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58)
2023(12649)
2022(10625)
2021(9656)
2020(7753)
2019(17891)
2018(17069)
2017(32695)
2016(17816)
2015(19911)
2014(19874)
2013(19587)
2012(18562)
2011(17092)
2010(17808)
2009(16643)
2008(16499)
2007(15222)
2006(13941)
2005(13096)
作者
(51330)
(42724)
(42265)
(40512)
(27212)
(20087)
(19204)
(16476)
(16313)
(15645)
(14735)
(14142)
(13838)
(13730)
(13545)
(13006)
(12586)
(12351)
(12314)
(12292)
(10924)
(10541)
(10416)
(9760)
(9732)
(9643)
(9633)
(9405)
(8668)
(8493)
学科
(80000)
经济(79899)
(53567)
管理(53002)
(42664)
企业(42664)
中国(26389)
(25694)
地方(24385)
方法(23818)
业经(21311)
数学(19213)
(19122)
数学方法(18930)
(17808)
农业(17353)
(15575)
贸易(15557)
(15062)
(14570)
(14543)
银行(14530)
(14272)
(14155)
(13962)
金融(13962)
地方经济(13527)
(13356)
产业(13181)
技术(12758)
机构
学院(257973)
大学(254184)
(111111)
经济(108721)
管理(97183)
研究(93985)
理学(81617)
理学院(80661)
管理学(79541)
管理学院(79013)
中国(72797)
(55251)
(53505)
科学(53489)
(47060)
(42520)
中心(42334)
研究所(41893)
(40283)
财经(39970)
(36965)
师范(36680)
北京(36002)
(35956)
(34479)
(33914)
业大(33553)
经济学(33161)
农业(30700)
(29618)
基金
项目(159860)
科学(126693)
研究(123960)
基金(113195)
(97036)
国家(96124)
科学基金(82244)
社会(79279)
社会科(75129)
社会科学(75120)
(63673)
基金项目(58104)
教育(56146)
(52846)
编号(51443)
自然(49155)
自然科(47917)
自然科学(47908)
自然科学基金(47067)
资助(45877)
成果(43716)
(40875)
课题(37498)
重点(36569)
(35075)
发展(33704)
(33435)
(33131)
国家社会(32368)
(31921)
期刊
(139308)
经济(139308)
研究(85522)
中国(61936)
(40526)
管理(39986)
(39323)
教育(35724)
科学(34085)
学报(32990)
(30561)
金融(30561)
农业(26530)
大学(26320)
业经(25000)
学学(24400)
技术(23170)
经济研究(21838)
财经(20149)
问题(18292)
(17528)
(14875)
(14182)
国际(13349)
商业(13022)
技术经济(13006)
世界(12983)
(12674)
论坛(12674)
现代(12600)
共检索到421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金光敏   梁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在助力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要素交流和共享、推进要素市场统一,优化整合计算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数字经济提供支撑、助力数字中国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算力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算力水平不断提升,进入领跑者梯队;算力产业配套设施不断改善,拉动效应不断增强。但与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期望目标仍存在差距,包括算力产业链关键环节存在明显短板,创新生态系统尚未建立;设备联接不畅和兼容性不足,前沿技术标准制定缺乏话语权;算力产业布局不合理,单一算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等。为促进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应积极推动产业核心技术突破,建立算力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促进数据有序流动,打造算力产业数字供应链;加快本土标准制定,积极加入国际标准制定组织;多元化布局,注重多样性和定制化的算力资源配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新德  余柳仪  
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国内消费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而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自主品牌建设目前还存在驰名世界的自主品牌相对较少,经济实力与品牌实力不对等;出口贸易仍以贴牌为主,"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地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自主品牌价值和科技含量偏低、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较弱;企业资源相对欠缺和核心能力不强;自主品牌的发展环境亟待优化等困境与障碍。新时代下我国自主品牌建设要牢固树立品牌的质量、创新、文化意识,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积极作用,建设"品牌强国",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智美  
本文基于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乡村人力资本匮乏;金融供给渠道狭窄,供给数量不足;乡村产业链短,产业价值增值乏力;乡村产业经营效益不高的现实困境,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和外生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乡村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枭吟  梁欣悦  
临空经济因其开放性、速度性与时空性的特点,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国临空经济区历经从无到有、从机场建设到临空经济圈建设,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经济模式。然而,中国临空经济区建设仍然面临区域临空运输能力不均衡、中、西部地区产业临空指向性偏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普遍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对此,应积极完善以航空运输为主导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多层次打造临空产业体系,多维度构建临空经济群,推动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丽  陈剑  
民营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岗位需求、强化自主创新、提升开放水平的重要力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但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矛盾的是,现阶段中国民营经济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要素成本增加、创新成本高企、创新动力不足、市场开拓难度大、营商环境欠佳以及治理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与挑战。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应通过降本减负与融资纾困"双发力",打造轻装上阵的微观主体;推进营商环境与体制机制"双优化",增强发展信心;依托管理与技术"双创新",全面提升竞争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丽  陈剑  
民营经济是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岗位需求、强化自主创新、提升开放水平的重要力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但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矛盾的是,现阶段中国民营经济尚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剧、要素成本增加、创新成本高企、创新动力不足、市场开拓难度大、营商环境欠佳以及治理水平偏低等突出问题与挑战。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应通过降本减负与融资纾困"双发力",打造轻装上阵的微观主体;推进营商环境与体制机制"双优化",增强发展信心;依托管理与技术"双创新",全面提升竞争力。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黎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现代化转型,是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论文在阐述与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主要类型的基础上,回顾与总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成效,阐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举措。同时,论文结合目前学界关于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界定,从现实困境与需求出发,提出从治理、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理解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研究表明,面向未来,可从治理、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超萍  
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应然之意,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的合并转设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职业本科的关注与讨论。文章在对合并转设问题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提出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五方面着手进行价值重塑:一是健全配套制度和相关实施方案,构建全面、完善的职业本科制度框架体系;二是加大研究设计力度,推进职业本科产教融合、专业建设“、三教”改革等系统建设;三是强化类型特色,明确其定位区别于应用型本科及普通本科;四是审慎确定举办主体,首选高水平高职院校举办职业本科;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共关系处理水平,增强职业本科吸引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新生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新征程的基本目标。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复杂及体系化特征,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目标指向是和谐、协同、引领,产教关系在现代化建设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挑战,表现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体系结构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契合性困境,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和谐性困境,人才素质结构与现代产业革命及科技创新的协和性困境,产业企业参与职教办学与高等职业院校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困境。构建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应推进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建设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资源供给体系、专业建设运行体系、产教协同育人体系、多元办学治理体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增   高鸣  
推动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方向,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梳理推动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基础上,结合各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发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欠发达地区仍面临着抗风险能力不足、产业同质化、结构效益不佳、农民增收机制不完善等困境和挑战,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基于对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刻认知,本文提出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包括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总体上,应在供给侧提升产业水平,在市场端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在制度层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工作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金融投融资模式、推动农业保险全覆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增   高鸣  
推动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发展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方向,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梳理推动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基础上,结合各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发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欠发达地区仍面临着抗风险能力不足、产业同质化、结构效益不佳、农民增收机制不完善等困境和挑战,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基于对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刻认知,本文提出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包括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总体上,应在供给侧提升产业水平,在市场端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在制度层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工作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金融投融资模式、推动农业保险全覆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岳涵   王琪  
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类型教育,其高质量发展成为实现民族地区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突破领域与必然选择。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相适应,注重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相统一的更高质量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价值逻辑表征承载着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社会价值和关照个体内生性增值的人本价值。针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我材何用”“千校一面”“一元管理”的困境,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应遵循以精准目标导向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以增值赋能嵌合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特色化发展、以变革创新优化治理体系保障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理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为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从民办高校路径选择来看,调查的643所民办高校中,选营利性的有69所,占10.7%;选非营利性的有110所,占17.1%;尚未启动的有464所,占72.2%。大部分民办高校仍处于观望状态。目前,已经完成和基本完成的省份包括黑龙江、上海、重庆等,均未完成的省份包括北京、河北、内蒙古等,部分完成、部分尚未完成的省份包括天津、山西、江西等。当前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仍面临着制度困境、认知困境和实践困境等多重困境。建议加强制度举措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以“一校一策、一校一案”为原则,开展分类管理专项督导,平稳有序推进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云涛  
数字赋能乡村产业兴旺,其根本路径是发展新业态。用好数字技术,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关键是要不断创新思路,让新生产模式扎根乡村,打破信息壁垒。以数字技术助力农村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理论逻辑为出发点,分析当前影响数字技术优势潜能释放的限制因素。通过发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功能,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完善农村制度化保障机制,提高数字化服务供给水平;构筑数字乡村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格局,探索农村新兴产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车延年   邵宾   雷晓燕  
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之举。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需坚持以专业建设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师资队伍为主体、以教育研究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的内在逻辑。当前,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疏离”、课程建设管理与改革未成体系、师资队伍综合教育教学能力不高、教育研究缺少整体化布局与统筹设计、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不深等现实困境。高职院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须转向“群的思维”,推动高质量专业建设;转向“三级联动”,开展高质量课程改革;转向“综合能力”,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转向“成果导向”,统筹高质量教育研究;转向“制度优化”,推动高质量校企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