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50)
2023(14390)
2022(12315)
2021(11306)
2020(9382)
2019(21348)
2018(21097)
2017(40040)
2016(21163)
2015(23419)
2014(23241)
2013(22902)
2012(21400)
2011(19355)
2010(19540)
2009(17789)
2008(16990)
2007(14725)
2006(13212)
2005(12246)
作者
(58739)
(49188)
(48796)
(46624)
(31398)
(23430)
(22106)
(19051)
(18778)
(17482)
(16818)
(16565)
(15695)
(15472)
(15253)
(15170)
(14487)
(14141)
(14119)
(13927)
(12483)
(11963)
(11837)
(11500)
(11212)
(11082)
(10689)
(10546)
(9866)
(9595)
学科
(108249)
经济(108140)
管理(58731)
(55605)
(43671)
企业(43671)
方法(38986)
数学(34582)
数学方法(34162)
中国(29309)
地方(28928)
(26122)
业经(22279)
(22146)
(19319)
(18425)
农业(18151)
(17519)
银行(17505)
(17363)
金融(17361)
地方经济(16973)
(16968)
(16075)
贸易(16058)
(15426)
环境(15136)
(14091)
(13723)
(13516)
机构
学院(294880)
大学(294633)
(133288)
经济(130724)
管理(112828)
研究(104799)
理学(95879)
理学院(94805)
管理学(93247)
管理学院(92687)
中国(81872)
(62027)
(60665)
科学(59599)
(51525)
中心(48967)
财经(47423)
研究所(46128)
(45432)
(44179)
(43116)
经济学(41919)
(39864)
北京(39532)
师范(39502)
业大(38976)
(37924)
经济学院(37388)
(36349)
财经大学(35255)
基金
项目(194198)
科学(154691)
研究(144936)
基金(142008)
(122530)
国家(121509)
科学基金(105413)
社会(95188)
社会科(90388)
社会科学(90373)
(75007)
基金项目(74327)
教育(66475)
自然(65640)
自然科(64154)
自然科学(64139)
(63147)
自然科学基金(62981)
资助(57923)
编号(57489)
(46948)
成果(46604)
重点(43985)
(43664)
(40469)
课题(40236)
国家社会(40121)
教育部(38210)
发展(37982)
创新(37892)
期刊
(155663)
经济(155663)
研究(95469)
中国(62492)
(46666)
管理(44585)
(41161)
学报(40315)
科学(39223)
(33541)
金融(33541)
教育(32357)
大学(32300)
学学(30144)
农业(28030)
技术(27987)
经济研究(25437)
财经(24384)
业经(24100)
(21124)
问题(19948)
技术经济(15828)
(15332)
世界(14865)
(14789)
统计(14462)
国际(13854)
理论(13498)
图书(13425)
商业(13285)
共检索到463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楠  林友宏  
本文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管治方式演变为例,考察了清代"改土归流"政策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短期与长期影响。研究发现:清代在西南边疆地区实施的"改土归流"政策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改土归流"后改流地区比未改流土司地区拥有更高的人口密度和人力资本积累。而且该影响直到现在依然存在,其中改流时间越长的地区拥有更高的人口密度、农村人均纯收入,以及较低的婴儿死亡率。此外,本文发现改流后流官体制对人口流动和公共物品的提供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不仅丰富了相关民族国家边疆管治的历史经验和实证证据,也为理解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了新的方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桅  
鄂西土家族地区在清代,尤其是改土归流之后,官学教育有了很大发展,突出表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建立、教学内容的儒家化、严格的教学管理以及多元化的办学渠道。该地官学教育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该地区科举制的日兴,出现了培养科举人才的儒生,还培养了一批土家族士人,留下了许多著作,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深刻改变了该地区土家族的整体面貌。而官学教育的兴盛,与清廷和官员的倡导、外来移民的涌入以及改土归流的彻底等因素密不可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仁贵  
区域发展理论有众多的不同流派,影响较大的有,以西方国家区域发展历史经验为基础所形成的历史经验学派;强调工业化与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学派;以反工业化和城市化为核心的激进学派;以强调乡村地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兰凯  茹梁  
为揭示西南五省(区、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动态关系,首先利用VECM进行先验性因果检验,然后基于AHP测度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最后对人均实际GDP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单一和综合比较研究分析。研究发现: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单向因果关系,人均实际GDP以基于Quadratic函数的形式影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单一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则以基于Inverse、Cubic、Power函数等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形式受人均实际GDP的影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庞皓  李南成  史代敏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 ,由于自然、历史、文化及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差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不断加剧。其中 ,区域金融运行状况的非均衡性已成为制约各地区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西南地区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带 ,人口多、自然资源丰富 ,但与东部地区相比 ,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区域内各省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也极不平衡。金融作为支持经济的重要手段 ,其运行环境不理想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轶  
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日渐明显,对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结构影响日甚。本文选用2008-2015年相关数据,对我国西南地区商贸流通业的产出贡献率、就业贡献率、产业结构贡献率等指标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商贸流通业发展对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得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结论,并据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郑慧娟  柴洪  
在全国各地区中,西南地区县域经济总量小,竞争力较弱;县域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化水平较低;财政收入偏低,生存与发展的矛盾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发展瓶颈;外向型经济对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要实现西南地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突出发展二、三产业,把培育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祥妹,李荣,谭传凤  
系统地分析了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自然环境结构及资源特点,剖析了环境结构及资源特点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不对称,指出恩施州应走以"绿色农业"为基础、以轻型加工业为主的发展道路。初步构建了该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结构;最后以恩施州为例,对我国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志凯  
1995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关于第九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到本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考虑到那时我国人口将要比1980年增加了3亿的情况,这是一个转折性的台阶。为了迈上这一台阶,会议提出我国将努力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学如  陈勇  
义庄始于北宋,盛于清朝,以苏南地区最为兴盛集中。本文借助族谱、方志、文集等史料,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清代苏南义庄的数量,考察其空间分布,探讨其兴盛缘由,藉以管窥清代苏南社会的发展变迁和时代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彩云  陈宾  
为了分析行政中心迁移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构建了状态空间分析模型。此模型通过构建测量方程和状态方程,可以对各个变量的动态关系进行更好的刻画。实证分析工作针对青岛市行政中心迁移案例展开,实证结论显示行政中心迁移,全面促进了青岛市市南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对第三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蓉蓉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放缓、结构升级及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常态阶段。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动能是经济新常态时期的重要任务和目标,而发展数字经济则是目前最优的经济发展模式。2017年数字经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着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之后的又一新型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但数字经济模式属于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尚无一个完整的发展参考体系,需要我国自寻探究发展道路。由此,本文在研究数字经济内涵及其战略意义的基础上,基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和国外发展战略提出了我国数字经济的具体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