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6)
- 2023(9622)
- 2022(7782)
- 2021(7116)
- 2020(6114)
- 2019(13598)
- 2018(13253)
- 2017(25482)
- 2016(13814)
- 2015(15321)
- 2014(15205)
- 2013(15324)
- 2012(13664)
- 2011(11632)
- 2010(12034)
- 2009(11685)
- 2008(12268)
- 2007(11392)
- 2006(10203)
- 2005(9595)
- 学科
- 业(83039)
- 企(77961)
- 企业(77961)
- 管理(68885)
- 济(57167)
- 经济(57084)
- 财(27021)
- 方法(25911)
- 业经(25774)
- 务(22169)
- 财务(22145)
- 财务管理(22113)
- 企业财务(21015)
- 农(20269)
- 制(18937)
- 数学(18000)
- 数学方法(17874)
- 技术(15649)
- 农业(15104)
- 策(14949)
- 中国(14232)
- 划(14202)
- 银(13749)
- 银行(13741)
- 经营(13343)
- 体(13215)
- 行(12968)
- 理论(12559)
- 企业经济(12385)
- 体制(12131)
- 机构
- 学院(197365)
- 大学(191535)
- 管理(88015)
- 济(83814)
- 经济(82071)
- 理学(72669)
- 理学院(72076)
- 管理学(71404)
- 管理学院(71005)
- 研究(55502)
- 中国(54821)
- 财(46599)
- 京(40390)
- 财经(35084)
- 江(33230)
- 经(31878)
- 农(30864)
- 科学(30485)
- 中心(28056)
- 所(27289)
- 业大(26463)
- 财经大学(25933)
- 州(25900)
- 商学(25471)
- 北京(25424)
- 商学院(25249)
- 经济学(23992)
- 农业(23899)
- 研究所(23786)
- 经济管理(22474)
- 基金
- 项目(120172)
- 科学(96781)
- 研究(89561)
- 基金(89329)
- 家(75873)
- 国家(75126)
- 科学基金(67710)
- 社会(58688)
- 社会科(55634)
- 社会科学(55614)
- 省(47722)
- 基金项目(47021)
- 自然(44034)
- 自然科(43095)
- 自然科学(43089)
- 自然科学基金(42438)
- 教育(39728)
- 划(37927)
- 资助(36495)
- 编号(35189)
- 业(31584)
- 创(28446)
- 成果(27203)
- 部(26523)
- 重点(25947)
- 创新(25598)
- 制(25289)
- 发(24495)
- 国家社会(24106)
- 课题(23898)
- 期刊
- 济(101905)
- 经济(101905)
- 研究(60445)
- 财(43149)
- 中国(41751)
- 管理(41173)
- 农(28893)
- 融(28862)
- 金融(28862)
- 科学(25040)
- 学报(22983)
- 技术(19724)
- 大学(19355)
- 农业(19278)
- 学学(18712)
- 财经(18161)
- 业经(18109)
- 经(15552)
- 财会(14532)
- 业(14504)
- 经济研究(14388)
- 教育(13217)
- 会计(12811)
- 技术经济(12790)
- 问题(11905)
- 现代(11405)
- 经济管理(9976)
- 通讯(9946)
- 会通(9921)
- 商业(9865)
共检索到316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预测
[作者]
余思明 唐建新 孙辉东
本文从企业风险承担视角出发,以2002~2016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管理层业绩目标制定过程中的收入目标松弛行为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收入目标松弛能够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驱使管理层基于股东利益行事,说明了业绩目标契约能够起到治理作用,这种关系在民企表现更为明显;同时还发现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和在职消费激励均弱化了收入目标松弛的企业风险承担效应,而货币薪酬激励的抑制作用在民企表现得更明显,在职消费的负向调节作用在国企表现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为企业如何处理目标设置过程中的松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朔 刘晓晖 徐可
从激励视角研究劳动保护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发现:随着劳动保护的加强,劳动密集型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降低;这种负面影响在高管持股水平较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较小、高管—员工薪酬差距较小的企业中更明显;这种负面影响在高管薪酬较低、普通员工工资较高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更明显。研究表明,劳动保护虽然加强了对员工利益的保护,但不利于激励,这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民营企业中。因此,企业需要在保护员工利益的基础上,辅之以其他激励手段,从而抵御劳动保护产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劳动保护 劳动密集度 激励 风险承担水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建祥 李秉祥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中代理人风险规避与风险追逐假说,探讨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影响机理和关系,考察股权激励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理管理防御程度越强,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低,说明经理人为了保持自身职位和个人利益最大化,表现出更多的风险规避行为;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与公司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股权激励能激励经理人选择更多风险承担行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建祥 李秉祥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中代理人风险规避与风险追逐假说,探讨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影响机理和关系,考察股权激励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经理管理防御程度越强,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低,说明经理人为了保持自身职位和个人利益最大化,表现出更多的风险规避行为;管理层股权激励程度与公司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经理管理防御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股权激励能激励经理人选择更多风险承担行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亚微
本文基于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7-2013年的数据,通过考察不同性质银行的高管所面临的过度激励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检验了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存在过度激励,且过度激励会造成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第二,不同性质银行高管的过度激励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是不同的。国有控股银行高管若受到过度激励,有可能会盲目扩大经营规模,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而非国有控股银行的高管相对而言,这种激励作用会较弱。为此,要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改革,防止过度激励。尤其是国有控股银行高管薪酬机制设计要更加关注风险因素。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薪酬管理 高管薪酬 风险管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曾春华 李开庆
以2009-2017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差距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管薪酬差距通过提高管理者的风险承担水平进而促进企业创新;国有产权性质和高管权力会显著降低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而较完善的地区市场环境会增强高管内部薪酬差距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文章有助于从高管薪酬差距角度考察薪酬契约的有效性,对于如何增强企业风险承担从而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高管薪酬差距 风险承担水平 企业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钟高 李帽帽
本文以2010-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晋升压力这一隐性激励机制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管晋升压力的加大削弱激励机制的效果,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与意愿下降,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减弱由于晋升压力过大导致的风险承担不足的行为,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研究表明,高管晋升压力过大不利于激励管理层的风险承担,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调节激励效应中的失灵现象。因此,企业既要重视隐性激励机制的适度性,更要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确保适度的风险承担对企业价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
关键词:
风险承担 隐性激励 晋升激励 内部控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梁星 杨慧卿 张弛
为探究业绩期望落差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内在影响机制以及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对二者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OLS回归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业绩期望落差的增大,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历史业绩期望落差和行业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股权结构会显著影响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股权集中度在这一作用路径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而股权制衡度则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文章拓展了业绩期望落差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丰富了企业行为理论和公司治理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企业优化股权结构、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苏坤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1999年至2012年中国沪、深股市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公司股票收益率的波动衡量风险承担水平,使用公司投资对边际Q的敏感性衡量资本配置效率,深入分析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理,探讨公司风险承担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以及股权激励对这种影响的作用,借助Stata统计分析工具,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有助于管理层克服风险规避倾向,促使管理层更注重公司长期利益,降低公司代理问题,进而促进公司风险承担;而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公司对投资机会的充分利用,进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与非股权激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亮 蒋勇
代理问题的存在会导致管理者"短视",出于私利,管理者往往不愿意承担风险,这虽然会给企业带来短期经济利益,但也会给未来发展埋下隐患。为解决此类代理问题,高管团队成员激励将发挥关键作用。因此,研究高管团队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风险承担影响以及企业风险承担对企业绩效影响,对于中国企业的激励契约设计、经济增长和潜在风险认识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关键词:
高管团队激励 风险承担 战略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晓琳
基于晋升锦标赛理论和行为理论,考察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管理层权力在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关系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1)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符合行为理论预期,即二者呈线性负相关关系;(2)管理层权力加剧了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3)在分产权性质的讨论中,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风险承担的负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期刊] 改革
[作者]
祁怀锦 于瑶
为明确电子商务发展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管理层激励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运用2014—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省域内电子商务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作用机制包括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与缓解融资约束。管理层激励影响了电子商务发展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其中股权激励弱化了电子商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而货币薪酬激励则强化了上述关系。以上结果表明,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现途径,电子商务可以通过改善经营运作效率与融资环境进而影响企业风险决策,表现出对企业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作用,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妍 马超然 林子昂
企业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发展提供关键动力,而对于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尚未得到全面的结论。为此,本文以我国2007~2021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在控制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加强财务柔性来促进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对外开放程度高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水平的积极影响更显著。本文探究了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水平的关系与作用机制,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研究,从企业和政府角度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海林 余佳杰
以2008—2019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证方法量化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对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的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会上升。进一步分析也发现,企业规模越大、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时间越长越有助于抑制国际化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企业国际化地区分布越广越会增强国际化对风险承担水平的正向作用。而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抑或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国际化对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作用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企业重视国际化经营中的风险承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警示企业关注国际循环中风险承担水平增加带来的影响,确保自身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总体风险承担水平处于可承受范围以内。
关键词:
国际化 风险承担 风险管理 经营决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泽将 罗进辉 李雪
民营企业身份认同问题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社会和制度问题,深刻地影响着民营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本文以中国资本市场2003~2012年间上市时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或家族的A股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手工搜集并整理了样本企业的初始产权获取方式,将其划分为具有严重身份认同问题的国有转制型民营企业和不具有严重身份认同问题的创业型民营企业,重点考察企业身份认同问题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民营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本文实证分析发现,由于企业合法身份认同不足问题容易引致企业产权和个人财富面临潜在的法律安全风险,身份认同问题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而且这一负向影响关系在《国有资产法》颁布之后显著减弱。上述研究结论在经过PSM倾向得分匹配、Heckman两阶段回归以及Placebo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身份认同问题促进了以慈善捐赠活动衡量的民营企业非生产性活动。此外,本文还发现具有严重身份认同问题的国有转制型民营企业市场价值更低。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关于民营企业风险承担行为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对如何更好地鼓励和发扬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精神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