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5)
2023(5280)
2022(4365)
2021(4092)
2020(3541)
2019(8052)
2018(7935)
2017(14401)
2016(8193)
2015(9087)
2014(9177)
2013(9220)
2012(8374)
2011(6983)
2010(7609)
2009(7283)
2008(7328)
2007(6691)
2006(5903)
2005(5665)
作者
(23531)
(19470)
(19069)
(18477)
(12811)
(9113)
(8853)
(7401)
(7222)
(7183)
(6600)
(6560)
(6307)
(6217)
(6133)
(5926)
(5822)
(5722)
(5635)
(5536)
(4921)
(4821)
(4742)
(4593)
(4429)
(4407)
(4291)
(4170)
(4087)
(3900)
学科
管理(34269)
(29557)
(27326)
企业(27326)
(24853)
经济(24815)
(13937)
方法(13059)
审计(12173)
(10644)
财务(10619)
财务管理(10541)
企业财务(10116)
数学(9846)
数学方法(9723)
(9149)
中国(7777)
(6657)
银行(6651)
(6615)
业经(6236)
(6100)
各类(6018)
(5915)
(5832)
(5763)
理论(5563)
人事(5557)
人事管理(5557)
技术(5312)
机构
大学(108281)
学院(107140)
管理(43754)
(39006)
经济(37834)
理学(35764)
理学院(35306)
管理学(34799)
管理学院(34528)
研究(33584)
中国(30391)
(25056)
(24422)
科学(20704)
(18608)
财经(18468)
(17664)
(17631)
中心(17072)
(16840)
研究所(15284)
业大(14865)
(14740)
北京(14645)
(14155)
财经大学(14019)
农业(13665)
商学(12510)
商学院(12384)
(12248)
基金
项目(66503)
科学(51933)
基金(48830)
研究(46753)
(43281)
国家(42904)
科学基金(36911)
社会(29029)
社会科(27583)
社会科学(27571)
基金项目(25794)
(25607)
自然(25356)
自然科(24736)
自然科学(24729)
自然科学基金(24313)
教育(22216)
(21648)
资助(20530)
编号(18118)
成果(15589)
重点(15080)
(15056)
(14536)
(13649)
科研(13475)
课题(13066)
教育部(12959)
创新(12823)
大学(12486)
期刊
(47196)
经济(47196)
研究(33847)
中国(31802)
(25641)
管理(19672)
学报(18170)
科学(16112)
(15047)
大学(13935)
(13163)
金融(13163)
学学(12998)
教育(11584)
会计(10231)
审计(9732)
财经(9663)
农业(9595)
财会(9595)
技术(8874)
(8271)
经济研究(7406)
(7355)
通讯(6557)
会通(6524)
业经(6178)
(6002)
图书(5186)
问题(5171)
(5034)
共检索到181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王守海  李云  
已有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独立性通常能够有效监控财务报告流程,而那些在形式上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可能在实质上并不独立,公司管理层对董事会的干预可能对审计委员会监控作用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盈余管理来检验管理层干预是否会削弱审计委员会的监控效力。研究发现,当公司管理层没有涉入董事任命时,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能够发挥较好的监控作用,但是,一旦公司管理层涉入董事任命,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的监控作用将被削弱。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川  黄夏燕  
以2012—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管理层权力在审计委员会内部对审计委员会治理效力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权力侵蚀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管理层激励可以调节审计委员会权力侵蚀与盈余质量之间的负向关联。这表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失衡与管理层干涉会削弱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力,但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缓解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及其对审计委员会的操控。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应当规范治理结构、协调制衡机制,监督独立、制衡有效是公司健康有效运行和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前提。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倪慧萍  
通过检验我国新设立审计委员会上市公司的操控性应计年度增量,发现这些公司的盈余管理虽在设立当年未被抑制,但在设立次年被显著地抑制了。对设立次年抑制效用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董事会其他专门委员会对审计委员会有不同影响。本文研究为审计委员会制度有效性以及公司治理国际趋同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支持。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小林  胡淑娟  
通过分析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对盈余管理、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进行扭亏盈余管理的行为显著要低,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显著要高。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治理效果,改善了财务报告质量。但审计委员会并没有对配股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作用,这说明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作用较为有限。监管部门还需要设法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提高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更好地发挥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披露质量的监督作用,使之成为维护广大投资人权益的有效治理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歆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之间的关系,以及审计委员会对通过资产减值进行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的态度。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通过计提减值准备来进行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的行为。尽管从总体上看,审计委员会的效率并不显著,但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的财务背景和兼职委员对收益平滑和巨额冲销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向锐  杨雅婷  
以2011—2013年度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审计委员会主任背景特征与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主任的教育程度和本地化可以显著抑制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审计委员会主任的薪酬可以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却无法显著地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审计委员会主任背景特征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郑新源  刘国常  
本文主要研究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以及审计委员会的特征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证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可以显著降低盈余管理的程度,审计委员会特征影响其有效性发挥时,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的程度显著负相关;审计委员会的规模虽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显示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审计委员会的专业素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显著,且回归系数的符号与预测相反。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陆瑶  
审计委员会制度作为提高外部审计的独立性的一个监督机制而被引入。理论上审计委员会代表所有者负责外部审计事务,监督经理人防止审计合谋;现实中审计委员会受制于经理人而缺乏独立性,成为制约其作用发挥的瓶颈。审计委员会在维护外部审计独立性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独立性问题。本文以独立性为切入点,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分析了上述差异及其原因,认为需要在人员构成与聘用、薪酬制度等方面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以促进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独立性的维护作用的提高。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邓晓岚  陈运森  陈栋  
作为董事会中最重要的两个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与薪酬委员会委员交叠任职是上市公司频繁发生却被学术界忽视的现象,本文检验了交叠任职这种董事内部兼任网络对盈余管理以及经理人机会主义薪酬的影响。结果发现:审计委员会与薪酬委员会的职位交叠程度越高,公司盈余管理越严重;在经理人薪酬水平较高或内部薪酬差距较高的公司中,两个专业委员会的交叠任职与盈余管理的正相关性更强,经理人"薪酬-操纵性盈余"敏感性也更高,结果表明经理人可能与交叉任职的董事合谋来操纵会计盈余质量,进而攫取更高的机会主义薪酬,而且当经理人对薪酬的辩护需求较强时合谋的动机更强。结论表明专门委员会的交叠任职所组成的董事内部网络可能是盈余质量降低...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洪剑峭  方军雄  
本文采用2002年至2004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以盈余质量视角研究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基于各年截面数据,设有审计委员的上市公司均具有较高的盈余质量,同时也发现这种盈余质量上的差异已经存在于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的上一年。当控制这种成立前的盈余质量差异之后,本文发现,设立审计委员会前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没有显著变化。因此,本文结论并没有发现审计委员会在提高会计盈余质量方面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谢德仁  汤晓燕  
本文研究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日常工作所在地是否与上市公司所在地一致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4—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的研究后发现,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本地化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制度建设需关注影响委员们信息获取能力的个人特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奇峰  
本文选取2012—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审计委员会“形式”与“实质”独立性对企业外部审计质量、审计费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董事会权力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形式”上的独立性并不影响审计质量、审计费用,审计委员会“实质”上的独立性能显著提升企业审计质量,并且降低企业外部审计收费。随着董事会权力上升,审计委员会“实质”独立性促进审计质量和抑制审计费用的影响均受到弱化。结论表明具有“实质”独立性的审计委员会能发挥较好的监督作用,但董事会权力过大并干预审计委员会工作时,其独立性会被削弱,内审质量变差会改变外部审计师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谢香兵  
笔者以2005年~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是否会对会计稳健性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财务专家比例及是否存在本公司高管等特征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提高会计稳健性;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财务知识与会计稳健性显著正相关。审计委员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研究结论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及其效率提高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明霞  罗珊梅  
审计委员会承担了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对财务报告质量提供监管。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要求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并担任召集人,而CEO的社会关系是审计委员会成员来源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通过校友关系、工作联系和其他共同经历收集CEO与审计委员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数据,以2012—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CEO与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社会关系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CEO与审计委员会成员社会关系会显著降低公司财务报告质量,尤其在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较低地区这一削弱效应更显著。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吴锡皓  
本文首先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视角出发,推导得出,强化外部审计独立性是审计委员会的基本职能之一。然而,接下来的实证检验结果却与前述的理论预期相悖,即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并不具有强化外部审计独立性的功能。接下来的分析表明,由于缺乏"独立人"的资格,导致我国审计委员会很难打破原有的均衡,从而很难强化外部审计独立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