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4)
2023(8441)
2022(7155)
2021(6741)
2020(5780)
2019(13541)
2018(13094)
2017(25107)
2016(13401)
2015(15686)
2014(15224)
2013(15745)
2012(14543)
2011(13101)
2010(12879)
2009(12363)
2008(12521)
2007(11124)
2006(9908)
2005(9171)
作者
(36170)
(30162)
(30136)
(28810)
(19581)
(14325)
(13951)
(11590)
(11476)
(10715)
(10518)
(10220)
(9785)
(9524)
(9337)
(9315)
(8962)
(8910)
(8859)
(8482)
(7518)
(7252)
(7230)
(6809)
(6795)
(6712)
(6683)
(6498)
(6036)
(5810)
学科
(64557)
经济(64488)
管理(54762)
(49350)
(43239)
企业(43239)
方法(35870)
数学(32479)
数学方法(32372)
(23468)
中国(17737)
(16576)
财务(16555)
财务管理(16519)
企业财务(15881)
(14610)
(14009)
(13807)
贸易(13796)
(13484)
业经(12249)
(11286)
银行(11284)
(10581)
(9892)
(9887)
金融(9887)
(9791)
农业(9275)
(9244)
机构
大学(199674)
学院(195422)
(96501)
经济(95039)
管理(83499)
理学(70948)
理学院(70329)
管理学(69845)
管理学院(69445)
研究(62728)
中国(55353)
(47408)
(41295)
财经(37650)
(34655)
经济学(31713)
科学(31109)
(29679)
中心(29582)
经济学院(28716)
财经大学(28465)
(27201)
北京(26594)
研究所(26399)
商学(24967)
商学院(24766)
(23633)
经济管理(22357)
业大(22250)
(22064)
基金
项目(123042)
科学(99905)
基金(95755)
研究(91458)
(81413)
国家(80819)
科学基金(71301)
社会(64046)
社会科(61155)
社会科学(61141)
基金项目(49895)
自然(43789)
自然科(42847)
自然科学(42839)
(42605)
自然科学基金(42186)
教育(41984)
资助(40585)
(36487)
编号(34042)
(30806)
国家社会(28296)
教育部(27802)
成果(27499)
重点(26949)
人文(26634)
中国(26060)
(25578)
大学(24712)
(24589)
期刊
(103495)
经济(103495)
研究(61995)
(40038)
中国(37131)
管理(34455)
科学(24757)
(23391)
金融(23391)
学报(23025)
财经(20296)
大学(19324)
(19084)
经济研究(18620)
学学(18104)
(17449)
技术(15524)
业经(14106)
(13486)
问题(13243)
教育(12910)
农业(12760)
国际(11987)
世界(11900)
会计(10964)
技术经济(10890)
财会(10259)
统计(10186)
(10184)
商业(9967)
共检索到300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卢锐  魏明海  黎文靖  
国外近年大量研究表明,薪酬激励并不必然解决代理问题,薪酬的制定与执行机制可能使其成为代理问题的一部分。具体而言,管理层可能利用其权力影响甚至自定薪酬,从而寻租最终降低了薪酬的激励效用,中国的制度背景也为上述现象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2001-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权力对于作为隐性薪酬的在职消费以及企业绩效的影响。从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兼任、股权分散和高管长期在位视角构建了管理层权力的综合计量指标,研究中运用了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广义矩估计方法,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是影响薪酬激励及其绩效的重要因素,我国要重视管理层权力及其引起的过度职务消费的治理问题,民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卢锐  
薪酬激励并不必然减轻企业代理问题,管理层权力可能弱化公司治理使得薪酬机制成为代理问题的来源。本文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了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大的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高管的货币薪酬更大,但业绩并没有更好;而且,管理层薪酬与盈利业绩的敏感度更高,与亏损业绩的敏感度更低,部分企业出现薪酬业绩弱相关甚至不相关。本研究为理解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和薪酬激励的现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白贵玉  徐鹏  
选取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连续4年形成的2 476组经营数据,基于管理层权力配置视角对公司研发决策动因和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管理层权力对公司研发投入具有正向影响;②管理层权力对公司成长性具有正向影响;③研发投入对公司成长性具有正向影响;④研发投入在管理层权力与公司成长性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同时,探讨企业运营能力在研发投入与公司成长性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企业运营能力越强,研发投入对公司成长性的促进作用越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曹玉珊  
以2008-2010年应用过衍生品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企业衍生品应用中的投机行为与以管理层权力为代表的代理关系之间的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会驱使管理层推动企业实施衍生品投机行为;企业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实施衍生品投机行为的可能性越大。此外,证据还表明:更多的样本公司应用衍生品是为了套期保值,但如果实施投机行为的话,则其投机行为非常显著;在管理层权力更大的情况下,企业应用衍生品的行为就会从套保转化为投机;衍生品投机行为的主要结果是实现管理层自身的利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开国  汪莹莹  刘小芹  
本文以中国2010~2011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产权性质、管理层持股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相比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更高;总体而言,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进一步,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管理层持股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存在差异,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相关性不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晓辉  李婉丽  
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2004~200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进行了估计,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深入分析了管理层持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作用。实证研究表明,当持有少量股份时,管理层与公司股东利益的协同效应比较微弱,他们将更多地追求私人利益,从而使公司的生产效率下降;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协同效应的作用增强,将有效地抑制管理层和大股东追求非生产性私人收益的行为动机,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梁彤缨  雷鹏  陈修德  
基于2009-2012年中国工业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激励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与企业研发效率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货币薪酬激励对企业研发效率具有显著的负面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1)股权激励与研发效率之间的倒U型关系并未受到所有制性质的显著影响,相对的,薪酬激励对企业研发效率的负面影响在国有控股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2)无论是股权激励还是薪酬激励,其与企业研发效率的关系均会因企业所在行业特征的不同而表现出显著的差异;(3)股权激励对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未受到区域市场化程度的制约,而位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其薪酬激励对企业研发效率的负面影...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许宁宁  
作为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根本因素,管理层能力的差异会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及其缺陷识别产生影响。本文以2011-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行业建立DEA-Tobit模型衡量管理层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能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同时,以2011-2014年沪深两市发生财务重述公司为基础,确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上市公司样本,建立局部可观察双变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能力越高,越能够识别已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许宁宁  
作为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根本因素,管理层能力的差异会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及其缺陷识别产生影响。本文以2011-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行业建立DEA-Tobit模型衡量管理层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能力与内部控制质量正相关。同时,以2011-2014年沪深两市发生财务重述公司为基础,确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上市公司样本,建立局部可观察双变量pr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能力越高,越能够识别已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珊梅  郝玉贵  罗春华  
以2008~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部控制对高管权力引发的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抑制了权力高管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却引发了更加严重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进一步检验发现,在法制水平较高的地区,内部控制更能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活动,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却没有明显增加,说明较好的法制环境促进了内部控制治理作用的发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盛纹  刘杨晖  
以2007至201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管理层权力和资产专用性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层权力与资产专用性皆会导致企业风险的提高,但两者又相互制约,呈现竞争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两种影响因素中,管理层权力占据主导地位。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在强资产专用性组,资产专用性的超强作用弱化了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表现为制约关系;在弱资产专用性样本组中,随着资产专用性的弱化,管理层自利动机上升。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向阳  李前兵  
本文利用2007~2010年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权力、政治联系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总体偏弱,掏空动机降低了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管理层权力越大,会计稳健性越低,高管长期在位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更为显著,会计稳健性对亏损业绩的敏感性高于对盈利业绩的敏感性;没有足够证据表明政治联系明显降低了民营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但是无政治联系的民营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要比有政治联系的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要高。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干胜道  胡明霞  
管理层权力结构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核心要素之一,合理配置管理层权力有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抑制过度投资。研究发现:(1)内部控制有效性越高,过度投资水平越低;(2)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内部控制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受制于管理层权力。在管理层权力集中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彤缨  冯莉  陈修德  
本文研究金字塔结构对在职消费程度的影响。运用我国上市公司2004~2009年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研究发现:(1)金字塔结构的层级越多,在职消费程度越高,而金字塔结构控制链条数越多,在职消费越可以得到有效抑制,这一结论在非国有企业尤为显著,对国有企业在职消费的影响并不明显;(2)不论在非国有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当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制层级多于控制链条数时,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负相关,反之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终极控制链的改革以及控制策略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实证依据与理论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沙  郑钰佳  
本文选取2008-2013年802家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管理层激励、产权性质与成本粘性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激励与企业成本粘性显著负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成本粘性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同时,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管理层激励对成本粘性的影响也不同,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管理层薪酬激励对国有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更显著;相对于国有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对非国有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