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1)
2023(4912)
2022(3991)
2021(3847)
2020(3116)
2019(7204)
2018(6947)
2017(12763)
2016(6462)
2015(7702)
2014(7438)
2013(7595)
2012(7250)
2011(6804)
2010(6508)
2009(6038)
2008(5940)
2007(5119)
2006(4546)
2005(4327)
作者
(19198)
(16198)
(16058)
(15373)
(10342)
(7574)
(7177)
(6376)
(6167)
(5791)
(5545)
(5300)
(5297)
(5180)
(5176)
(5045)
(4943)
(4724)
(4623)
(4234)
(4221)
(3888)
(3871)
(3615)
(3600)
(3563)
(3516)
(3326)
(3298)
(3189)
学科
(35046)
经济(35021)
(19703)
管理(19620)
方法(15947)
(14894)
企业(14894)
数学(14878)
数学方法(14830)
中国(12602)
技术(11492)
(9613)
贸易(9608)
(9517)
(8036)
技术管理(6559)
(5875)
业经(5821)
环境(5812)
(5544)
关系(5488)
(5468)
农业(5321)
(5163)
(5088)
银行(5081)
(5008)
(4991)
(4861)
金融(4861)
机构
大学(104772)
学院(101437)
(56494)
经济(55892)
研究(42698)
管理(38407)
中国(33256)
理学(32956)
理学院(32607)
管理学(32356)
管理学院(32151)
(23196)
科学(22554)
(21293)
(21095)
研究所(19523)
经济学(19446)
中心(17876)
财经(17600)
经济学院(17597)
(16476)
北京(15496)
(15075)
(14428)
科学院(13526)
财经大学(13326)
(12803)
业大(12748)
研究中心(12444)
(12323)
基金
项目(68183)
科学(55307)
基金(53081)
研究(50598)
(47138)
国家(46879)
科学基金(39548)
社会(35864)
社会科(34331)
社会科学(34326)
基金项目(26961)
自然(23201)
自然科(22738)
自然科学(22733)
自然科学基金(22377)
教育(22269)
(22142)
资助(22064)
(20050)
中国(17791)
(17518)
编号(17502)
国家社会(17140)
重点(15848)
(15474)
教育部(15239)
(14961)
创新(14315)
成果(13990)
人文(13862)
期刊
(57550)
经济(57550)
研究(34429)
中国(21721)
科学(15659)
管理(15607)
(14541)
学报(14002)
(12702)
技术(11255)
大学(11093)
经济研究(10837)
学学(10418)
财经(9603)
农业(9518)
(9425)
世界(8950)
国际(8636)
(8531)
(8361)
金融(8361)
教育(8346)
技术经济(7949)
问题(7875)
(6594)
业经(6054)
科技(5814)
(5458)
论坛(5458)
统计(5177)
共检索到1564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佳就  
上海财经大学祝慈寿教授继3卷本中国工业通史(即《中国古代工业史》、《中国近代工业史》、《中国现代工业史》)出版之后,又夜以继日,秉笔疾书,继续编写了中国工业专史多卷本。今年春节前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其中的第一本专史《中国工业技术史》,它成为我国综合性大型中国工业技术开创之著作。全书共114万字,采取中国工业经济史与中国科技史相结合的办法写成。这是一部相当完整、涉及中国工业技术历史发展各方面事迹的综合性的学术著作:一方面综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延中  
中国工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既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途径,也是工业化的基本前提和主要表现。本文在明确工业技术进步与工业现代化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及其原因,提出提高我国工业技术进步水平与创新能力、推进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对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世川  刘岳平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进步偏向理论模型,并用1978~2011年的中国工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1987年前工业技术进步偏向劳动,1987年后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有明显的资本偏向性,不同阶段的行业技术偏向性不一致;技术研发能力、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资本深化是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江淮  荆晶  
本文通过对中国工业行业1998—2016年技术进步的方向进行测度,发现2011年以前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相对提高了资本的技术效率以及边际产出,而在2011年以后技术进步由资本偏向转变为劳动偏向,这也是导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U型演变的关键因素之一。理论研究表明: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的缩小是导致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当与发达国家间技术差距较大时,中国工业行业技术进步以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主,更加偏向资本。随着技术差距的缩小,中国逐步走向自主创新道路,技术进步会更偏向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更为丰裕的劳动要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当技术差距较大时,经济开放程度是决定工业行业技术进步方向的关键因素,会通过促进资本增强型技术并抑制劳动增强型技术的方式,使技术进步偏向资本。而当技术差距缩小后,研发投入成为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并且会使技术进步偏向劳动。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工业行业劳动收入份额,需要更加鼓励自主创新,注重引进人才和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劳动偏向性和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刚  沈坤荣  
首先借助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2003—2010年中国31个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值,继而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研究了省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0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呈波动式上升趋势,而技术进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技术效率空间扩散效应强于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均呈现"钟型"结构,其中技术效率空间扩散效应峰值先于技术进步空间扩散效应峰值出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空间扩散效应均存在渐进性距离衰减特征,但地理距离对技术效率空间扩散效应的制约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界秀  
笔者在梳理评介不同方法核算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状况进行了分解与综合考察,并根据行业间面板数据对内外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研发投入、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强度和进口对工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但资本强度的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而出口和FDI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五七  聂鸣  
在考虑能源与碳排放的共同生产前沿分析框架下,运用基于DEA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测算中国1998-2010年省级工业技术效率,并分析了地区工业技术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测算结果发现,忽略能源与碳排放约束的传统效率测算结果高估了工业技术效率,地区工业环境效率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全国工业环境效率总体水平偏低,东部工业环境效率明显高于西部与中部。基于面板数据的Tobit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工业环境效率与人均收入呈U型曲线关系,财政分权、企业所有制结构及出口活动对工业环境效率有负面影响,其中,财政分权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研发强度及进口基本上促进了工业环境效率的改善,"波特假说"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鲁成  
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工业,是中国最早面向国际市场的行业。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稳步发展,并且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另一方面,中国船舶工业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严重影响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本文从技术创新战略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急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世川  蒋青嬗  
文章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下构建了要素配置、研发效率与技术进步偏向的分析框架,并利用1980—2017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在样本期内技术进步大致偏向资本,但这与中国的要素禀赋结构不匹配。在1981—2017年研发效率对技术进步偏向的贡献度超过了要素投入效率的贡献度;在1981—2003年研发效率是导致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而在2004—2017年要素投入效率是影响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界秀  
笔者在梳理评介不同方法核算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利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状况进行了分解与综合考察,并根据行业间面板数据对内外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研发投入、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强度和进口对工业技术进步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但资本强度的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而出口和FDi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燃  骆乐  韩鹏  
本文运用1999~2005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1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分析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状况,将其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企业平均规模、资本密集度以及资产负债率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较高,并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化、规模效率等指标值大于"三资"企业;另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较显著的正影响,而资本密集度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负影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贺俊  陶思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最初几乎全部依赖国外技术支援到依靠归国科学家和自力更生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工业创新体系,由改革开放初期的技术引进到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在市场应用过程中不断形成再创新能力和正向设计能力,再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形成,中国工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后发国家技术赶超路径。中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是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日臻完善,由改革开放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到企业主体地位逐步提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有企业主导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成为主要的技术来源,再到后来不同所有制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创新竞争,特别是民营企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逐渐形成了内生、自主的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当然,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仍然任重道远,针对技术标准、基础软件、核心零部件和复杂生产装备等仍受制于人的问题,应加快推进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曦  郭淑芬  
本文基于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非导向、非径向且规模报酬可变的窗口MinDS超效率模型测度各省份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采用全局莫兰指数检验省域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然后使用变异系数、建立空间计量模型进行σ收敛、β收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均值为0.7499,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差异较明显,依次降低;10年期间东部、中部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有降有升,而西部则基本上稳定上升;省域工业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全国与分区域均未出现σ收敛,但同时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本研究明晰了各省份的工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收敛性,为缩小工业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差距、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与理论借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  
基于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几个关键指标对我国1993~2003年期间钢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变化进行了测算,同整个工业的相应指标做了比较分析。进而从钢铁工业本身的结构特点和需求市场的角度对这种变化做了进一步阐释,提出了今后增强钢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的三个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