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0)
- 2023(1537)
- 2022(1301)
- 2021(1152)
- 2019(2246)
- 2018(2273)
- 2017(4144)
- 2016(2337)
- 2015(2802)
- 2014(2900)
- 2013(2775)
- 2012(2691)
- 2011(2262)
- 2010(2935)
- 2009(3012)
- 2008(2713)
- 2007(2616)
- 2006(2285)
- 2005(2285)
- 2004(2541)
- 学科
- 审计(12063)
- 济(9461)
- 经济(9450)
- 管理(7198)
- 业(6396)
- 企(5933)
- 企业(5933)
- 各类(5853)
- 方法(4342)
- 中国(3645)
- 财(3521)
- 学(3087)
- 理论(2976)
- 制(2723)
- 数学(2553)
- 数学方法(2458)
- 教育(2325)
- 业经(2131)
- 务(2056)
- 财务(2038)
- 财务管理(1972)
- 企业财务(1910)
- 技术(1900)
- 融(1899)
- 金融(1898)
- 农(1896)
- 和(1651)
- 体(1566)
- 银(1535)
- 银行(1535)
- 机构
- 大学(40217)
- 学院(38839)
- 济(13523)
- 经济(13144)
- 管理(12623)
- 研究(10952)
- 理学(10206)
- 理学院(10098)
- 管理学(9894)
- 管理学院(9819)
- 财(9725)
- 京(9707)
- 中国(9511)
- 财经(7542)
- 江(7051)
- 经(6657)
- 科学(6235)
- 范(6184)
- 师范(6154)
- 所(6148)
- 州(5824)
- 审计(5716)
- 北京(5683)
- 财经大学(5389)
- 中心(5057)
- 系(4946)
- 会计(4945)
- 师范大学(4849)
- 研究所(4791)
- 省(4584)
共检索到68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算法审计是算法治理体系的重要成员,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算法审计需求的一个理论框架。算法的合约类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完备合约,监管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算法相关法律法规发挥了类似完备合约的作用,这两类关系中都不存在算法审计需求。算法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合约不完备和环境不确定同时存在,必须建构算法治理体系来应对算法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算法审计基于审计固有功能对算法责任履行情况实施鉴证,发现其中存在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报告给委托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并推动整改,从而为算法责任的良好履行提供一定的保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田斌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算法审计内容的一个理论框架。算法审计对象是算法责任履行情况,主要包括:代理人(算法使用者)的算法全面责任、算法开发者的算法开发责任、算法营运者的算法营运责任和算法监管者的算法监管责任。算法审计对象要落实到算法审计主题,算法全面责任、算法开发责任、算法营运责任的审计主题都是算法系统,算法监管责任的审计主题包括算法监管信息、算法监管行为和算法监管制度。基于不同的算法审计主题形成不同类型的算法审计业务,基于算法系统形成算法系统审计,基于算法监管信息、算法监管行为和算法监管制度分别形成算法监管信息审计、算法监管行为审计和算法监管制度审计。在算法审计业务实施中,必须将各个审计业务的审计主题分解为审计标的,算法系统的审计标的包括输入数据、算法设计和算法影响,每一个有独立计算方法的算法监管信息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审计标的,每一个有独立规则的算法监管行为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审计标的,每一项有独立规范对象的算法监管制度都可以成为独立的审计标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算法审计目标的一个理论框架。算法审计目标是利益相关者希望通过算法审计得到的结果。算法审计需求者希望通过算法审计得到的结果称为终极目标,而算法审计机构希望通过算法审计得到的结果称为直接目标。算法审计目标要通过算法审计主题来承载,不同的算法审计主题承载的算法审计目标不同。经典意义上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在履行经管责任时如果使用了算法,则需要审计算法责任履行情况,其审计主题是算法系统,其审计目标是健全性,这个审计目标需要分解落实到算法审计标的形成具体审计目标。政府设立的算法监管部门承担了算法监管责任,针对算法监管责任的审计主题包括算法监管信息、算法监管行为和算法监管制度,算法监管信息承载的审计目标是真实性和效益性,算法监管行为承载的审计目标是合法性,算法监管制度承载的审计目标是健全性(有效性),上述这些维度的目标,其终极目标和直接目标的含义不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算法审计本质的一个理论框架。从内涵来说,算法审计是以系统方法对经管责任履行中的算法进行独立检查并将结果传达给利益相关者的算法治理制度安排。从外延来说,算法审计有多种分类方法,可分为基于规则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算法审计,也可分为不同审计主体实施的算法审计,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系统的生命周期进行分类。从相关概念的关系来说,算法审计是人工智能系统审计的组成部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要科学地建构算法审计制度,必须正确地认识算法审计的各个基础性问题,算法审计客体是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之一,本文聚焦于此。在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在履行其承担的经管责任时使用了算法,因此,代理人承担的经管责任中包括了算法责任。在许多情形下,代理人使用的算法是由专门的算法开发者开发的,并且由专业的机构负责算法营运,算法使用者、算法开发者和算法营运者成为算法使用者所使用算法的共同责任主体,因此,三者都成为算法审计客体。本级政府与算法监管部门的关系中,算法监管部门的法定职责中包括算法监管,因此,算法监管责任履行情况也就成为针对这些部门的重要审计内容,算法监管部门也就成为算法审计客体之一。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算法审计主体的核心问题是谁来实施算法审计,本文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算法审计主体的一个理论框架。算法审计主体由算法审计需求者基于三个原则来选择:一是独立性原则,要求算法审计主体独立于算法审计客体;二是成本效益原则,当算法审计主体的多种建构方案都可以保持审计主体的独立性时,要选择成本最低的组织方式;三是审计质量原则,要求算法审计主体能够提供所希望质量的算法审计,主要通过审计主体的专业胜任能力来保障。基于上述三个原则,不同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算法审计需求者对算法审计主体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可能的算法审计主体包括具有算法审计胜任能力的政府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聚焦算法审计方法,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算法审计方法论的一个理论框架,主要阐释以下问题:算法审计组织方式、算法审计取证模式、算法审计取证方法体系、算法审计基本原则、算法审计标准、算法审计准则。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时现 王会金
工程类委托代理关系包括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合约类委托代理关系和法定类委托代理关系。在各种情形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都有可能出现不利于其责任履行的负面问题。合约类委托代理关系和法定类委托代理关系具有古典合约的性质,不存在工程审计需求。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具有新古典合约的性质,委托人需要工程治理体系来应对负面问题。工程审计作为工程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抑制代理人在履行工程类经管责任中出现的负面问题的有效机制,所以,具有一定规模的工程通常都会存在工程审计需求。从权能属性来说,工程审计属于所有权监督,既不同于合约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自我当心、司法诉讼,也不同于法定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执法检查和违法违规行为惩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旭东 郑石桥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关于碳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碳审计需求存在于资源类碳排放委托代理关系中。具有自利倾向的代理人在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合约不完备、环境不确定的情形下,会出现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具有有限理性的代理人会放大次优问题。委托人会推动建立针对代理人的治理机制,碳审计是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定位于制衡机制,但主要定位于监督机制和监视机制。代理人也可能存在碳审计需求,一是将碳审计作为碳排放的信号传递机制,二是在不存在激励不相容时,将碳审计作为碳排放次优问题的揭示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算法审计涉及诸多基础性问题,本文聚焦算法审计结果及其运用这一重要的基础性问题,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算法审计结果及其运用的一个理论框架。算法审计结果包括算法审计发现、算法审计结论、算法审计建议和算法审计信息四种类型,各类算法审计业务都可能产生这些审计结果。算法审计结果的运用者是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审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不同的算法委托代理关系中,上述四者不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世全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经营效率普遍偏低,这主要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的结果。而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效益和效果的有效途径则是对管理者管理水平的客观评价,由此管理审计应运而生。文章以委托—代理理论及收益—成本理论为基础,并利用博弈论对管理审计开展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管理水平 管理审计 博弈分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石桥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按委托代理关系及应对责任、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审计需求及其定位的逻辑顺序,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并提出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存在多种以资源托付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为此,委托人会推动建立相应的治理机制,并将这些治理机制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审计作为治理机制之一,不直接履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职能,而是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主体的应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其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并推动这些问题得到整改,其具体定位为制衡机制、监督机制和监视机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郑石桥
在经管责任履行中,由于代理人的自利和有限理性,可能产生缺陷行为,委托人会推动建立应对代理人缺陷行为的治理构造,包括内部—经常性机制和外部—非经常性机制。行为审计属于外部—非经常性机制。缺陷行为审计需求程度有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第一,缺陷行为越是严重,行为审计需求越是强烈。第二,内部—经常性机制越是有效,行为审计需求越不强烈;内部—经常性机制越不健全,行为审计需求就越强烈。第三,外部—非经常性机制中,透明机制及其他监督机制越是有效,行为审计需求越弱;透明机制及其他监督机制越是不健全,行为审计需求越强。
[期刊] 会计之友(上旬刊)
[作者]
张娟 张庆龙
文章在分析内部审计职业面临的新挑战的基础上,构建了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四要素模型,详细阐述了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的动机、职业道德、技能和知识,并结合我国内部审计情况,搭建了内部审计人员招聘、培训、评价的需求框架,完善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体系。
关键词:
内部审计 专业胜任能力 需求框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家新 郑石桥 吕君杰 张耀中
以资源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环境不确定性,这些是主要的审计需求因素,独立性和审计成本是影响委托人构建或选择审计主体的主要因素。根据上述理论框架分析,乡镇政府各行政部门、乡镇直属事业单位、村居集体经济组织、乡镇集体经济企业、村居委员会这些组织对乡镇政府审计机关作为优先审计主体有着稳定和相当规模的需求,从独立性和成本效益原则两个视角,为了满足乡镇审计需求,组建乡镇政府审计机关是完全必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