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34)
2023(4791)
2022(3917)
2021(3789)
2020(3175)
2019(7396)
2018(7170)
2017(13289)
2016(7004)
2015(8048)
2014(8037)
2013(8030)
2012(6919)
2011(6193)
2010(6125)
2009(5754)
2008(5953)
2007(5380)
2006(4830)
2005(4271)
作者
(19474)
(16177)
(15945)
(15280)
(10361)
(7515)
(7512)
(6408)
(6079)
(5738)
(5497)
(5327)
(5138)
(5116)
(4943)
(4925)
(4844)
(4810)
(4803)
(4627)
(3924)
(3905)
(3848)
(3818)
(3646)
(3592)
(3521)
(3437)
(3223)
(3195)
学科
管理(33880)
(26469)
(25877)
企业(25877)
(22960)
经济(22932)
方法(11542)
(10724)
数学(8297)
(8261)
财务(8234)
财务管理(8213)
数学方法(8054)
企业财务(7774)
业经(6776)
(6537)
理论(6473)
(6321)
(6266)
(6247)
技术(5777)
(5758)
中国(5505)
经营(5487)
决策(5269)
人事(5172)
人事管理(5172)
(5051)
银行(5048)
计划(4860)
机构
大学(98584)
学院(97283)
管理(44469)
理学(36477)
理学院(36068)
(35728)
管理学(35521)
管理学院(35291)
经济(34680)
研究(27437)
中国(24515)
(21328)
(20054)
科学(16583)
(15570)
财经(14993)
中心(14537)
(13583)
北京(13202)
(12917)
(12729)
(12250)
师范(12166)
业大(12040)
研究所(11435)
财经大学(11310)
商学(11184)
(11087)
商学院(11049)
(10155)
基金
项目(62608)
科学(50421)
研究(47131)
基金(46544)
(39939)
国家(39605)
科学基金(35333)
社会(29838)
社会科(28417)
社会科学(28407)
基金项目(24286)
(23215)
自然(23021)
自然科(22544)
自然科学(22541)
自然科学基金(22121)
教育(21533)
编号(19801)
(19789)
资助(18581)
成果(16818)
(13808)
重点(13466)
项目编号(13446)
(13328)
国家社会(12569)
创新(12383)
课题(12366)
教育部(12248)
人文(12238)
期刊
(42013)
经济(42013)
研究(27638)
中国(21089)
管理(20144)
(18683)
科学(12918)
学报(12646)
教育(10844)
大学(10044)
技术(9498)
(9408)
金融(9408)
学学(9133)
(8889)
图书(8113)
财经(7482)
(6541)
业经(6498)
财会(6443)
会计(6299)
情报(6062)
经济研究(5897)
农业(5804)
技术经济(5538)
理论(5358)
书馆(5279)
图书馆(5279)
统计(5209)
现代(5199)
共检索到153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培军  吴能全  
基于管理学视角,通过对隐性(默会)知识与显性(文本)知识概念的逻辑分析和比较,以及具体的知识案例分析,认为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概念对知识的内涵而言不是相互对立的概念,隐性与显性的概念仅仅是说明了知识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状态的差异,而无法用来表述知识的内涵差异,隐性与显性概念不足以把不同的知识分成两个不同的种类。野中郁次郎的知识分类理论提供的不是不同内涵的知识分类理论,而是相同内涵的不同存在形式的知识聚类理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新平  
教育管理学通常被认为是一门纯粹应用性和技术性的学科。这种认识遮蔽了教育管理学弥显珍贵的批判反思属性。教育管理学中的批判反思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常规型批判反思与创新型批判反思。无论是何种类型的批判反思 ,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学都亟待加强。教育管理学的批判反思属性 ,既要求理论研究者在整个探索过程中确立起教育管理的“批判观”和实践意识 ,也要求实际工作者对支配自身思想言行的内隐观念展开反思。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罗珉  甘元霞  
管理学批判理论强调管理学知识随组织及其管理世界的变化而发展的动态特点,把管理学知识看作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本文对管理学批判理论进行了概述,讨论了管理学批判理论的本体论现实主义观和方法论问题,并对其核心内容与实质进行了评价,以探寻管理学的未来发展之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伟伟  刘业鑫  高鹏斌  于渤  
基于文献共被引分析技术,对1984—2013年Web of Science收录的1134篇技术管理文献进行了知识图谱分析,识别了技术管理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文献,从管理学的视角探索了技术管理的知识基础。结果表明:技术管理的知识基础包含7个主要知识群,即新产品开发/研发管理、创新管理、技术演化理论、战略管理、知识管理、组织理论和全球化理论。在解释每个知识群如何支撑技术管理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了技术管理的知识基础模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宇  
从"儿童中心批判"的分析入手,可以发现儿童与知识、社会在教育取向上的对立,其深层根源在于近代以来对理性的"畸形"理解与片面运用。恢复理性的原初意义,为儿童与知识、社会的整合提供了一条思路,且帮助确立起一种为了儿童理性精神培育的教育理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照明  
伴随着当代空间问题的凸显和空间思想的发展,空间批判理论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后发展视角构建总体性的当代空间批判理论,才能够真正释放出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彻底的革命立场和批判精神。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构建当代空间批判理论的实践中,缺少后发展的视角,多数拘泥于"西方中心主义"的传统思维方式。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话语权"尤为重要的当今世界,从后发展视角构建独立自主的科学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旭辉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大多表现为描述式研究、思辨式研究、实证性研究和诠释性研究,缺乏批判性研究的基础。建立在批判理论基础上的批判研究因其独特的立场、价值取向、方法论特点和研究途径,确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高等教育学应当建立起批判研究的基础,发展出自己的批判话语和研究范式。针对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国内学界相关研究匮乏的现状及其深层次原因,结合现实提出若干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批判研究的对策思路,我国高等教育学学者应致力于批判性研究的本土化和创造"实践的理论",以免陷入过于知识化的误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占魁  
哲学批判的本质是对"更好可能"的开放式追寻。哲学批判有关"反"或"非"的立场,通常建立在人们"质疑"既有事态价值品质的基础上,并集中表现为不同学说或观点之间的一种"辩证讨论"。学界有关"批判话语"的复杂意向,使得我国教育研究中的批判实践往往游离了其学术根基,进而致使教育理论在当前的社会危机中日益消减了其所应有的社会影响力。为重振中国教育的公信力,中国教育学界不仅需要在学界内部重建并严格恪守教育批判的学术原则,而且它还必须能够真诚地接受来自教育实践者对其理论品性的质疑与挑战,从而自觉地担负起重建中国批判教育实践的历史使命。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邱均平  文庭孝  张蕊  张洋  
建立知识管理学具有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和科学意义。知识管理学的产生有其经济、技术、实践、理论、学科和教育方面的背景。目前,知识管理学的研究可分为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研究内容很广泛。从体系结构上讲,知识管理学可分为:宏观知识管理学和微观知识管理学;广义知识管理学和狭义知识管理学;理论知识管理学、技术知识管理学和应用知识管理学。参考文献3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振天  杨雅文  
大学知识的高深性、专门性、公共性与游移性,是大学社会批判的可能性前提。大学社会批判不可避免地遭遇知识的真理性、纯洁性与知识的现实性、实践性的矛盾,只有坚持从学术立场、良知和正义优先原则出发,才能保证大学社会批判的道德要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文惠  何有麟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资源是知识型员工。本文认为企业应结合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将东方管理学的核心思想———"人为为人"思想有机地运用到管理中,注重从"利他"角度着眼,追求让知识型员工达到关系和谐与身心健康的目标,让企业达到持续提高工作绩效和竞争能力的目标。文中探索的主要实现途径包括:树立知识型员工是第一客户的理念;建立服从知识与服从权威同样重要的舆论氛围;管理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授权,注重沟通,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参与感;识别需求,有效激励,探索按知分配;开展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培训开发;关爱知识型员工的身心健康;从有利于知识型员工发挥价值的角度,优化改造组织结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春森  储节旺  徐毅  
知识管理学研究能提高国家、企业和个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分析知识管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知识管理研究方法的性质视角阐述知识管理学的演化路径,分析知识管理的发展瓶颈,提出优先发展领域,并指出知识管理学的学科构建基础。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万涛  
基于企业协作中评价一致性的角度,经验丰富者、管理者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知识共享非常重要。但是,企业进行知识的评价判断时往往忽视隐性知识。本文从评价者评价判断的事例中探讨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规则的方法,并提炼出评价判断规则。关注评价对象中相对评价最小要素的配对比较,对于复数的属性值,从优先顺序关系的集合得出综合性优先顺序,寻求评价判断规则。对于属性值的评价,假设综合性评价具有非单调性,基于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求得评价判断理论。此外,如果假设配对比较具有可比性,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更加密切,加大使用规则进行判断的比重。本文对于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的隐性知识评价判断规则进行了应用研究,显示了产品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愚顽  
管理学中有两种关于"船"的隐喻,标示着管理学的两种取向。最著名的一个关于"船"的隐喻是赛尼加的"当一条船不知道将驶向那个港湾的时候,什么风也不是顺风。"这个隐喻标示的是"目标导向"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伟  
跨文化视角作为比较教育学科的理念无意识,是历史和现实因素叠加博弈的产物。浪漫主义思潮和民族国家兴起助推人们以文化划分边界,也迫使比较教育服从于构建国民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需要。跨文化视角的确立导致文化偏见与国家主义大行其道,也使比较教育陷入创新乏力的困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到来推动各国从竞争走向依存,比较教育在"无疆界世界"中面临着从跨越边界到超越边界的文化视角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