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9)
- 2023(7476)
- 2022(6231)
- 2021(5648)
- 2020(4804)
- 2019(10686)
- 2018(10718)
- 2017(20289)
- 2016(11357)
- 2015(12620)
- 2014(12940)
- 2013(12257)
- 2012(11271)
- 2011(10160)
- 2010(10400)
- 2009(9867)
- 2008(9604)
- 2007(8972)
- 2006(7888)
- 2005(7438)
- 学科
- 济(40733)
- 经济(40655)
- 管理(37243)
- 业(32626)
- 企(27680)
- 企业(27680)
- 制(15583)
- 财(15232)
- 方法(14725)
- 中国(14381)
- 数学(12350)
- 体(12325)
- 数学方法(12223)
- 农(12139)
- 业经(10290)
- 学(9640)
- 体制(9504)
- 务(9292)
- 财务(9262)
- 财务管理(9239)
- 银(8894)
- 银行(8871)
- 企业财务(8822)
- 行(8493)
- 融(8449)
- 金融(8442)
- 理论(7597)
- 地方(7524)
- 农业(7506)
- 产业(6783)
- 机构
- 大学(160576)
- 学院(160454)
- 济(65381)
- 经济(63886)
- 管理(57993)
- 研究(55683)
- 理学(49282)
- 理学院(48722)
- 管理学(47880)
- 管理学院(47578)
- 中国(42418)
- 财(34833)
- 京(34108)
- 科学(32403)
- 所(28045)
- 财经(26556)
- 农(26440)
- 江(25901)
- 研究所(25111)
- 中心(24990)
- 经(23944)
- 业大(22776)
- 北京(21252)
- 经济学(20927)
- 农业(20579)
- 院(20507)
- 范(20496)
- 师范(20205)
- 州(19767)
- 财经大学(19525)
- 基金
- 项目(105132)
- 科学(83183)
- 研究(78830)
- 基金(76080)
- 家(66045)
- 国家(65490)
- 科学基金(56038)
- 社会(50845)
- 社会科(48116)
- 社会科学(48108)
- 省(41608)
- 基金项目(39598)
- 教育(37188)
- 划(34695)
- 自然(34544)
- 自然科(33726)
- 自然科学(33714)
- 自然科学基金(33135)
- 编号(31944)
- 资助(30719)
- 成果(27599)
- 制(25146)
- 重点(24275)
- 部(23948)
- 课题(23540)
- 发(22299)
- 创(21949)
- 国家社会(21249)
- 性(20800)
- 教育部(20732)
共检索到2491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体制转换、结构变迁与就业》一书已于近期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此书写作过程中,陈秋华等作者曾请我通读书稿并提出修改意见。在通读后,我感到此书是一部颇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专著,着眼全局,立意宏大,把体制、结构的变革与研究就业问题融于一炉。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桂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邱华炳 刘晔
改革以来我国投资结构变迁的总体特征是在投资产业结构上加工工业投资增长较快而基础部门投资增长相对落后 ,在投资区域结构上东部投资增长较快而中西部投资增长相对滞后。投资结构变迁中包含着深刻的体制转轨背景 ,是市场因素的扩大和非市场因素的扭曲性存在双重作用的结果。而遵循“深化市场改革、弥补市场失效”的原则有利于从根本上优化我国的投资结构。
关键词:
投资结构 体制转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如果说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是走向全球化和一体化,那么,很少还有哪个事件比中国的对外开放意义更加重大,影响更加深远而广泛。如果没有中国的开放,占世界1/5以上的人口隔绝在世界经济体系之外,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就不可能真正成为现实。而中国开放的30年,使整个世界经济格局完全改变了模样,并且让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人民都切身感受到日常生活所受到的真实影响。2008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江小涓主编的《中国开放30年:增长、结构与体制变迁》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刚
农业体制转换的制度根源———对一个农业制度变迁模型的改进徐刚(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验表明,中国农业的体制转换是一次成功的制度变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这一转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目前的研究虽然对中国农业的制度变迁具有相当深刻的洞察力,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盛洪
我国今天的经济发展甚至超出了当初改革起步时最乐观的预见。这是自1978年开始的和延续不断的体制变迁的结果。其基本方向和实质内容是市场化。已有的经济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市场取向的体制变迁能够引起经济发展。新古典经济学可以证明,在绝大多数产品和要素交易的领域中,用市场定价替代计划定价可以带来更多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新制度经济学则告诉我们,用单位交易费用较低的制度安排替代单位交易费用较高的制度安排,可以在激励、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等方面获得更高的效率。改革就是一种引起财富增长的变动。然而,体制变迁是有代价的。不仅偏离传统体制去寻找和试验新的体制安排包含着巨大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秦强
越南在"革新开放"后一直在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预算分配体制,在财政联邦主义的影响下,其预算分配体制改革主要围绕着划分和协调中央与地方间的事权和财权,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等展开。预算分配体制也经历了从集权到分权,再由分权走向集权的过程,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预算 越南 预算分配 转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志勇 陈莉莉
本文旨在探析2000年以来的财政体制变迁与"土地财政"形成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联系机制,采用了2000~200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税收收入集权效应和土地房产财税收入的分权效应促使我国产业结构中房地产业比重上升的作用机制是存在的。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财税制度设计,增强其科学性和内在稳定性。
关键词:
财政体制 “土地财政” 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道刚 王雅林 马涛 柏晓东
国家的经济安全基于体制的安全。本文以东北体制变迁为例,论证了双重体制结构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鉴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利弊得失,基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东北体制变迁要扬弃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国营经济为特征的"单一体制结构",提升并演化为计划和市场并存、国有和民营经济共生的"双重体制结构"。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制度机理 体制重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守英 颜嘉楠
研究目的:从土地权利与社会秩序的关系视角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土地制度变革提供政治经济学解释。研究方法:基于文献和政策梳理的制度变迁研究。研究结果:(1)中国共产党以土地革命发动农民群体,打破以精英结盟维稳为主导逻辑的社会秩序,使中国社会进入国家与社会一体化的整体体制秩序;(2)在整体体制秩序中,国家构建自上而下渗透与统合社会的政治经济体制,控制土地权利,为国家工业化进行资本积累;(3)当整体体制的推行对整体秩序的维系产生威胁,国家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起点,调整体制安排,进行朝向权利开放的改革来平衡国家与社会的利益;(4)讨论了中国朝向现代土地制度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可能路径。研究结论:土地制度变迁与社会秩序转型息息相关,土地问题始终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青江
本文基于2012~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细分行业就业占比为研究对象,以工业机器人渗透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就业结构影响显著,导致传统制造业就业占比下降,但促进汽车与电气机械等行业的就业占比上升;工业机器人对服务业就业占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就业占比上升;机制检验发现,生产率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扮演着中介角色,而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存在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田思远 王孝松
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中间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是中国现阶段对外开放的突出特征之一。采用2000—2013年微观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中间品进口对就业所有制结构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能够增加劳动力跨部门流动,推动劳动力从国有企业流向非国有企业。机制检验表明,企业绩效和出口强度是中间品进口增加非国有企业就业的可能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效应在东部地区和一般贸易企业更为明显。在考虑样本选择偏误等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由此提出扩大对外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辅相成,推动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才能充分释放贸易红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青江
本文基于2012~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细分行业就业占比为研究对象,以工业机器人渗透度为核心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就业结构影响显著,导致传统制造业就业占比下降,但促进汽车与电气机械等行业的就业占比上升;工业机器人对服务业就业占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就业占比上升;机制检验发现,生产率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扮演着中介角色,而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存在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燕飞 曾国平
本文从FDI与就业结构及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在我国的实践出发,重点分析了FDI与就业结构变动的关系,并通过对FDI、就业结构及产值结构的两两Granger因果检验,系统而深入地考察了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得出结论:FDI有利于促进第二产业就业及促进就业人口非农化;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FDI对第三产业影响不足,不利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关键词:
FDI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