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70)
- 2023(7480)
- 2022(6004)
- 2021(5654)
- 2020(4553)
- 2019(10208)
- 2018(10105)
- 2017(20158)
- 2016(10379)
- 2015(11847)
- 2014(11588)
- 2013(11251)
- 2012(10494)
- 2011(9355)
- 2010(9615)
- 2009(8921)
- 2008(8846)
- 2007(7735)
- 2006(6675)
- 2005(5895)
- 学科
- 济(49180)
- 经济(49119)
- 管理(33411)
- 业(31813)
- 企(29028)
- 企业(29028)
- 方法(26556)
- 数学(21533)
- 数学方法(21351)
- 财(13419)
- 业经(12459)
- 农(11844)
- 中国(11648)
- 理论(11504)
- 制(9250)
- 务(9055)
- 财务(9033)
- 财务管理(9010)
- 贸(8655)
- 贸易(8650)
- 企业财务(8621)
- 易(8355)
- 和(8248)
- 农业(7647)
- 地方(7564)
- 学(7449)
- 融(7311)
- 金融(7310)
- 银(7125)
- 银行(7124)
- 机构
- 学院(151975)
- 大学(151464)
- 济(63108)
- 经济(61888)
- 管理(61016)
- 理学(53276)
- 理学院(52845)
- 管理学(52117)
- 管理学院(51864)
- 研究(43224)
- 中国(34078)
- 财(32012)
- 京(30014)
- 财经(25884)
- 经(23615)
- 科学(22581)
- 江(21906)
- 经济学(20638)
- 中心(20565)
- 范(19807)
- 师范(19648)
- 财经大学(19476)
- 所(19206)
- 北京(18692)
- 经济学院(18687)
- 州(17674)
- 业大(17660)
- 商学(17627)
- 商学院(17495)
- 研究所(17021)
- 基金
- 项目(99022)
- 科学(79361)
- 研究(76812)
- 基金(72703)
- 家(61207)
- 国家(60688)
- 科学基金(53761)
- 社会(50850)
- 社会科(48054)
- 社会科学(48042)
- 省(38088)
- 基金项目(37808)
- 教育(37370)
- 自然(32469)
- 编号(31788)
- 自然科(31761)
- 自然科学(31756)
- 划(31608)
- 自然科学基金(31199)
- 资助(29857)
- 成果(26174)
- 部(22985)
- 重点(22131)
- 课题(21849)
- 国家社会(21201)
- 创(21159)
- 教育部(20967)
- 发(20510)
- 人文(20303)
- 制(19990)
共检索到217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红军
随着算法时代的来临,算法责任缺失与异化现象频繁出现,引发普遍的算法焦虑甚至算法危机,但目前对算法责任和算法责任治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系统性和深度都存在不足。本文从理论证成算法责任命题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出发,认为算法承载“代理者”角色是算法责任产生的认知基础,算法存在的社会嵌入、算法主体的价值迁移和算法结果的社会影响等算法的多元价值载荷是算法责任生成的根本缘起,算法权力崛起孪生出匹配性的算法责任、算法滥用催生出约束性的算法责任是算法责任出场的现实逻辑,而算法责任的综合性、代理性和隐蔽性特点则是其作为一个新命题出现的合理性所在。基于不同时期对算法本质与算法责任本质认知的演变,算法责任观经历了技术中立视域下的责任否定观、技术伦理视域下的道德算法观、人技信任视域下的“可信赖的算法”观、社会责任视域下的“负责任的算法”观的流变与迭代。作为构建“负责任的算法”的基础,算法责任的完整画像由责任缘起、责任性质、责任基础、责任主体、责任对象、责任内容、责任程度和责任机制等8个构面构成,并在算法作为纯粹执行者、辅助决策者和独立决策者情形下呈现出差异化的画像“拼图”。本文结合治理要素即对“人”的治理、对算法的治理、对社会的治理和责任机制即社会责任融入、负责任研究与创新、敏捷治理,构建了算法责任综合治理范式的九宫格模型,构造出算法责任治理的9种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算法责任治理方式与不同算法场景的适配性矩阵,提出在算法责任治理中政府应当加快算法责任制度供给与创新算法监管方式,企业需要全面落实算法责任议题与构建可持续性算法商业模式。
关键词:
算法 算法责任 社会责任 数智经济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鹏 刘先春
我国国家发展与国家治理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理论研究中政党却被遮蔽。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之治"的理论范式可以揭示"中国之治"的独特逻辑。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之治"是以制度为承载,体现在我国国家制度的结构构成及国家治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百年大党领导的制度全景和功能机制主要表现为:一是党的中央组织及其制度化运行对国家治理的整体性领导;二是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体制对重大工作的统筹领导;三是党组(党委)制度对非党组织的嵌入式领导;四是归口协调管理体制对具体治理事项的归类领导;五是纪检监察体制对监督体系的统一领导;六是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对军权的牢牢掌握;七是党委统一领导群团工作的制度对社会力量的有效整合。百年大党自身的主体性塑造是决定国家治理效能的最大自变量和决定性因素,因此,要以治党带动治国、催生国家治理效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严驰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人工智能领域重要技术分支,不仅起到驱动数字经济变革和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正面效应,也引发若干新型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风险,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全球治理的提出正当其时。欧盟作为数字时代中美之外“第三极”力量,在全球数字治理规则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全球治理应秉承“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先行设计合理的技术规制方案,利用《数字市场法》中的“守门人”制度,防范和化解模型运营商潜在的垄断风险,从技术角度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视为《数字服务法》中的“在线搜索引擎”,为构建更具体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全球治理方案奠定基础。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建伟 李欢
在新近的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我国法院逐渐认识到对中介机构机械适用全额连带责任会带来实质不公。为避免证券市场的滥诉和中介机构的寒蝉效应,商事审判中出现比例连带责任的责任形态,即要求责任人员在一定比例内承担连带责任。比例连带责任亟待理论正当性的证成及其适用解释,以切实解决商事审判中的类案问题,其中典型难题包括比例如何确定、内部如何追偿等。证券虚假陈述侵权责任可以适用大陆法系侵权法的基础理论,侵权法中半叠加的分别侵权行为的部分连带责任规则为此可堪大用。半叠加的分别侵权行为理论的重要性已在环境侵权的立法与司法中得到验证,故而可以充分引入该理论以解决虚假陈述案件中相关人员的责任承担问题。同时,应修正该理论,以形成“外部比例”+“内部比例”的双比例内部追偿规则。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小翠
债权人利益频繁受公司管理层侵害,董事与第三人产生新的代理问题。在公司法语境下,有过错的董事在直接或间接侵害债权人利益时应承担责任。公司正常经营时,过错董事应对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公司履行不能是董事担责的关键因素;当公司濒危,董事对债权人负有维持财产价值的信义义务,若公司财产不当减损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此时既满足侵权责任要件、亦有承担信义责任的基础,故此阶段过错董事担责是侵权责任与信义责任的竞合。同时董事与公司作为独立民事主体,过错董事应与公司承担连带责任。且由于不同董事权力大小不同,宜对董事赔偿标准差异化设置以平衡董事利益。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浮婷 王欣
平台情境下,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与行为异化行为的频频发生反映出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呈现出治理主体缺位、治理资源分散与治理手段滞后等碎片化局面,企业社会责任治理亟需迈向治理共同体思维。本文系统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共同体的理论脉络,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共同体是对传统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理论的延续与引申,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的有效性依赖于治理主体所形成的治理共同体组织运行目标与运行机制的合意性与合理性。更进一步地,本文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共同体形成的现实缘由,即宏观社会责任制度供给不足或严重缺失、中观层面的公民社会监督乏力以及微观组织层面的社会责任意识薄弱与"社会脱嵌";同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共同体具有治理理念的社会化、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目标的一致性、治理资源的开放性与治理边界的动态性等多重特征。在平台情景下,平台企业社会责任治理共同体实现过程在于基于分层分类的治理逻辑,推进异质性不同生态位成员的社会责任行为治理,形成主要生态位与扩展型生态位的协同共治的治理机制,最终实现将平台商业生态圈打造为可持续性的社会责任生态圈的共同治理目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薛桂波 赵一秀
近年来,科技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促进创新与社会价值融合已经成为各国科技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责任式创新"阐述了集体、开放、综合创新方法,为科技治理提供了具有实践效力的伦理框架。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期,科技治理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责任式创新"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创新"与"责任"相结合、促进创新活动符合社会期望并实现科技治理范式重构。
关键词:
责任式创新 科技治理 范式重构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马金柱 张伟
影响市场绩效的因素有很多,本文首先在SCP范式以及SSCP范式的基础上提出了ISSCP范式,即从定性方面将影响市场绩效的因素扩展为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与企业规模三个维度,其次采用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提高市场绩效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绩效 市场结构 产权结构 企业规模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志鸿
在数据驱动经济发展中,企业公开数据成为数字经济的关键,也是各利益相关方争夺的重要运营资源。企业公开数据交织着企业利益、用户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其可直接获取性决定企业负担着容忍他人合法获取与使用的义务。统筹协调企业公开数据的保护与利用,是数字经济顶层战略设计和底层资源配置的重要课题,学界由此展开赋权保护路径与行为规制路径两类学理争锋。赋权论者从知识产权、数据库特殊权、商业秘密以及合同等传统权利体系的适用困境出发,试图借助产权理论明确数据权属、激励数据生产、降低交易成本等优势创设一种稳定的新型数据财产权利。但数据权利化本身存在结构性障碍,静态的权利结构与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自由流通的运行逻辑相悖,无法解决实践中复杂多样的数据纠纷难题。现有法律框架不能直接推导出数据权利化的可行性,应将企业公开数据定位为竞争性财产权益,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规制为进路。在司法实践中,裁判者应恪守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适用的谦抑性,留给数据要素市场更多模仿自由、商业创新的空间。同时,在能动司法中构建企业公开数据竞争行为不正当性的双阶审查标准,合理适当体现和区分阶段形态,在获取阶段与使用阶段进一步明晰竞争行为的违法性边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褚尔康 李伟杰
随着社会生活信息化所带来的治理模式数据化趋势不断深化,算法之于社会治理的意义不仅限于一种技术工具在现实中能否得到有效应用,而且涉及研究范式和方法模式转换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实践中无论是在决策过程中思考如何利用算法实现有效治理,还是探索如何强化对算法及其应用场景的规制,都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领域。以制度经济学研究范式为切入点,围绕“算法治理”和“规制算法”两条逻辑理路,分析算法运行的社会规则性属性特征,并从规则运行机理层面探寻算法治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进而围绕如何实现算法治理“形式理性与实质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统一进行制度构建,这对于深化“算法价值”认识、规范“算法治理”行为,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算法治理 制度经济学 算法规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岚音 陈雷
跨国公司的人权义务及其对跨国公司违反人权义务的责任规制日益成为国际人权法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跨国公司人权义务的理论证成是对跨国公司违反人权义务进行责任规制的一个前提。对跨国公司的人权义务进行实证考察,主要包括实体性义务和程序性义务两大类。在跨国公司人权义务的国内规定方面,美国和澳大利亚无疑走在世界的前列。从规制模式来看,主要包括东道国规制模式、治外法权规制模式和报告程序规制模式等。
关键词:
跨国公司 人权义务 规制模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水林 郜峰
法学界一般把公益诉讼看作是民事公益诉讼,其实,公益诉讼是不同于群体性民事诉讼(如代表人诉讼)的一种新型诉讼形式,其适用于损害众多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引起的纠纷,其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因而,赋予主体原告资格,并不一定需要其与诉讼所纷争的利益具有直接利益关系。证券纠纷的特点,以及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和法律制度环境,决定了在我国未来拟建构的证券公益诉讼制度中,原告资格应依法得到证券投资者保护组织的许可为宜。具体的诉讼制度可采取团体公益诉讼与示范公益诉讼相结合的二元诉讼机制。
关键词:
公益诉讼 原告资格 诉讼模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涛
第三波民主化曾被视为当代世界最强有力的政治潮流,但它在20世纪末期出现的民主回潮现象在西方学界引发了有关"民主衰落"的讨论。这一讨论揭示出民主化理论中"转型范式"的重大缺陷,并使学者发现国家能力、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在政治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述评民主衰落论,文章认为,鉴于"转型范式"的缺陷,可以探索以"治理范式"为中心的民主理论,中国国家治理经验能够为此提供理论创新的资源。
关键词:
民主化 转型范式 国家能力 治理范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涛
第三波民主化曾被视为当代世界最强有力的政治潮流,但它在20世纪末期出现的民主回潮现象在西方学界引发了有关"民主衰落"的讨论。这一讨论揭示出民主化理论中"转型范式"的重大缺陷,并使学者发现国家能力、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在政治发展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述评民主衰落论,文章认为,鉴于"转型范式"的缺陷,可以探索以"治理范式"为中心的民主理论,中国国家治理经验能够为此提供理论创新的资源。
关键词:
民主化 转型范式 国家能力 治理范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叶陈云 叶陈刚
近二十余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研究范式偏向性现象及过度“模型化”“数学化”倾向等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深度忧虑与反思,会计领域的学者们也在重新审视我国会计理论主要研究范式存在的运用效应不足之处。本文基于我国会计研究生态的新时空环境视角,运用系统化思维、权变发展理论及全视域比较分析方法,对会计理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基本内涵、运用前提、研究特征、约束因素及其局限性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和深入的比对与动态分析,并对这两种主要会计理论研究范式变换的本源性问题进行辩证思考与理性剖析。我国会计理论研究范式运用需顺应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新情境条件,无缝贴近新时代中国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对会计理论研究的迫切需求,学术界应重新认知经典会计规范研究方法在解决前瞻性、全局性和根本性重大会计理论问题方面的核心优势,高度重视并赋予其应有的地位,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体系,为会计学科理论研究框架系统的继续完善提供富有引领作用的中国会计研究智慧和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