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1)
- 2023(13882)
- 2022(12092)
- 2021(11386)
- 2020(9765)
- 2019(22379)
- 2018(22128)
- 2017(42422)
- 2016(23482)
- 2015(26206)
- 2014(25771)
- 2013(25805)
- 2012(23236)
- 2011(20796)
- 2010(20487)
- 2009(18922)
- 2008(18973)
- 2007(16640)
- 2006(14651)
- 2005(12879)
- 学科
- 济(86084)
- 经济(85980)
- 管理(80312)
- 业(75055)
- 企(66865)
- 企业(66865)
- 方法(43723)
- 数学(37251)
- 数学方法(36901)
- 财(30170)
- 务(22153)
- 财务(22080)
- 财务管理(22045)
- 农(21643)
- 企业财务(21063)
- 中国(20579)
- 业经(20407)
- 学(19581)
- 制(18357)
- 贸(15455)
- 贸易(15444)
- 地方(15395)
- 理论(15215)
- 易(14987)
- 技术(14864)
- 和(14748)
- 划(14703)
- 农业(14589)
- 银(13752)
- 银行(13689)
- 机构
- 大学(329207)
- 学院(325448)
- 管理(135958)
- 济(124018)
- 经济(121185)
- 理学(117448)
- 理学院(116174)
- 管理学(114321)
- 管理学院(113720)
- 研究(104207)
- 中国(79556)
- 京(70173)
- 科学(67275)
- 财(59922)
- 农(56453)
- 所(52967)
- 业大(52590)
- 研究所(48402)
- 中心(48229)
- 财经(47701)
- 江(46967)
- 农业(44633)
- 北京(44030)
- 经(43509)
- 范(40196)
- 师范(39694)
- 州(38377)
- 院(37538)
- 商学(36072)
- 财经大学(35855)
- 基金
- 项目(225613)
- 科学(175965)
- 基金(164292)
- 研究(158702)
- 家(145067)
- 国家(143867)
- 科学基金(123497)
- 社会(98762)
- 社会科(93625)
- 社会科学(93597)
- 基金项目(88947)
- 省(87748)
- 自然(84298)
- 自然科(82336)
- 自然科学(82313)
- 自然科学基金(80850)
- 划(74479)
- 教育(72657)
- 资助(67532)
- 编号(63907)
- 成果(50333)
- 重点(49956)
- 部(49152)
- 创(47248)
- 发(45827)
- 科研(44074)
- 创新(43997)
- 课题(42882)
- 计划(42245)
- 教育部(41880)
- 期刊
- 济(133091)
- 经济(133091)
- 研究(91363)
- 中国(59560)
- 学报(57678)
- 管理(51201)
- 科学(50357)
- 财(49595)
- 农(49215)
- 大学(42860)
- 学学(40542)
- 农业(33605)
- 教育(31382)
- 融(28420)
- 金融(28420)
- 技术(26154)
- 财经(23108)
- 业经(21718)
- 经济研究(20603)
- 经(19540)
- 业(19339)
- 图书(17349)
- 科技(16792)
- 问题(16660)
- 版(16450)
- 理论(16007)
- 财会(15982)
- 技术经济(15465)
- 业大(14942)
- 会计(14775)
共检索到470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文强
管理层持股是一种公司内在的激励机制,目的是为了减轻代理问题。但是,管理层持股可能产生“利益汇聚”效应和“管理者防御”效应。无论早期抑或近期的实证研究成果都无法确定管理层持股是否影响公司的绩效,其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无关论”和“有关论”,前者认为管理层持股比例是内生变量,依赖于公司外部环境和内在特征,并不直接影响公司绩效,后者则指出管理层持股比例显著地影响公司的绩效。此外,公司股本结构的调整成本也是以上两种观点的争论焦点之一。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罗敏
本文通过采用2009年至2013年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股权激励作为减少代理成本的长期激励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与否对改善公司的长期业绩效果不明显,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长期业绩经营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公司采用管理层持股激励模式时要恰当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并采用恰当的股权激励方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笑雪
本文以2005年前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用实证方法研究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虽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平均持股水平很低,但对高管人员的行为仍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当总经理独立于董事会时,股权激励的效果更为明显。此外,公司的规模和控股股东性质等因素也会起到调节高管持股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
股权激励 持股比例 公司绩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程 范文垚
以1997至2009年管理层收购进行私有化的66家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管理层收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在短期存在负向作用的倾向,而在长期内影响并不显著。考虑到管理层持股变化可能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持股变化率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发现,若持股变化率处于+31%~+50%,-31%~-50%,公司业绩指标将呈现正向变化的趋势,从而反映出管理层收购对公司绩效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管理层所有权 公司绩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白默 侯冠廷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数量和股权投资金额的不断增多,交叉持股行为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在界定"交叉持股"的概念和研究范畴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有关交叉持股与公司业绩关系的文献,特别对具体的影响路径、产生研究结论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述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现状和特点,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交叉持股 公司 业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白默 侯冠廷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数量和股权投资金额的不断增多,交叉持股行为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在界定"交叉持股"的概念和研究范畴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有关交叉持股与公司业绩关系的文献,特别对具体的影响路径、产生研究结论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述评。基于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现状和特点,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交叉持股 公司 业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冉茂盛 贺创 罗富碧
运用我国414家上市公司1999~2005的数据,对管理层持股水平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显著的N型关系,但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最优管理层持股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当前我国管理层持股水平与公司绩效处于同向变动阶段,因此,上市公司应该通过积极增加管理者持股水平来提升公司业绩。
关键词:
管理层持股水平 公司绩效 N型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运旭
自从201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进行系统性规制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都推出员工持股计划。从理论出发,员工持股对公司绩效有积极的影响,然而国内外关于员工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始终没有一致的结论。基于此,本文利用2015年度发布了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员工持股计划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并将员工持股计划按股票来源进行划分,研究不同类型的员工持股计划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员工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正相关,且管理层持股效果优于普通员工持股;高管持股与公司资本结构正相关;从二级市场购买、赠与获得股票的员工持股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程度高于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员工持股。
关键词:
员工持股计划 公司收益 资本结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利平
本文以回归分析的方法验证了基金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基金持股按照基金持股比例、制衡度和集中度进行分类,分别研究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基金持股比例对于上市公司的会计绩效和市场绩效均有正向的影响,而基金持股制衡度对于公司会计绩效和市场绩效均有微弱但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基金持股通过集中度对于市场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基金持股 公司绩效 实证研究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徐大伟 蔡锐 徐鸣雷
以我国上市公司中25家管理层收购企业为样本,就我国管理层收购与上市公司治理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这25家管理层收购企业中公司绩效与管理层持股呈非线性的三次方程关系,即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在0~7.50%的范围内,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会提高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当管理层持股比例在7.50%~33.35%之间时,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会导致管理层对外部股东的利益侵占,增加公司的代理成本,从而表现为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管理层持股比例负相关;而在管理层持股比例大于33.35%的情况下,持股比例的增加又会刺激管理者的经营行为,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这一结果证明我国上市...
关键词:
管理层收购 公司经营绩效 实证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荣
文章以我国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财报数据为样本,通过分析管理层是否持股、持股比例、成长能力等因素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研究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问题。实证分析表明,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的公司在绩效表现上要好于管理层未持股的公司,公司绩效与管理层持股比例未呈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且前者受后者的影响程度随后者所处比例区间的变化而变动。研究结论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会影响公司绩效,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程度呈区间效应。
关键词:
创业板上市公司 管理层持股 公司绩效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刘剑
自Berle和Means提出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命题以来,国内外学者就管理层持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但因变量定义和样本选择等方面的差异,目前尚未形成令人信服的一致性结论。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应将管理层持股的内生性、股权性质和公司特征等因素纳入分析框架;同时,应跳出“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经营绩效”的传统研究范式,构建一个完整的财务会计学分析框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燕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以我国2004年年报中披露了管理层持股情况的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实施管理层持股的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施管理层持股可以减少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业绩。
关键词:
管理层持股 公司业绩 相关性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宗军 田原 赵欣欣
首先简要梳理了激励理论的发展脉络,总结了激励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近40年的主要发展成果;然后对管理层激励机制与企业经营困境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性分析;最后应用激励理论的最新进展对两者间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经营困境 管理层激励 公司治理 激励理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亚莉 张竹 石蕾
文章采用联立方程研究发现外部审计、管理层持股以及公司价值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生互动关系。研究显示,外部审计与管理层持股之间既存在互补效应也存在替代效应;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对提升公司价值有积极的作用;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管理层持股较低时,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公司价值,但管理层持股超过一定比例后,二者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分组研究显示在资产较高的公司中,如果外部审计更严格且公司价值较高,管理层更容易受到股权激励;在资产较低的公司中,外部审计对管理层持股比例的约束作用显著。
关键词:
外部审计 管理层持股 公司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