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56)
- 2023(13795)
- 2022(11442)
- 2021(10316)
- 2020(8392)
- 2019(19004)
- 2018(18789)
- 2017(35500)
- 2016(19402)
- 2015(21883)
- 2014(21806)
- 2013(21558)
- 2012(20259)
- 2011(18378)
- 2010(18769)
- 2009(17631)
- 2008(18021)
- 2007(16754)
- 2006(15274)
- 2005(14220)
- 学科
- 济(81676)
- 经济(81492)
- 管理(67129)
- 业(59391)
- 企(51787)
- 企业(51787)
- 方法(28033)
- 中国(26789)
- 财(25007)
- 业经(23778)
- 农(23133)
- 制(22043)
- 地方(21921)
- 数学(20639)
- 数学方法(20399)
- 银(16740)
- 银行(16717)
- 行(16026)
- 学(15949)
- 理论(15555)
- 农业(15331)
- 融(15233)
- 金融(15228)
- 和(15212)
- 务(15045)
- 财务(14997)
- 财务管理(14953)
- 体(14254)
- 企业财务(14214)
- 环境(13609)
- 机构
- 学院(279849)
- 大学(279499)
- 济(114548)
- 经济(111887)
- 管理(106016)
- 研究(98803)
- 理学(87826)
- 理学院(86714)
- 管理学(85399)
- 管理学院(84807)
- 中国(77812)
- 京(60916)
- 财(60335)
- 科学(57669)
- 所(50078)
- 江(46688)
- 中心(45018)
- 财经(45010)
- 研究所(44536)
- 农(44084)
- 经(40572)
- 范(39420)
- 师范(39073)
- 北京(38824)
- 州(36852)
- 业大(36672)
- 院(35456)
- 经济学(35176)
- 农业(33739)
- 财经大学(33111)
- 基金
- 项目(174907)
- 科学(138968)
- 研究(132435)
- 基金(126196)
- 家(108623)
- 国家(107604)
- 科学基金(92702)
- 社会(87041)
- 社会科(81600)
- 社会科学(81575)
- 省(68935)
- 基金项目(65715)
- 教育(60901)
- 划(57636)
- 自然(56611)
- 自然科(55313)
- 自然科学(55299)
- 自然科学基金(54345)
- 编号(53770)
- 资助(50508)
- 成果(46237)
- 发(42015)
- 重点(39749)
- 部(39061)
- 课题(38756)
- 制(37050)
- 创(36621)
- 国家社会(35755)
- 创新(34176)
- 发展(34061)
共检索到458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蒋廉雄 卢泰宏
转型社会中,中国文化如何影响公共管理的公平?我们发展了文化社会学关于文化的多层次意义结构的概念,并建构了"社会集体目标关联"和"个体目标关联"的理论框架,通过历史文献的实证分析,发现转型社会中的中国文化对公共管理公平的影响存在"偏向效应"。与目前认为的文化内部"一致性"的假定相反,我们的研究发现恰是文化的"内部不一致性"成为"偏向效应"发生的机制。最后还讨论了如何规避文化"偏向效应"对实现公共管理公平产生的策略困境问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东娇
高质量的学校文化,是慧于中、秀于外、诚于内的文化,包含显在和隐含的生活方式。利用一目了然的显性文化,识别理所当然的隐性文化,呈现学校文化全景,对于建设美好教育生活意义重大。与显性文化相对而言,学校隐性文化指位于盲目区、隐藏区和未知区的那部分内容,其发生机制是根植于人性、组织和文本的疏离机制,生成于结构、管理和知识的模糊机制,来源于生活、工作和合作的联合机制。打开学校隐性文化视窗,运用多角度识别、对机制利用和有意识超越三种手段,对其进行管理,可以达到如下目的:避免文化尴尬,化解文化威胁;享受文化安全,增进文化理解;拥有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超越。
关键词:
学校隐性文化 美好教育生活 文化安全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冕 俞立平
创新要素投入偏向是在创新中各投入要素之间的相对比重,相关领域缺乏研究。本文对创新要素投入偏向进行界定和分类,分析了其影响机制,对其进行测度,并综合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其效应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研发要素投入总体向资本偏向方向发展;增加研发劳动力的比重有助于大多数地区的创新;当创新产出较低或较高时,提高研发劳动力/研发资本之比更加有利于创新;研发劳动力/研发资本之比对创新产出的效应呈现边际贡献递减特征;对于研发资本较低地区提高研发劳动力/研发资本之比无法促进创新。本文从创新要素投入偏向视角展开研究,丰富了研发资源错配理论与技术进步偏向理论。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志远
发誓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言语行为现象,其出现源自于信任的不足。发誓的一般结构包括发誓人、发誓对象、发誓内容、发誓约束。发誓的目的是通过发誓使发誓对象相信发誓内容,使发誓内容成为双方的公共信念,继而建立互信,从而使他们在博弈或后继互动中获取最大收益。这是建立社会信用的一种微观路径。由发誓建构互信的博弈机制是发誓人的发誓态度应当导致发誓人与发誓对象选择不同的策略,且他们的偏好或策略选择具有一致性。此外,他人在场见证发誓能够增强发誓人与发誓对象之间公共信念的强度,这是一种辅助的反反悔机制。
关键词:
发誓 言语行为 互信 博弈机制 行动逻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敖毅 许鸣
本文对我国农村新型社会中介组织 2 0多年的发展轨迹及未来走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农村社会中介组织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 ,正朝着规范化、民间化、自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面临着转型或再转型问题。
关键词:
社会中介组织 制度创新 农民组织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思懿 赵文华
科学本质上的全球性决定了学术职业的开放性与学术人员的流动性。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知识和人员流动进一步加速。研究发现,学术流动发生的关键动因在于本国学术职业的稳定性及工作条件、本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性、流动经历是否被视为学术聘任标准或获得研究资助的必要条件。在全球化、大学排名和新管理主义等因素的影响下,学术流动逐渐从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转变为一种新型绩效标准。尽管流动具有增强劳动力市场活力、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合作、促进知识生产与创新、拓展专业网络等正向效应,但强制性的流动要求可能会加剧学术人员的焦虑感和不安全感,使其更难平衡工作与生活,并可能诱发结构不平等和空间不平等。鉴于此,我国高校应更理性地看待学术流动的效用和风险,避免将跨国流动经历作为学术评价的刚性标准,进而超越传统上以人员跨境流动等国际化指标增长为目标的外延式国际化发展战略,探索构建内涵更丰富的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肖希明 水亮
探讨信息公平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意义,分析我国存在信息鸿沟的现状及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消极影响,提出消除信息鸿沟、实现信息公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信息鸿沟 信息公平 和谐社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托马斯·海贝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娇
学校文化团结是学校成员在社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对学校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一致和情感共鸣,由此形成真实、紧密、高级、愉悦的人际联结方式。价值主义基础、价值均衡、鼓励个性发展是其特点。相似性原理引发和完成聚合—依存机制,差异性原理和拟亲原理引发和完成分工—协作机制,均衡性和调适性原理引发和完成规范—整合机制。学校文化团结的实现策略是:坚守规范、举行仪式、治理偏离。
关键词:
学校文化团结 价值整合 规范体系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杨冉明 崔丽霞 孙玮洁
认知偏向是情绪障碍发生和维持的重要易感因素,涉及注意偏向、解释偏向和记忆偏向等许多认知加工过程。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针对认知偏向进行程序化的重复性修正训练可以有效地缓解情绪障碍。认知偏向修正训练的本质是一种联想加工过程,遵循联结学习、迁移-适当加工和小步子等原则有助于提高认知偏向修正的训练效果,提高临床治愈效果。
关键词:
认知偏向 注意偏向 解释偏向 记忆偏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田家官
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道德风险对于社会保险发挥其正常功能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本文针对国内外社会保险制度实施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道德风险,探讨了社会保险道德风险产生的条件和特点,分析了社会保险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社会保险道德风险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卢家楣
对教育中存在的情绪因素及其作用的认识逐渐提高和深化之后,人们所面临和关心的便是如何驾驭情绪以优化教育效果的问题了。它包括对学生情绪的积极引发和调节、教师对自身情绪的有效自激和自控等。这一问题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诸如“愉快教育”、“情感教育”、“情知教学”,“情境教学”等各种涉情教育或教学改革不断推出的今天,似乎显得尤为现实而紧迫。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元祥 慕婷婷
学习是学生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共同参与的完整的心理活动,指向发展的学习活动需要学生意志的充分参与。学习意志是学习者基于价值澄清、意义确认和目标驱动,整合利用资源,克服困难并自觉能动地表现和调节学习行为的内在心理过程和活动机制,包括价值澄清、目标确认、韧性行动、自主实践、反思评价等内部活动及其相应的发生机制,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提供了动力基础。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意义感,澄清学习活动的价值与目标;丰富学习意志投入以诊断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障碍,克服学习困难;积极自我反思评价以充分发挥学习意志的自我调节功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墨绍山
诸多案例表明,环境群体事件是公民受到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利益侵害且正式利益表达途径受阻时所激发的一种非理性的集体利益表达活动,其参与者的个体行为选择可从制度经济学者奥斯特罗姆由的长期存续公共池塘资源个体行为选择理论得到解释。而其发生逻辑则符合"个体因环境污染受到巨大的利益损害——正式利益表达无效——诱发群体事件"这一诱发机制,是受害者在政府环境规制无效且正当利益表达失败的情况下做出的无奈选择。因此,健全公民参与平台和渠道,成为了预防环境群体事件的必然对策。而在治理话语下,这一参与机制尚可为治理参与主体网络
关键词:
群体事件 利益表达 环境污染 公民参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开启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迄今已积累了先进的经验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锁定农业科技创新,再次反映了国家对农业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与革新的决心,农业现代化发展进入快车道。本文作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试图分析农业技术在乡村社会中进入的过程、获得与传播的内在机理、交流与更新的运作机制,揭示农业技术和乡村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在多次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
关键词:
农业技术 乡村社会 设施大棚 运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