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11)
2023(4044)
2022(3111)
2021(3012)
2020(2096)
2019(4656)
2018(4725)
2017(8146)
2016(4590)
2015(5094)
2014(4949)
2013(4480)
2012(4206)
2011(3825)
2010(3949)
2009(3559)
2008(3810)
2007(3217)
2006(2894)
2005(2729)
作者
(11785)
(9816)
(9700)
(9485)
(6297)
(4663)
(4414)
(3819)
(3750)
(3627)
(3354)
(3267)
(3208)
(3190)
(3095)
(3082)
(2866)
(2827)
(2824)
(2682)
(2472)
(2448)
(2387)
(2288)
(2249)
(2201)
(2180)
(2087)
(2000)
(1952)
学科
(15174)
经济(15147)
管理(14568)
(10936)
(10279)
企业(10279)
理论(6842)
方法(6102)
业经(4886)
(4834)
中国(4754)
(4491)
(4444)
(4194)
数学(3981)
教育(3952)
教学(3877)
数学方法(3849)
(3505)
(3354)
(3254)
工作(3089)
农业(3009)
(2824)
财务(2815)
财务管理(2808)
(2762)
金融(2762)
体制(2748)
企业财务(2724)
机构
大学(63808)
学院(63236)
管理(23156)
(22647)
经济(22036)
研究(20612)
理学(19782)
理学院(19580)
管理学(19195)
管理学院(19084)
中国(15679)
(13627)
(12147)
科学(11141)
(9936)
(9842)
师范(9767)
中心(9612)
财经(9453)
(9001)
北京(8647)
(8635)
(8152)
研究所(8052)
师范大学(7954)
(7751)
技术(7694)
(7524)
业大(7212)
财经大学(7192)
基金
项目(40745)
研究(33590)
科学(32124)
基金(28536)
(24336)
国家(24083)
社会(20789)
科学基金(20722)
社会科(19462)
社会科学(19457)
教育(17408)
(15706)
编号(14694)
基金项目(14036)
(13186)
成果(13158)
自然(11674)
自然科(11347)
自然科学(11344)
自然科学基金(11144)
资助(11002)
课题(10853)
重点(9756)
(9464)
(9399)
项目编号(9009)
(8827)
国家社会(8754)
(8724)
教育部(8563)
期刊
(27498)
经济(27498)
研究(19399)
中国(15054)
教育(14552)
管理(10149)
(9951)
学报(8443)
科学(8132)
(7667)
技术(7476)
大学(7223)
学学(6557)
农业(5368)
职业(5085)
财经(5084)
(4744)
金融(4744)
(4429)
经济研究(3917)
业经(3851)
(3814)
图书(3771)
技术教育(3494)
职业技术(3494)
职业技术教育(3494)
问题(3438)
社会(3424)
(3342)
论坛(3342)
共检索到96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有成  
算法安全是指个体、社会与国家的核心利益在算法技术嵌入过程中相对处于没有危险、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其实质是防范与化解人机关系新格局下的安全风险,进而构建相应的治理规范。算法安全的理论内涵体现为算法系统自身安全可控、算法社会应用安全可信与国家主权不受算法损害三个层次。当前,在我国算法安全治理实践中,复合型规范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并呈现保障数据源头安全、算法安全多元共治、算法监管多维一体、算法安全与发展兼顾的特征,但亦存在算法嵌入后各安全治理场域、治理要素衔接不畅的问题。未来算法安全治理结构的优化完善,需在技术自身维度推进算法的安全可信控制,在社会应用维度强化算法掌控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在国家战略维度统筹算法防御与算法竞争。由此在算法安全核心内涵基础上构建系统的、适应算法技术发展的治理结构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英  柴艳萍  
厘清实践教学内涵,这是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性质,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原则,以及有效实施实践教学的理论前提和根据。在介绍当前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内涵的不同认识的基础上,全面阐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内涵,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特有的基本特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笑梅  
斯滕伯格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是目前最富影响力的智力理论之一,它拓宽了传统智力概念的内涵,并通过一系列实践得到了证实,是理论结合实际的典范,对当今的教育和教学具有启示性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宋国学  
本文从技术角度、技术内涵的扩大化角度、学习观念角度、综合角度等方面介绍了关于e-学习的理解,并且从其内涵以及相关实践中总结了e-学习的实践价值所在,例如成本-效率、服务、速度和可持续性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鹏艳  
消费金融作为消费的"助推器",在消费市场开发、消费渠道拓宽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传统的消费金融概念由于没有将消费储蓄和消费支付体系纳入其中,因而不能真实反映消费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消费金融的新内涵是对传统消费信贷理论的一种创新发展。目前,消费金融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均已得到广泛应用,也是我国现阶段完善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战略要求下,应加大对消费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从而带动居民增加消费支出,使居民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力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雨  
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包括现实实践与虚拟实践。以往的实践教学因为认识不到位、覆盖面小、管理混乱等问题,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虚拟实践是对现实实践的补充和发展,可以弥补现实实践的不足,利用其虚拟性、交互性、超时空性,实现现实实践无法完成的实践教学项目。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可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游戏开发、优化网络教学平台、自发网络实践三个方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振宣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存在明显的分歧。这些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健康开展。突破认识上的局限性,正确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把校内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和专业课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资源和方式,是摆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困境,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啸宇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改革举措,需要从理论上对这一制度进行系统的研究。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体系、治理目标和治理依据出现了内涵的嬗变,但参与式治理理论、产权激励理论和均衡博弈理论则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使这一嬗变本身具有了合理性。面对这一创新举措需要对实践进路重新规划,应当从调解制度供求关系、确立主体间性的交往关系、探索"院为实体"的改革路径三方面进行,以实现这一改革举措在理论及实践中的意义与优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杰   丁志刚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党政统合,以农民为中心,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道路和过程。历时性考察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演化逻辑发现,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起始于为建立现代化新中国夯实乡村基层政权,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以制度化治理作为逻辑主线接续推进,指向为建成现代化强国奠定现代化乡村基础。面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乡村振兴的现代化宏图伟业,新时代更好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权威,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制度化治理不动摇,始终坚持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承忠  田昀  
回顾了国外文化规划的研究历史及实践,对已有的文化规划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及分析。对文化规划的概念、类型、研究内容和基本方法进行了阐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董艳   阳思雨   周欣雨   郑娅峰  
知识建构作为一种高阶认知活动,对学习者创新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知识建构的应用场景已由单一学科知识习得转化为跨学科知识整合。然而,传统知识建构理论主要应对单一学科知识整合问题,缺少对跨学科场景知识建构的理论探索,难以应对当前跨学科复杂问题解决的新型知识生产方式和教育实践的急切育人诉求。鉴于此,本研究在分析知识建构理论现存问题及挑战的基础上,首先解析跨学科知识建构的内涵特征;并从情境认知理论和社会调节理论等角度出发,构建跨学科知识建构的多层概念模型;同时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变革诉求,提出跨学科知识建构的四项实践原则,以期为跨学科实践活动提供参考,进而助力跨学科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晓妮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顶层制度设计"滞后,制约了高职院校内部治理能力的提升;"泛行政化"倾向严重,消解了大学精神和基本使命;内部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与制衡;治理结构过于封闭,陷入缺乏职责界限的治理困境。为更好地提升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能力,促进治理结构现代化,必须从整体上把握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变革走向,做好顶层制度设计,完善大学章程;深化高职院校内部权力结构改革,建立开放式治理结构体系;建立分权制衡机制,强化对高职院校内部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培育高职院校的大学文化,发挥文化的整合效应。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培  夏海鹰  
大数据技术开启了人类社会新时代,不仅让社会呈现出鲜明的智能化、数字化特征,而且成为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技术路径。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归纳演绎、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等方法,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技术、哲学、治理等不同方面分析了数据赋能教育治理创新的概念与内涵,遵循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原则,沿着"技术—治理"的进路,以"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的视角构建了数据赋能教育治理创新的逻辑框架,从技术接入、技术匹配、技术执行层面和信息供给、信息交互、信息应用维度阐述了数据赋能治理创新的实现基础,剖析了治理挑战、破解思路、治理之道、实践路径等作用机制,指出这将从不同方面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针对复杂的教育治理问题形成一套有效解决机制,引发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最后,基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循数治理"的实践案例,从技术应用、协调机制、多维融合、多元协同等方面探讨了数据赋能教育治理的变革路径,以期为大数据时代教育治理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一  
网络社会治理的"功能整合",意指在网络社会治理体系得以建构、网络社会治理功能已有发挥的前提下,依托主体、客体及手段与方式之网络社会治理三要素的要素配备和功能激发,以增强、优化和提升网络社会治理整体效能的过程。在具体运行层面,我们可以依据纵向之"过程"或"流程",以及横向之"行动"或"运作"的分析维度,将其划分出不同的实践类型。当下我国网络社会治理的功能整合,应当把握强化网络平台责任、增进网络主体素养、规范网络公共参与、净化网络生态环境、补足网络治理疏漏等五个方面的实施重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阎德学  高勤  
面对当今国际社会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公道和霸道之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合国内社会与国际社会公平正义,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公平正义思想、中国百年外交实践的公平正义观,提出以世界人民为主体的习近平国际公平正义观,积极倡导国际社会推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国际规则平等,争取全球治理体系更加符合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更加满足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挑战的现实需要,更加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为增进各国政治互信、促进共同发展、引领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