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82)
- 2023(19133)
- 2022(16401)
- 2021(15277)
- 2020(13116)
- 2019(30240)
- 2018(29607)
- 2017(55378)
- 2016(30096)
- 2015(34676)
- 2014(34517)
- 2013(33901)
- 2012(31439)
- 2011(28538)
- 2010(28772)
- 2009(27096)
- 2008(26945)
- 2007(24255)
- 2006(21309)
- 2005(19476)
- 学科
- 济(135275)
- 经济(135104)
- 管理(97419)
- 业(87516)
- 企(74811)
- 企业(74811)
- 方法(57294)
- 数学(49767)
- 数学方法(49209)
- 财(37455)
- 中国(33548)
- 农(32088)
- 地方(28412)
- 制(28376)
- 业经(28112)
- 学(27491)
- 务(23476)
- 财务(23397)
- 财务管理(23333)
- 企业财务(22124)
- 贸(21994)
- 贸易(21980)
- 易(21247)
- 银(21236)
- 银行(21193)
- 农业(20946)
- 融(20563)
- 金融(20554)
- 体(20071)
- 行(20067)
- 机构
- 大学(434968)
- 学院(432018)
- 济(181655)
- 经济(177726)
- 管理(168037)
- 研究(147255)
- 理学(142590)
- 理学院(140974)
- 管理学(138553)
- 管理学院(137733)
- 中国(114756)
- 京(92753)
- 科学(88553)
- 财(88226)
- 所(74129)
- 农(69539)
- 中心(69329)
- 财经(68187)
- 江(67513)
- 研究所(66678)
- 业大(62250)
- 经(61680)
- 北京(58394)
- 经济学(55702)
- 范(55449)
- 师范(54852)
- 农业(54234)
- 院(53248)
- 州(52742)
- 财经大学(50330)
- 基金
- 项目(283187)
- 科学(223602)
- 基金(207147)
- 研究(205001)
- 家(181199)
- 国家(179531)
- 科学基金(154316)
- 社会(131042)
- 社会科(124240)
- 社会科学(124205)
- 省(109741)
- 基金项目(109017)
- 自然(100161)
- 自然科(97845)
- 自然科学(97818)
- 自然科学基金(96079)
- 教育(94942)
- 划(92649)
- 资助(85249)
- 编号(82399)
- 成果(67990)
- 重点(63928)
- 部(62851)
- 发(59895)
- 创(58416)
- 课题(57317)
- 创新(54719)
- 国家社会(54698)
- 科研(54305)
- 教育部(54204)
- 期刊
- 济(207266)
- 经济(207266)
- 研究(129707)
- 中国(91588)
- 财(73351)
- 学报(67724)
- 管理(65967)
- 科学(62181)
- 农(61859)
- 大学(51936)
- 学学(48747)
- 教育(44126)
- 融(42475)
- 金融(42475)
- 农业(41120)
- 技术(39843)
- 财经(35146)
- 经济研究(32942)
- 业经(30772)
- 经(30229)
- 问题(26336)
- 业(24023)
- 统计(22362)
- 技术经济(22357)
- 图书(21911)
- 贸(21739)
- 版(20850)
- 理论(20432)
- 策(20238)
- 世界(19349)
共检索到669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匡贞胜 赖思振
功能区与行政区的体制摩擦困扰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学界对此有不少理论成果但定量分析相对鲜见。本研究从中国行政区划体制的资源配置功能出发,阐释了功能区和行政区的空间关系类型与体制关联模式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提出相关假设并利用52个国家级高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整合的管理体制对高新区企业绩效有积极影响,但跨行政区设置高新区的效应不确定,要素环境对高新区企业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国家级新区作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被国家赋予先行先试的特殊权限和一系列优惠政策,其发展不仅关系到某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决定着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效益,功能区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职能的重要空间载体。管理体制和功能区设置对于国家级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考察四个国家级新区的管理体制和功能区设置,可以发现:管理体制与功能区设置之间交互影响和协同演进决定了国家级新区的发展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正中 夏恩君
基于31个大中城市及国家高新区2001—2016年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FDI)显著促进高新区发展,对高新区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果,并且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溢出效应增强;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城市高新区的溢出效应强于中西部城市;外商投资强度越大对高新区溢出效果越好;高新区的人才数量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新区的溢出;继续扩大开放,促进投资自由化,吸引更多外商投向中西部地区,增加人才投入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新区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正中 夏恩君
文章基于31个大中城市国家高新区2007-2017年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房价对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房价上涨并没有显著抑制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其影响存在异质性;沿海城市房价上涨对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抑制作用并不显著,内陆城市房价上涨显著抑制了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增长;房价上涨对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与高新区发展水平有关;技术收入占比和人才占比能够正向调节房价上涨对高新区企业研发的负向影响。房价上涨会显著倒逼技术实力强、人才密度高、发展水平高的高新区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增加人才投入可以更好地应对房价快速上涨带来的挑战;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才和技术条件,房价上涨激发企业创新的倒逼机制才可能发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姜彩楼 查颖
文章以52个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样本,基于Malqmquist指数对中国高新区技术赶超进行分解测度,并采用后向逐步回归方法提炼出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高新区技术赶超主要是由技术前沿面上移和管理效率提升推动的;资本推进战略对全要素生产率改善起到了抑制作用,而资本深化起到了推动作用;专业化集聚和母城科技投入未促进高新区技术赶超。根据上述研究结果,高新区应该进一步强化创新资源集聚、增进创新孵化功能及优化空间资源。
关键词:
高新区 技术赶超 分解测度 逐步回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邓春玉
我国开发区布局形式趋向多样化,管理体制呈现从“经济功能区”向“新型行政区”转变分“两步走”的发展趋势,在转型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管理体制。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揭示开发区的创新趋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伟奇 王兴平
以南京市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建立一套空间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高新区和城市空间效益的现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比较研究,分析评价国家级高新区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高新区拉动城市空间效益的对策,为正确评价国家级高新区的历史功绩以及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和现实价值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祝遵宏 方毅峰 黄莎莎
基于我国257个城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国家审计“经济体检”各功能对相对贫困治理成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国家审计各功能的协同作用、公众参与对国家审计促进相对贫困治理的调节作用以及国家审计对地区相对贫困治理促进作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国家审计“治已病”“防未病”和“经济体检”综合功能的发挥能显著促进相对贫困治理成效,而“查病”功能则没有直接对地区相对贫困治理产生促进作用;“查病”功能能够与“治已病”“防未病”功能发挥协同效应,产生更为明显的相对贫困治理成效;公众参与程度的提高能强化国家审计对相对贫困治理的促进作用;国家审计对相对贫困治理的促进作用在财政依赖程度、公共服务缺口大小不同的地区存在异质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方 贾有姣 代猛
实体经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实体经济越强,综合国力的基础越牢固,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越密切。以河南省2003—2017年1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两方面构建金融发展综合指标,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河南省金融规模呈迅速上升态势,金融效率小幅下降后趋于平稳;整体上看河南省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水平显著有效,分区域看河南省各地市实体经济的资本配置效率普遍有效,地市间差别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效率的提高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阮佩婷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法以中部某国家级高新区(以下简称H高新区)为例,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程度进行了实证评估。结果表明,H高新区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总体上是存在的,而且有些年份风险水平处于严重风险区间内。防范和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首要的是要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规模,而控制债务规模的核心任务是要核算出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的适度融资规模。
关键词:
融资平台 债务风险 适度规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鹏 黎一璇
税收优惠是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工具之一。本文以1991-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研发投入、税收减免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ECM)及葛兰杰因果检验技术,实证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得税税率减免式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所得税税率差异带来的税收减免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研发活动具有重要的鼓励促进作用;企业研发活动与税收减免强度、企业自有资金、企业负债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企业自有资金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总是反向的,企业负债在资金层面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激励作用。
关键词:
研发投入 税率减免 协整 葛兰杰因果检验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果 李凯 叶龙涛
创新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战略,国家级新区的设立是实施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2003—2018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采用DID双重差分模型及PSM-DID模型,验证了国家级新区设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实际效用。结果表明:国家级新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经距离异质性检验,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不仅对自身所在区域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其周边200 km以内区域也有明显影响;经区位异质性检验,国家级新区对西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效果最为显著,中部次之,东部最弱;进一步进行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国家级新区通过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构建完善的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对区域创新产生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志敏
北京、上海、深圳、西安、苏州、天津等城市高新区,近几年在国家科技部确立的国家高新区竞争力与发展综合指标评定上始终位居前列并日趋成为城市经济、科技、社会及生态持续协调发展的主要依托,除客观存在的区位与资源比较优势外,更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在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上,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了结构性战略调整与系统性贯彻落实。因此,对先进高新区的实践经验做出分析,提供学习、借鉴的范例,对推进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新区 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实践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平 李向东 吴敏
目前 ,我国景区管理存在管理机构庞大臃肿、精力分散、条块分割严重、法律法规不健全、原住民控制困难、建设资金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 ,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用旅游业的发展拉动景区及周边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景区 管理体制 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丽 孙文远
环境治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审计作为对政府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活动的监督者,是否对环境绩效发挥促进作用了呢?文章首先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2008—2014年中国各省份的环境绩效,随后运用Tobit模型进行数据检验,结果显示:国家审计主要通过审计抵御功能对环境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审计揭示功能和预防功能对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还未显现。因此,国家审计机关要完善国家审计信息公告制度,立足批判性审计目标定位,针对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的原因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并促进其实施,推动转变国家审计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