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5)
2023(10028)
2022(8291)
2021(7821)
2020(6459)
2019(14483)
2018(13854)
2017(27140)
2016(14324)
2015(15545)
2014(15035)
2013(14618)
2012(13693)
2011(12305)
2010(12478)
2009(11779)
2008(10720)
2007(9376)
2006(8315)
2005(7535)
作者
(39285)
(32830)
(32410)
(31075)
(20878)
(15808)
(14888)
(12679)
(12373)
(11829)
(11318)
(11199)
(10612)
(10345)
(10238)
(10081)
(9563)
(9558)
(9493)
(9403)
(8113)
(7892)
(7831)
(7657)
(7443)
(7312)
(7312)
(6932)
(6638)
(6536)
学科
(52230)
经济(52162)
(40031)
管理(39863)
(32800)
企业(32800)
(26326)
金融(26323)
(23619)
银行(23601)
(22938)
方法(22131)
中国(20396)
数学(19190)
数学方法(18914)
(17132)
(15804)
(14491)
业经(13871)
地方(13483)
(12035)
财务(12007)
财务管理(11986)
企业财务(11548)
(11525)
中国金融(11203)
农业(11151)
(9709)
(9679)
贸易(9670)
机构
学院(194308)
大学(193401)
(76144)
经济(74443)
管理(71013)
研究(65050)
理学(61342)
理学院(60583)
管理学(59422)
管理学院(59074)
中国(55792)
(40367)
科学(39875)
(38550)
(32846)
中心(32453)
(32128)
财经(31043)
研究所(29417)
(28541)
(28179)
业大(28008)
(26104)
师范(25822)
农业(25813)
北京(24947)
经济学(24478)
(24067)
(23711)
财经大学(23383)
基金
项目(132754)
科学(104875)
基金(97599)
研究(95715)
(85393)
国家(84620)
科学基金(72748)
社会(61807)
社会科(58598)
社会科学(58577)
(51918)
基金项目(51680)
自然(47421)
自然科(46301)
自然科学(46283)
自然科学基金(45456)
教育(43587)
(43415)
资助(39493)
编号(37945)
成果(30818)
重点(30075)
(29087)
(28296)
(27862)
课题(26529)
创新(26104)
国家社会(25881)
(25809)
科研(25649)
期刊
(83466)
经济(83466)
研究(56812)
中国(37201)
(33694)
金融(33694)
学报(31953)
(30174)
(30088)
科学(29239)
管理(25203)
大学(24293)
学学(23043)
农业(19669)
教育(18152)
财经(15296)
业经(14121)
经济研究(13995)
技术(13925)
(13080)
问题(10369)
(10305)
(10201)
理论(9073)
商业(8967)
资源(8708)
现代(8584)
财会(8330)
(8292)
实践(8217)
共检索到289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黄博文  
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机器学习等金融科技迅猛发展,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调整注入了技术驱动力。但由于底层算法所固有的不完备性风险,算法的有效性和透明度问题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既有理论与制度出现了匹配困境。本文在回顾"消费者主权""信息不对称"等传统消费者保护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以算法的不完备性为代表的技术不对称已经成为了信息不对称的重要表现。为了降低算法的不完备性风险,本文指出应当在有限技术中立原则的基础上,增加监管者对算法治理的介入程度,在践行动态监管、分类监管、科技监管等监管理念的基础上,通过算法有效性测试制度来降低算法的有效性风险,通过算法有限公开制度、算法备案制度来降低算法的透明度风险,力求兼顾鼓励金融创新、维护金融安全和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多元监管目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勇坚  
本文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存在着消费者认定难,互联网高链接性带来利益集团化,适当性原则适用特殊,信息安全及数据所有权、隐私保护等问题凸显,以及传播快速带来的纠错成本高等特殊性。中国在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存在着消费者界定不清、电子数据保存不规范、数据所有权不清晰、适当性原则使用缺乏规则、个人信用资产保护不力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正确界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出台专门数据相关法律法规、以金融顾问弥补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之不足、建立快捷高效的互联网金融纠纷处理机制、引入冷静期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勇坚  
本文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存在着消费者认定难,互联网高链接性带来利益集团化,适当性原则适用特殊,信息安全及数据所有权、隐私保护等问题凸显,以及传播快速带来的纠错成本高等特殊性。中国在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存在着消费者界定不清、电子数据保存不规范、数据所有权不清晰、适当性原则使用缺乏规则、个人信用资产保护不力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正确界定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出台专门数据相关法律法规、以金融顾问弥补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教育之不足、建立快捷高效的互联网金融纠纷处理机制、引入冷静期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潘斯华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大量的网络金融产品迅速涌入人们的生活。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者的多项权利如消费选择权、平等交易权、结社权、监督权得到更好的实现,但同时知情权、安全权、隐私权、求偿权等权利更易遭受侵犯。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可以从健全法律框架、完善监管体系、畅通投诉受理途径、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等方面入手。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夏  王升  
本文在梳理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认为监管缺失导致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失衡、开放性与保密性失衡、创新发展与安全保障失衡是导致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侵权问题较多的主要原因,应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角度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晓慧  
一是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监管。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等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正逐步加强,但互联网领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立法仍然欠缺,尚处在"无法可依"的境地。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者群体相比传统金融消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夏  王升  
本文在梳理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认为监管缺失导致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失衡、开放性与保密性失衡、创新发展与安全保障失衡是导致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侵权问题较多的主要原因,应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角度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夏  王升  
本文在梳理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基础上,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认为监管缺失导致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失衡、开放性与保密性失衡、创新发展与安全保障失衡是导致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侵权问题较多的主要原因,应从制度建设、监督管理等角度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致远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经济金融的不断进步,金融活动开始从传统的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转变,为消费者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如消费者权益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就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出发,分析了现阶段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现状,之后探究了促进互联网金融安全发展和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明  张亚鹏  
互联网金融的深化发展给金融消费者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风险。与传统金融消费者相比,我国目前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在知情权、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权益的保护出现了诸多困境。通过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在P2P网贷平台、第三方支付发展过程中对消费者保护的有益做法,提出构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监管制度,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纠纷解决机制的应对之策,以期更好保护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优平  
随着以网络支付为代表的互联网"新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门槛大幅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但不断出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在带给消费者便利的同时也给监管者提出了一个难题。如何顺势而为,既不限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又能确保资金和信息安全,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已成为现阶段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施海智  张宇润  
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带来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在金融消费者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等权利保护方面也存在不足。应当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机制的建设,发挥好行业协会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保护体系,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远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愈加凸显。然而,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尚未建立,导致消费者财产和隐私屡遭侵犯、维权困难。应在厘清互联网金融本质基础上,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行为监管,加大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力度。在宏观方面,应树立"公共产品型"的新型监管理念,将实现消费者保护作为重要监管目标,以监管科技为依托加强事中监管;在中观方面,应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专门机构,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体系;在微观方面,应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三权"保护制度,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纠纷在线解决制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大伟  
作为"科技+消费金融"的产物,互联网消费金融对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提高金融交易便捷度、降低金融交易信息不对称性以及改善金融消费者体验大有裨益。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消费金融领域应用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的出台,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迅速,在拉动社会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系统梳理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视角分析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并从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进行金融消费者分层、引导金融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和负债理念、规范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宣传工作、打破"信息孤岛"、以"沙盒"监管测试技术适用性和安全性、加强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经营活动的监测等方面提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促进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瑞胜  王正位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检验了互联网金融中存在可能导致金融消费者权益受损风险的严重程度,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方法检验了这些风险对于金融消费者参与的影响,结果发现纠纷处理难风险和法律风险是影响金融消费者参与的重要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和欺诈风险是互联网金融中比较严重的风险,但对金融消费者的参与影响不显著;根据实证结果,明确了互联网金融中进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点,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