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2)
- 2023(11977)
- 2022(10213)
- 2021(9717)
- 2020(8462)
- 2019(19763)
- 2018(19714)
- 2017(37927)
- 2016(20733)
- 2015(23829)
- 2014(23933)
- 2013(23696)
- 2012(21730)
- 2011(19214)
- 2010(19149)
- 2009(18015)
- 2008(18192)
- 2007(16632)
- 2006(14108)
- 2005(12444)
- 学科
- 济(82137)
- 经济(82039)
- 管理(70744)
- 业(65007)
- 企(56932)
- 企业(56932)
- 方法(43935)
- 数学(38157)
- 数学方法(37600)
- 财(26998)
- 农(21250)
- 中国(19117)
- 制(18444)
- 务(18432)
- 财务(18365)
- 财务管理(18315)
- 业经(17736)
- 企业财务(17354)
- 学(16639)
- 贸(15251)
- 贸易(15241)
- 易(14814)
- 理论(14487)
- 农业(13839)
- 地方(13776)
- 和(13572)
- 银(13547)
- 银行(13518)
- 行(12606)
- 划(12555)
- 机构
- 大学(295674)
- 学院(293806)
- 管理(120701)
- 济(116172)
- 经济(113526)
- 理学(103235)
- 理学院(102127)
- 管理学(100272)
- 管理学院(99683)
- 研究(89502)
- 中国(71996)
- 京(61733)
- 财(56360)
- 科学(55911)
- 农(47892)
- 江(45164)
- 中心(45040)
- 所(44606)
- 财经(44373)
- 业大(43916)
- 研究所(40382)
- 经(40273)
- 北京(38206)
- 农业(37795)
- 范(36765)
- 师范(36346)
- 州(35713)
- 经济学(34768)
- 财经大学(33110)
- 院(32047)
- 基金
- 项目(195209)
- 科学(153957)
- 基金(143119)
- 研究(139823)
- 家(124307)
- 国家(123271)
- 科学基金(107048)
- 社会(87896)
- 社会科(83259)
- 社会科学(83230)
- 基金项目(76125)
- 省(75957)
- 自然(71641)
- 自然科(70071)
- 自然科学(70052)
- 自然科学基金(68820)
- 教育(66243)
- 划(64186)
- 资助(59502)
- 编号(57031)
- 成果(45858)
- 部(43792)
- 重点(43409)
- 创(40302)
- 发(39632)
- 科研(38338)
- 课题(38190)
- 教育部(37837)
- 创新(37655)
- 大学(37227)
- 期刊
- 济(125136)
- 经济(125136)
- 研究(79068)
- 中国(55962)
- 财(49006)
- 管理(46941)
- 学报(46115)
- 科学(42501)
- 农(41626)
- 大学(35557)
- 学学(33441)
- 教育(29001)
- 技术(28216)
- 农业(27770)
- 融(26621)
- 金融(26621)
- 财经(22388)
- 业经(20090)
- 经(19182)
- 经济研究(18901)
- 业(17151)
- 问题(16339)
- 技术经济(15550)
- 财会(15282)
- 图书(15239)
- 版(15174)
- 统计(15098)
- 理论(14273)
- 策(13655)
- 会计(13325)
共检索到431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许艳芳
在股份制公司中,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管理层作为受托人,对股东负有诚信义务,在进行决策时,应以股东利益为出发点,不得为自身利益而侵害股东利益。但在我国的管理层收购中,管理层侵害股东利益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实际上是管理层收购中的一种非伦理行为,违背了管理层对股东的诚信义务。有鉴于此,本文选取张裕集团管理层收购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余玮
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案例越来越多。通过控股母公司张裕集团,管理人员实现对上市公司"张裕股份"的管理层收购。在对"张裕"的MBO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市场对管理层收购事件反应是积极的。但是由于缺乏公开透明的转让机制,转让价格的确定缺乏市场监督,管理层收购存在定价过低的现象。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实施环境,在管理层收购定价过程中引入更多的市场性约束。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转让价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成龙
管理层收购作为股权投资者与经理层一起组成一个收购集团实施杠杆收购的一种企业产权交易与重组行为,不仅带动、推进了并购高潮,而且在企业机制、资本结构、金融活动等多方面产生了影响。本文实例分析了三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对中国优化产权结构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管理层收购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应大力发展证券市场,高度重视投资银行家的作用;另一方面还需在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监管,防止在此过程中损害国家、集体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发生。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上市公司 制度创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薛加玉
本文分析了管理层收购(MBO)的概念、特点和效用,探讨了我国适用MBO的上市公司的特征和进行MBO的动因,最后提出和分析了几种典型的MBO模式。
关键词:
MBO 动因 模式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曜
默择内基金本质上是一种借贷资金,它提供资金和收回资金的方式与普通贷款是一致的,但在企业偿债顺序中位于银行贷款之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寿喜 黄晨晖
管理层收购(MBO)是一种重要的企业重组手段,而在企业并购实务中,掏空企业优质资产、侵占国有资本的舞弊案例屡见不鲜。法尔胜MBO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国有企业亏损,所以管理层进行融资收购,实际上却是管理层借助第三方的资金将企业做亏后再进行收购,而第三方投资机构很可能成了法尔胜真正的主人。这种第三方投资机构在幕后操纵,通过MBO间接控制国有企业的行为并非个案。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及加大监管力度,以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寿喜 黄晨晖
管理层收购(MBO)是一种重要的企业重组手段,而在企业并购实务中,掏空企业优质资产、侵占国有资本的舞弊案例屡见不鲜。法尔胜MBO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国有企业亏损,所以管理层进行融资收购,实际上却是管理层借助第三方的资金将企业做亏后再进行收购,而第三方投资机构很可能成了法尔胜真正的主人。这种第三方投资机构在幕后操纵,通过MBO间接控制国有企业的行为并非个案。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及加大监管力度,以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郝瑛 朱宇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创新的制度设计在企业改革中有其特殊的价值,但往往动机会改变最终的结果。现阶段我国对管理层收购有着客观的制度需求,但国家的政策动因契合了管理者转移财富的利己动机,所以,要用市场机制和相关法规来规范管理层收购行为。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政策动因 制度需求 财富转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璋 陈艾明 徐经长
委托代理问题是影响公司选择审计师的重要因素。为研究管理层收购后代理成本的降低对MBO公司审计需求及信息环境的影响,以2003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中完成管理层收购的公司为样本,首先通过行业规模匹配了公司特征相似但没有发生管理层收购的样本公司,然后使用双重差分的研究方法探究MBO公司的变化,较好地缓解了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MBO公司完成管理层收购后,对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减弱,盈余质量变差,公司的信息环境透明度变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璋 陈艾明 徐经长
委托代理问题是影响公司选择审计师的重要因素。为研究管理层收购后代理成本的降低对MBO公司审计需求及信息环境的影响,以2003~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中完成管理层收购的公司为样本,首先通过行业规模匹配了公司特征相似但没有发生管理层收购的样本公司,然后使用双重差分的研究方法探究MBO公司的变化,较好地缓解了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MBO公司完成管理层收购后,对高质量的审计需求减弱,盈余质量变差,公司的信息环境透明度变低。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程 范文垚
以1997至2009年管理层收购进行私有化的66家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管理层收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在短期存在负向作用的倾向,而在长期内影响并不显著。考虑到管理层持股变化可能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持股变化率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若持股变化率处于+31%~+50%,-31%~-50%,公司业绩指标将呈现正向变化的趋势,从而反映出管理层收购对公司绩效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管理层所有权 公司绩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志奇 程婧
管理层收购(MBO)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新生事物备受争议,本文重点对上市公司实施MBO后的派现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界定过度派现行为的标准,指出并不是所有实施了MBO的上市公司都存在过度派现行为,有些正常的高派现并不等同于过度派现。本文还对上市公司过度派现行为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收购 派现 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程才良
重点就我国MBO对公司绩效改善不显著的原因进行分析: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性缺陷,导致MBO中管理层追求"制度性套利空间"的动因强化和行为扭曲;MBO前、MBO中和MBO后的各种扭曲行为,不利于公司绩效的改善。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制度性套利 公司绩效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徐永林 叶南峰
管理层收购在中国正处于积极探索实施过程中,对其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学术界莫衷一是。政府的政策也是左右不定。通过对国内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已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上市企业并未给公司股东带来明显的财富效应。这种情况由多种原因造成,其中管理层持股比例相对不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激励效应 财富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