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2)
2023(9498)
2022(8169)
2021(7373)
2020(6483)
2019(14472)
2018(14410)
2017(27667)
2016(15231)
2015(17503)
2014(17360)
2013(17330)
2012(15976)
2011(14220)
2010(14339)
2009(13718)
2008(14169)
2007(12855)
2006(11463)
2005(10463)
作者
(43530)
(36450)
(36358)
(34776)
(23517)
(17318)
(16702)
(14082)
(13858)
(13254)
(12546)
(12435)
(11856)
(11705)
(11628)
(11106)
(10714)
(10701)
(10692)
(10614)
(9300)
(8955)
(8942)
(8299)
(8250)
(8184)
(8104)
(8051)
(7326)
(7097)
学科
(63334)
经济(63221)
管理(61979)
(52537)
(47626)
企业(47626)
方法(32627)
数学(28406)
数学方法(28223)
(24819)
(18878)
(16445)
财务(16409)
财务管理(16366)
企业财务(15653)
中国(14893)
业经(13909)
(13846)
(12572)
银行(12558)
(12112)
(11754)
(11248)
(11235)
(10993)
金融(10991)
体制(10373)
(10253)
贸易(10241)
(9896)
机构
大学(221450)
学院(217718)
(91149)
经济(89090)
管理(88913)
理学(74952)
理学院(74135)
管理学(73060)
管理学院(72607)
研究(68713)
中国(57986)
(50757)
(46083)
科学(39067)
财经(38658)
(35065)
(35051)
(33871)
中心(33434)
(31497)
研究所(29996)
业大(28997)
财经大学(28898)
经济学(28838)
北京(28694)
(27160)
经济学院(26021)
(25570)
师范(25306)
(25194)
基金
项目(140802)
科学(112686)
基金(106097)
研究(102118)
(91650)
国家(90936)
科学基金(79377)
社会(67443)
社会科(64019)
社会科学(64006)
基金项目(55965)
(52808)
自然(51441)
自然科(50278)
自然科学(50269)
自然科学基金(49441)
教育(48104)
(44936)
资助(44025)
编号(39365)
成果(33146)
(33046)
重点(31753)
(31461)
(29379)
教育部(29161)
国家社会(28539)
人文(27925)
(27901)
课题(27624)
期刊
(102027)
经济(102027)
研究(65973)
中国(47133)
(44146)
管理(37472)
学报(32289)
科学(30477)
(26896)
大学(25730)
(25529)
金融(25529)
学学(24192)
财经(20961)
教育(19616)
技术(18245)
(17865)
农业(17074)
经济研究(15798)
业经(14516)
问题(12938)
会计(11856)
财会(11730)
(10984)
理论(10919)
技术经济(10633)
(10551)
(10146)
统计(10143)
现代(9929)
共检索到339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景理  赵敏  彭妍  
选择有代表性的管理层特征,实证研究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整改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表明:管理层被媒体报道的违规行为数量、兼职数量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效果显著正相关;年度内管理层会议次数、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效果呈负相关关系;管理层平均薪酬水平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效果没有影响。可见,管理层要重视会议实质效果,提高自身综合性和专业性知识水平;企业要建立有效的股权制衡机制和多元化的薪酬激励制度,充分接受企业内外各方的监督。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晓荣  丁棠丽  
本文选取2012~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特征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ICMW)整改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资产负债率与ICMW整改负相关;董事会活跃性、审计委员会规模、公司规模对ICMW整改有激励作用;董事会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兼任对ICMW整改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越冬  刘伟伟  
文章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与不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企业进行分组、对比,发现其业务复杂性、企业变化性、上市时间、资金投入可能性和获利能力等企业自身内部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考虑行业和年度变量的情况下,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验证了企业内部特征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影响。文章的贡献在于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从内部控制缺陷中分离出来研究,且把企业内部特征划分为五类,并考虑事务所特征、机构投资者持股情况等企业外部特征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影响,验证基于不同层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企业治理的作用,扩展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特征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丁棠丽  卢颖  梅元清  李志玲  
本文以2013~2015年披露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董事会组织特征、行为特征、激励特征三个维度,实证检验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排名前三的董事薪酬总额及董事会持股比例都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显著正相关;年度内董事会会议次数不能显著影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而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兼任则不利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整改。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邱悦旻  林钟高  
审计约谈作为一种风险预警制度,究竟是通过何种途径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施加影响的,目前缺少经验证据。本文从内外部联动视角,系统分析和检验审计约谈对内部控制缺陷修复的压力传导路径。研究发现,审计约谈和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之间呈正向关系,风险预警压力既可以通过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等外部机制传导给企业,也同时通过高管变更的内部压力传导,从而促使企业积极修复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研究表明,修复企业内部控制缺陷需要发挥企业内部管理层和外部监管的互动作用,协同和持续改进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的风险免疫功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杜晓荣  丁棠丽  陈骏  
本文以2011~2012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公司规模、财务弹性、长短期偿债能力等因素,实证检验了CFO专业素质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ICMW)整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FO持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CFO持证人数的增加、CFO职称与ICMW整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CFO学历、CFO任期与ICMW整改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我国监管部门应完善内部控制相关政策和CFO制度,明确CFO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职责,重视提高CFO的专业素质,以提高公司ICMW的整改效率,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赵息  许宁宁  
以深市A股主板市场2008—2011年财务重述公司为基础,利用内部控制缺陷与财务重述的因果关系确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上市公司样本,本文对管理层权力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上市公司管理层越倾向于隐瞒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即在当前公司治理机制弱化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模糊的背景下,管理层可能会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影响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研究还发现,相对于非国资控股公司,国资控股公司管理层更倾向于隐瞒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这表明,要想使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真正成为解决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必须对管理层权力实施有效制衡以规范企业管理层内...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宇立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以缺陷的识别为基础,且缺陷的识别与认定是敞口风险与可容忍度相对比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可容忍风险与预期的控制目标相关,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在组织中分配;敞口风险与内部控制系统的实际效果相关,是"自下而上"的风险组合观的应用。反映控制缺陷的结果性信息只能用于发现现实的控制缺陷,而过程性信息则不仅能够反映现实的缺陷,而且还有助于发掘潜在的控制缺陷。过程性缺陷信息可以通过观察、重新执行和检查等方法获取。"故障树分析法"则在结果性缺陷信息的发掘方面颇有所长。采取何种缺陷应对措施取决于依据企业自由裁量标准认定的缺陷的严重程度。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许宁宁  
以2012—2015年沪深两市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重大缺陷存在的前提下,采用局部可观察双变量Probit模型,从已存在缺陷的识别和披露两个方面,考察管理层过度自信和短视等认知偏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过度自信程度越高,公司越可能降低对缺陷严重程度的认定,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行为选择问题;管理层短视程度越高,公司越可能隐瞒所识别的重大缺陷,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行为选择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即从隐瞒重大缺陷逐渐转变为降低重大缺陷的严重程度进行披露。在该情形下,管理层过度自信和短视等认知偏差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的影响仍然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有效治理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选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百兴  李瑞敬  
文章以2012年398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信息含量。通过检验内控缺陷披露前后的股市反应,研究市场反应出现的原因,发现当公司按照规定披露出内控缺陷时,市场会出现一定的反应,但由于内控缺陷披露多与财报一起或附带披露,在检验影响信息含量的因素后发现市场出现的反应并不是由内控缺陷的披露带来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红英  高晟星  
本文从审计师的角度出发,将内部控制缺陷划分为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和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本质属性及其变化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公司层面内控缺陷与审计费用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内部控制缺陷修正在5%水平上与审计费用负相关;内控控制缺陷披露的一致性与审计费用不相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柯遵妍  
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选择与盈余管理均为公司印象管理行为,管理层作为公司决策的主体,其个人特征不仅会影响公司发展,还会影响公司印象管理程度。以2016~2020年沪深A股披露了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偏好特征为切入点,从公司风险资产投资程度与管理层个人偏向层面出发,探究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控缺陷认定标准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管理层风险偏好程度越高,越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同时,为避免盈余管理行为的曝光,管理层在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选择上会更倾向于宽松。在两职合一的公司中,管理层风险偏好对内控缺陷认定标准选择的影响更为显著;在由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中,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控缺陷认定标准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池国华  王钰  
以2007-2016年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董事会特征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规模较大、会议次数较多、薪酬激励程度较低、学历水平较低的董事会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较为严重;强化内部控制监管力度能够抑制董事会的这一机会主义行为;提高董事会薪酬激励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缺陷的及时修正。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俊  吴溪  
管理层变更的一个重要预期效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股东利益;但新任管理层也可能存在卸责动机,即在刚上任时尽量降低自身的考核标准,以便随后更容易实现考核目标。我们考察了管理层变更后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变化特征,以检验上述两个竞争性假说。基于手工搜集的2011-2014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及其变更数据,结果显示,在新任管理层的首个完整任职年份,内控缺陷标准更可能向宽松方向调整。这意味着给定同样的内控缺陷后果,管理层更不需要将有关缺陷披露为重大或重要缺陷。我们的证据支持新任管理层的卸责假说,而非股东利益最大化假说。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俊  吴溪  
管理层变更的一个重要预期效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股东利益;但新任管理层也可能存在卸责动机,即在刚上任时尽量降低自身的考核标准,以便随后更容易实现考核目标。我们考察了管理层变更后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变化特征,以检验上述两个竞争性假说。基于手工搜集的2011-2014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及其变更数据,结果显示,在新任管理层的首个完整任职年份,内控缺陷标准更可能向宽松方向调整。这意味着给定同样的内控缺陷后果,管理层更不需要将有关缺陷披露为重大或重要缺陷。我们的证据支持新任管理层的卸责假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