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22)
- 2023(4819)
- 2022(3995)
- 2021(3910)
- 2020(3248)
- 2019(7590)
- 2018(7799)
- 2017(12591)
- 2016(8541)
- 2015(9806)
- 2014(10038)
- 2013(8707)
- 2012(7825)
- 2011(7241)
- 2010(7423)
- 2009(6341)
- 2008(6163)
- 2007(5677)
- 2006(4972)
- 2005(4349)
- 学科
- 济(21460)
- 经济(21446)
- 教育(20667)
- 管理(16025)
- 业(12674)
- 中国(12662)
- 方法(12075)
- 数学(10984)
- 数学方法(10865)
- 企(9947)
- 企业(9947)
- 理论(8291)
- 教学(7693)
- 学(7095)
- 农(5813)
- 发(5128)
- 研究(4889)
- 学校(4878)
- 技术(4585)
- 财(4522)
- 发展(4425)
- 思想(4325)
- 展(4301)
- 政治(4231)
- 思想政治(4018)
- 政治教育(4018)
- 治教(4018)
- 业经(4003)
- 德育(3996)
- 农业(3879)
- 机构
- 大学(111714)
- 学院(102728)
- 研究(37465)
- 管理(31879)
- 教育(30758)
- 济(30580)
- 经济(29617)
- 理学(28150)
- 理学院(27649)
- 范(27122)
- 师范(26980)
- 管理学(26760)
- 管理学院(26562)
- 京(24705)
- 科学(23166)
- 师范大学(22057)
- 中国(19346)
- 所(18560)
- 研究所(17237)
- 江(17120)
- 农(17045)
- 业大(16431)
- 北京(16228)
- 技术(15518)
- 中心(15269)
- 职业(13886)
- 财(13757)
- 农业(13502)
- 州(13296)
- 院(13285)
- 基金
- 项目(68468)
- 研究(57000)
- 科学(55140)
- 基金(44995)
- 家(38371)
- 国家(37848)
- 教育(37202)
- 社会(32775)
- 科学基金(31772)
- 社会科(30745)
- 社会科学(30736)
- 省(29380)
- 划(26727)
- 编号(25884)
- 成果(24663)
- 基金项目(23599)
- 课题(22157)
- 自然(19298)
- 年(19058)
- 自然科(18874)
- 自然科学(18870)
- 自然科学基金(18567)
- 资助(17708)
- 重点(16990)
- 部(16980)
- 规划(16759)
- 项目编号(15704)
- 发(15544)
- 教育部(15425)
- 创(14670)
共检索到160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蒋太善
近年来,在许多高等学校中蓬勃开展的通识教育为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找到了专业教育之外的又一个坚实的落脚点。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都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承担的是学生"做人"的教育,专业教育承担的是学生"做事"的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密切配合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素质教育 高等学校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义遒
目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同时展开,两者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别?应当如何对待?本文在对这两种教育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从"名正言顺"的角度,在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整体层面上,无论在教育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通识教育"的名称都是不合适的。而文化素质教育则是统贯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的,它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可操作的运行方式。但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一部分或一个阶段,通识教育从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都是有意义的,其目标是为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教养的人。这与文化素质教育是相通的。通识教育可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 通才 专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中国通识教育的兴起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有关,通识教育可以使素质教育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变得更为实在;素质教育是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灵魂,把握素质教育之精髓可以使通识教育更健康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从根基上尚须加强文史哲学科的建设,全方位地深化学校隐性文化的建设,这首先是大学领导集团的使命。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 文史哲 隐性文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2015年5月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暨全国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20周年研讨会"在北京理工大学举办,瞿振元会长等众多嘉宾做了关于素质教育的精彩报告,启发我们就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进行思考。第一,素质教育及其与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系。自1980年代以来,"素质"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核心词汇,在周远清、杨叔子、张岂之等前辈的推动下,在大学实施的素质教育"一呼而起,久盛不衰",大大加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曹莉
本文在回顾我国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十余年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通识教育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在通识教育中贯彻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平台上实施通识教育,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内涵,使其在中国大学教育中深深扎根。
关键词:
文化素质教育 通识教育 辩证思考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义遒
本文叙述通识教育在中国实施的过程,指出它是中国高等教育为摆脱计划经济时代过分专业化教育的束缚、面向社会、适应经济体制转轨而推行的一种改革。1995年起在全国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推动了这一改革进程,而国外的博雅教育和港台地区的通识教育促进了通识教育在大陆的实施。作者认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做人和做事的正确态度与能力,实施通识教育的主渠道是开设通识课程。作者阐述了开设通识课程的原则、要求、做法以及教师的条件,叙述了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叔子 余东升
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我国高等学校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这一本质特性。对我国高等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质和美国通识教育的历史和性质的分析,以及对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比较显示,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创新,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创新。文化素质教育要重视并借鉴通识教育的成功经验,但文化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较之通识教育具有更全面、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也更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叔子等在《高等教育研究》第6期发文认为,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从相同的一面来说,两者都是基于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逻辑和实际,结合外来经验而进行的本土化创新;都高度重视教育的人文性,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重理工,轻人文",即重当前的功利而轻长远的人的素质这一弊端;都高度重视知识的综合性以及知识的内涵,文化素质教育突出的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强调教育过程中的知识、思维、方法、原则和精神的统一、通识教育强调的是文理知识的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庞海芍
文章梳理了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以台湾"清华大学"和元智大学为例分析了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组织机构与课程,同时,结合大陆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进行了反思,指出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殷小平 黄少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离现在最近的由中央召开的全国性的涉及教育改革和发展全局的工作会议。这次教育工作会议非常明确地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提出来,使“全面推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培培 许宁
文章从探讨职业素质教育的定位、理念等角度入手,对当前国内普通高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围绕建立高校职业素质教育平台的目标就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师资培训、校企合作等内容提出建议。
关键词:
职业素质教育 实践教学 互动式平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