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7)
2023(4922)
2022(4016)
2021(3992)
2020(3118)
2019(7205)
2018(7209)
2017(11827)
2016(7618)
2015(8679)
2014(8670)
2013(7877)
2012(7443)
2011(7019)
2010(7220)
2009(6353)
2008(6218)
2007(5885)
2006(5547)
2005(4989)
作者
(20811)
(17203)
(16911)
(16435)
(10845)
(8408)
(7915)
(7010)
(6679)
(6300)
(5896)
(5877)
(5694)
(5572)
(5528)
(5509)
(5285)
(5220)
(5153)
(5072)
(4480)
(4477)
(4246)
(4198)
(4051)
(4010)
(3971)
(3753)
(3699)
(3547)
学科
(20174)
经济(20034)
教育(19460)
中国(13733)
管理(12844)
(10753)
理论(10290)
(9779)
企业(9779)
(9206)
方法(8669)
(6744)
业经(6166)
教学(6146)
(5778)
数学(5358)
(5351)
数学方法(5224)
(5025)
发展(4625)
(4503)
(4153)
社会(4085)
农业(4009)
研究(4004)
(3949)
技术(3761)
思想(3739)
政治(3727)
地方(3498)
机构
大学(104469)
学院(97509)
研究(42940)
(29691)
教育(29290)
经济(28699)
管理(27057)
科学(26755)
(24984)
(24598)
中国(24540)
师范(24380)
理学(22803)
(22562)
理学院(22359)
管理学(21657)
管理学院(21461)
研究所(20569)
师范大学(20317)
(18316)
中心(17283)
(17186)
北京(16922)
(15469)
技术(15254)
(15061)
业大(14620)
农业(14534)
(12862)
职业(12777)
基金
项目(61848)
研究(50129)
科学(49379)
基金(41160)
(36822)
国家(36335)
教育(31745)
社会(30041)
科学基金(28997)
社会科(26783)
社会科学(26770)
(25072)
(24316)
编号(22471)
成果(22020)
基金项目(20138)
课题(19724)
自然(17829)
自然科(17418)
自然科学(17409)
自然科学基金(17110)
资助(16808)
(16477)
重点(16074)
(15599)
(14460)
规划(14362)
教育部(13674)
(13645)
项目编号(13425)
期刊
教育(48417)
研究(41865)
(35601)
经济(35601)
中国(33196)
学报(19219)
(16813)
科学(16162)
大学(15361)
学学(12720)
(11611)
职业(11475)
农业(11442)
技术(11303)
管理(10431)
技术教育(7449)
职业技术(7449)
职业技术教育(7449)
财经(6389)
(6367)
论坛(6367)
(5880)
高等(5861)
(5809)
金融(5809)
(5672)
(5618)
经济研究(5502)
(5361)
图书(5348)
共检索到165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游安军  黎华  
应试教育:是指学科课程设置单一、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重视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的短期效应的选作教育模式.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有识之士针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多为应试教育及种种弊端,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人类自身发展对人才与教育的要求提出“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体制或教育模式.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实现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的根本性变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杨东平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仍然在强势发展,这在应试训练的强度与难度、学生的学习压力、超级中学的崛起、"数字化生存"等方面有新表现。风靡全国的"高效课堂"对教学效率和课堂的偏重,凸显的是一种新的工具化价值。地方政府对"教育GDP"(升学率、"北清率")的追求和竞争,是应试教育屡禁不止最重要的原因。改变应试教育、促进素质教育,需要文化更新和制度创新,人文主义的价值重建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郝英奇  刘金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应学俊  
素质教育是无须"正名"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因为这本来是表述角度不同的两个概念,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从理论上说没有错误。所谓"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长期以来危害青少年的全面发展,阻碍教育的发展,是应该批判和摒弃的,它决不是"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个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葛新斌  李罡  
社会需要各种人才,学校的基本职能则是培养人才,选拔性考试起着联结社会与学校之间选拔人才的桥梁作用。我国的正规学校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选拔人才手段的考试几乎也与学校形影相随一并发展起来。当前,我国把“素质教育”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而提出,正是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芝英  
一素质教育指以特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立足于个体差异,尽可能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的教育。"应试教育"是指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道玉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刘道玉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石,它不仅要为高等学校培养合格的“原材料”,而且还要向国家输送大批的中等技术人才和合格的劳动力。我国基础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数量浩大,而且质量也是上乘的,在世界基础教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赖德胜  
教育通过提高人们的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来影响经济,但这两种能力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经济价值。计划经济时期更需要生产能力,为此“应试教育”应运而生。我国现在处于非均衡的市场经济条件,配置能力更加短缺,因此必须实行素质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有赖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需要对配置能力提供更大的经济激励,同时,还必须大力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若玲  
以往教育界对高考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关系探讨,多停留在感性层面。高考被看成是造成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和推行素质教育的"绊脚石",并因此承受着不公正对待。实际上,高考既与应试教育没有天然的"血缘",不是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也并非素质教育的"绊脚石"。这些关于高考的误解都是由社会竞争和社会矛盾所引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涂文涛  彭时平  
在现代教育中,作为以卓越为目标追求的学校,将个人素质或学习能力作为招收学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考试是个人素质与学习能力考核的替代性安排,这种制度安排既节约交易费用,同时又产生社会资源浪费。资源浪费的表现形式体现为提高考试分数,而不是在提高素质上加大投入,即应试教育的产生和壮大。学校招生制度的变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浪费。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钱林晓  王一涛  
在应试教育社会背景不变的条件下,单纯强调学校的教育改革,减少学校教育中的应试教育内容增加素质教育内容,不可能真正改变学生所面临的应试教育压力。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建构应试教育条件下学生学习行为模型,对模型进行分析推演,并借助该模型的结论解读当前的教育实例,论证了上述观点。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继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目前广为存在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规,已是中小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应试教育”把应试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教育目标,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国基础教育引进死胡同,弊害极大.我们把它的诸多消极作用归纳为以下十大弊端.一、“应试教育”鼓励单一发展,严重违背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智育被当作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德育、体育被置于从属地位.德育被当作为智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秩序的手段,从而导致德育内容狭窄和学校教育中的管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熊和平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小学校建立了诸如检讨、谈心与家访等微型制度。这些制度不仅对学生灌输分数至上的教育信条,而且对他们的精神品格也起到了强有力的规训作用,共同维系着应试教育的正常运作。在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革除应试教育之痼弊,亟待对长期存在于学校教育场域中的微型制度进行解构与变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邓石华  
一、问题的提出针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国防科技大学周中朝教授组织了一场专题讨论,综合各种主流观点,他提出一个新思路:取消高等教育统一的入学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取而代之的是严把高等教育的出口关——实行大学(研究生)毕业统一考试。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和比较,发现周教授提出的观点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大学毕业统考),但总体思路富有新意,不但能有效地解决目前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汪冰  
挑战应试教育——香港“目标为本课程”实验透析汪冰“目标为本课程”实验是近几年来香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被称为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全面和最激进的学校课程改革”,“自推出以来即震撼了整个世界”。1993年还只是13所小学参加该实验,1995年就增加为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