企业年度报告中的管理层是否操纵语调以配合企业计提商誉减值的行为。结果表明:年报等文本信息中披露的管理层净正面语调与本期的计提商誉减值行为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管理层正面语调与本期商誉减值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管理层负面语调与本期商誉减值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检验发现:股权结构中非国有控股企业、性别结构中女性高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管理层净正面语调与本期的商誉减值的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夏冬艳  
并购重组作为企业实现成长、扩大规模的重要途径,应用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商誉减值,而高商誉减值在引发潜在市场风险、影响资本市场稳定方面具有明显作用,给上市公司及实体经济运营带来了较为严重的不可逆转代价。管理层过度自信作为影响并购商誉减值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在此基础上借助实际案例,对管理层过度自信如何在并购过程中影响企业商誉减值展开了深入探讨,并从企业角度和市场监管者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层规范建议,期望能对规范管理层过度自信、降低并购商誉减值风险有所裨益。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章奕玲  周波  裴至琰  王少飞  
当企业财务数据信息披露受到限制时,管理层往往会通过文本信息披露更多的私有信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文章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出发,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研究年报中的软信息(即管理层语调)能否缓解硬信息(资产减值损失)所引起的市场负面反应。研究发现:总体来说,资产减值会引起市场的负面反应,而管理层语调对资产减值所带来的市场负面反应缓解作用并不明显。但是,当公司文本信息质量较高时,即当公司有较多的分析师跟踪和高质量审计的情况下,管理层语调对资产减值所带来的市场负面反应缓解作用明显。研究结果有利于理解信息披露制度和市场监管机制的作用,对相关文献提供了有益补充。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朝晖  许文瀚  
以2012年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语调为研究出发点,结合行为财务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探讨管理层语调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语调对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配合作用;管理层语调的乐观程度与正向的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与正向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管理层语调"语言膨胀"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有可能进行两种方向一致的盈余管理来调整公司的账面利润和现金流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卢晓哲  朱南军  
本文跟踪了并购事件层次商誉从形成到首次减值的过程,并将商誉减值时间和减值风险分为合理减值和延迟减值两部分,通过使用生存分析模型的半参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合理减值时间和风险无法衡量的问题,实证检验了并购特征中的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与商誉减值及时性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于非过度自信的管理层,并购时过度自信的管理层会高估并购溢价,对后续期间的商誉减值风险认知不足,进而延长商誉减值延迟时间、降低商誉减值及时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商誉减值及时性领域做出了有益补充,为有关部门完善商誉减值相关准则和制定商誉减值风险管控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瑛  李雯琦  
商誉减值是管理者投资低效的典型表现,2019年年初我国上市公司现象级商誉减值浪潮引发了资本市场对管理者溢价并购和商誉减值的持续关注。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以掌趣科技为例,从管理者行为视角出发,结合管理者理性与非理性行为,系统地研究掌趣科技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发现:并购商誉受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羊群行为和代理行为的共同影响,商誉减值既包含经济因素,也包含盈余管理因素;商誉减值的经济后果表现为大股东的财富转移及公司的业绩"大清洗"。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常利民  
近年来,商誉减值引发的公司业绩"暴雷"风险成为资本市场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商誉减值对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商誉减值提高了公司自愿披露业绩预告积极性,但降低了业绩预告精确度和准确度。机制检验表明,商誉减值通过增加双重代理成本降低业绩预告精确度和准确度;坏消息、卖空机制下,发生商誉减值的公司通过降低业绩预告精确度和准确度以维稳股价的动机更强。进一步分析表明,商誉减值降低业绩预告精确度、准确度的作用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分析师跟踪较少的公司中更显著,在自愿披露公司与强制披露公司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结论对政策制定中防范商誉减值风险、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了实证证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志芳  魏嘉晨  张婷  郭婧  
基于深交所A股民营上市公司2013—2020年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报告文本语调分析,本文研究了管理层语调操纵与内部人减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语调操纵与当年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情况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管理层存在语调操纵嫌疑,会帮助自身或其他内部人减持实现超额收益。机制检验表明,投资者情绪和媒体关注度在管理层语调操纵加剧内部人减持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司所在省份投机文化浓厚、行业竞争程度较低以及信息透明度较差的样本中,管理层语调操纵对内部人减持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证明,管理层会对文本语调进行调整,以误导投资者、吸引媒体关注,进而高位减持获利。本文结论对投资者加强自身培养、认清文本操纵真相以及监管机构强化文本信息披露管制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魏星宇  
(一)加强对并购重组"三高"的监管,遏制商誉增量要从源头上防范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带来的风险,就要坚决遏制并购重组"高估值、高溢价、高承诺"现象。一是加强对资产评估执业行为的规范约束。建议推动完善相关资产评估准则,明确在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中必须使用资产基础法对标的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慎用收益现值法,确需使用收益现值法对评估结果进行参考印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春燕  
商誉减值是一个重要的会计问题,特别是在财务危机和经济不稳定时期。文章旨在探讨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文章采用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样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同时,公司规模、成长性、盈余质量等因素对商誉减值和盈余管理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自连  
近年来,我国并购市场在经济政策与环境的影响下快速发展,并购成为企业转型与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多数企业在并购中可能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并购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以蓝色光标并购博杰广告为案例,对其防范商誉减值风险的具体措施及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以期为其他企业的并购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李洪仪  
《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7年第2期刊发了朱学义的《浅谈新会计准则中的商誉及其核算》一文(以下你"朱文"),读后受益匪浅,但笔者对其中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有不同的认识,拟对此提出浅见。朱文在商誉的减值核算中,例3的会计分录"贷:商誉"的科目运用不够准确。根据指南,商誉发生减值的,可以单独设置"商誉减值准备"科目。故可将此分录改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55万元,贷记"商誉减值损失"45万元、"存赁跌价准备"4.57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43万元。另外,朱文未说明吸收合并形成的商誉的减值处理。以朱文例3(含例1)的资料为例。A企业是以2350万元存款收购 B 公司全部资产,购买日的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顾桂贤  
本文从企业价值估值模型与商誉减值测试在对象、范围、测算参数选取等方面的差异角度出发,分析和梳理了商誉减值测试中容易出现的误区,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业务中执行商誉减值测试程序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施金龙  吴欢欢  
文章以合并商誉后续计量为切入点,比较了中外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有关规定,并对其会计处理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对目前我国合并商誉减值测试存在问题的总结,进而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会计实务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庄恒  赵敏莉  
本文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以下简称“新准则”)中合并商誉的处理规定进行了探讨。在对合并商誉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就合并商誉减值测试的理论依据及其产生的影响和可能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