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2)
- 2023(8691)
- 2022(6973)
- 2021(6411)
- 2020(5634)
- 2019(12479)
- 2018(12350)
- 2017(23804)
- 2016(12732)
- 2015(14327)
- 2014(14198)
- 2013(14347)
- 2012(12757)
- 2011(10812)
- 2010(11238)
- 2009(10968)
- 2008(11551)
- 2007(10730)
- 2006(9587)
- 2005(9086)
- 学科
- 业(80442)
- 企(75631)
- 企业(75631)
- 管理(65520)
- 济(53489)
- 经济(53412)
- 财(25647)
- 业经(25167)
- 方法(24093)
- 务(21316)
- 财务(21294)
- 财务管理(21255)
- 企业财务(20168)
- 农(19571)
- 制(18533)
- 数学(16183)
- 数学方法(16095)
- 技术(15304)
- 农业(14642)
- 策(14207)
- 银(13620)
- 银行(13620)
- 划(13252)
- 中国(13082)
- 体(13001)
- 行(12841)
- 经营(12781)
- 企业经济(12322)
- 理论(12309)
- 体制(12017)
- 机构
- 学院(182508)
- 大学(176041)
- 管理(82993)
- 济(78217)
- 经济(76577)
- 理学(68255)
- 理学院(67722)
- 管理学(67175)
- 管理学院(66798)
- 中国(50767)
- 研究(49278)
- 财(43900)
- 京(36795)
- 财经(32826)
- 江(30759)
- 经(29773)
- 农(27057)
- 科学(25899)
- 中心(25834)
- 财经大学(24239)
- 州(24186)
- 商学(24104)
- 商学院(23890)
- 所(23733)
- 北京(23141)
- 业大(22402)
- 经济学(22311)
- 经济管理(21129)
- 农业(20908)
- 研究所(20414)
- 基金
- 项目(108640)
- 科学(87797)
- 研究(83062)
- 基金(80695)
- 家(67360)
- 国家(66652)
- 科学基金(60797)
- 社会(54617)
- 社会科(51748)
- 社会科学(51729)
- 省(43114)
- 基金项目(42615)
- 自然(38877)
- 自然科(38045)
- 自然科学(38039)
- 自然科学基金(37465)
- 教育(36704)
- 划(33967)
- 编号(33340)
- 资助(32955)
- 业(29878)
- 创(26224)
- 成果(25718)
- 部(24394)
- 制(23770)
- 创新(23489)
- 重点(23175)
- 国家社会(22283)
- 性(22143)
- 人文(22017)
共检索到295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建波 文雯 王德宏 申伟
本文以2005—2014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管理层权力的衡量指标,实证检验管理层权力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越大,风险规避的倾向越明显,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低;良好的内外部监督机制能弱化管理层权力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抑制作用;渠道测试表明,管理层权力通过削弱企业的融资水平规避风险,而对企业投资无显著影响。本文拓展了管理层权力的经济后果及企业风险承担影响因素领域的文献,对引导管理者积极承担风险、加强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体系建设、维护中小股东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珊珊
针对"股价暴跌"这一金融异象,选取沪深两市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管理层权力强度的综合衡量指标,分析管理层权力强度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及内外部监督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强度越大,上市公司股价未来的崩盘风险越高;同时,有效的内部控制和更多的分析师跟踪能够抑制管理层权力强度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作用,但证券分析师的外部监督作用仅在非乐观预期的样本公司中发挥作用。该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管理层权力强度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对于防范股价崩盘风险、促进股市平稳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砚书 邢瑞欣
本文以2013—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管理层权力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内外部监督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会随着管理层权力的变大而变高;作为内部监督力量代表的内部控制能削弱管理层权力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CPA审计为代表的外部监督也能缓解管理层权力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晓琳
基于晋升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考察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管理层权力在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关系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1)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符合行为理论预期,即二者呈线性负相关关系;(2)管理层权力加剧了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3)在分产权性质的讨论中,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的负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单蒙蒙 但菊香 宋运泽
基于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视角,文章以2014—2019年全部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具体探讨了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比未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其风险承担水平更高。在内部治理环境方面,当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时,员工持股计划更能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这说明当公司内部披露机制存在缺陷时,员工持股计划改善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增强了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外部治理环境方面,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员工持股计划对风险承担水平的促进作用越强,表明较好的外部治理环境有利于员工持股计划发挥监督和激励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更能增加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除此之外,员工持股计划要素特征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研究,拓展了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因素,同时对员工持股计划制度的设计与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多蕾 赵深圳
伴随着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压力,部分实体企业偏离主业进行金融资产配置,流向实体经济部门的资金不断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企业在主营业务上的投资,可能会导致企业金融化。同时,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比重不断上升,企业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理性假设下的管理者代理行为和非理性假设下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以2008—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管理者的两类行为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同时,考察内部控制和分析师关注的内外部监督对管理者代理行为、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以期深化对企业金融化动因的认知,为实体企业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伟民
中小企业融资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理论成果也相当丰富。研究认为,担保机构的介入对于信贷合约的执行能够产生激励和制约效应,有利于降低道德风险;而且担保机构依靠本身的人缘和地缘信息优势对中小企业进行甄别,筛选出成功概率较大的项目提供担保,使得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崔胜凯 石大林 杨琼
本文以2002-2011年7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动态面板的System GMM估计方法,同时考虑了三种内生性问题,研究了管理层权力、投资机会与公司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发现:(1)管理层权力与公司风险承担负相关,投资机会与公司风险承担正相关;(2)管理层权力和投资机会不仅对公司的短期风险承担水平有影响,而且对公司的长期风险承担水平也有影响;(3)公司的投资机会越大,管理层权力与公司风险承担的负相关关系程度越强;(4)在规模较大的公司,公司管理层的权力和投资机会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较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郭蓉 文巧甜
风险承担是企业应对竞争的一种重要的战略适应行为。企业为何承担风险,何时承担风险,在当前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背景下,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企业行为理论,探讨了前瞻性与后视性双重业绩反馈对企业战略风险承担的联合作用机制及调节效应,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从内部反馈看,当实际业绩低于内部期望目标时,业绩反馈越消极对企业战略风险承担的推动作用越强;第二,从外部反馈看,由分析师预测引致的分析师评估差距影响企业冒险决策,然而,内外双重业绩反馈对战略风险承担行为的联合作用并不显著,而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治理机制特征;第三,从内部治理机制视角,当董事会权力越大时,随着分析师评估差距扩大,企业决策者趋于保守,消极业绩反馈对战略风险承担的推动作用减弱;第四,从外部治理机制视角,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时,随着分析师评估差距扩大,企业决策者倾向于激进,消极业绩反馈对战略风险承担的推动作用增强。本研究探讨了双重业绩反馈对企业战略风险承担的驱动机制,揭示了治理机制在企业战略冒险决策中的影响效应,为企业冒险行为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帅
本文以我国2012-2013年沪深两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媒体监督以抑制管理层权力来提高信息透明度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企业受到的媒体监督程度越大,信息透明度也就越高,但媒体对企业负面报道的治理作用会更强;管理层权力负向影响企业信息透明度主要是通过结构性权力和声誉权力实现的;媒体监督且仅是媒体对企业负面消息的报道能够弱化管理层权力负向影响企业信息透明度的能力。通过进一步地分析,本文发现媒体监督对管理层权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管理层权力的结构性权力和声誉权力来实现的。
关键词:
信息透明度 媒体监督 管理层权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闫忠志
本文以2013—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检验了管理层权力和媒体监督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媒体监督对管理层权力和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且探索了不同媒体监督机制对管理层权力和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强,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越严重;媒体监督效应越强,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越弱;媒体监督会削弱管理层权力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相关性;相对于纸质媒体而言,网络媒体监督会更有效弱化管理层权力与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青原 刘习顺
本文以2005~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投资组合视角下的监督型基金持股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研究发现,监督型基金持股与企业风险承担显著负相关,在考虑了监督型基金的内生性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宏观经济景气时,监督型基金对风险承担的负向作用越强。上述结果表明从抑制企业风险性投资的角度而言,监督型基金的存在并没有完全起到改善公司治理和提高公司价值的作用,机构投资者的角色问题需要监管机构进一步引导。同时经济转型期如何增加市场活力、规范引导基金良性投资,都是政策制定者和监管层应思考的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霍勤
本文选取2010—2016年国内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审计监督、公司内外部治理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三者之间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经过实证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公司内外部治理水平越高,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越低;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督力度越强,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越低;审计监督能够显著增强公司内外部治理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甄丽明
本文从委托代理的角度研究了管理层薪酬、风险承担与企业研发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长期薪酬占总薪酬比重与研发投入呈U型关系;实际薪酬与预期绩效之间的差距也影响管理层的风险承担能力。当实际薪酬低于预期薪酬时,管理层面临"损失",从而有动力为达到预定目标而开展"问题式研发";而实际薪酬高于预期时,管理层满足于现状并希望控制风险,研发动机不强。为此,企业应合理设置管理薪酬体系。
[期刊] 预测
[作者]
余思明 唐建新 孙辉东
本文从企业风险承担视角出发,以2002~2016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层业绩目标制定过程中的收入目标松弛行为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目标松弛能够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驱使管理层基于股东利益行事,说明了业绩目标契约能够起到治理作用,这种关系在民企表现更为明显;同时还发现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和在职消费激励均弱化了收入目标松弛的企业风险承担效应,而货币薪酬激励的抑制作用在民企表现得更明显,在职消费的负向调节作用在国企表现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如何处理目标设置过程中的松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