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62)
2023(11053)
2022(9350)
2021(8496)
2020(6751)
2019(15607)
2018(15598)
2017(29555)
2016(15950)
2015(17669)
2014(18000)
2013(17693)
2012(16953)
2011(15981)
2010(16874)
2009(15983)
2008(15850)
2007(14628)
2006(13971)
2005(13280)
作者
(46330)
(38545)
(38544)
(37001)
(25176)
(18375)
(17482)
(14899)
(14734)
(14269)
(13519)
(12888)
(12831)
(12782)
(12537)
(11904)
(11473)
(11214)
(11132)
(10735)
(10351)
(9524)
(9401)
(9144)
(8851)
(8847)
(8617)
(8509)
(7865)
(7601)
学科
(88552)
经济(88472)
管理(44737)
(42367)
(33961)
企业(33961)
地方(26472)
中国(26433)
方法(22640)
(21995)
业经(19998)
数学(18610)
数学方法(18389)
(18144)
(16816)
地方经济(16188)
(15643)
(15332)
银行(15324)
(15307)
金融(15306)
(15010)
农业(14795)
(14291)
(13468)
(13114)
贸易(13100)
(12900)
(12559)
理论(12055)
机构
学院(239037)
大学(237058)
(111391)
经济(109063)
研究(92853)
管理(84958)
中国(72130)
理学(69542)
理学院(68688)
管理学(67803)
管理学院(67290)
(53999)
(51729)
科学(50666)
(47428)
研究所(41831)
(40297)
中心(40085)
财经(39915)
(35841)
(35585)
师范(35355)
经济学(34616)
北京(34431)
(34130)
(32722)
(32018)
经济学院(30407)
财经大学(28762)
(28214)
基金
项目(135486)
研究(107600)
科学(106823)
基金(95099)
(80455)
国家(79653)
社会(69222)
科学基金(67605)
社会科(65610)
社会科学(65594)
(53297)
教育(49144)
基金项目(47801)
编号(44447)
(44174)
成果(39559)
资助(39452)
自然(38374)
自然科(37378)
自然科学(37370)
自然科学基金(36691)
(36099)
课题(33487)
重点(31084)
发展(30482)
(30239)
(29962)
(28467)
国家社会(28265)
(27714)
期刊
(148741)
经济(148741)
研究(90377)
中国(58449)
(40812)
管理(37103)
教育(34956)
(33742)
(31668)
金融(31668)
科学(29774)
学报(29134)
经济研究(24106)
大学(23383)
业经(22894)
技术(22544)
农业(22217)
财经(21989)
学学(21362)
(19241)
问题(18745)
(15481)
国际(14331)
世界(13892)
技术经济(13517)
改革(12612)
(12612)
(12345)
论坛(12345)
现代(12131)
共检索到4128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树立  
自1953年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国经济就开始出现“大起大落’。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商品短缺是我国经济的常态。从大的背景看,它与经济发展在指导思想上所选择的两种战略密切相关,是不断地追求和推动经济的粗放型、外延型的超高速扩张的典型反映。它也是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因,要使经济高速增长就必须提高生产率,这在逻辑上必然走上市场取向的改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楼继伟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城市,一个世纪以来,在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发挥着领先作用。目前,上海仍在人均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制造业能力、整体技术水平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最近十年,我国沿海开放地带的经济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博印  张尚学  
人民币汇率真正回归到有管理的浮动是我国深化市场经济体系改革,提升市场要素效率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就如何逐步完善汇率机制市场化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元伟  
本文分析了在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和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两个重点问题:一是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与防止投资过快增长;二是企业所得税制度统一与吸引外资,并提出了统筹规划、稳步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和统一企业所得税制的战略安排。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可以是市场自发进行的适应性转变,也可以是政府自觉推动的战略性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应该在促进适应性转变提速的同时,着力推进战略性转变。可着眼于长期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周松兰,刘栋  
从近年来朝鲜借鉴中国的经验 ,走朝鲜式改革开放之路的动向看 ,对内主要体现在“7·1措施”等一系列的改革 ,对外开放主要体现在建设四足鼎立的经济特区等重大举措上。“7·1措施”是朝鲜改革进入实质性进展划时代标志 ,4大特区建设是对外开放战略的主要载体 ,这两方面的战略措施支持着朝鲜的全方位改革开放 ,但其战略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经济困境 ,除本国因素外 ,关键取决于能否获得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雷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阶段转型是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对20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战略的阐述,中国改变了计划经济时期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为特征的发展思路,制定并实施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追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发展战略。第二阶段转型是从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到21世纪初,中国制定并实施了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基础上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战略。第三阶段转型是从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到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中国制定并实施了坚持科学发展、快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和新发展理念。
[期刊] 改革  [作者] 贺阳  
(一) 改革开放的13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13年。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市,也同全国一样,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北京市的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93.1亿元,增长到1991年的763.4亿元;农业总产值,由9.6亿元增长到75.6亿元;社会商品零售额由44.2亿元,增长到357.8亿元;外贸出口额由2.85亿美元增长到13.71亿美元;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活费收入由365元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进铭  
政府在国家长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政府的稳定性和力量、政府本身的制度安排及其变迁、政府选择的经济发展道路和基本制度、政府的相对政治能力。当前,我国的政府改革应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惩治腐败、实行国家公务员制、使人民表达自己的愿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国杰  
作者认为,从可比名义增长率看,中国过去20年经济增长速度并不理想,不仅没有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未能缩小同一些发展中“大国”的差距。症结在于质量改进速度和市场发育速度缓慢,必须选择高速质量改进制导下的高速增长战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总战略,并尽快实现从追求高效益型发展战略向高质量改进发展战略的转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不只是解决效率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激励创新制度等无形要素实现要素的新组合,是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和商业上的应用和扩散。创新驱动作为发展战略本身也有个从外生向内生转变的问题。这就是转变技术进步的模式,由外生转为内生,立足于自主创新,依靠原始创新和引进技术的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创新驱动需要注重协同创新,最为重要的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我国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还有个过程,但必须以此为目标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创新投入制度的创新来说,既要有市场创新,又要有政府创新,创造激励创新的环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占仓  
县域经济就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进行资源配置的经济,其实质仍然是一种区域经济。虽然每个县发展条件差异很大,在实际工作中也各有高招,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不断创新,但是从战略高度综合分析,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抓好稳定、富县、富民、科学发展观四件大事。对此观点,我们称之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四点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华道增  
论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观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导弹学院副教授、大校华道增邓小平同志作为我们党第二代集体领导的核心,在领导和筹划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当代最伟大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