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7)
2023(9043)
2022(6942)
2021(5885)
2020(4519)
2019(9774)
2018(9373)
2017(16377)
2016(8352)
2015(9339)
2014(8891)
2013(8863)
2012(8495)
2011(8104)
2010(8362)
2009(7896)
2008(7480)
2007(6955)
2006(6527)
2005(5940)
作者
(25922)
(22011)
(21724)
(20639)
(13853)
(10170)
(9583)
(8329)
(8211)
(7676)
(7561)
(7079)
(7027)
(7021)
(6645)
(6641)
(6411)
(6308)
(6170)
(5729)
(5579)
(5094)
(5080)
(5067)
(4926)
(4918)
(4620)
(4590)
(4332)
(4257)
学科
(65501)
经济(65477)
管理(30134)
(27307)
(22675)
企业(22675)
方法(17783)
地方(16944)
业经(15465)
数学(15338)
数学方法(15264)
中国(14163)
地方经济(12499)
技术(12164)
(10802)
产业(10590)
(9870)
信息(9358)
总论(9322)
技术管理(9156)
信息产业(8828)
(8227)
金融(8227)
环境(8118)
(7896)
(7855)
银行(7842)
农业(7687)
(7685)
(7677)
机构
学院(135780)
大学(135086)
(72042)
经济(70949)
管理(51660)
研究(50540)
理学(43889)
理学院(43417)
管理学(42921)
管理学院(42640)
中国(37955)
(28728)
(27634)
科学(27190)
(24574)
经济学(24148)
财经(22672)
研究所(22091)
中心(21785)
经济学院(21401)
(20779)
(20531)
(18259)
(18080)
北京(17482)
(16917)
师范(16807)
财经大学(16586)
业大(16437)
(16376)
基金
项目(86708)
科学(69845)
研究(65993)
基金(63459)
(54806)
国家(54374)
科学基金(47195)
社会(46553)
社会科(44420)
社会科学(44410)
(34117)
基金项目(32272)
教育(28113)
(27337)
自然(26417)
自然科(25856)
自然科学(25851)
自然科学基金(25394)
编号(24873)
资助(24379)
(21207)
(21036)
国家社会(20867)
创新(19994)
成果(19872)
重点(19581)
(18514)
发展(18161)
(17907)
课题(17560)
期刊
(86558)
经济(86558)
研究(46166)
中国(28292)
管理(22901)
(21166)
科学(17103)
学报(16927)
(16625)
经济研究(15746)
技术(13822)
大学(13561)
(12754)
金融(12754)
学学(12663)
财经(12495)
业经(11963)
教育(11942)
农业(11388)
(11177)
问题(10629)
技术经济(10404)
(8006)
世界(7875)
统计(7856)
(7712)
商业(7080)
国际(7034)
科技(6991)
图书(6920)
共检索到217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东华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之一,算力是发挥“数据要素×”效应、驱动数据要素创造价值的新质生产力。算力是对综合计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手段和工具的总称,既具有高链接性、强渗透性、泛时空性、快衍生性、广赋能性和正外部性等新质生产力属性,也表现出智能性、泛在性、普惠性和高移动性等数字技术特征。数字经济时代,算力能够通过激发新动力、催生新业态、释放新潜能、锻造新优势、构筑新高地、打造新体系等作用机制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算力+”应用场景是算力发挥新质生产力功能的主要路径。提升算力水平和发挥算力的新质生产力作用,需要及时解决制约我国算力发展的瓶颈性问题,科学布局算力资源,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推动算力要素与其他要素协同融合发展,以算力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冰   彭雪清  
作为引领科技革命的新型经济驱动力,数字经济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创新要素配置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存在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门槛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焦方义   杜瑄  
本文采用2013~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从数据要素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4个维度出发,实证检验了我国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我国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为不明显。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基础与我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关联度最强。考察作用机制发现,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治理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有效路径。大力发展数字化产业,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缩小新质生产力地区差距,成为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思思   许鸿儒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正向影响农村产业现代化建设。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助力农村产业现代化建设。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以及东部地区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影响更显著。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影响通过“双门槛”和“单门槛”检验,呈现“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思思   许鸿儒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正向影响农村产业现代化建设。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助力农村产业现代化建设。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以及东部地区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影响更显著。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影响通过“双门槛”和“单门槛”检验,呈现“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的过程。“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和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提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量的增长中质的变化“跃升”的要求;确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战略思想,确定了新质生产力中“绿色发展”的根本规定性;三个“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整体论,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工程科技中“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新概括,对劳动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特征作出创新性探索。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集成的精粹,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可靠依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跃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可靠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梁华  
基于2012-2022年中国内地31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由异质性分析可知,数字经济对资源型省份、经济发达地区与东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新质生产力是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路径。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邻近省域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邱斌  
<正>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新兴产业层出不穷,未来产业初现端倪,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不断形成,新动能和新模式日益加强。同时,我国今年上半年出口势头良好,必将为促进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下良好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林忆   黄志高  
在前后历史阶段的生产力质态转型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演进表现为,由新型生产要素及其关联要素对生产力系统结构的重塑所引发的生产活动全场域的变革,即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由新型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其他要素而形成的最新科技产业化的产物。从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的总体趋势来判断,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以及数字技术作为通用目的技术对生产力要素的质性改造效果显著,是引起主导技术体系变更,进而推动产业变革的覆盖性最强、影响力最广的关键变量。目前,以数据要素为根本、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对生产力量态、质态等方面的解构和重构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充分条件和时代条件,以技术渗透、空间生产、生态增效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未来的行动框架上,需继续增强数字经济的技术驱动效应、发掘产业聚集融合的新经济空间、释放数字经济的生态效能,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数字化根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文昊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作用机制模型以及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以及新质生产力在二者间发挥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更强;在跨过数字经济的单门槛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据此,应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新质生产力培育力度以及打造差异化现代产业发展机制,以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江泽茹  
黄河流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协同发展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的高质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熵权法测算2011—2022年黄河流域城市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Moran’s I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利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2023—2028年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中部、东部城市优于西部;(2)黄河流域城市整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山东、河南部分城市表现为高-高集聚,甘肃部分城市表现为低-低集聚;(3)2022年,郑州、济南、西安3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均已达到协调状态,未来3个城市的耦合协调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大部分西部城市耦合协调程度仍处于失调状态且发展缓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文昊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选取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为研究样本,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作用机制模型以及门槛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影响,以及新质生产力在二者间发挥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数字经济对西部地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更强;在跨过数字经济的单门槛后,数字经济对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据此,应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大新质生产力培育力度以及打造差异化现代产业发展机制,以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曦  
数字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创新变革新范式,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文章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促进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数字新质生产力在东部地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为显著。加快发展数字新质生产力,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着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畅通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渠道,健全地区协调发展机制,因地制宜发挥数字新质生产力效能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科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省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范畴以来,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最基础的范畴。生产力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生产力的内涵始终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在实践上也必然获得不同的表达式并呈现出新的形态,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历史地、逻辑地获得的一种新形态。因此,只有在历史的长过程中才能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生产力也是一个蕴含系统思想和方法论的范畴,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演进的结果,只有从系统结构、系统演化逻辑和演化的动力机制中,发现生产力演化的决定力量,才能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科  
继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人类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继土地、劳动、资本等之后的又一重要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生产要素化的原因、难点以及由此产生的数字经济核算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数据作为数字化的载体,具有非竞争性、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和价值存在不确定性等特征;在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上,应建立数据要素与其他生产要素的协同联动机制、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机制和反垄断机制。数据所有权的模糊、数据的可复制性和信息悖论导致了数据资产确权、交易和定价的困难。数据生产要素化过程中,数字经济面临统计挑战,传统GDP核算方法会产生GDP规模的漏统计和增速被低估。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数据生产要素的价值,应在个人隐私权益和经济收益之间进行合理取舍;完善数据交易机制设计,解决交易中的信用问题;转变测算思路,通过界定数字经济,识别核算主体和界定产业活动,构建新的数字经济核算体系;引入新兴技术,改善数字经济核算体系,使数据要素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