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23)
2023(3397)
2022(2670)
2021(2413)
2020(1928)
2019(4064)
2018(3870)
2017(7151)
2016(3968)
2015(4340)
2014(4356)
2013(4419)
2012(4126)
2011(3938)
2010(3935)
2009(3661)
2008(3664)
2007(3276)
2006(3061)
2005(2677)
作者
(12821)
(10869)
(10829)
(10146)
(6834)
(5248)
(4995)
(4296)
(4081)
(3817)
(3697)
(3678)
(3522)
(3508)
(3359)
(3357)
(3330)
(3209)
(3115)
(2987)
(2777)
(2669)
(2551)
(2376)
(2352)
(2345)
(2339)
(2339)
(2206)
(2156)
学科
(21605)
经济(21592)
管理(12893)
地方(9329)
(7468)
地方经济(6554)
方法(5842)
(5669)
企业(5669)
资源(5637)
中国(5095)
数学(5053)
数学方法(5009)
环境(4979)
(4826)
(4636)
(4305)
业经(4194)
(3631)
(3528)
农业(3350)
(3036)
(2984)
金融(2983)
(2838)
生态(2691)
人事(2669)
人事管理(2669)
(2520)
区域(2516)
机构
学院(61850)
大学(61570)
研究(23157)
(22837)
经济(22270)
管理(21888)
理学(18599)
理学院(18307)
管理学(17959)
管理学院(17837)
中国(17410)
科学(16396)
(13738)
(12442)
研究所(11460)
中心(10393)
(10087)
(10055)
师范(9989)
(9533)
(9390)
业大(8871)
(8742)
北京(8662)
师范大学(8167)
(8017)
科学院(7949)
农业(7880)
财经(7794)
(7310)
基金
项目(45200)
科学(35734)
研究(32343)
基金(32185)
(29021)
国家(28821)
科学基金(24123)
社会(20913)
社会科(19856)
社会科学(19851)
(17894)
基金项目(17029)
自然(15443)
(15225)
自然科(14744)
自然科学(14736)
自然科学基金(14445)
教育(13652)
编号(13249)
资助(12458)
(11213)
重点(10657)
成果(10473)
(9344)
国家社会(9158)
课题(9044)
(8859)
发展(8760)
(8631)
创新(8426)
期刊
(26901)
经济(26901)
研究(15224)
中国(13308)
学报(11788)
科学(10636)
(8816)
大学(7747)
资源(7527)
管理(7241)
学学(7142)
农业(6241)
教育(6090)
(6035)
图书(5367)
业经(4589)
技术(4515)
(4068)
金融(4068)
书馆(3822)
图书馆(3822)
财经(3794)
经济研究(3649)
(3592)
问题(3547)
科技(3451)
(3364)
(3295)
(2973)
(2929)
共检索到91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云峰  
稀缺自然资源必须借助物权制度和外部监管才能建立稳定的开发利用秩序。虽然物权制度的本土性决定了各国物权制度的差异性,但自然资源领域社会秩序的"自生自发"性亦决定了其上所有权生成的四个规律:各主权国有权决定领土范围内自然资源之上所有权的具体类型;特定自然资源对社会公众的生存保障利益决定其上所有权的具体类型;特定社会的社会形态决定其上所形成的所有权的具体类型。在我国现行国家和集体共同垄断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物权框架下,自然资源物权制度的设计应首先考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形态,以及特定自然资源之上所承载的社会公众的生存保障利益,并基于社会公众生存保障之目的而将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区分为国家公产和国家私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辛越阳  
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委托代理法律属性如何定性,关系着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工作如何具体展开的问题,不确定委托代理的法律属性就无法划定权责的界限和授权委托的形制。面对庞杂的自然资源体系,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自身的属性也颇具争论。从现实情况来看,很难将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定义为一种行政职责,同时两个行政机关间也无法建立民事协议关系,现阶段其法律性质可以认为是一种上下级政府间的行政协议,通过这种行政协议来分配各级政府之间的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行使资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娜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并非是私人所有权的衍生物,而是具有本质区别的财产权制度。权利束理论将排除权作为私人所有权的核心,反之,对于自然资源这样的公共财产,国家承担着保护公众不被排除的义务。公众接近成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定义特征,其核心内涵在于:它是一项可强制执行的法律权利、毗邻居民的接近权受到更高的保护以及对公众接近的限制应有利于实现公民的实质性平等。公众接近特征能够确保社会成员共享自然资源,实现政治共同体内部对于公民身份平等的民主性期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静  陈丽萍  郭志京  
我国关于自然资源资产权利主体有:所有权主体(国家即全民)、代表主体(国务院)、行使主体(自然资源部)、委托代理行使主体(地方、相关部门,包括社会组织或企业)、使用权主体(市场主体)。然而,由于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主体的抽象性和双重性、客体的不确定性和多重性以及实现上的公共性,这些特殊性决定了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实现的复杂性。国家所有权的实现方式应是多样的,针对不同主体、不同资源应做出可选择的方案,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国家所有权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荣  
研究目的:从公共管理视角解析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解释试点缘由、任务逻辑、面临挑战和对策等。研究方法:将制度分析方法运用到委托代理机制的解释和评价中。研究结果:(1)建立委托代理机制属于公有制的具体行权模式,是回应公有制产权为什么有效、如何做好整体性治理、区分“运动员”和“裁判员”、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4类重要议题的举措;(2)委托代理机制试点是由资产核算、资源清单、行权制度、考核评价4项核心要素,以及法治、空间规划、体制机制和行政监管4项外部要素共同构成的一项系统性试点任务;(3)为应对技术、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试点采取了稳妥推进原则,为试点实践明确了原则和参考。研究结论:为提升试点绩效,后续需要重点关注建立资产清查核算的国家统一标准、所有者权益工作共识、整体性治理转型、多样性行权模式、行权主体责任考评和监管机制5个方面的工作,这些都是建立健全委托代理机制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汤吉军  张壮  
由于我国自然资源产权模糊,国家所有权主体虚置,从而导致生态资源环境破坏和代际分配不公平等问题。这些问题又是引发或加重具有自然资源禀赋的地区陷入"资源诅咒"困境的重要因素。如何行使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已经成了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本文运用交易成本方法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行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争艳   李天阁   宋亚开   陈藜藜  
<正>核心提示本文通过梳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的核心问题,从委托代理主体、性质、行使方式以及在模式运行中所有权与监管权分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提供思路。本文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小龙  张永红  杨鸿泽  
本文围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权利主体构成体系和权能行使方式,探讨了委托代理机制行使的相关问题,提出资源清单编制思路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夏晨  
土地资源是自然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可资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集体土地所有权立足于土地资源之上,它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土地产权制度。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与集体土地的自然资源属性之间存在三个向度的张力:传统货物所有权制度模板不能契合土地资源环境共生关系;单一私权化路径有悖于集体土地公私交错的权利形态;土地私权效率优先取向与土地资源内含社会整体效益之间存在冲突。张力的消解之道在于以集体土地的自然资源属性为进路,衡平国家、社会与集体、农民之间的利益,实现集体土地资源从公共利益到局部利益再到个体利益的合理分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猛   刘伯恩  
为服务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配套制度建设,归纳行政委托代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的运行框架、驱动模式及主要特征,并对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机制中的监管风险、影响因素及规避路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被分割处置的权利体系、弹性的资产管理模式以及双重属性的委托关系,是政府梯度驱动下委托代理机制运行实践的主要特征;“监管轻视”“违规再委托”“权利残缺”等监管风险表象的起源,主要归因于对代理权来源认知混淆、多层委托、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分离以及多源压力体制等现实因素;可通过探索短链条委托机制等措施,实现委托代理监管风险的管控和规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钊   胡守庚   瞿诗进   金婧  
研究目的:立足委托代理机制新语境,探索构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权利体系,明确所有权行权方式,为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提供实践参考。研究方法:从自然资源资产属性特征出发,建立“功能—结构”因果关系框架,分析所有权权利体系构建的基本逻辑和关键路径。研究结果:(1“)家底清晰,权属明确”“市场完善,配置高效”“综合治理,绿色发展”“权益保障,全民共享”是所有权的基础、核心、关键和主导功能定位;(2)统一调查监测与确权登记、统一资产规划与处置配置、统一保护与资产合理利用、统一资产管护与收益分配、统一损害发现与核实追偿、统一监督考评与资产报告为所有权的六大权益结构;(3)构建了包括管理权、使用权、保护权和监督权的所有权权利体系;(4)通过纵向“直接行使/委托代理行使”和横向“统一行使、分类管理、统一指导”明确央地政府间、地方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间的行权关系与权责边界。研究结论:构建内容明确、权责对等、保护到位、监督有效的所有权权利体系是完善产权制度体系的关键一环,着力应对新时期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需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蒲志仲  
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严重,最根本的原因是水资源产权制度尤其是水资源所有权制度不合理。从水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角度,依据产权经济学理论,对水资源所有权及其分配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水资源所有者产权与他物权,江河湖泊等水体所有权和水体所蕴含水资源所有权进行了区分;以水资源是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水资源的竞用性和水资源自然供给的区域性为依据,探讨了江河、湖泊等水体水资源所有权的权属界定,水资源所有权在社会成员间的合理分配,国家与水资源所有权的关系和国家拥有的水资源所有权的性质;最后提出了既能保障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权利,又能实现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的以社会成员所有为主的水资源所有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永正  
本文经考证马克思的有关论述辨明 ,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所有权”和“经济所有权”的划分 ,“双重所有权”是不符合马克思原意的。一个所有权变成“两个所有权”只是一种法学幻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宋协利  
所有权与产权[美]保罗·米尔格罗姆一、所有权的概念对所有权的经济分析可以归纳为两个问题,即对剩余决定权的拥有和剩余收益的分配。(1)剩余控制即使是对最简单的实物资产来说,所有权的概念也是复杂的。拥有某项物品的人拥有使用该物品的一定权利和义务。从经济角...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玛格丽·M·布莱尔  
共同的“所有权”玛格丽·M·布莱尔在目前正激烈进行着的有关大型公众持股公司的治理结构和控制方面的争论中,“所有者”是最易产生误导的一个词汇。在大量的关于接管和董事会重组(boardroomshake-ups)的媒体报道中,以及在过去几年里因这些事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